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一院小兒外科副主任安群醫生解讀小兒泌尿系統疾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北網5月9日訊(張新浩 記者 陳顯春)近日,為應對小兒泌尿系統有關的疾病,記者採訪了哈醫大一院小兒外科副主任安群醫生,就有關泌尿系統疾病等進行了解讀。

安群醫生。

手術中。

泌尿系統疾病,很多都是先天性疾病,所涉範圍來自整個泌尿系統內從腎臟、輸尿管、膀胱、以及終端尿道整個連結。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專家對此的解讀。

腎臟積水、腫瘤等相關疾病

據安群醫生介紹,在泌尿系統中,小兒腎臟發病率相對較高,較常見的有腎積水、多囊腎、腎母細胞瘤等。

積水是由於腎臟與輸尿管連接處、又或是腎外輸尿管有先天畸形、梗阻、尿道畸形等原因導致排尿不暢,尿液淤積腎臟內形成積水,一般此類疾病通過定期彩超檢查來判斷輕重程度,以決定是否是通過自行緩解自愈,又或是手術治療。

而相對較重且高發的腎母細胞瘤需要加倍警惕。

腎母細胞瘤是小兒泌尿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屬胚胎惡性混合瘤,其發生率僅次於神經母細胞瘤,又稱腎胚胎瘤、腎胚細胞瘤、腎臟混合瘤。

其表現通常為在腹部肋骨下緣有腫物或包塊,其中一部分還沒有明顯外在表現,需要通過超聲等檢查手段發現。

發病通常分為單側腫瘤或雙側腫瘤。

由於其屬於惡性腫瘤的一種,所以發現後如果是單側腎母細胞瘤,國際與國內通常採取切除病變一側腎臟來解決,保留一個正常腎臟進行相關代償功能;而如果是雙側腎母細胞瘤,則要採取手術切除部分病變腎來治療。

絕大多數患者通常在1歲內發現較多較早,通過切除腎臟或者部分腎臟獲得治癒。

輸尿管、膀胱、睪丸相關疾病

安群醫生介紹,常見小兒泌尿系疾病中,輸尿管重複畸形、開口異位、梗阻等疾病較常見,家長發現孩子排尿異常而到醫院就診從而發現,在治療上可通過先進的微創技術對發病部位進行修復重建,達到治癒的目的。

另一部分常見病就是隱睪、鞘膜積液。

通常在孩子出生後在醫院進行的新生兒體檢中可發現並及時進行治療。

隱睪原因一般是出生後睪丸沒有正常下降到陰囊中,微創可達治療目的。

鞘膜積液是指鞘膜腔內積聚的液體超過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腫。

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當鞘膜本身或睪丸、附睪等發生病變時,液體的分泌與吸收失去平衡,形成鞘膜積液。

小兒鞘膜積液則是因寶寶出生後鞘狀突未關閉所致,一部分在出生後半年內可自行關閉不用醫治,還有一部分患兒則不能自行閉合,需要醫療干預進行手術治療。

由於孩子身體處於不斷生長發育中,所以上述疾病通常建議家長在早期發現後及早進行醫學干預,通常在1歲左右,以免防止影響孩子相關器官系統發育受限。

此外還有一些泌尿繫結石、外傷所致腎損傷、輸尿管斷裂等。

其他常見有關包莖、包皮過長、隱匿陰莖、尿道下裂等多發病

在男性寶寶中,還有一部分有關外生殖器的常見多發病,主要是包莖、包皮過長和隱匿陰莖,三者皆是先天性疾病。

包莖指包皮口狹小,不能上翻露出陰莖頭。

若包莖嚴重,可引起排尿困難甚至尿滯留。

包皮垢積累時,可有陰莖頭刺癢感。

長期慢性刺激,可誘發感染與癌變等;包皮過長是指包皮覆蓋尿道口,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陰莖頭;隱匿陰莖是一種常見的先天發育異常和畸形性疾病,也稱埋藏式陰莖。

以上三種疾病,一般可通過外科手術干預獲得治癒,但一定要及早發現並治療,否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兒童生長發育造成影響。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泌尿系統疾病

檢查並確診和治療疾病是醫院醫生的工作,那麼家長朋友們在家如何發現孩子是否患有泌尿系統疾病呢?哈醫大一院小兒外科副主任安群醫生介紹,由於新生兒在出生後會有相應醫學體檢,許多如隱睪、包莖等疾病即可發現。

如何在家中判斷其提示到:一般如果寶寶患上了泌尿系疾病,通常有以下表現:

外觀可見陰莖畸形、陰唇粘連等;排尿有障礙,表現為或者是尿流不暢、排尿散花、淋漓等;排尿異常,存在尿瀦留、排尿時寶寶哭鬧、尿線不穩;尿液渾濁、血尿,尿頻、尿急、尿痛等不正常表現。

專家建議:一般通過以上觀察發現孩子存在上述情況,家長們就需要領寶寶到小兒外科就醫了。

檢查手段包括尿常規、超聲、進一步有CT、核磁對相關器官和部位進行確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比起要不要切包皮,男寶私處的這些問題更重要

每次給孩子換紙尿褲的時候,不少媽媽都會對著自家的男寶犯嘀咕:撒尿的時候只見一股細細的水線,龜頭也看不到翻不出,這種情況是不是包莖?會不會影響發育啊?要不要趁孩子還小,趕緊去做個環切手術?也有媽媽...

家有男寶 謹防其蛋蛋有憂傷

株洲晚報10月18日訊 無論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健康永遠是父母關注的焦點,而生殖器官的健康問題,很多家長認識不深,導致寶寶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除了包皮,男孩的「蛋蛋」容易出現一些健康問題,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