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來臨,警惕九種傳染病!孩子尤其要注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山東省疾控中心發布「春夏季重點傳染病預防控制信息提示」。

隨著春夏季來臨,我省氣溫和濕度均開始升高,部分傳染病開始進入高發季節。

根據我省歷年來的疫情特點和氣象預測分析,部分腸道傳染病和蟲媒傳染病疫情將有所上升,幼托機構兒童、學生以及流動人口為傳染病發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應警惕以下九種傳染病。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全年均可發生,5~7月份為高發季節,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

常見的腸道病毒為EV71型、CoxA16型和其他腸道病毒。

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現為發熱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極少數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沒有皮疹,而表現為嗜睡、嘔吐等症狀,並進而出現嘴唇青紫、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的可導致死亡。

專家提醒,絕大多數手足口病患兒可以居家隔離治療,經過一周左右的時間會自愈,但要密切觀察患兒病情,當患兒出現高熱不退,或出現頭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陣攣、嘔吐等重症病例的臨床表現時,要立即到醫院救治。

預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注意開窗通風,避免和發熱病人接觸,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場所,注意兒童營養提高抵抗力。

同時,可根據需求自費接種腸道病毒EV71型滅活疫苗,遠離EV71所致手足口病。

2、人感染H7N9禽流感

流感病毒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

其中,甲型流感依據流感病毒特徵可分為HxNx共135種亞型。

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種。

目前我省處於H7N9疫情高發季節。

該病傳染源目前尚不明確,推測可能為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該病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觸病毒也可被感染。

現尚無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確切證據。

現階段該病高危人群主要是從事禽類養殖、銷售、宰殺、加工業者,以及在發病前1周內接觸過禽類者。

人感染H7N9禽流感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

患者一般表現為流感樣症狀,如發熱,咳嗽,少痰,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

重症患者病情發展迅速,表現為重症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出現呼吸困難,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進展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縱隔氣腫、膿毒症、休克、意識障礙及急性腎損傷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該病非常重要。

每年積極接種流感疫苗。

平時應加強體育鍛鍊,注意個人衛生,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掩住口鼻。

注意飲食衛生,儘量購買冰鮮白條禽類食品,進食禽肉、蛋類要徹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直接接觸活禽或病死禽,減少到禽類交易市場的環境暴露。

保持室內清潔,空氣流通。

若有發熱及呼吸道症狀,應戴上口罩,儘快就診,並切記告訴醫生髮病前有無外游或與禽類接觸史。

3、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變態反應性人畜共患傳染病。

人主要是由於接觸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髮病,能引起全身多個系統的損害,特別是骨關節。

該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多汗、全身乏力、關節和肌肉疼痛,有的還會出現肝脾大、睪丸腫大等,嚴重的可喪失勞動能力。

主要預防措施:加強家畜的管理,做好經常性的家畜衛生處理和檢疫;病畜應隔離飼養、治療,病死的牲畜要深埋或燒毀,不可食用;要搞好個人防護,主動接種疫苗,不食生肉和半熟的肉;各種動物奶應煮沸消毒後食用;醃肉應煮熟後食用;在該病流行期或疫區購買的動物皮毛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高發,發病一般以兒童為主,但近年來成人麻疹發病比例呈上升趨勢。

麻疹傳染性極強,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和人群易發生暴發或流行。

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症、眼結膜炎及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後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徵,常並發中耳炎、喉-氣管炎、肺炎、腦炎等,嚴重時可引起死亡,嚴重危害兒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按規定及時、全程接種含麻疹成分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有效措施,我省常規免疫規定8月齡兒童接種1劑麻風疫苗,18月齡和6歲分別接種1劑麻腮風疫苗;適齡兒童如果未按規定全程接種,則需要補種遺漏的劑次。

除此之外,平常還應做好個人衛生,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如果知道周圍有人得了麻疹,應做好隔離,避免與其密切接觸,同時到有關單位進行應急接種,以防被傳染。

萬一發生麻疹,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隔離治療,避免外出感染他人。

5、流行性出血熱

又稱腎綜合徵出血熱,是由鼠類攜帶的漢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

我省的傳染源主要是野棲的黑線姬鼠、大倉鼠和背紋倉鼠,家棲的褐家鼠、小家鼠等。

本病男女老幼均可感染,尤以20~50歲青壯年男性發病居多。

本病臨床症狀主要有發燒、出血和腎臟損害三大特徵,發熱病人高燒可至40℃,持續3~7天。

典型的出血熱臨床表現為五期: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

嚴重者可並發尿毒症、腎功能衰竭、顱內出血、肺水腫、腦水腫等,可導致死亡。

流行性出血熱的防控應以科學防鼠滅鼠、預防接種和健康教育為主,一旦誤食鼠類污染的食物或被鼠類咬傷或抓傷,要及時清理傷口並及時接種出血熱疫苗。

治療強調「三早、一就、三把關」,即早發現、早休息、早治療,就地處理,把好休克、少尿、出血關。

6、猩紅熱

猩紅熱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小兒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源為病人和帶菌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偶可經接觸傳播。

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少年多發,冬季和初夏高發。

以發燒、咽頰炎、典型的皮疹、楊梅舌為主要症狀。

猩紅熱的主要預防措施:在流行季節搞好個人和環境衛生,提倡通風換氣和濕式掃除是做好猩紅熱防控的關鍵。

家長要儘量少帶兒童去公共場所,托幼機構應加強晨、午檢,發現患兒應立即隔離治療,患兒所污染的器具應煮沸和洗燙消毒。

7、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臨床特徵為腮腺腫大,也可侵犯睪丸、卵巢、中樞神經系統,發生嚴重併發症。

學校、托幼機構等易發生流行性腮腺炎暴發流行,主要發病人群為學生,每年3至7月份、10月至次年1月份為流行性腮腺炎高發時間。

預防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預防措施:適齡兒童應及時接種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的疫苗,如麻腮或麻腮風疫苗;平常還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房間或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感染疾病後要進行隔離治療,隔離期限一般認為應從發病始至腮腺腫大完全消退為止,約3周。

被患者污染的飲食用具應煮沸消毒。

8、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病。

以發熱、全身皮疹為特徵,常伴有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兒童、成人均可發病。

由於該病全身症狀一般較輕,病程短,往往被忽視,但是婦女懷孕早期感染風疹,則可能危及胎兒,導致流產、死胎或發生先天性風疹綜合徵。

風疹的預防主要以接種風疹疫苗為主,日常應做好個人衛生,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9、細菌或病毒性腹瀉病

常見的細菌性腹瀉病有霍亂、菌痢、傷寒和副傷寒等,病毒主要有腸道病毒、輪狀病毒等。

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夏秋季節高發。

預防腹瀉病的主要措施是「把好一張口」,防止病從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飯前便後要洗手,買回海產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熱透,生熟食品要分開,出現症狀要就診。

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無牌餐飲不光顧,腐爛食品不要吃,暴飲暴食不可取,未消毒(患者污染)物品不要碰。

患者排泄物污染的廁所、餐具、地面、地拖、門拉手、衣物,要使用漂白粉、漂白精、過氧乙酸、戊二醛等進行消毒。

出現腹瀉症狀,要及時就診,切忌隨意使用抗生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小蒙 實習生 呂蒙蒙)

編輯:小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接種疫苗,預防冬春季傳染病

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系列專題(二)接種疫苗,預防冬春季傳染病冬春季是麻疹、風疹、腮腺炎等部分疫苗針對傳染病的高發季節。這些傳染病傳染性強,有時出現局部暴發流行,危害人們健康,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和...

盛夏來臨,您要重點關注這幾種傳染病

隨著夏季來臨,我省氣溫和濕度均開始升高,部分傳染病開始進入高發季節。近期我省傳染病疫情形式較為平穩,總體疫情較往年無太大變化。省疾控中心專家根據我省歷年來的疫情特點和氣象預測分析,隨著氣溫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