「瀉南補北」針刺治高血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瀉南補北」法,源出《難經•七十五難》,它以「虛則補其毌,實則瀉其子」的整體觀法則,廣泛而靈活的指導中醫各科臨床,這種理論和方法,近年來運用於針灸臨床治療高血壓病,效果滿意。
治療方法:按《難經•七十五難》所述「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的方法進行治療。
瀉南取穴:行間,從太沖穴進針,透達本穴,先補後瀉;大陵,向上逆經透向內關穴,瀉法。
補北取穴:曲泉、太溪透崑崙、復溜,均用補法。
輔助取穴:曲池、豐隆,先補後瀉。
病情較重者,每日針治1次,一般者均可間日1次,20天為一個療程,休息5~7天,再行下一個療程。
可連續針治2~3個療程。
【病 案】:
李某,男,58歲,公司職員,2008年1月14日初診。
主訴:頭脹且痛10餘年,半年來有加重感。
刻診:頭脹且痛,夜間加重,眩暈,視物不清,耳鳴重聽,胸悶心悸,背部發涼,噁心欲吐,口舌乾澀,體倦肢軟,行路不穩,常因頭昏而跌倒,上症時重時輕,每遇情志不遂而症狀加重。
既往有慢性肝病史。
檢查:體丰神呆,顏面潮紅,語言高昂,脈弦數,舌質赤,苔白干,下肢浮腫,血壓190/110mHg,腦血流圖檢查提示:椎一基底動脈血管緊張度增高,彈性減弱。
印象:頭痛、眩暈證(Ⅱ期高血壓病)。
辨證論治:情志不和,肝氣鬱結,木失疏泄,郁久化火,火盛陰傷,腎水虧於下,不能滋養肝木,肝陽亢於上,逆擾清空,標實甚過本虛,急宜治標,標本兼顧,瀉南補北並用而重在瀉南。
取穴與效果:按上法針行間、大陵、曲泉、太溪、復溜、曲池、豐隆加中渚、陽陵泉,每日針治1次。
施術20次後,諸症悉平,血壓穩定在150/90mHg左右,腦血流圖複查大致正常。
隨訪6個月血壓穩定如上,精神較適。
按:根據本病臨床表現,類屬中醫學眩暈、頭風、中風範疇。
《素問•至真大論》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靈樞•海論》有「髓海不足,則腦轉而鳴」的記載。
本病由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上實下虛,且肥人氣虛多濕,氣不布津,火灼為痰,閉阻經隧,清空不利。
肝陰虛當補腎水,肝陽亢需瀉心火,用瀉南補北之法,從而達到水旺液充,火衰陽潛,於是復歸於平。
五臟分五方配屬五行,以生克乘侮規律的學說,說明整體觀念法則,指導中醫各科臨床。
具體在針灸方面,經絡可以從臟腑所屬分配五行,十二經肘膝以下的五俞穴也分屬五行。
五行相生,謂之子母關係,於是子虛補其毌,毌實瀉其子,就成為治療選經用穴的一種規律。
所以說水為木毌,肝陰虛當補腎水,火為木子,肝陽旺(實)宜瀉心火,腎水充則肝陰得滋,心火平則肝陽不亢,故取腎經、肝經、心包經之穴。
肝經滎穴行間屬火,以瀉肝陽,大陵心包經俞穴屬土(火之子),火實瀉其子,一從太沖透至本穴行間,一從大陵本穴透向內關,二穴用逆經而刺,為迎而奪之的瀉法,這是治標,稱瀉南之法。
曲泉肝經合穴屬水,可補肝陰,太溪腎經原穴益腎水;復溜腎經經穴屬金(水之毌),與太溪順經取刺,為隨而濟之的補法,這是治本,又稱補北之法。
輔助之穴曲池合穴屬土,豐隆絡穴,二穴瀉之有泄熱滌痰之效,補之可助中土運化之用。
本例加中渚(俞穴屬木)可療耳聾治標;陽陵泉(合穴屬土)可泄肝膽之火,二穴分屬手足少陽經,足少陽經之支脈皆「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 厥陰風火可直接波及少陽而致耳聾重聽;陽陵泉與曲池相伍,能治肢體倦軟,且可舒達肝氣。
瀉南補北的治法,宜分標本,急則治標,緩則求本,但不必拘泥先後。
對一般病人用先補後瀉,為先補北方而瀉南方,但上例,標實甚過本虛,使用連日針刺,以急則治標著重於瀉南之法為先,而補北次之。
總之本症符合丹溪所說的「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故瀉南補北正是損其有餘,益其不足,以求達到陰平陽秘之目的。
脂肪肝怎麼艾灸?脂肪肝的艾灸治療方法
1病症概述 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正常人在攝入良好的膳食時,肝臟的脂肪含量約占肝臟重量的3~5%。在身體肥胖超重時,肝臟的脂肪量則明顯增加。當肝臟的脂含量超過肝...
高血壓和高血壓性心臟的調養方法
《五臟養生堂》是一檔弘揚中國傳統中醫知識,推廣五臟養生中醫文化的公益欄目,我們致力於通過調養五臟,防病補身應對中老年人出現的各種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壓是以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多見於中年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