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可能消滅的疾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基因檢測技術是自疫苗問世以來疾病預防最重要的科技突破,如能在全國推廣,不僅可以大大降低出生缺陷和宮頸癌的發生率,甚至可以讓這些疾病,像天花和小兒麻痹症一樣遠離百姓生活。

過去幾年的實踐證明,在降低出生缺陷和宮頸癌的發生率上,基因檢測技術的技術切實可行。

據統計,我國人群中大約1/3的人受遺傳病所累,包括染色體疾病、單基因病、多基因病,且有逐年增加之勢。

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為5.6%,為高發國家之一,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90萬例,每年為缺陷嬰兒的花費達到數百億元,間接費用數千億,其中80%的出生缺陷與遺傳性疾病相關。

而在過去10年來,宮頸癌也在我國婦女的惡性腫瘤發病率中位居第二,每天有93名中國女性死於宮頸癌。

如果通過大規模推廣基因測序技術,來降低這些疾病的發生率,直至最終消滅它們,每年可為國家節省近百億元的公共衛生支出。

相比之下,新的基因檢測方法,可以彌補我國現行傳統方法的諸多不足。

比如下面列出的疾病:

婦女宮頸癌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

宮頸癌是嚴重危害婦女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居世界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二位,僅次於乳腺癌。

據世界範圍內統計,每年約有46萬宮頸癌的新發病例,75%-80%在發展中國家,超過20萬的婦女死於宮頸癌。

而在我國,宮頸癌發病率高達14.6/10萬,每年的新發病例超過13萬之多,占到世界發病的25.5%,發病率已是已開發國家的6倍。

目前我國約有患者40萬人,每年治療費用在2萬-5萬元/人之間,每年用於宮頸癌治療的費用約為80億元-200億元人民幣。

由於篩查工作不完善,以及缺乏系統而有效的防治方案,我國宮頸癌發病率現在還以每年3%-4%的速度遞增,患者明顯趨向年輕化,並且80%的患者確診時已是浸潤癌晚期。

我國國宮頸癌篩查難以完全普及的主要因素是:常規的巴氏塗片檢測技術落後,而先進的TCT檢測成本過高,難以全面推廣。

而利用基因技術,以超高通量DNA測序技術檢測HPV預防宮頸癌,靈敏度、準確性更高,彌補了傳統細胞學初篩人工閱片帶來的敏感度低、漏診率高的缺點,是傳統方法檢出率的3.4倍。

而且新方法採取自採樣方式,簡便易行,適於全民推廣。

採用傳統方法,粗略估計全國婦女普查一遍約需18年;採用新方法,只要組織有效,全國婦女普查一遍的時間可縮短90%以上。

唐氏綜合徵檢測

染色體是細胞內遺傳物質的載體,如果染色體數目改變(多於或少於46條)、結構異常,就會引起疾病。

唐氏綜合徵是最常見的染色體三體綜合徵,該病發病率高達1/800~1/600,患兒(俗稱唐娃娃)表現為先天智力低下、生長發育遲緩,常伴有五官、四肢等方面畸形。

如果女性生育年齡超過35歲,唐娃娃的風險會顯著升高。

由於目前沒有治療染色體疾病的有效手段,降低生育染色體疾病患兒風險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產前遺傳諮詢及產前檢測、診斷,儘早發現並解決問題。

傳統用於篩查或診斷唐氏綜合徵等胎兒染色體數目異常的技術,主要是基於血清學的無創產前篩查技術和基於超聲診斷(包括絨毛取樣、羊水穿刺和胎兒臍靜脈穿刺等)的有創產前診斷技術。

血清學篩查方法是基於激素水平等數據的估測方法,漏檢率高達20~40%,假陽性率高;有創超聲穿刺診斷雖然準確率高,但高度依賴於設備和醫生個人經驗,難以形成統一標準,而且有0.5%-2%的流產、致畸風險,也容易導致更多的併發症。

與傳統產前篩查和診斷方法相比,基因檢測技術則具有無創、安全、準確、孕早期檢測、檢測周期短等優點。

只需採取12孕周以上孕婦5毫升的靜脈血,就可同時針對包括唐氏綜合徵在內的多種非整倍體染色體疾病進行檢測,準確率在99.9%以上。

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

通過分析被檢者的DNA,確認與耳聾相關的基因是否存在缺陷,耳聾基因檢測比傳統檢查擁有更高的準確性、更遠的前瞻性,使人們在面對耳聾時,從只能患病後治療,首次轉為可提前主動預防和干預。

耳聾基因檢測的方法,通過檢測耳聾相關4個基因的20個突變位點,可以明確大部分遺傳性耳聾的原因,通過耳聾基因檢測結果的分析,能確定遺傳方式,計算耳聾再發風險,對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患病風險、攜帶者風險、子代的再發風險作出準確評估與解釋。

通過以上客觀、準確的指導和干預措施,在新生兒階段檢測耳聾相關基因,將會大幅度地降低耳聾患者的出生、提高耳聾患者的生存質量,可以從根本上預防和阻斷遺傳性耳聾,實現預防耳聾出生缺陷,大大降低家庭和社會負擔。

單基因遺傳病檢測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數據,全球已經確認的單基因遺傳病約有7000種,其中2000多種的發病機制比較明確。

因為單基因遺傳病單個發病率低,所以缺乏關注、缺乏治療手段、缺乏保障體系。

在大多數情況下,患者終身無法擺脫疾病的糾纏,並可能將突變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其中,一半患者在兒童期甚至剛出生就會發病,而且病情進展迅速,死亡率很高。

除部分單基因遺傳病可通過手術校正外,大部分往往致死、致殘或致畸,並且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

單基因遺傳病涉及多個學科,臨床症狀複雜,診斷較為困難,傳統檢測技術存在漏診、誤診的風險,可能導致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基因檢測能夠實現單基因遺傳病的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

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通過基因檢測可為婚育提供指導。

目前,基因遺傳病基因檢測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對部分遺傳病的產前檢測,其中,華大基因等技術較強,資料庫較大的機構。

已經可以檢測超過140種單基因遺傳病。

新生兒遺傳性代謝病篩查

目前,全世界已經發現的遺傳代謝病,已經超過400多種以上,其中有很多遺傳代謝病,目前醫學還沒有任何辦法治療。

隨著科學的進步,目前可檢測的遺傳代謝疾病正在迅速增多目前,可以檢測超過200種疾病,而且有明確的治療和改善辦法。

因此,只要能做到早檢測、早發現、早治療,就完全有機會繼續擁有一個健康孩子。

傳統的新生兒疾病篩查主要採用 「一項實驗檢測一種疾病」的傳統方法。

隨著篩查疾病種類的增加,臨床對遺傳代謝病診斷要求在增加,要開展眾多項目的檢驗,上述技術的工作量較大,成本均較高,且有一定的假陰性、假陽性率等問題。

而通過對新生兒遺傳代謝病進行基因檢測,只需要2分鐘,便可以準確檢測出35種遺傳代謝病。

準確性與高效性顯著優於傳統生化檢測技術,假陽性率低於0.1%。

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

地中海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的貧血疾病,與父母的基因有關,因最早發現於地中海區域而得名(簡稱地貧)。

在我國,南方各省的發病率也很高,其中兩廣、海南是高發區。

廣東省的地貧基因攜帶者占全省總人口的11%,每年約誕生1萬名地貧患兒,其中約1000名是重症患兒,廣西省地貧攜帶率更是高達25%。

重型地貧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患兒可能全身水腫、肝脾腫大、腹部積水,在胎兒時期或是出生不久後死亡,很少能活過20多歲,甚至同時導致孕婦的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和產後大出血。

地中海貧血屬於一種「難治但可防」的疾病,如果能在婚前就進行地貧篩查和基因檢測,就可以提前採取防護措施,減輕重型和中間型地貧對家庭和社會的危害。

與傳統的試劑盒篩查方法相比,基因檢測大大提高了檢測數量(一次檢測上千份),降低了篩查成本,可進行大批量的地貧篩查,並且利用自動化設備減少了人工操作帶來的失誤,結果更可靠準確。

腫瘤防控

癌症是一個全球性問題。

WHO(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1280萬,而到2030年預計每年新增癌症人數將達到2220萬,而其中約1/5發生在中國。

2013年1月11日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因癌症死亡病例達270萬例/年。

新發腫瘤病例則約為312萬例/年,平均每天8550人,全國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癌症。

中國腫瘤防控刻不容緩。

其實,40%癌症是可以預防的,33%如能早期發現診斷是可以治療的,27%可以減輕痛苦、延長壽命。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在腫瘤的防控中有著關鍵作用。

但目前,早期治療的患者卻只有不到10%。

這往往意味著更為高昂的治療費用、更加痛苦的治療過程及難以滿意的治療效果。

利用現代分子檢測技術可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癌症,對癌症的防控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過去,我國癌症篩查面臨著幾大瓶頸問題:1、高額篩查費用;2、醫療資源不足;3、人群覆蓋率低,隨訪率低。

而通過基因檢測,可以加快篩查速度,對已經患有癌症的人群來說,也可以進行個性化治療,有效消除痛苦、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減低治療成本。

人腸道元基因組和複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自從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以來,人類已經大幅度推進了對於自身遺傳機制的理解,但儘管如此,依舊面對著無數未曾攻克的疾病的威脅,其中尤以複雜疾病居多,占到人類疾病總數的2/3以上。

人體內其實有兩個基因組在影響人的健康,一個是先天遺傳來的人的基因組,帶有約2萬多個基因,另一個是後天進入人體但終身與人相伴的所有共生微生物構成的「微生物組」, 尤其是生活在人體腸道內數以萬億計的細菌,帶有至少上百萬個基因,相當於人的第二個基因組(人腸道元基因組)。

人腸道元基因組的數量巨大,其基因容量是第一基因組的至少100倍,且種類繁多,至少有1000多種細菌。

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腸道菌群對於人體的新陳代謝、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等都有影響,包括II型糖尿病、冠心病、自閉症和類風濕關節炎在內的多種複雜疾病也都與人腸道元基因組的構成和功能有顯著的相關性。

本世紀初逐漸嶄露頭角的第二代基因測序技術,可以對腸道菌群攜帶的基因進行精細測序,從而深入理解腸道菌群與健康的關係,找到與慢性病直接相關細菌,並進行針對性預防與治療。

(罕見病發展中心供圖) 文 / 《財經國家周刊》陳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5年計劃完成10萬例新生兒基因檢測

晨報記者 陳里予第一個孩子出現了問題,如何避免第二個孩子再出現類似疾病。昨天,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科臨床遺傳中心亮相,兒科醫院將開設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神經、心臟、腎臟、肝病、免疫、腫瘤、行為發...

PGD可以篩查出哪些遺傳疾病

「一個健康寶寶的降生,會給家庭帶來無限的歡樂和希望。我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播種這樣的歡樂和希望。」身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黃荷鳳說。>>PGD技術的發展及應用「PGD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