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醫學專家:如何讀懂病理報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病理報告就是對手術中或檢查中取出的活體組織進行一系列處理後,在顯微鏡下的組織形態報告;它對醫生和病人都是至關重要的,臨床上是否作治療和作什麼樣的治療往往就取決於病理報告的結果。

到目前為止,病理診斷仍是最可信賴、最準確的診斷手段,素有「金標準」之稱,也是判斷可疑組織性質的最後依賴。

因此,病理診斷又稱「最後診斷」,病理醫生被稱為「醫生的醫生」。

那麼,病理報告是如何做出來、都有哪些內容、怎麼讀懂它呢?

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一、什麼是病理報告?

病理報告通常分為兩種:

快速冰凍病理報告

指手術過程中取下病變部位部分組織,固定後立即送至病理科經快速冰凍切片染色,由病理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並將結果告知手術醫生,以便於判斷切除範圍的病理報告。

通常用於對腫瘤患者的腫塊切除和癌變組織是否發生浸潤進行診斷,並要求30分鐘內出結果。

常規病理報告

指手術或檢查中,將從患者體內取下的組織固定、取材、脫水、包埋、切片等步驟後,根據疾病情況通過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組織化學、螢光原位雜交等技術對疾病進行確診,並為臨床後續治療提供信息的病理報告。

二、病理報告如何做出來的?

一份病理報告的「出爐」需要經過活檢、切片、病理組織技術處理和讀片幾個過程,而從組織標本到製成一張經過染色的病理切片,整個過程需要經過固定、取材、脫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七大步驟。

常見的「組織細胞切片」主要有術中冰凍石蠟包埋兩種:

術中冰凍切片

術中冰凍切片——從切除腫瘤組織到出病理結果,整個過程不超過30分鐘

然後手術醫生依據術中病理結果,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第二次擴大範圍的手術或者終止手術

石蠟包埋切片

石蠟包埋切片——要經過取材、固定、脫水、包埋、切片(4微米)、脫蠟、染色等有10多個步驟幾十道工序,一般三四天才能完成病理診斷報告,所以多是術後或檢查後應用

病理科的切片製作,幾乎全憑手工;觀看組織細胞、形成病理報告,靠的就是顯微鏡下一雙眼睛。

  • 有經驗的病理診斷醫師,在顯微鏡下進行仔細觀察,就是讀片的過程。

  • 一線醫師分為幾組進行診斷:慢檢——手術大體標本;快檢——從胃鏡、腸鏡、氣管鏡下取出的標本。

  • 術中冰凍標本30分鐘內必須出結果,手術醫師還在手術台上等著病理診斷結果確定下一步手術方案,若是惡性腫瘤,切緣有沒有癌細胞,需不需要擴大手術範圍,若是良性,關閉縫合,結束手術。

然後就是出報告。

至此,一份報告才算完工。

三、病理診斷有四種類型

根據診斷的明確程度,病理診斷分為4種類型:

直接診斷

診斷確定,直截了當地書寫病理診斷,沒有描述,乾脆利落,簡潔明了,如:「中分化鱗狀細胞癌」。

意向診斷

  • 指疾病診斷基本明確,但不能完全肯定,或有所保留的診斷。

  • 根據明確程度的不同,經常在診斷名稱冠以「符合…」、「考慮為…」、「傾向於…」、 「疑似…」或「…可能性大」等字樣。

  • 如「胃竇低分化癌,傾向於腺癌」,表明「低分化癌」是肯定的,但「腺癌」是意向性診斷,需要進一步工作才能解決。

  • 這種表述的病理診斷,臨床醫生不能作為完全可靠的依據,應根據病理診斷,結合自己掌握的實際臨床情況,做出自己的診斷進行治療;或者再進一步檢查或觀察。

描述診斷

  • 送檢組織不能滿足對各種疾病或病變的診斷要求,如全為血塊、壞死或僅有正常組織等。

    因而按所觀察到的形態進行描述。

  • 如「見纖維脂肪組織增生,少許淋巴細胞浸潤」。

  • 這是由送檢標本的質量及其本身性質所決定的,如需確診,還需進一步檢查或重新取標本。

不能診斷

指送檢組織過小,或因外力破壞了正常結構,或標本處理、切片製作、染色等存在問題等,導致病變無法辨認,所以只能說明不能診斷的原因而不下診斷,建議臨床醫生再取活檢確診。

四、病理報告包含有四項內容

  1. 基本信息:患者信息和送檢信息。

  2. 肉眼所見:包括活檢組織的全貌、活檢部位、可疑癌腫的形狀、邊緣是否清楚以及活檢組織的大小,如直徑或長度、重量等。

  3. 鏡下所見:是在分子水平上對活檢組織進行比較專業的描述。

  4. 病理診斷:病理科醫生會給出一個專業性的診斷,以判定活檢標本的性質,可以有一項,也可以有多項描述。

  5. 如果報告結果是惡性,病理科醫生會根據對切片的觀察,確定該惡性腫瘤的嚴重程度。

  6. 病理科醫生還會對某些疑難病理提出可供參考的報告結果或者提出有助於確定診斷的下一步檢查,比如需要相關的免疫組織化學檢查。

五、常見診斷術語解讀

炎症

炎症分為特異性炎症非特異性炎症兩種

  • 特異性炎症是指由特定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如結核、梅毒等。

  • 非特異性炎症是指由一般病原體或理化因素引起的病變,常見於鼻咽粘膜、胃腸粘膜、子宮頸粘膜等處的慢性炎症。

腫瘤

腫瘤分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及交界性腫瘤,按照組織來源又分為上皮源性和間葉源性腫瘤:

  • 上皮源性的腫瘤如果是良性的一般稱為瘤,如腺瘤、乳頭狀瘤;如果是惡性的即為癌,如鱗狀上皮細胞癌。

  • 間葉源性的腫瘤良性的也稱為瘤,如脂肪瘤等;惡性的稱為肉瘤,如脂肪肉瘤、滑膜肉瘤。

  • 良性腫瘤細胞分化成熟,術後很少復發,對機體危害小。

  • 惡性腫瘤分化不成熟,易發生轉移,術後易復發,對機體危害大。

分化

簡單地說就是瘤組織的成熟程度,惡性腫瘤或多或少都有向正常細胞分化的特點,一般分為以下幾種:

  • 瘤細胞分化越接近正常細胞,則越成熟,通常稱為高分化,稱之為I級

  • 如果瘤細胞分化太差,極不成熟,但仍保留某些來源組織的痕跡,則稱為低分化,或稱為III級

  • 界於兩者之間的稱為中分化、或稱為II級

  • 但是,有時候腫瘤細胞分化太差,根本找不到來源組織的徵象,則稱為未分化

  • 分化越高,其成熟度越好,預後相對好;相反,分化越低,其成熟度越差,預後差。

非典型性增生(異型增生)

也稱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上皮內瘤變等,是上皮細胞由於長期受慢性刺激出現的不正常增生。

例如,宮頸異型增生就是指宮頸上皮細胞部分或部分發生異型和不典型增生,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級,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屬於癌前病變

胃粘膜,腸道、支氣管、宮頸、乳腺等病變有異型增生均要注意。

級別越高,發展為浸潤癌的機會越多。

疑癌

即不能完全肯定是癌症,或對癌症的診斷有所保留,需進一步特殊檢查(例如特殊染色、免疫組化、分子病理等)。

此類報告中,多會出現「考慮為」、「傾向於」、「提示為」、「可能為」、「符合為」、「不排除」等字樣,或者診斷加「?」。

癌前病變

並不是癌,但繼續發展下去,有癌變可能。

例如:黏膜白斑,交界痣,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重度萎縮,胃粘膜中重度腸化、子宮頸糜爛,結直腸的多發性腺瘤性息肉,某些良性腫瘤等。

例如:「直腸管狀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癌變可能,建議做免疫組化進一步確診」。

原位癌

原位癌就是剛形成不久的初生癌,如宮頸原位癌、胃原位癌、皮膚原位癌等等。

是上皮的惡性腫瘤局限在了皮膚或粘膜內,還沒有通過皮膚或粘膜下面的基底膜侵犯到真皮組織,更沒有發生浸潤和遠處轉移的狀態。

因此,原位癌有時也被稱為「浸潤前癌」或「0期癌」,嚴格意義上而言,它還算不上真正的癌症。

因為沒有轉移,如果在這個階段發現,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只做形態描述或無法診斷

所顯示的病變不足以診斷為某種疾病,不能做出明確和基本明確的病理學診斷時,所以只能進行形態描述。

對送驗活檢標本過於細小、破碎、未及時固定出現組織自溶、嚴重擠壓變形、被燒灼乾涸等,因無法製作病理切片,故無法做出病理學診斷。

更多醫療資訊,請關注厚朴方舟!(點擊了解更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醫院中病理科的功能與作用

病理科是大型綜合醫院必不可少的科室之一,其主要任務是在醫療過程中承擔病理診斷工作,包括通過活體組織檢查、脫落細胞學檢查和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以及屍體剖檢,為臨床提供明確的病理診斷,確定疾病的性質...

冰凍病理就是把人凍起來嗎?

昨天又遇到了一個中學同學的朋友,神神秘秘的問我,「你是病理科的?,聽說你們現在能夠把人凍起來了?」我問他:「您是從哪裡聽說病理科把人凍起來的?」他說「上周我舅舅,在病理科凍了。」我不禁心中一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