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麼突然腮幫子突然腫了,趕緊找中醫看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痄腮

[概念]

痄腮是指感受時邪疫毒,以致腮部腫脹熱痛而言,又名"腮腫"、"含腮瘡""蛤蟆瘟"、"鰻鱺瘟"等。

痄腮發作輕者,表現為耳下腮部一側酸腫脹,或兩側齊發,按之柔軟,咀嚼食物不便;發作重者常伴有發熱畏寒,煩躁口渴,納差,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狀,但"此症永不成膿,過一候自然消散。

"發頤亦有腮部腫脹,但一般僅限於一側,如不及時治療可以化膿。

頸耳部瘰歷,其腫塊大多在下頜部或耳前部,邊緣清楚,較硬,能活動,往往伴有咽喉腫痛,耳聤等。

兩者均不屬本條討論範疇。

[鑑別]

常見證候

風熱上犯痄腮:主要臨床表現為畏寒發熱,頭痛輕咳,耳下腮部酸痛,張口及咀嚼不便,繼之一側或兩側腮部腫脹疼痛,邊緣不清,舌苔薄白微黃,脈象浮數。

熱毒熾盛痄腮:主要臨床表現為惡寒高熱,頭痛,煩躁口渴,食欲不振,或伴嘔吐,腮部漫腫,灼熱疼痛,堅硬拒按,咽喉紅腫,吞咽咀嚼不便,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膩而黃,脈滑數。

鑑別分析

風熱上犯痄腮與熱毒熾盛痄腮:

因感受風溫病毒所致,均見有腮部腫脹酸痛灼熱等症,然二者有輕重表里之別。

風熱痄腮具有明顯的畏寒發熱,頭痛輕咳,苔白或薄黃,脈浮數等風熱表證,治宜疏風散結,清熱消腫,方選銀翹散加減,外用如意金黃散塗腮腫部。

熱毒熾盛痄腮較風熱上犯痄腮病情為重,除出現腮部漫腫灼熱疼痛外,並見高熱頭痛,煩躁口渴,咽喉紅腫,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苔薄膩而黃,脈滑數等熱毒熾盛的氣分實熱證,治宜清熱解毒,軟堅消腫,方選普濟消毒飲加減,外塗如意金黃散、青黛散等。

[文獻別錄]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面部》:"痄腮胃熱是其端,初起焮痛熱復寒;高腫焮紅風與熱,平腫色淡熱濕原。

"

《醫門補要.蛤蟆瘟》:"時行癘氣遏於膽胃二經,致耳下浮腫不堅。

或由左串右,或由右串左。

外宜貼清涼膏藥,內進普濟消毒飲。

若化熱成膿,按癰疽治法……若耳根痰腫,至數日後,

多堅大不能左右相串。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蒲公英治療各類炎症的神奇療效

蒲公英是一種藥食同源的植物。《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主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滯氣,清熱毒,化食毒,消惡腫、結核、疔腫。」

《傳染病學》痄腮(流行性腮腺炎、豬頭瘋)

痄腮,中醫病名。痄腮是因感受風溫邪毒,壅阻少陽經脈引起的時行疾病。以發熱、耳下腮部漫腫疼痛為臨床主要特徵。西醫學稱為流行性腮腺炎。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冬春易於流行。學齡兒童發病率高,能在兒童群...

小兒流行性腮腺炎的中醫辨證論治

(一)常證1、溫毒在表證候:輕微發熱,一側或雙側耳下腮部或頜下漫腫疼痛,邊緣不清,觸之痛甚,咀嚼不便,或有咽紅。舌質紅,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治法:疏風清熱,散結消腫。方藥:柴胡葛根湯加減。

中醫專業知識:痄腮的分證論治

痄腮的分證論治1.邪犯少陽症狀:輕微發熱惡寒,一側或兩側耳下腮部漫腫疼痛,咀嚼不便,或伴頭痛,咽痛,納少;舌脈:舌紅,苔薄白或淡黃,脈浮數;治法:疏風清熱,散結消腫;方藥:銀翹散加減。2.熱毒壅...

《中醫兒科學》痄腮

痄腮是因感受風溫邪毒,壅阻少陽經脈引起的時行疾病。以發熱、耳下腮部漫腫疼痛為臨床主要特徵。中醫稱為痄腮,民間亦有稱為「鸕鶿瘟」、「蛤蟆瘟」。西醫學稱為流行性腮腺炎。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冬春易於...

中醫說腮腺炎病因

腮腺炎又稱流行性腮腺炎,中醫名為「痄腮」,是有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全身性傳染病,以發熱、耳下腮部漫腫疼痛為其臨床主要特徵。好發於冬春兩季,以兒童患病居多,重者可發生腦膜炎、睪丸炎等合併症。中醫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