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CT、核磁共振各檢查什麼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超聲波、CT、核磁共振各檢查什麼病

一、B型超聲檢查

B型超聲檢查,俗稱「超聲波」,是患者在就診時經常接觸到的醫療檢查項目。

在臨床上,它被廣泛應用於心內科、消化內科、泌尿科和婦產科疾病的診斷。

首先,它不但能發現腹部臟器的病變情況,而且可以連貫地、動態地觀察臟器的運動和功能;可以追蹤病變、顯示立體變化,而不受其成像分層的限制。

例如,目前超聲檢查已被公認為膽道系統疾病首選的檢查方法。

第二,超聲波對實質性器官(肝、胰、脾、腎等)以外的臟器,還能結合都卜勒技術監測血液流量、方向,從而辨別臟器的受損性質與程度。

例如醫生通過心臟彩超,可直觀地看到心臟內的各種結構及是否有異常。

第三,超聲設備易於移動,沒有創傷,對於行動不便的患者可在床邊進行診斷。

二、CT檢查

(1)先天性疾病:腦和腦膜畸形。

(2)神經系統疾病:了解腦及脊髓處病灶的位置、大小和性質。

(3)顱內炎性疾病:診斷由於發炎而引起的粘連和積水等。

(4)腦血管疾病:判定是腦出血還是腦缺血,以及病變部位和嚴重程度。

(5)顱腦損傷:能迅速診斷頭部受嚴重外傷所致的硬膜下或顱內出血及血腫。

(6)腦萎縮:可發現大腦是全面萎縮還是局部萎縮。

(7)肝病:可查出有無肝癌、肝囊蟲、肝寄生蟲、肝血管瘤、脂肪肝等。

(8)腎病:可查出有無腎上腺腫瘤、腎囊腫、腎包膜下出血等疾病。

(9)胰腺病:可查出有無胰腺癌、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假性囊腫等。

此外,CT檢查還比較適用於肺、縱隔、胸壁、頭頸部、腹膜後、盆腔、脊柱和四肢等部位的病變之診斷,尤其是病灶比較小而用其他方法難以確診的病變。

三、核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是八十年代開始應用的先進的影像診斷設備。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場和無線電波將人體各組織的形態在螢光屏上顯示出來。

它所獲得的圖像異常清晰、精細,使醫生如同直接看到了人體內部組織那樣清晰、明了,大大提高了診斷效率,避免了許多胸或剖腹探查診斷的手術。

它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X線和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造影劑,不但可以做橫斷層掃描,還可以做冠狀面與矢狀面斷層,這樣可更精確判斷疾病的部位。

磁共振應用的範圍很廣,對顱腦、脊髓等疾病是當今最有效的影像診斷方法。

可早期發現腫瘤、腦梗塞、腦出血、腦膿腫、腦囊蟲症及先天性腦血管畸形,還可確定腦積水的種類及原因。

磁共振在顯示脊髓先天異常、脊髓空洞症及硬化症、推管瘢痕等均有獨到之處。

磁共振成像在顯示間盤脫出、退行性病變等也是非常清晰,間盤脫出壓迫神經根也可顯示得一清二楚。

磁共振可勾劃輪廓清晰的心臟各房、室間隔,心瓣膜及心肌的圖像。

因此,先天性心臟病及各種心肌病均是磁共振檢查的適應汪。

磁共振也可用於檢查子宮、卵巢、膀胱及攝護腺的腫瘤,並可對癌腫進行分期,對肝臟、胰腺等的腫瘤也可清楚的顯示出來。

神經系統的病變如腫瘤,梗塞,出血,變性, 先天畸形,感染,心臟大血管的病變,肺內縱 膈的病變,特別是脊髓脊椎的病變如脊椎的腫瘤,萎縮,變性,外傷椎間盤病變等,核磁共振是最好的方法,另外還有腹部盆腔、臟器的檢查,膽道系統泌尿系統的疾病核 磁共振的效果都是好於CT的。

1.CT:CT對腫瘤解析度高於超聲波,對於1~2厘米的小腫塊,CT顯示率為88%,超聲波是48%;對於腎癌的診斷率,CT準確率為90%,超聲波是44%。

尤其是對於腦梗塞、腦出血、腦積水、腦動脈畸形、腦腫瘤等顱腦疾病的診斷,CT更為準確。

2.但在膽囊疾病的診斷上,情況正好相反,超聲波診斷膽囊結石有高度準確性,一般準確率在95%以上,而CT診斷符合率較低;特別是超聲波對肝硬化、脂肪肝、脾腫大、肝癌、腸道病變準確率較高。

由於CT每1~5秒鐘掃描一次,對心臟等器官的檢查不易獲得準確的信息,正常人平靜時呼吸至少3秒鐘一次,受呼吸影響的腹腔器官,如肝、脾,做CT檢查時要病人暫停呼吸,幼小者、精神失常者、肺功能不全者就不能配合,也就無法檢查,做超聲波則無這種限制。

3.核磁共振成像術(簡稱MRI):最大的優點是對人體不產生損害,它可以像我們平時看電視一樣,不僅能顯示病變組織,還能反映活體組織功能和代謝過程中的生理生化信息。

對於骨、關節、脊髓、盆腔臟器、攝護腺、膀胱、子宮、卵巢、心臟大血管病變及心肌梗塞的診斷尤為準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