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尿失禁,怎麼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新晉媽媽產後跑步、顛簸、咳嗽、大笑、打噴嚏、爬樓梯或提重物時,會有少量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來,造成生活上的困擾。
這是怎麼回事呢?有沒有改善的方法?
這種情況醫學上叫尿失禁。
很多女性通到這個問題時常常感覺難以啟齒,其實,有尿失禁困擾的女性不在少數。
有報告指出,美國有25%~45%的女性經受著尿失禁的折磨。
尿失禁也不僅僅發生在中老年女性,受運動或肌肉損傷及遺傳因素的影響,女性患者中有20%-30%是年輕人。
產後尿失禁大部分屬於「壓力性尿失禁」
尿失禁分為4種類型,分別是壓力性尿失禁、意迫性尿失禁、滿溢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
其中,產後發生的尿失禁大部分屬於「壓力性尿失禁」。
壓力性尿失禁是最常見的膀胱控制性問題,是指在打噴嚏、咳嗽、大笑、慢跑、顛簸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形成了對膀胱的壓迫,導致尿液「不能自抑」。
通常,壓力性尿失禁的尿量不會很大。
盆底肌拉傷可能是造成這一問題的罪鬼禍首。
盆底肌是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這一肌肉群猶如一張「吊網」,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被這張「網」緊緊吊住。
當盆底肌肉受損,這張「網」的強性就會變差,網的「吊力」不足,導致「網」內的器官無法維持在正常位置,這時,控制尿道開閉的肌肉就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生育、體重增加或劇烈運動等都可能造成盆底肌的損傷。
產後發生尿失禁的可能原因
-
生產過程中,胎兒經過產道,可能造成陰道裂傷或支配提肛肌的神經血管斷裂,使支撐膀胱、子宮、腸的骨盆底肌肉萎縮、無力、鬆弛。
這是造成產後尿失禁的主要原因。 -
在生產過程中迫不得已使用產出或真空吸引器助產,或產婦用力過度、使力不當,使盆底肌受損。
-
產婦第二產程過長、胎次過近、體重過重、生產次數過多、年齡偏大或胎兒體重過重(超過4000克)等因素,會提高產後尿失禁的發生幾率。
多數在產後2~3個月可獲得改善
雖然產後容易出現尿失禁,但隨著產褥期各器官功能的恢復,多數尿失禁問題在產後2~3個月都會獲得改善,因此不必過於擔憂。
一般來說,產後骨盆韌帶會逐漸恢復,產後2個月內應儘量避免再次加重盆底肌的負擔。
長時間站立、蹲著及提重物會讓腹壓增加,導致盆底肌恢復速度變慢。
應該如何改善尿失禁
多數尿失禁可經由各種方式獲得改善。
如果症狀輕微,可以使用藥物治療或進行提肛肌訓練來改善尿失禁的情況。
在藥物治療方面,可視尿失禁的情況,以藥物鎖住尿道擴約肌的壓力,減少膀胱肌肉自主性收縮。
提肛肌訓練是常見的改善尿失禁的方式,只要媽媽們堅持每天定時規律地做運動,是有效果的。
另外也可以藉助「盆底肌生物回饋治療」及「電刺激治療」等方式來做輔助。
所謂「盆底肌生物回饋治療」是利用影像或聲音,正確進行提肛肌訓練的一種治療方式;目前也有採用局部電流刺激收縮的設備,幫助盆底肌重建,類似磁波椅,只要坐上去就有類似針灸的治療效果。
嚴重患者應進行「尿道中段懸吊術」,其治癒率高達90%。
手術僅適用於將來沒有再經陰道生育計劃的媽媽們。
何謂「提肛肌訓練」?
「提肛肌訓練」是通過收縮和放鬆盆底肌來增強薦骨、尾骨附近肌肉的力量,以減少尿失禁症狀的一種方式。
除此之外,也有助於預防引導鬆弛、子宮及膀胱下垂等。
方式:收縮盆底肌,5秒後放鬆,反覆進行5-10次,然後慢慢增加次數。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收增肌肉,可在解尿時會試停止解尿,如果能做到中斷尿流,就表示有縮緊盆底肌。
提示:
-
在進行此運動時,切記肚子不可用力,應放鬆腹部、大腿、臀部的肌肉,避免再次造成腹部壓力上升。
-
「收縮」與「放鬆」盆底肌兩種方式都很重要,不能只做收縮卻不放鬆,否則會讓肌肉更加緊繃,適得其反。
孕後期為什麼會尿頻尿急?解決方法有沒有?
小林孕27周,晚上睡眠變得特別不好,總是想上廁所,每夜至少要爬起來三四次,可實際上又沒有排出多少尿,這麼折騰幾回,准媽可憐的睡眠就全沒了。有此類現象的孕媽咪很多,有些甚至在大笑或者打噴嚏、咳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