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抱怨了!如何應付碎碎念不停的人? - 哈佛商業評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習慣抱怨的人,也會對身邊的人造成負面影響。

如果人們的想法和反應都十分負面和悲觀,卻不自覺,就會把這些感受透過心理學家所謂的「投射性 ... 訂閱雜誌我要訂閱 搜尋 推薦關鍵字:內容分類熱門主題所有主題訂戶限定我的帳戶登入首頁人員管理別再抱怨了!如何應付碎碎念不停的人? 首頁主題分類人員管理 別再抱怨了!如何應付碎碎念不停的人? 別再抱怨了!如何應付碎碎念不停的人?ManagingaChronicComplainer人員管理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ManfredF.R.KetsdeVries2021/11/24放大縮小分享PostTweetShareShare LorenaAssisPfvrlorena/EyeEm/GettyImages放大縮小有一種煩,是你身邊的某個人,每天都在抱怨固定的那幾件事,而且不做任何努力去改善現況。

如果你安慰他,只會換來更多的訴苦;如果你為他提出解決方案,他反而會情緒反彈,說你根本不了解他,或更加強調自己的悲慘來暗示你無法替他解決問題。

久而久之,周圍的人也會被拖入這個人的負能量深淵,感覺日子開始喘不過氣。

遇到這種人應該怎麼辦?莉莎再也受不了了。

她在一家大型連鎖零售店工作,有個名叫彼得的同事是公司資深高階主管,每次他們碰面,彼得總是抱怨個不停,抱怨的內容包括他的工作、政府,還有他的個人生活。

聽他抱怨之後沒多久,莉莎都會出現幽閉恐懼症的反應。

每當莉莎用更正向的方式來重新塑造彼得的處境,他還是會回到負面思維。

彼得不斷抱怨、發牢騷、慨嘆,這對大家都有不良影響,包括他自己在內。

造成的傷害研究顯示,像彼得這樣習慣抱怨的行為,會對生理造成影響。

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在不斷重複感覺到痛苦、哀傷、瘋狂及無力感之後,可能會產生神經的「重新連結」(rewiring),強化負面思考模式,使得不開心的想法更容易一再出現,也就不太能夠有較正面的感受,比如感激、欣賞、幸福快樂。

負面想法不斷循環,甚至可能傷害海馬迴(大腦負責解決問題與認知功能的區域)。

經過一段時間,習慣抱怨的人變得對負面情緒上癮,愛上抱怨態度帶來的誇張場面。

他們也比較容易出現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不懂得變通妥協。

難怪像彼得這樣長期抱怨的人,比較可能看到問題,而不是看到解決方法,因此很難和他們合作。

由於他們充滿負面情緒,也就很難做決定和解決問題。

諷刺的是,抱怨一些事情,只會讓人有更多的事情可以抱怨。

習慣抱怨的人,也會對身邊的人造成負面影響。

如果人們的想法和反應都十分負面和悲觀,卻不自覺,就會把這些感受透過心理學家所謂的「投射性認同」(projectiveidentification)的過程傳給他人。

這就像是把別人當成自己負面情緒的垃圾筒,而讓他人難以負荷、精疲力竭。

有趣的是,這樣的「轉傳」很有可能正是人類演化的一部分。

有些神經科學家認為,人類大腦裡有所謂的鏡像神經元(mirrorneuron),攸關我們能否生存。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大腦會不自覺地模仿身邊人們的情緒。

這在我們面臨危險時可能是種優勢,也可以是一種社會凝聚力的形式。

然而,這種模仿也有負面影響。

那些愛抱怨的人會傳染給別人,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之間都變得愛抱怨。

為什麼要抱怨?抱怨不見得都是壞事。

碰到困難情況...閱讀更多 看更多雜誌文章 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ManfredF.R.KetsdeVries 高階主管教練、心理學家和管理學者,也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法國、新加坡和阿布達比校區有關領導力發展和組織變革的傑出實務教授。

他的最新著作是《駕馭領導力雲霄飛車:觀察者指南》(RidingtheLeadershipRollercoaster:AnObserver'sGuide)。

本篇文章主題人員管理追踨更多關聯主題企業教練自我管理延伸閱讀 成功人士與眾不同的九個做法 海蒂.格蘭特.海佛森 杜拉克教你自我管理 彼得.杜拉克 告別「待辦清單」,改用「時間箱」 馬克.趙–桑德斯 培養「自我覺察」技能,實現自我成長 塔夏.尤里奇 關閉登入收藏至 新增資料夾 收藏 查看個人圖書館 分享"別再抱怨了!如何應付碎碎念不停的人?"URLFacebookTwitterLinkedInLine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Twitter 分享至LinkedIn 分享至Line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了解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