癃閉(尿瀦留)怎麼艾灸?癃閉(尿瀦留)的艾灸治療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癃閉(尿瀦留)【病症概述】

癃閉是指由於腎和膀胱氣化失司,導致尿量減少,排尿困難,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

《證治要訣》謂:「古名曰癃者,罷也,不通為癃……小便急滿不通者謂之閉。

」《景岳全書•雜證謨•癃閉》亦云:「小水不通是為癃閉。

」癃閉包括一切尿閉症狀,其中以小便點滴而下,病勢較緩者稱為「癃」;以小便閉塞不通,病勢較急者稱為「閉」。

西醫學中各種原因引起的尿瀦留及無尿症,都可參考本節內容辨證論治。

【病理闡述】

關於癃閉的病因及其發病機理,歸納之,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點:

1.膀胱濕熱:過食辛辣油膩的食物,脾胃釀生濕熱,下注膀胱,或者腎熱移於膀胱,膀胱為濕熱所阻,導致氣化不利,小便不通,從而形成癃閉。

2.肺熱壅盛:肺為水的上源,熱壅於肺,則肺失清肅,失去了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的功能,又因肺熱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都為熱氣閉阻,從而形成癃閉。

3.脾氣虛弱:過度的疲勞,飲食不節或久病體弱,都可以引起脾的升運轉輸功能減弱,脾氣虛弱,中氣下陷,則清陽不升,濁陰難降,小便因而不利。

4.腎元虧虛:年老體弱,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致使膀胱的氣化無權,而尿液不能排出;或腎陰不足,則陽無以化陰,也會形成癃閉。

5.肝失疏泄:精神抑鬱,或大怒傷肝,可引起肝鬱氣滯。

肝主疏泄,使人體氣機通暢,如果肝失疏泄條達,則會影響三焦的氣化和水液的運行,水道通調受阻,因而形成癃閉。

總之,癃閉的病位雖然在膀胱,但小便的通暢,有賴於三焦的氣化功能是否正常,所以本病和肝、肺、脾、腎也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灸療辨證】

1.膀胱濕熱

(1)症狀表現:小便點滴而下,短赤灼熱,膀胱區膨隆,小腹脹滿,口乾而苦,渴不欲飲,大便不暢,舌質紅、苔黃膩,脈沉數。

(2)灸療原則:清熱利濕,開關通閉。

以取足太陰、足太陽、任脈、足陽明經穴為主。

(3)灸療處方:陰陵泉、三陰交、膀胱俞、中極、水道。

(4)隨症加穴:①若兼肺熱壅盛、咳嗽氣促者,加魚際、尺澤;②熱赤灼痛者,加行間、二人上馬。

(5)灸療方法:

①艾條雀啄灸:每次選4~6穴,每穴灸5~10芬鍾,每日灸1~2次,3次為1療程。

②逐水散敷灸:取磁石、商陸各5g,研成極細末後,兌入麝香0.1g研勻。

將藥面分成2份,分別攤放於神闕及關元穴上,外以膠布覆蓋固定,每日敷灸1次,排尿後可取下。

③甘遂敷灸:將甘遂研為細末,密貯備用。

敷灸時取甘遂末9g,兌入麝香少許(或冰片)、麵粉適量,用溫開水調成糊膏狀,貼敷中極穴處,敷藥面直徑約2寸,外以塑料布覆蓋,膠布固定即可。

每日敷灸1~2次,排尿後取下。

不生效時可加熱敷。

(6)方義說明:脾經合穴陰陵泉及三陰交,促進脾胃運化,清利中焦濕熱,利水通淋;膀胱俞、中極俞募相配,再配利水要穴水道,疏通膀胱經氣,清利下焦濕熱,從而啟癃開閉;加肺經滎穴魚際,合穴尺澤,清瀉肺熱,通暢水道;加肝經滎穴行間,清肝經之濕熱而利小便;加奇穴二人上馬,清熱利尿。

諸穴合用,共奏清熱利濕,開關通閉之功效。

2.肝鬱氣滯

(1)症狀表現:小便不通,情志抑鬱,急躁易怒,脅腹脹滿,舌紅苔薄,脈弦。

(2)灸療原則:疏肝理氣,通利三焦。

以取足太陽、任脈、足厥陰、足太陰經穴為主。

(3)灸療處方:肝俞、三焦俞、膀胱俞、中極、委陽、三陰交、太沖。

(4)隨症加穴:①脅腹脹滿者,加支溝、陽陵泉;②小便不通者,加陰陵泉、行間。

(5)灸療方法:

①艾炷隔姜灸:每次選4~5穴,每穴灸5~10壯,每日灸1~2次,3次為1療程。

②艾條迴旋灸:每次選用3~5穴,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灸1次,3次為1療程。

③梔子敷灸:取梔子10個,大蒜1頭,食鹽少許,共搗爛,敷於神闕穴處,上蓋紗布,膠布固定。

每日敷1次。

④針上加灸:每次選3~5穴,每穴灸10~15分鐘,多選用局部穴和遠端穴配合應用。

(6)方義說明:肝俞、太沖,疏達肝氣;三焦俞通利三焦;膀胱俞、中極俞募相配,調整膀胱功能,助氣化而通癃閉;三陰交是足三陰經之交會穴,運水濕而利小便;加支溝、陽陵泉,宣通三焦和少陽之氣,消除脅腹脹滿;加陰陵泉、行間,清濕熱而利小便。

3.中氣不足

(1)症狀表現:小腹脹墜,欲小便而不能,或量少不暢,精神萎靡,氣短懶言,食欲不振,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脈象沉細。

(2)灸療原則:健脾益氣,開關通竅。

以取足太陰、任脈經穴和脾之背俞穴為主。

(3)灸療處方:脾俞、章門、氣海、關元、陰陵泉、三陰交。

(4)隨症加穴:①短氣乏力者,加列缺、腎俞;②食欲不振者,加中脘、足三里。

(5)灸療方法:

①艾條溫和灸:每次選3~5穴,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灸1次,3次為1療程。

②癃閉散敷灸:取甘遂15丸研為細末,另將甘草10g加水煎取汁,再將生薑3g與蔥白適量搗融如膏,備用。

敷灸時先將甘遂末5g撒布於神闕穴內,以蔥姜膏貼在上面,蓋以紗布,膠布固定後,再將甘草湯飲下。

每日敷1次。

③溫盒灸:每次選3~5穴,每次灸15~30分鐘,多選用俞、募穴。

(6)方義說明:脾俞、章門健脾益氣;氣海為真氣所系,溫運中陽,升清降濁;關元為任脈與足三陰之會,聯繫命門真陽,益腎陽,助氣化,開關通竅;陰陵泉、三陰交,健脾運,利水濕,通癃開閉;列缺、腎俞,宣肺啟閉,補腎納氣;中脘、足三里、太白,和胃健脾,促進食慾。

諸穴協用,各奏其效,病自痊癒。

4.腎元虧虛

(1)症狀表現:小便不通或點滴而下,排尿無力,小腹作脹,神氣怯弱,面色晄白,畏寒乏力,腰膝酸軟,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無力。

(2)灸療原則:溫陽益氣,補腎利尿。

以取足太陽、足少陰、任脈、足太陰經穴為主。

(3)灸療處方:腎俞、三焦俞、氣海、中極、三陰交、太溪、關元。

(4)隨症加穴:①排尿無力者,加膀胱俞、關元俞;②小便點滴而下者,加八髎。

(5)灸療方法:

①艾炷隔姜灸:每次選4~5穴,每穴灸5~10壯,每日灸1~2次,3次為1療程。

②複方吳茱萸敷灸:取吳茱萸、乾薑、丁香各50g,小茴香75g,肉桂、生硫磺各30g,山梔子20g,胡椒5g,蓽撥25g,共為細末混勻,貯瓶備用。

敷灸時取上藥末25g,加等量麵粉調成糊狀,敷於臍部,上以熱水袋熱敷,每日1次,排尿後取下。

③蔥椒敷灸:取連須蔥白250g,川椒末15g,上藥放鍋巾炒熱後搗勻,乘熱敷貼於中極或關元穴,每日敷灸1~2次,排尿後即可取下。

(6)方義說明:腎俞、太溪溫補腎陽;三焦俞通調三焦,化氣行水;氣海溫通下元,行氣利水;中極為膀胱之募穴,可助膀胱之氣化,利於關門開啟;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會,既可補益肝、脾、腎三髒,又可疏肝運脾,利水通淋;加膀胱俞、關元,補益下元,利水通淋;加八髎,清下焦濕熱而利尿。

諸穴合用,共奏溫陽益氣,補腎利尿之功效,癃閉之疾自可康復。

癃閉辨證分型取穴及灸法列表

症型取穴配穴灸法施灸量

膀胱濕熱陰陵泉、三陰交、膀胱俞、中極、水道。

若兼肺熱壅盛、咳嗽氣促者,加魚際、尺澤;熱赤灼痛者加行間、二人上馬。

艾條雀啄灸每次選4~6穴,每穴灸5~10芬鍾,每日灸1~2次,3次為1療程。

逐水散敷灸每日敷灸1次。

甘遂敷灸每日敷灸1~2次。

肝鬱氣滯肝俞、三焦俞、膀胱俞、中極、委陽、三陰交、太沖。

脅腹脹滿者,加支溝、陽陵泉;小便不通者,加陰陵泉、行間。

艾炷隔姜灸每次選4~5穴,每穴灸5~10壯,每日灸1~2次,3次為1療程。

艾條迴旋灸每次選用3~5穴,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灸1次,3次為1療程。

梔子敷灸每日敷1次。

針上加灸每次選3~5穴,每穴灸10~15分鐘。

中氣不足脾俞、章門、氣海、關元、陰陵泉、三陰交。

短氣乏力者,加列缺、腎俞;食欲不振者,加中脘、足三里。

艾條溫和灸每次選3~5穴,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灸1次,3次為1療程。

癃閉散敷灸每日敷1次。

溫盒灸每次選3~5穴,每次灸15~30分鐘。

腎元虧虛腎俞、三焦俞、氣海、中極、三陰交、太溪、關元。

排尿無力者,加膀胱俞、關元俞;小便點滴而下者,加八髎。

艾炷隔姜灸每次選4~5穴,每穴灸5~10壯,每日灸1~2次,3次為1療程。

複方吳茱萸敷灸每日1次。

蔥椒敷灸每日敷灸1~2次。

【補充說明】

經灸法治療半小時不能排尿者,可採用針刺治療,取氣海透中極、陰陵泉、三陰交、太沖等穴,捻轉提插,施行瀉法,留針30分鐘,同時要每隔5分鐘行針1次。

通常患者在20分鐘左右即可排尿,如果半小時後仍無尿意,應進行導尿處理。

【文獻摘要】

(一)古代灸療文獻

1.《備急灸法》

葛仙翁徐嗣伯治卒胞轉小便不通,煩悶氣促欲死者,用鹽填臍孔,大艾炷灸二十一炷,未通更灸,已通即住。

2.《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上:小便不利,大便數注,灸曲骨端五十壯。

小便不利,大便注泄,灸天樞百壯。

卷十九•秘澀第六:小便不利,小腹脹滿虛乏,灸小腸俞隨年壯。

3.《千金翼方》

卷二十八:不得尿。

灸太沖五十壯。

4.《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九十四:小便餘瀝,灸復溜二穴,黃帝針經雲,主小便餘瀝,在內踝上二寸是穴,各灸一七壯,次灸臍下中極下屈骨穴,七壯。

小便數而少且難,用力輒失精者,令其人舒兩手合掌,並兩大指令奇,急逼之,令兩爪甲相近,以一炷灸兩爪甲本肉際,肉際方後自然有角,令炷當角中,小侵入爪甲,此兩指共用一炷也,亦灸腳大趾,與手同法,各三炷而已,經三日,又灸之。

小腹腫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太陽大絡,視其結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腫上取胃脘及三里。

小便不利,少腹脹滿,大小腸俞,隨年壯。

5.《普濟方》

存仁方雲,嘗記一人小便閉不通者三日,小腹脹幾死,百藥不效,余用甘遂末大蒜搗細和成劑,安臍中,令資以艾灸二七壯,隨後通用此方,無不效。

6.《外治壽世方》

小便不通,甘遂末水調敷臍下一寸三分,內有甘草稍煎湯飲之。

又方,韭白煎濃汁,洗臍下一寸三分即通。

又蝸牛搗,貼臍下—寸三分,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許更妙。

妊娠小便不通,蔥白二十根細切,和鹽炒熨臍下。

7.《四科簡效方》

內科下部:小便不通,蔥白三斤細切,炒熱分二包,互熨小腸,仍以手擦掌心及湧泉穴。

8.《丹溪心法附余》

卷十一:小便不通,一方用炒鹽熱熨小腹,冷復易之。

或以食鹽炒熱放溫填臍中,卻以艾灸七壯即時通,尤妙。

9.《證治準繩》

卷五:治產後小便不通,腹脹如鼓,悶亂不醒,蓋緣未產之前,內積冷氣,遂致產時尿泡運動不順,用鹽於產臍中填可與臍平,卻用蔥白剝去麄皮,拾余根作一縛,切作一指厚,安鹽上,用大艾炷滿蔥餅子大小,以火灸之,覺熱氣直入腹內即通,神驗。

卷六:小腹疼痛,小便不通,先艾灸三陰交。

10.《醫學綱目》

小便閉不通,取陰陵泉、陰谷、三陰交、氣海、關元灸三十壯。

11.《陰症略例》

活人云,若陰症加以小便不通,及陰囊縮入,小腹絞痛,欲死者,更以臍下二寸石門穴,大投急灸之。

12.《楊敬齋針灸全書》

下卷:傷寒小便不通,關元、陰陵泉、陰谷、絕骨。

13.《神應經》

傷寒部:小便不通,陰谷、陰陵泉。

14.《針灸集成》

大小便不通,膀胱俞三壯,胞門五十壯,營沖在足內踝前後陷中三壯,經中穴在臍下寸半兩旁各三寸灸百壯,大腸俞三壯。

小便不通臍下冷,膀胱俞、胞門、丹田、神闕、營沖皆灸。

小便難,灸對臍脊骨上三壯。

轉胞小便難,關元二七壯。

小便不通,百會七壯、營沖各三壯、丹田二七壯、湧泉三壯、胞門五十壯;又用巴豆肉搗作餅或炒鹽安填臍中灸五十壯。

15.《類經圖翼》

十一卷•諸證灸法要穴:小便不利不通,三焦俞、小腸俞、陰交、中極;兼腹痛,中封、太沖、至陰。

16.《醫宗必讀》

敷臍法,治小便不通,獨囊蒜一個,梔子三個,青鹽少許,若搗敷臍中,良久即通,若不通,敷陰囊上立愈。

17.《神灸經綸》

小便不通利,三焦俞、小腸俞,三陰交、中極、中封、太沖、至陰。

18.《醫學入門》

卷一:小便不通陰陵泉,三里瀉下溺如注。

19.《針灸大成》

小便不利:陰陵泉、氣海、三陰交、陰谷、大陵。

20.《針灸逢源》

卷五:小便閉癃,閉不通也,癃即淋瀝也,小腸俞、陰交、陰陵泉。

古代灸治癃閉選取穴位及灸法列表

施灸穴位(或部位)灸法來源

臍孔大艾炷灸二十一炷。

《備急灸法》

曲骨、天樞、小腸俞曲骨端五十壯;天樞百壯;小腸俞隨年壯。

《備急千金要方》

太沖五十壯。

《千金翼方》

復溜、曲骨、上脘、鬼眼、足三里、大腸俞、小腸俞復溜各灸一七壯;曲骨七壯;鬼眼三炷;大腸俞、小腸俞隨年壯。

《聖濟總錄》

臍中二七壯。

《普濟方》

臍下藥物敷灸(甘遂、韭白、蔥白)。

《外治壽世方》

阿是穴、掌心、湧泉蔥白敷灸。

《四科簡效方》

神闕隔鹽灸七壯。

《丹溪心法附余》

神闕、三陰交《證治準繩》

陰陵泉、陰谷、三陰交、氣海、關元三十壯。

《醫學綱目》

石門《陰症略例》

關元、陰陵泉、陰谷、絕骨《楊敬齋針灸全書》

陰谷、陰陵泉《神應經》

膀胱俞、胞門、營沖、經中、百會、丹田、湧泉、神闕、對臍脊骨上膀胱俞三壯;胞門五十壯;營沖三壯;經中百壯;大腸俞三壯;對臍脊骨上三壯;關元二七壯;百會七壯;丹田二七壯;湧泉三壯;臍中五十壯。

《針灸集成》

三焦俞、小腸俞、陰交、中極《類經圖翼》

臍中藥物敷灸《醫宗必讀》

三焦俞、小腸俞,三陰交、中極、中封、太沖、至陰《神灸經綸》

陰陵泉《醫學入門》

陰陵泉、氣海、三陰交、陰谷、大陵《針灸大成》

小腸俞、陰交、陰陵泉《針灸逢源》

(二)現代灸療文獻

1.隔姜灸關元穴對痔手術後尿瀦留患者排尿的影響 李建美 王俊傑 吳亞平等 中華護理雜誌 2006,41(5):458

治療方法:治療組採用隔姜灸關元穴。

患者仰臥於床上,暴露腹部皮膚,選取關元穴,部位在腹壁前正中線臍中下3寸處,約臍下4橫指(取患者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併攏的寬度)。

先在腧穴部位的皮膚上塗凡士林,把一新鮮薑片,中間用針刺數孔,放在穴位上面,再將用艾絨製成的圓錐形艾炷直接置於薑片上點燃施灸。

艾炷燃盡後除去余灰,更換1壯再灸,一般灸2~5壯,以患者局部皮膚紅潤不起泡為度。

對照組採用傳統誘導排尿的護理方法。

治療結果:治療組灸後1小時、2小時、4小時內排尿率明顯高於對照組,6小時內排尿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隔姜灸治療產後尿瀦留 邊瓊霞 浙江中醫學院學報 1992,16(5):45

治療方法:處方:尿瀦留:取穴神闕。

灸法:取新鮮生薑粗壯者,切成厚約0.3cm薄片,用針刺出多個細孔,陳年艾絨揉成直徑約3cm,高約3cm的艾炷。

將薑片放在穴位處,置艾炷於薑片上,點燃。

尿瀦留者灸至有尿意即止。

隔日1灸。

治療結果:25例產後尿瀦留,隔姜灸神闕穴,輕者灸1壯即有尿意,灸止後順利排尿,重者灸3壯,亦順利排尿,無1例失敗。

3.隔鹽灸治療產後尿瀦留35例 趙梅 江蘇中醫 2001,22(9):44

治療方法:蔥白3根,食鹽20g,艾絨適量。

將食鹽炒熟備用,蔥白洗凈搗成泥,用手壓成大約0.3mm厚的蔥餅1塊。

將艾絨搓成上尖下寬底平的圓錐狀,備1~4壯,艾炷不宜搓得太大,以免灼傷皮膚。

操作:首先把食鹽填入臍孔(神闕穴),蔥餅置於鹽上,再將艾炷放在蔥餅上,點燃。

至皮膚有灼痛感時,再換1壯,待有熱氣入腹難忍,即有尿意感,此時為中病。

小便自解之後,可隔日再灸1~2壯,以固療效。

治療結果:35例均獲小便自解,其中15例經灸1壯,18例經灸2~4壯;2例艾灸4壯後當日沒有排尿,又施導尿管導尿,次日艾灸3壯,當即排尿。

4.艾卷雀啄灸治療尿瀦留12例 朱克明 浙江醫學 1962,3:116

治療方法:均按艾卷雀啄灸法操作,選用穴位為命門、關元,每日灸治2次,每穴每次灸治5~10分鐘。

灸療前,除1例僅局部用過熱敷外,其餘11例均反覆進行過針刺,紅外線照射,新斯的明注射等治療,而療效不佳。

共治療12例尿瀦留患者,年齡除1例為6歲者外,其餘均為19~50歲。

其發病原因為,脊髓灰質炎者6例,晚期血吸蟲病、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及橫貫性脊髓炎各2例,攝護腺炎及結核性脊髓蜘蛛膜炎各1例。

尿瀦留持續時間為1~36天,平均為14天。

大部分患者由於反覆導尿,均有膀胱炎症狀。

6例尿培養,均有大腸桿菌或副大腸桿菌生長。

治療結果:本組病例經用上法治療後,11例患者恢復正常排尿,1例無效。

其中灸治後4小時恢復排尿者3例;2天內恢復排尿者4例;3天內恢復排尿者2例;有2例於艾灸後膀胱頻頻收縮,排尿淋漓,開始時每次尿量僅10~20毫升,於6天後才恢復控制排尿。

5.艾條灸治療痔瘺術後尿瀦留的臨床體會 周旺偉 針灸臨床雜誌 1997,13(2):29

治療方法:囑患者平臥,雙腿屈膝,暴露施灸部位。

取中極、三陰交、會陰、長強。

點燃艾條,將燃著的一端靠近穴位,距離2~3cm,以病人感溫熱舒適,略有灼熱為度,施灸20分鐘。

年老體虛者加灸關元,疼痛劇烈者加灸承山。

治療結果:本組60例經艾灸治療後,38例灸後30分鐘內尿液順利排除,症狀體徵消失,占63.3%;14例灸後30~60分鐘尿液部分排出或排除不暢,症狀體徵好轉占23.3%,8例無尿液排出,症狀體徵無變化,總有效率為86.6%。

6.溫針灸治療產後尿瀦留16例 劉秀平 中華中西醫學雜誌 2006,4(11):51

治療方法:取穴:關元、中極、曲骨、足三里(雙)、三陰交(雙)、陰陵泉(雙)。

操作:患者取仰臥位,行常規消毒後選0.30mm×50mm毫針,快速直刺進針,行平補平瀉手法,依據患者胖瘦體質及穴位的不同,毫針刺入相適應的深度,待患者有得氣感(關元、中極、曲骨的針感以下腹部有收縮感,最好是放射至會陰部為佳)後,將2cm長艾條段插於上述穴位針柄上點燃艾炷,每穴3炷,每日1次,並囑患者治療前後多飲有營養之湯類,有利於使膀胱充盈,增強排尿力。

治療結果:本組16例中,治療1次後即能自行排尿者9例,占56.25%;治療2~3次能自行排尿者5例,占31.25%;治療4~5次能自行排尿者2例,占12.5%,有效率為100%。

7.溫針灸治療尿瀦留32例臨床觀察 李麗娟 中醫藥學報 2003,31(4):34

治療方法:取穴為中極、氣海、三陰交,中極、氣海針刺得氣後使針感向外陰方向傳導,留針後在針尾上留置約1cm長的艾炷段,點燃至燃盡為止,6天為1個療程,每月1次。

治療結果:32例患者經治療後痊癒18例,顯效6例,有效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4.5%。

8.溫針灸治療手術後尿瀦留36例臨床報告 李聰智 張海棟 針灸臨床雜誌 2005,21(3):24

治療方法:取穴:關元、曲骨、中極、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

操作:用強刺激持續1分鐘(瀉法),再予以艾炷溫針灸,留針20分鐘。

每日1~2次。

施術後無尿的病例均施行導尿。

治療結果:全組病例中施術1次後排尿者為顯效,顯效者26例;施術5次後排尿者為有效,有效者9例;施術5次以上仍不能排尿者為無效,無效者1例。

有效率占97.2%。

9.蔥白灸治療產後尿瀦留120例 周景花 洪炳根 福建中醫藥 1994,25(2):33

治療方法:取鮮蔥白100~150g,加食鹽5g,共搗為泥,用紗布包好,置於神闕穴,然後用2條艾絨同時點燃在其上溫灸,每次15~30分鐘。

治療結果:痊癒計83例,顯效計8例,好轉計8例,無效21。

總有效率為82.5%。

10.盒灸關元、中極預防肛腸病術後尿瀦留146例 謝麗君 孔露 謝小硯等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06,28(5):41

治療方法:取穴:關元、中極。

灸盒為自行製作,長20cm、寬10cm、高8cm,中間(即在高約4㎝的位置)用石棉網隔開。

每次用清艾條半支,用手捏散後平置於灸盒內點燃,平放在患者關元、中極穴上,歷時約15分鐘。

若患者感覺發燙則墊以毛巾,直至其燃盡為止。

施灸時要隨時注意患者的感覺以便調整灸盒,以避免燙傷。

每個患者均只施灸1次。

治療結果:146例患者經盒灸處理後,其中顯效86例,有效55例,無效5例。

總有效率為96.6%。

11.溫灸太溪穴配合推拿治療中風尿瀦留 李華 於學平 於春林 針灸臨床雜誌 1997,13(3):40

治療方法:①艾灸法:取雙側太溪穴。

採用艾條溫和灸法。

置灸火距腧穴約2cm左右。

以病人感到溫熱舒適為度,2穴輪流施灸共20分鐘。

②推拿法:艾灸同時採用推拿法。

將右手掌置於病人臍下,沿任脈輕柔向下推至恥骨聯合上方,反覆數次,共29分鐘。

同時囑患者做排尿動作。

治療結果:共觀察30例,痊癒19例,好轉1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0%。

12.針刺加艾灸治療產後尿瀦留198例 於德莉 蘇建玲 范學佩等 針灸臨床雜誌 2002,18(3):20

治療方法:取雙側太沖、支溝穴,用75%的酒精常規局部皮膚消毒,選用28號1~1.5寸毫針,針刺穴位得氣後,每隔3~5分鐘行針1次,手法用平補平瀉,或用普通治療儀中慢波平緩刺激,留針20分鐘,1日1次。

並在針刺的同時,用艾條灸氣海、關元2穴。

待病人產生尿意,用手輕輕按揉患者小腹部,實現自主排尿。

治療結果:治療198例,速效164例,遲效34例,有效率為100%。

13.電針加灸治療產後、術後尿瀦留108例療效觀察 文麗 針灸臨床雜誌 2000,16(4):9

治療方法:取穴:以維道(斜向曲骨方向刺)、中極、氣海、三陰交、曲骨(向會陰方向沿皮刺)為主要穴位,取關元、陰陵泉、足三里等為配穴,對年老休弱者,或者較重病人佐以艾灸溫和灸。

治療結果:本組經過電針加灸治療的尿瀦留108例,通過該法1次性治癒率為83.3%。

15例病人通過2~7次治療獲得痊癒,治癒率為13.01%,總有效率為96.29%。

大多數病人經過1次性治療後獲得滿意效果。

14.針刺加蔥鹽外敷灸治療產後尿瀦留43例臨床觀察 梁綠茵 針刺研究 2002,27(4):292

治療方法:取雙側腎俞、三焦俞、陰谷穴位,局部常規消毒,使用1.5寸鋼針,候氣取針感,配用針灸治療儀,選用疏密波,按個體差異調整電位大小,以有酸脹麻感為宜。

留針30分鐘,每天治療1次。

外敷方法:新鮮蔥白1斤,搗碎加溫炒熱,混和食鹽250g,外敷於以神闕、氣海、關元、中極穴位為中心的下腹部,然後點燃艾條,在蔥白敷物上艾灸加熱,以其能忍受的溫度為宜,到局部皮膚溫熱微紅,患者自覺下腹部有氣響,並有微弱腸蠕動為佳。

治療結果:治療23例,治癒20例,好轉3例,有效率為100%。

15.艾灸足三里聯合神燈照射治療痔瘡術後尿瀦留的效果觀察 蔡軍紅 彭海燕 黎美娟等 中國實用護理雜誌 2007,23(5):22

治療方法:艾灸足三里聯合神燈照射小腹部的方法。

囑患者平臥,雙腿屈膝,選取雙側膝下足三里穴,即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脊外側1寸處,採用溫和灸,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足三里穴,距皮膚2~3㎝左右的距離施灸,以局部皮膚發紅,有溫熱感,但無灼痛為宜,反覆熏灸30分鐘,同時暴露小腹部皮膚,用神燈照射小腹部(以關元穴為中心)30分鐘。

治療結果:治療75例,顯效44例,有效26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4%。

16.壯匠藥線點灸配合按摩治療術後尿瀦留35例 滕桂文 廣西中醫藥 1997,20(1):42

治療方法:①材料:I號藥線、酒精燈、火柴。

取穴:關元、氣海、大橫(雙)、足三里(雙)、三陰交(雙),以上各穴位在點線時均全部選用。

②點線手法:取I號藥線,用食指和拇指持線的一端露出線頭1~2cm,將此線頭在酒精燈上點燃,甩滅火焰,使之形成圓珠狀炭火,隨即將此火星對準選取穴位,順應腕和拇指的屈曲動作,拇指指腹穩重而敏捷地將有火星的線頭直接點按於穴位,點穴1次為1壯。

③按摩手法:每穴1壯後,伸出手掌,使大小魚際肌貼放於體表相當於膀胱底位置,5指張開分別放在膀胱邊緣周圍,輕而慢進行按揉,直到排出尿液。

治療結果:35例中,顯效8例,占80%;有效6例,占17.2%;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7.2%。

17.艾灸穴位治療髖關節置換術後尿瀦留的療效觀察及護理 姜會枝 楊心靈 徐振偉 護士進修雜誌 2011,26(6):550

治療方法:對照組:(1)流水誘導:利用讓患者聽流水聲產生條件反射,使患者產生尿意,促使排尿;(2)採用毛巾在下腹部熱敷10min,以腕部掌側試溫度不燙為宜;(3)用壓迫法促進排尿:手掌觸摸脹大的膀胱,將雙手重疊放於膀胱上,由頂部向體部環行按摩2~5min後,再用雙手重疊放於膀胱上慢慢向恥骨後下方擠壓膀胱,手法由輕到重,直到排出尿液。

治療組:取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

艾灸操作方法:取大小約3cm×4cm、厚約0.4 cm薑片數片,中間以針穿刺數孔,先將薑片三片分別置於關元穴、氣海穴、中極穴上,並在薑片上置一底直徑約3cm、高約3cm的艾絨,點燃頂端施灸。

當艾絨燃盡後,可易炷再灸,以皮膚潮紅為度。

如灸治過程中患者感到灼熱難忍,可在穴位皮膚上逐片添加薑片。

在沒有特殊狀況下,一個穴道灸三次到五次,每穴20min。

每日治療一次,持續至殘餘尿量小於50m1。

每次操作指定責任護士負責。

在開展此項目前對相關人員進行穴位選定方法、艾灸、熱敷的操作培訓,使操作方法統一化。

治療結果:療效判定標準:治療結束後30min內自行排尿為顯效,2h內自行排尿為有效,顯效率加有效率為總有效率;2h不能排尿或需採取其他措施排尿則為無效。

治療組21例,顯效12例,顯效率57.14%,有效8例,有效率38.10%,無效1例,無效率4.76%,總有效率95.24%;對照組21例,顯效6例,顯效率28.57%,有效5例,有效率23.80%,無效10例,無效率47.62%,總有效率52.37%。

更多艾灸知識、學習艾灸請關注微信jiudaotang11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艾灸治病試試「相對穴」?

「相對穴」是指身體各部位陰陽相對的2個腧穴,同時取用可發揮協同增效作用,其理論核心是陰陽學說。如內關與外關、懸鐘與三陰交等。此類穴一個在陰經,一個在陽經,同時取用陰陽或陰陽、表里相配,在調節陰...

水腫怎麼艾灸?水腫的艾灸治療方法!

病症概述水腫是指因感受外邪或飲食勞倦,使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闔、膀胱氣化不利,導致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的一種病症。常常表現為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部位的浮腫。根據臨床表現一般可...

艾灸治療小兒遺尿 補脾益腎提陽氣

小兒遺尿是指年齡在3周歲以上的兒童,在夜間睡眠過程中不自覺地排出小便,醒後方知的一種病症,俗稱「尿床」。正常情況下,排尿活動要在大腦皮質和排尿中樞的控制下完成,所以,當兒童大腦皮質及排尿中樞出現...

小兒遺尿能艾灸好嗎?能,但是

有灸友留言說:小兒遺尿可以艾灸中極嗎?可以治癒嗎?這不是一兩句說的清的。一般來說,小兒遺尿可以進行艾灸治療,療效也不錯,但是,不要自己擅自施治,為什麼呢?因為,病因不同!

愛滋病怎麼艾灸?愛滋病的艾灸治療方法

1病症概述愛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於1981年在美國被首次報導,20餘年來在全世界廣泛傳播,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第四大殺手,屬中醫「瘟疫」、「溫毒」、「伏氣溫...

感冒怎麼艾灸?感冒的艾灸治療方法!

【病症概述】 感冒是感受風邪病毒而致鼻、鼻咽、咽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並可蔓延累及眼結膜、鼻竇、中耳、喉、支氣管、肺等器官,也可引起咽喉扁桃體周圍腫脹。感冒有普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之分。普通感冒,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