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想丟掉食物!」德國青年在台灣推動食物共享 - 社企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趣的是,這個公共冰箱背後的推手,竟然是一位住在台灣的德國七年級生。
... 用剩食交朋友:她開創「共享食物社群」,全球40 萬人響應
SkiptoContentSkiptoNavigation
mobilemenu
社企流|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searchbox
繁
简
En
Facebook
Moreoptions
PhotoCredit:施特凡
「就是不想丟掉食物!」德國青年在台灣推動食物共享,呼籲全台店家設置公共冰箱
環保食農人物新知
2019.03.07
FacebookLike
GooglePlusOne
瀏覽次數:
合作轉載
多餘的食物怎麼辦?丟掉多可惜,但要如何捐出去?在中研院做環境變遷研究的德國人施特凡,在台灣推動食物分享,不僅減少食物浪費,還能對環境永續有所貢獻。
文:顏和正
走進台大附近溫州街小巷、位在一棟老公寓一樓的半路咖啡,庭院角落放著一台老舊的小冰箱。
店長楊子瑄打開來說,「今天還沒有東西進來。
」
年輕店長口中的「東西」,不是咖啡廳賣的糕點,而是不知由誰捐出、也不知由誰拿走的食物,因為這個上面貼著「享食站」的公共冰箱,目的就是要讓人們捐出多餘或即將過期的食品,由需要的人拿去利用。
「就是不要浪費食物,」酷酷的楊子瑄說。
有趣的是,這個公共冰箱背後的推手,竟然是一位住在台灣的德國七年級生。
今年30歲、目前在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助理的施特凡(StefanSimon),是「享食台灣」(FoodsharingTaiwan)這個運動的創辦人,希望透過食物分享,減少無謂的食物浪費。
「每個人都會浪費一些食物,但是即便只是一片麵包,丟掉都很可惜。
透過食物分享的概念,可以救回一些食物,份量很少也沒關係,就是不要丟掉浪費,」2016年開始在台灣推動食物分享的施特凡說。
公共冰箱,分享多餘食物
公共冰箱就是方法之一。
目前「享食台灣」網站上列舉出的公共冰箱,除了半路咖啡是由施特凡推動之外,其他則是由有同樣理念的企業或非營利組織所推出。
想要分享食物的人,可以在各個冰箱專屬的臉書粉絲團上留言,告知有什麼食物、份量、賞味期、何時會放過去,需要的人則自行取用。
有時是住附近的人,把家裡剩餘的食物分享出來,但有時也會有人專程送食物來,例如辦活動剩下的便當。
另一種做法是跟麵包店合作。
他們跟位在台大附近的歐嬤德式烘焙坊合作,由志工負責聯絡店家,如果當天有多餘麵包,社群成員就可以在約定時間去拿。
「為何要這麼做?就是很單純認同他們的理念,不要浪費食物,」烘焙坊的員工說。
民主、權力下放的志工草根運動
食物分享運動源自於德國的垃圾桶挖寶(dumpsterdiving)。
當地超市、有機商店等會將過期品、包裝受損、或是賣相不好的食物,放在店面外頭的垃圾桶,「挖寶人」就去「淘寶」。
不過,嚴格說來這並不合法,因為被丟棄的食品仍屬於店家,店家也會擔心有人吃了生病後,他們得負起責任。
為了解決食物浪費現象,2012年在柏林,一群挖寶人成立了食物分享網站,跟願意的店家簽約,保障店家沒有責任,加入社群的成員也必須簽約承諾遵守規定,才能去店家拿食物,而且責任自負,僅能自用,不能轉賣。
食物分享的概念逐漸成形,並在德、奧、瑞與其他歐洲國家逐漸擴展開來,目前已經有超過20萬人加入「惜食者」(foodsavers)行列。
這與其說是組織,不如說是運動,並沒有正式的組織架構,參與者都是志工。
每家店都有相對應的志工窗口,負責協調附近的惜食者去拿食物。
「這是一個全志工、很民主、權力下放的草根運動,」施特凡說,「我在德國唸大學時就加入,很多食物都是這樣而來。
」
施特凡2013年碩士論文研究首次來台,2015年在德國拿到環境科學碩士學位後,申請到獎學金到台大進修中文,之後又拿到中研院工作留在台灣。
因為關切環境永續問題,加上看到台灣食物浪費嚴重,在沒有任何奧援的狀況下,靠著朋友的幫助,仿照德國做法,架設網站並主動去拜訪店家,開始推廣這個概念。
食物分享不是慈善捐贈
其實台灣也有組織做類似的事,例如家樂福跟食物銀行聯合會合作,把剩餘的即期品分送給弱勢族群、獨居老人等等。
然而,施特凡推動的食物分享,不以慈善捐贈為主要目的,而是單純希望減少食物浪費,畢竟未必所有店家都能跟食物銀行合作,例如街頭巷尾都看得到的早餐店,賣不完的食物當天就得處理掉,但是量不大、又不耐久放,往往無法捐給食物銀行。
「每天剩下的三明治、豆漿怎麼處理呢?丟掉不是很浪費嗎?」施特凡說,「這個運動的是希望人人皆能成為惜食者,此外,惜食者大部分都住在店家附近,這也是一個讓在地社區更加緊密的連結方式。
」
免費給會讓人貪小便宜?
不過,台灣民情跟德國不同,食物分享的推動面臨不小挑戰。
首先,要找到願意合作的店就不容易。
一方面他們難免擔心客人貪小便宜不再買只來拿免費的,一方面也怕若有人因此生病,他們得負責,因此合作意願不高。
「我的經驗是,店員通常會說這要老闆決定,會再跟我聯絡,但是再也沒消息,」施特凡說,因此他們目前長期固定的合作對象只有歐嬤德式烘焙坊,當然也仿照德國模式,簽約確保責任歸屬等相關執行問題。
施特凡表示,其實這並不意味惜食者不會買東西,因為拿到的東西可能不是最想要的、或是當下還需要其他東西,反而會多買。
「只要進到店家了,就多了消費機會,」這是他以前在德國的親身經驗。
歐嬤德式烘焙坊也有同樣的經驗。
店員說一開始也曾擔心,但後來發現這種狀況並未出現。
曾有附近居民看到有人來拿,以為隨便誰都可以拿,但是享食台灣的志工幫忙解釋,讓民眾更理解「免費的麵包」重點不在免費,而在減少浪費,要加入應該要遵守一定的規則。
合作店家不好找,但要讓大眾改變心態,卻是更為困難。
一方面,台灣人將捐贈食物跟慈善連結,店家比較願意捐給弱勢團體。
另一方面,拿的人也會覺得自己好像是「乞丐」,心裡反而有疙瘩,因此在台灣要找「惜食者」並不容易。
跟德國人相比,他覺得台灣人比較害羞,不太敢主動去跟店家談合作或拿東西。
食物分享是環境永續問題,不是慈善問題
但是在施特凡眼中,食物浪費其實本質上是個嚴重的環境議題,不需要跟慈善劃上等號,惜食者也並非跟弱勢團體搶資源。
「食物分享跟慈善捐贈沒有競爭關係,而是延伸關係,」他解釋,「沒有很多人這樣去想過,但是其實食物浪費跟氣候變遷有類似的面向,也相互關聯,為了提供更多食物,人們砍伐森林來種穀物,造成溫室效應,但多餘食物被丟棄焚化,反而造成地球更大負擔。
所以重點是在如何減少浪費,不是要解決貧窮弱勢問題。
」
另一個挑戰是,這個運動全依賴志工,但有時店家通知有東西,負責的志工卻未公告或通知其他人,導致當天沒人去拿。
或是有人把食物放在公共冰箱,卻未標明日期,都會造成困擾,有些店後來就不願再合作。
「有些人送東西過來,卻沒在粉絲團上公告,或是送來很明顯早就過期的東西,最後我們也只能丟掉,」半路咖啡店長楊子瑄說,「我們是支持這個運動,公共冰箱的電費我們付也沒關係,就是有時候會麻煩一點。
」
這樣的困境,不免讓充滿理想性的施特凡感到沮喪。
一開始多半是他親自帶領志工去拜訪店家,但是他現在想要退後一步當顧問,提供做法給志工,由他們自己去跟店家洽談與組織活動。
「偶爾會有學校邀請我去演講,推廣這個概念,也有一些店家會找我,但我希望是由本地志工來做,畢竟我不會一直待在台灣,」施特凡說。
從自身做起,草根運動力量更大
來台已經幾年的他,非常喜歡友善的台灣人。
但是,重視環境永續的他,覺得台灣在這方面仍有許多進步空間,從綠能的發展、食物浪費、甚至到最基本的環境乾淨都是,因為去爬山都會在山林間看到很多垃圾。
「有時候我覺得台灣真是一個很棒的地方,但是要找到推動進步的靈感,比較不是那麼容易。
在我的領域,如果要推動永續或是綠色運動,可能還是在歐洲比較能學到東西,」施特凡坦承。
他認為台灣應該更積極推動環境永續的做法,包括綠能在內,讓世界能更看到台灣。
雖然兩岸關係、政治局勢、或經濟發展,都讓台灣社會普遍感到很悶,但既然這些難以突破,為何不先從能夠自我改善進步的地方開始做起?
「人們能透過像是食物分享這樣的方式,為環境永續做出貢獻,因為這不光只是減少食物浪費,還可以幫助解決很多問題。
每個人都可以做,而不是一味怪罪政府而已,」施特凡說,「應該要讓人們知道我們面臨了什麼問題,可以有怎樣的方法來因應,動員人們來參與,我喜歡這樣的草根力量。
」
全文轉載自CSR@天下,原文標題:惜食不浪費 德國八年級生在台灣推動「淘寶」分享運動
延伸閱讀
>> 荷蘭百年修道院啤酒 靠太空科技回收8成廢水
>> 一次解決貧窮與浪費 國際都來取經的台灣食物銀行
>> 用剩食交朋友:她開創「共享食物社群」,全球40萬人響應
>> ResQClub為你特搜附近剩食,用更便宜的價格品嚐不變的美味!
>> 創業家里長方荷生,用18年時間一一打破社會界線,搶救剩食照顧里民的胃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剩食食物浪費剩食冰箱共享冰箱分享社群
前往完整專欄
CSR@天下
1997年,《天下》率先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觀念。
二十年來,CSR逐漸受到重視,成為企業成長的第二曲線。
呼應趨勢,《天下》在2017年成立「CSR@天下」網站,除了持續介紹最前瞻的趨勢觀點,也搭建起CSR交流平台,期望提升台灣企業價值,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你可能也喜歡
關注食物浪費全球城市展開反剩食創意行動
當熱血市民碰上行動派市長,聯手促成西班牙第一個「共享冰箱」!
哪種食物最常被丟掉?荷蘭新創打造識別系統,為餐廳減少一半食物浪費
剩食變佳餚!兩大解方延續蔬果的第二生命,解決從生產到消費的浪費問題
讓醜蔬果在廚藝教室重生!「FoodShift」走入貧窮社區,以烹飪課程培育居民一技之長
攜手消費者一同惜食!7-11升級「智能標貼」有效控管保存期限,盼2030年將剩食減半
食物過期就不能吃?歐洲科學團隊推出「嗅覺芯片」感應壞掉食物,降低浪費問題
迎擊剩食,全家超商端出關鍵黑科技!「友善食光」推行首月救回206噸即期食品
PhotoCredit:Loop
不鏽鋼杯裝冰淇淋、可回收盒裝咀嚼牙膏片——大型快銷品牌共組零廢棄電商平台,引領綠色消費新模式
CSR環保新知
2019.03.01
編譯:黃維萱
在2019年春天,如果你住在紐約或是巴黎,你將可購買到以可重複利用容器盛裝的冰淇淋或是洗髮乳。
當你享用完Haagen-Dazs冰淇淋後,你不再是將紙盒扔進垃圾桶,而是將一個細緻的不鏽鋼容器放進你個人的資源回收箱。
接著,快遞將會取走回收箱,將容器送去消毒乾淨,準備重新填裝冰淇淋給下一個消費者。
「Loop」,這個由數個大型消費品品牌組成的新興零浪費平台,將在2019年啟動它的第一個試驗計畫。
以專門回收「難以回收的材質」著名的公司 「TerraCycle」亦是這個計畫的參與者。
TerraCycle的執行長兼創辦人TomSzaky表示:「即便資源回收有它的重要性,卻無法從根本解決資源浪費的問題。
」
「我們是目前最大的海洋塑膠回收材料供應商,客戶包含聯合利華和寶僑等等。
」Szaky說道:「但是,每一天有更多的垃圾流進海洋裡,不管我們費多大的心力清理,永遠無法解決問題。
這便是Loop的切入點。
對我們來說,海洋污染的根本原因不是塑膠,而是資源一次性使用,這就是Loop想改變的現狀。
」
TerraCycle與寶僑、雀巢、百事、聯合利華等超過12個品牌合作,利用一年多的時間發展這個新平台。
在這個平台中,每個容器都被設計為可重複使用百次以上。
舉例來說,當消費者於Loop電商平台訂購了多項清潔用品,需要支付一筆容器的押金,而訂購商品將會裝在一個可重複使用托特包中,取代傳統的一次性使用紙箱。
該托特包是由世界知名的快遞包裝公司UPS工程師所設計。
當消費者使用完所訂購的產品後,空的容器可裝回托特包中。
當托特包裝滿了,消費者便可透過Loop的網站,通知快遞取回裝滿回收容器的托特包,亦可選擇親自送到UPS的收貨店家。
「我們的目標不是希望消費者做大幅地改變,而是盡可能保留原有的生活習慣,打造一個可以解決污染問題的新流程。
」Szaky認為:「要改變消費者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所以,我們在研發時所問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一次性使用這麼普遍?』我認為關鍵原因是便宜方便。
」
有些組織嘗試透過其他方法解決問題,像是設計可重新填裝的容器,或是開設零浪費雜貨店。
但常因便利度或成本考量等因素而無法普及應用。
Loop的目標則是希望設計一套消費機制,就如丟垃圾一樣方便,不需要清洗容器,甚至比丟一般垃圾還方便。
除了多支付容器押金,商品本身價格不變。
消費者只需支付運費,而重量較輕的商品甚至可以免運。
UPS也是此計畫的合作夥伴,負責送貨及取回容器的工作。
UPS表示,目前這個系統與現行的遞送流程結合。
UPS的全球永續執行長PatrickBrowne說道:「想像一個快遞員典型的一天——早上離開集貨站時車裡滿是貨品。
當他沿著精密規劃後的路線交貨時也同時取貨,最終是可以一早滿載地離開集貨站,收工時再滿載地回到集貨站。
」
當可重複使用的容器回到Loop手中時,消費者可取回容器的押金,或者繼續購買新的商品。
回收的空容器會進行清潔以及消毒,接著送至工廠填裝內容物。
所有的運送免不了造成碳足跡,但在 TerraCycle的統計下發現,相較於傳統模式,此模式減少了50%至75%的碳排放。
「不論是永久性商品或一次性商品,皆在製造階段時造成最多的環境污染,特別是首次製造時,需要從地球取得資源。
」Szaky表示:「重複利用並不會有這個問題。
事實上,此模式只有運送和清潔時會消耗環境資源,而相對於重新製造環保許多。
」
將容器的所有權由消費者轉移回品牌端,也創造新的契機。
「包裝容器從消耗品變成資產。
」「包裝不再是越便宜越好,包裝的陳列設計可受到重視。
效能也可能更好,像是Haagen-Dazs冰淇淋使用金屬容器後便擁有更佳的保冰效果。
」
當品牌商致力改變包裝的同時,商品本身也產生了正向改變。
由於條狀的牙膏包裝難以回收,聯合麗華便開發用咀嚼來清潔的牙膏片,且使用零浪費並可減少水資源利用的容器。
某些商品本身甚至可以重複利用。
舉例來說,Loop會販售由重複利用的桶子盛裝的尿布,而尿布商品本身有部分是可回收的。
此模式與20世紀早期的牛奶運送模式類似,雖然尚未證實可完全在現代世界複製。
在2019年的初始計畫中,Loop將會由容器的耐用度、對製造廠商的影響程度、遞送系統的運作流暢度,以及最重要的——消費者的回購率等不同面向,來評估此計畫的落實度。
這項計畫的下一步是落實在實體商店中,目前各項執行細節尚在規劃中。
Szaky認為,成功與否取決時消費者的接受程度。
「我們不需證明我們的洗髮精品質,它已經是最好的了。
我們也不需要證明消費者會在實體商店購買我們的產品,這已是既定事實。
我們只是需要提供一個新的消費管道。
倘若初始計畫順利,這平台可望成為主要的購買管道。
」
汰漬和吉列等大型品牌商正鎖定崇尚綠色生活的消費者,已是一個眾人皆知的事實。
這些大型品牌明白需要改變產品包裝的重要性。
在綠色和平組織列出的10大全球塑膠污染來源企業中,有8個參與的Loop的計畫,而另外兩個目前也正在洽談中。
Szaky表示:「客觀來說,我們正處於一場垃圾危機中,而品牌商們正在尋找解決方法」
核稿編輯:李沂霖
此文章由好日子支持、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
參考資料
Acoalitionofgiantbrandsisabouttochangehowweshopforever,withanewzero-wasteplatform(FastCompany)
These10companiesarefloodingtheplanetwiththrowawayplastic(GreenPeace)
延伸閱讀
>>歡迎光臨無塑班機!全球第一班禁用一次性塑膠的航空,飛一趟可減少350公斤塑膠垃圾
>>一場「沒有垃圾的婚禮」——簡單,就是幸福的秘密
>>從「有塑」到「無塑」只要10週!英國超市拋棄塑膠包裝,推出上千種無塑品項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想以具體行動支持我們,歡迎按下標題下方或文末的「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鼓勵社企流創造出更棒的內容!灌溉指南請點此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減塑包裝回收零污染一次性快銷品大型企業CSR減塑生活民生用品跨國企業
你可能也喜歡
禁塑膠袋實際效用有限?新加坡另推兩大計畫,目標2030年前成為「零廢棄國家」
用「口香糖膠水」取代啤酒套環!全球第四大啤酒商推出減塑新包裝,有效節省76%塑料使用
NatureMe以回收物再製嬰幼兒用品,盼留給下一代乾淨未來
工程師創業打擊塑膠!讓工業包裝、食品餐盒更環保,國際大廠都買單
新竹老屋雜貨店「新村小商號」,喚起老派的無包裝購物模式
網購不用塑膠袋!PackAge+配客嘉推循環包裝袋,在7-11就能還
廢棄口罩只能成為塑膠垃圾?澳洲研究:300萬個口罩可蓋一公里馬路
浴室裡的減塑日常!ZEROBOTTLE建立洗沐用品租借模式,創造消費者、店家與環境的共好循環
好日子X社企流環保生活專欄
好日子agooday是一個台灣的環保設計品牌,我們致力於減少一次性的塑膠垃圾,希望用設計的力量,讓減塑變得更簡單。
除此之外,我們也持續介紹國內外的減塑設計、環保新創等資訊給我們的粉絲。
好日子官網:agooday.com
好日子Facebook:www.facebook.com/agoodayhome
訂閱永續生活誌:agooday.com/suscribe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最後一頁»
本週熱門新知
1
捐不了的破損舊衣只能丟棄?!6個取代送入垃圾場的處理方式
環保
2
實行這十個好習慣不再發生食物浪費
環保
3
聖誕禮物怎麼送?7個永續送禮提案,讓你的禮物別具意義
環保
4
許一個不缺水的未來——5分鐘了解SDG6,讓人人享有乾淨、可負擔的水資源
科技
5
笑淚交織的老後人生!6部經典好片,看百種退休後的大齡生活
銀髮
訂閱電子報文章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循環工作
永續素養大調查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主題
關於社企流
新手必讀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社會企業育成
NPO育成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看更多主題
回到最上方
延伸文章資訊
- 1讓剩食變盛食愛心冰箱暖流蔓延全台 - 倡議家
全台各地陸續出現放置剩食、讓有需要者取用的「愛心冰箱」,起源原來是印度。印度一家餐廳老闆娘在餐廳外放置冰箱,冰存吃剩的食物與用不完的食材,讓 ...
- 2社區食物冰箱 - 社團法人宜蘭縣愛加倍關懷協會
社區冰箱惜食分享計畫 ... 食物零浪費-在社區食物冰箱分享多餘的食物 ... 萬名民眾餓著肚子,但另一方面,社會又有剩食和食物浪費的現象。
- 3用剩食做公益「享食冰箱」應運而生 - 小世界周報
享食台灣計畫的出現. 每一天都有無數食物在還能食用的情況下被丟棄。近年來,有關食物浪費的議題逐漸受到國際的重視,「享食冰箱(或稱食享冰箱)」的 ...
- 4多餘的食物怎麼辦?德國七年級生在台灣推動「公共冰箱」減少 ...
- 5享食冰箱- Explore
關注己久的「剩食社團」從食物過多分享,到現在陸續看到貼文索取食物~ 小編心裡滿是不捨與感觸;很多經濟弱勢的朋友,藏匿在我們不知道的社會角落裡,為生活所苦獨自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