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智慧解析各種影像設備輻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影像設備種類越來越多。

醫生們經常把這些影像設備比作是」偵察兵」能夠輔助他們發現看不見的病變。

給人類的醫學帶來方便的同時,醫學影像設備卻有著負面的影響,人體中的性腺、眼晶體、乳腺和甲狀腺對射線特別敏感,如果超量輻射會損害健康。

我們先看不同設備的不同功能。

胸片是日常體檢項目,通過X光檢查胸部是否有異常。

胸透不同於胸片的是胸透是動態的透視觀察,X光在胸部照射並觀察5秒,如果存在異常會觀察到10秒。

CT則是利用X射線穿透人體組織進行掃描,同時需要通過計算機把人體器官以立體、清晰的形式顯示出來,對醫生診治疾病有很大幫助。

質子成像原理、強大的磁場和無線電波是核磁共振的特點,神經系統、關節軟骨、軟組織病變適合做核磁共振。

每個醫療影像設備都有自己的有點,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或是聽從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醫療影像設備。

從輻射量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CT、胸透、胸片,核磁共振沒有輻射。

胸片大都在0.15秒-0.3秒可完成檢查,輻射量比較微小。

胸透時X光要在胸部移動照射,停留觀察5-10秒,因此胸透的曝光量射線是胸片的幾十倍。

CT檢查對人體組織有損傷,長期大量照射有可能誘發癌症等疾病。

核磁共振沒有X射線,不用擔心輻射危險。

對比CT和胸片的輻射量,一次頭部CT相當於大約100次胸片,一次腹部CT相當於大約400次胸片,冠脈CT相當於700次胸片,肺部CT相當於800次胸片。

X射線檢查的時間和量都可控,不必過於恐慌也不能無所謂。

許多患者對於射線的認識是兩個極端,一類是過於擔心,一類是無所謂。

有時做完CT檢查,我們讓患者趕快出去,可他們還待在機器旁問個不停。

有的患者又過於謹慎,一直諮詢這個檢查會吃多少輻射,會有什麼後果。

醫院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一是嚴格控制受照劑量,二是採取了鉛衣屏蔽。

總之,疾病檢查和治療時,X射線的時間和量都是可控的。

兒童儘量減少X射線檢查。

隨著近年來X光儀器不斷改進,其放射劑量越來越小,比如胸透檢查、牙齒拍片,一般在十秒以內,偶爾一次,對人體的危害幾乎是微乎其微。

其實,手機、電腦、微波等各種電子產品都會產生一定的輻射,所以患者也不必恐慌。

相比較,在疾病的生死面前,X射線檢查和介入治療所受到的輻射影響,利大於弊。

儘管X射線對人體損害在可控範圍,我們還是提醒孕婦和兒童減少射線檢查。

由於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高峰期,細胞分裂活躍,(特別是胚胎組織對射線更敏感),會造成部分機體細胞受損,這些受損細胞如果沒能自我修復(也可能是異常修復),就會殘存於機體里,像」定時炸彈,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的情況下,開始瘋狂複製,成為一個癌症病灶。

學會區分檢查該不該做。

高科技的檢驗儀器使很多疾病通過檢驗結果得以確診,成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所以,有些檢查是必須要做的。

但是,很多檢查項目成本高且創傷大,可能給病人帶來永久性傷害,最好別隨便做。

我國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指出,做一次心臟冠狀動脈CT檢查,放射線量相當於拍了700次X線胸片,這對一些並不需要做CT檢查的年輕人來說,不但浪費醫療經費,甚至帶來一生的癌症風險。

如此看來,如何區分必要和不必要的檢查,是當務之急。

醫生給患者看病的基本流程應該有這五步:第一,詳細詢問病史,同病人溝通;第二,物理診斷,即」望、觸、叩、聽「;第三,用一些基本技術檢查和診斷疾病,比如做心電圖、拍胸大片;第四,讓病人做無創傷性的輔助檢查,比如做運動平板測試、超聲心動圖檢查;最後,才是讓患者做CT、冠狀動脈造影等成本很高且有創傷的檢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放射科走廊等候區到底有沒有射線

【平台整理】問題:懷孕5個月時候進入放射科,我當時從走廊走進放射科的木門(門左上角掛著「放射科」的牌子,門上寫著「小心輻射 孕婦止步」),走進1米的樣子,待了半分鐘左右,(大致位置是:走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