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百病|胎漏的艾灸解決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艾灸治百病】胎漏的艾灸解決方法

概述

妊娠期陰道少量出血,時下時止,或淋漓不斷,而無腰痠腹痛者,稱為胎漏。

亦稱「胞漏」或」漏胎」等。

《諸病源候論·婦人妊娠諸候》指出胎漏的主證是「妊娠數月而經血時下」,其病因是「沖任脈虛,不能約制手太陽、少陰之經血故也」。

《校注婦人良方》認為「冷熱不調,七情失宜,氣血不和」均可引起「妊娠下血」。

究其原因有氣虛、血虛、腎虛、血熱、虛熱及外傷諸端。

本病發生在妊娠早期,類似於西醫學的先兆流產。

若發生在妊娠中、晚期,則類似於西醫學的前置胎盤。

常見病因及症狀

(1)氣虛:妊娠早期,陰道不時下血,量少不鮮,或下黃水,面色咣白,精神倦怠,怕冷,氣短。

腰痠腹脹下墜,舌質淡,或有齒痕,苔薄白,脈滑。

(2)血虛:妊娠胎漏下血,量少色淡,面色淡黃,頭暈目眩,心悸少寐,大便乾燥,舌質淡紅,苔薄黃或無苔,脈細數而滑。

(3)腎虛:胎漏下血,量少色淡,腰脊痠痛,腿軟乏力,頭暈耳鳴,小便頻數舌淡,苔白滑,脈滑或沉弱、兩尺尤弱。

(4)血熱:妊娠前半期,陰道不時下血,血色鮮紅,面紅唇赤,心煩失眠,大便乾燥,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少津,脈數而滑。

(5)虛熱:胎漏下血,時下時止。

頭目眩暈,心悸少寐,口燥咽干,飲水不多,兩顴潮紅,午後發熱,掌心灼熱,舌紅無苔,脈細數,兩尺尤細。

(6)外傷:體質虛弱,胎漏下血,腰痠腿軟,或小腹墜脹,神疲乏力,舌淡,苔正常,脈滑無力。

病情分析與鑑別

(1)氣虛胎漏與血虛胎漏:皆為虛證胎漏。

但病因、病機不同。

氣虛胎漏,多因素體虛弱,或脾胃素虛,中氣不足,或孕後罹疾,損傷正氣,以致氣虛下陷、蔭胎之血無所憑依,沖任失守則胎漏生矣,而血虛胎漏,則多因素體血虛,或孕後惡阻較重,以致脾胃受損,化源不足而血少,血少則胎失所養,沖任不固,遂致胎漏。

其辨證要點是:氣虛胎漏,其漏量少,血色不鮮,常下黃水,並見面色咣白。

精神倦息,怕冷,腹脹下墜,舌淡,脈虛等症狀;血虛胎漏,則必見面色淡黃,頭暈目眩,心悸少寐,舌質淡紅,脈細滑而數等血虛不榮的症狀。

(2)腎虛胎漏:多緣稟賦素弱,先天不足,腎氣虛怯,沖任不固,而發生胎漏下血。

然亦有房事不節,損傷腎氣,以致沖任不固,先漏而後墮者。

其辨證要點為:必見腰脊痠痛腿軟,頭暈耳鳴,尺脈細弱等症狀。

(3)血熱胎漏與虛熱胎漏:皆因熱伏沖任,擾動血海,迫血妄行所致。

但病因不同,又有虛實之別。

前者屬實證.多因體素陽盛,孕後陰血養胎,陽氣益盛,或母體患溫熱之疾,邪熱內傷胎元;而後者為虛證,多緣腎陰不足,陰虛而生內熱,其辨證要點為:血熱胎漏者,因「胎氣有熱而不安者,共證必多煩熱、或渴、或燥、或上下不清、或漏血溺赤、或六脈滑數等症。

」(《景岳全書·婦人規」而虛熱胎漏者,必見頭目眩暈,心悸少寐,咽干口燥,欲飲不多及午後潮熱、掌心灼熱,舌紅無苔,脈細數等症狀。

(4)外傷胎漏:多系跌仆、觸撞、墜落、閃挫,或勞累過度,損傷胎氣,以致胎漏下血。

此類胎漏,洋詢病史,即可明了,進而脈證合參,辨證不難。

臨床鑑別胎漏時,要詳審病因,細辯脈證,還要與激經相鑑別。

激經,又稱」妊娠經來」、「盛胎」、『垢胎」。

其臨床特點是:在妊娠初期,月經仍按期來潮,但來亦必少,且「飲食精神如故,六脈和緩,滑大無病」。

對孕婦、胎兒無明顯損害,屬一種異常生理現象,到妊娠四、五個月後自行停止,不必用藥。

而胎漏下血乃不時而來,且多有全身見症,又宜墜胎、小產,不可忽視。

艾灸取穴

艾灸體會

艾灸治療本病取穴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久,以免損傷胎氣,思者應絕對臥床休息,避免優郁惱怒和思想過度紫張,盡最避免一切可以引起子宮收縮的刺激,如重複的陰道檢查等。

應禁房事。

中醫養生決定你自己和你的家庭的健康命運,都握在你的手裡!健康,是一種責任!

中醫建議:哪怕一個星期或一個月抽一天來學習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自我保健、家庭保健都是更好選擇,也是一種責任態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先兆流產的辯證論治

先兆流產屬於中醫胎漏、胎動不安的範疇。《景岳全書·婦人規·胎孕類》云:「凡妊娠胎氣不安者,證本非一,治亦不同。蓋胎氣不安,必有所因,或虛或實或寒或熱,皆能為胎氣之病,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