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X光、磁共振,這些檢查會致癌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輻射致癌,真的假的?

輻射是能量傳播的一種方式,以電磁波的形式傳導,稱為電磁輻射。

依據電磁波的波長,可進一步分為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

>>>>

非電離輻射

無線廣播、民用電、家用電器、電腦、手機等發出的輻射,都是非電離輻射,這些輻射不足以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後果。

>>>>

電離輻射

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輻射,比如來源於太陽、宇宙射線、地殼中的放射性核素和氡氣;醫院影像檢查所涉及的輻射,如放射科應用的X射線、核醫學科應用的伽馬γ射線等,都是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能致癌,這確實不假。

從資料看,人類全部癌症中,約1%與自然界的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源相關。

在醫院接受影像檢查受到的輻射量通常非常小,導致癌症或遺傳性疾病發生的機率非常低。

比如,接受一次X光片檢查,致癌機率僅在1/10萬到1/100萬間;接受一次CT檢查或核醫學檢查,致癌機率不會超過萬分之一。

常用影像檢查有哪些?

醫院內的影像檢查通常包括超聲科、放射科和核醫學科三個科室。

它們的檢查項目,輻射情況又如何呢?

超聲科

所有項目✘

放射科

磁共振 (MRI)✘

X線✔

CT✔

核醫學科

一般的項目

*有輻射:✔ 無輻射:✘

常做的檢查項目,輻射強度具體有多少呢?小編這就給你舉幾個例子:

◆接受骨密度測定,大致相當於在自然界多呆了3小時;

◆看牙時,拍攝了一張牙部X光片,大致相當於在自然界多呆了1天;

◆拍攝一張胸部的X光片,大致相當於在自然界多呆了12天,或者相當於1天吸1包煙帶來的輻射。

◆X線消化道鋇餐、CT檢查、核醫學科檢查的輻射劑量高很多,相當於1-10年的自然界本底輻射。

即使這樣,它們和放射性損傷的劑量之間也還有500-1000倍的距離呢。

與咱們從大自然接受到的輻射量一對比,影像檢查中的輻射強度是不是也遠沒有你最初想像的那麼可怕?

輻射的4個常見問題

1.輻射量會「累加」嗎?

現在,有很多患者每年、每個季度,甚至每個月都要定期複查,「累加」檢查,輻射危害確實也是「累加」的。

不過,由於單次檢查的輻射劑量低,即使累加,也遠達不到放射性損傷的閾值。

2.輻射會消退嗎?

影像檢查的輻射通常瞬間或短時間內存在,之後就消失了。

如果這種低劑量輻射當時沒有導致有害效應,後續也不會再發生;如果輻射瞬間不幸導致了如DNA突變的損害,那麼損害效應是不會消退的,可能在潛伏期(一般2-10年)後出現癌變。

在接受輻射類影像檢查時,對於不需要檢查的部位,應該進行最優的輻射防護,這是最重要的。

3.影像檢查會影響懷孕嗎?

有人會遇到類似這樣的難題:半年前,做了肺部CT檢查,現在想要孩子,會有輻射影響嗎?

醫療檢查輻射,對胎兒和孕婦的影響主要有兩點:

受孕後2周內,接受輻射類影像檢查,完全無風險;受孕2周後,只要是正常、非過度累加的輻射類影像檢查,除可能存在極低極低的致癌風險外,沒有其他風險。

對於准媽媽而言,常規使用的醫學檢查輻射沒有那麼可怕。

4.寶寶可以接受影像檢查嗎?

與成人比較,小寶寶和兒童對輻射的敏感度的確更高。

醫療輻射的潛在危害主要是致癌效應,而兒童的發生機率約為成人的3-5倍。

因此,還是建議首選沒有輻射的檢查,如超聲、磁共振檢查。

但是,每種檢查都有其不可替代性,所以有時必須接受諸如CT這樣的輻射類檢查。

因此,小寶寶和兒童是可以接受影像學檢查的。

接受影像檢查,遵循哪些原則?

影像檢查,可以遵循以下4個原則:

① 首選無輻射類的檢查項目,如超聲檢查、磁共振檢查。

② 由於病情需要,確實要接受輻射類的影像檢查時,應該聽從醫生的安排,因為醫生會最合理地考慮「正當性」原則,實施最恰當的檢查。

③ 在接受有輻射的影像檢查時,應該進行合理的輻射防護。

④ 接受完有輻射的影像檢查後,不用擔心輻射的危害,因為那確實是極低極低機率的偶發事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影像檢查的七大困惑 輻射量其實很小

患者到影像科室接受檢查時,最怕的就是輻射,尤其是X光、CT和PET/CT(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術)等。有的患者反覆諮詢醫生:「拍片子對我的身體傷害有多大?查這個病能不能不做CT?」更有甚者拿著檢查...

影像檢查輻射知多少

【大課堂】作者:鄭卓肇(清華長庚醫院放射科主任)隨著大眾輻射安全意識的加強,患者到醫院影像科室接受檢查時,總是擔心輻射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影像檢查真的有輻射嗎?輻射傷害到底有多嚴重?要回答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