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科病症方速記(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產後病

一、產後血暈(助理不要求)

1、本著「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治療原則

二、產後發熱

1、感染邪毒證:清熱解毒,涼血化瘀——五味消毒飲合失笑散加減或解毒活血湯加減

(若持續高熱,熱毒與瘀血互結胞中。

治宜清熱逐瘀,排膿通腑——方用大黃牡丹湯)

2、外感證:養血祛風,疏解表邪——荊穗四物湯加防風、蘇葉或參蘇飲 外感風熱——用銀翹散;邪入少陽——小柴胡湯;暑熱——王氏清暑益氣湯

3、血瘀證:活血化瘀,和營退熱——生化湯加味或桃紅消瘀湯

4、血虛證:補血益氣,和營退熱——補中益氣湯加地骨皮

三、產後腹痛

1、氣血兩虛:補血益氣,緩急止痛——腸寧湯或內補當歸建中湯或當歸生薑羊肉湯

2、瘀滯子宮證: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生化湯加益母草或散結定疼湯或補血定痛湯

四、產後身痛

1、血虛證:養血益氣,溫經通絡——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當歸、秦艽、丹參、雞血藤

2、風寒證:養血祛風,散寒除濕——獨活寄生湯或趁痛散、防風湯

3、血瘀證:養血活血,化瘀祛濕——身痛逐瘀湯加毛冬青、忍冬藤、益母草、木瓜

4、腎虛證:補腎養血,強腰壯骨——養榮壯腎湯加秦艽、熟地

五、產後惡露不絕

1、氣虛證:補氣攝血固沖——補中益氣湯加艾葉、阿膠、益母草

2、血瘀證: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湯加益母草、炒蒲黃

3、血熱證:養陰清熱止血——保陰煎加益母草、七葉一枝花、貫眾

六、缺乳(助理不要求)

1、氣血虛弱證:補氣養血佐以通乳——通乳丹

2、肝鬱氣滯證:疏肝解郁,通絡下乳——下乳湧泉散

3、痰濕阻滯證:健脾化痰通乳——蒼附導痰丸合漏蘆散

七、產後抑鬱(助理不要求)

1、心脾兩虛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歸脾湯或養心湯或茯神散

2、瘀血內阻證:活血逐瘀,鎮靜安神——調經散或芎歸瀉心湯

3、肝鬱氣結證:疏肝解郁,鎮靜安神——逍遙散加減

八、產後小便不通(助理不要求)

1、氣虛證:補氣升清,化氣行水——補中益氣湯加減

2、腎虛證:溫補腎陽,化氣行水——濟生腎氣丸或金匱腎氣丸

3、血瘀證:活血化瘀,行氣利水——加味四物湯或小薊飲子

九、產後小便淋痛(助理不要求)

1、濕熱蘊結證:清熱利濕通淋——加味五淋散或八正散或分清飲

2、腎陰虧虛證:滋腎養陰通淋——化陰煎或知柏地黃湯

3、肝經鬱熱證:疏肝清熱通淋——沉香散

婦科雜病

一、癥瘕

1、氣滯血瘀證:行氣活血,化瘀消癥——香棱丸或大黃蟅蟲丸

2、痰濕瘀結證:化痰除濕,活血消癥——蒼附導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濕熱瘀阻證:清熱利濕——化瘀消癥大黃牡丹湯

4、腎虛血瘀證:補腎活血,消癥散結——補腎祛瘀方或益腎調經湯

二、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發病急,病情重,病勢兇險。

臨證以清熱解毒為主,祛濕化瘀為輔

(1)熱毒熾盛:清熱解毒,利濕排膿-五味消毒飲合大黃牡丹湯。

(高熱腹痛,下腹拒按)

(2)濕熱瘀結:清熱利濕,化瘀止痛--仙方活命飲加減(下腹部脹滿拒按,寒熱往來)

2、慢性盆腔炎:多為邪熱餘毒殘留,與沖任之氣血相搏結,日久難愈,耗傷氣血,虛實錯雜

(1)濕熱瘀結證: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銀甲丸或當歸芍藥散加丹參、毛冬青、忍冬藤、田七

(2)氣滯血瘀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膈下逐瘀湯

(3)寒濕凝滯證:祛寒除濕,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湯

(4)氣虛血瘀證:益氣健脾,化瘀散結——理沖湯

三、不孕症

1、腎虛證

(1)腎氣虛證:補腎益氣,溫養沖任——毓麟珠

(2)腎陽虛證:溫腎暖宮,調補沖任——溫胞飲或右歸丸

(3)腎陰虛證:滋腎養血,調補沖任——養精種玉湯

2、肝氣鬱結證:疏肝解郁,理血調經——開郁種玉湯或百靈調肝湯

3、瘀滯胞宮證:逐瘀盪胞,調經助孕——少腹逐瘀湯或膈下逐瘀湯

4、痰濕內阻證:燥濕化痰,行滯調經——蒼附導痰丸

四、陰癢

1、肝經濕熱證:清熱利濕,殺蟲止癢——龍膽瀉肝湯或萆薢滲濕湯,外用蛇床子散

2、肝腎陰虛證:滋陰補腎,清肝止癢——知柏地黃湯加當歸、梔子、白鮮皮

五、陰瘡(助理不要求)

1、熱毒證:清熱利濕,解毒消瘡——龍膽瀉肝湯

2、寒濕證:溫經散寒,除濕消瘡——陽和湯或托里消毒散

六、陰挺(子宮脫垂)

1、氣虛證:補中益氣,昇陽舉陷——補中益氣湯加金櫻子、杜仲、續斷

2、腎虛證:補腎固脫,益氣升提——大補元煎加黃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月經量少怎麼辦?

在臨床門診中,常可發現30到40歲的女性朋友,老是抱怨她們的月經量越來越少,少到一天可以只用一片衛生護墊就夠了……以中醫的觀點而言,女性的月經量越來越少,表示身體已經在發出警訊了,有時甚至是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