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是好牧人@ 信心的天空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主耶穌曾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這句名言,這比喻表明祂與信徒美好的生命關係。

羊會迷路,牧人會尋找羊;羊會被攻擊,牧人會保護羊,甚至捨命相救。

信心的天空生,老,病,弱都是過程,自從與救贖主耶穌基督相遇,生命就不一樣了!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309240915主是好牧人?講台信息約翰福音10:1~29 ●   引言:   主耶穌曾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這句名言,這比喻表明祂與信徒美好的生命關係。

羊會迷路,牧人會尋找羊;羊會被攻擊,牧人會保護羊,甚至捨命相救。

今天從約翰福音10章查考好牧人的比喻,我們會發現主耶穌基督不但是好牧人,也是真牧人,更是大牧人!如果我們明白這三層關係,我們會更愛主,更願意跟從主。

以色列早期是個農牧的國家,與耶穌同時代的人,對於東方牧羊人的比喻,並不陌生。

在一些貧瘠的山坡地,常常都有牧羊人帶領著數十隻、數百隻在一群一群地散落各地吃草。

請注意這些羊是山羊,還是綿羊?由於經濟價值高,都是綿羊居多。

綿羊的性情較溫馴怕陌生,無自衛能力,故常遭受野獸侵害,需要牧羊人。

而山羊較獨立性與不怕生,並有些野性,故野放很容易生存,不需要牧羊人。

在東方牧羊人通常指國王,或國家領袖,羊是他的百姓或子民。

在舊約先知以西結也曾以羊和牧羊作比喻,他譴責以色列的牧人(宗教領袖),只知牧養自己,羊因無牧人,就成為野獸的食物。

被逐、失散、受傷、甚至死亡,都沒人去找。

這樣算是好牧人嗎?在耶穌時代有一些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他們是律法的守護者,他們也是國家社會的領導者,以今天的比喻來說,可以算是牧羊人等級了!可是他們以嚴守律法為框架,抵擋耶穌,盤問醫好的瞎子,甚至將瞎子趕出會堂,這種牧羊人愛護他的羊嗎?請大家一起來讀聖經新約約翰福音10:1~29。

●   大綱:      一、祂是真牧人:           1.真牧人從門進出(1~2節) 中東地區牧羊的背景:羊圈的用意是供羊群晚上在裏面棲宿,可防止羊群到處流散,並保護牠們不受野獸的侵襲。

通常,會有數個羊群在羊圈內渡宿。

牧人將自己的羊群趕進圈內後,交給『看門的』看守,然後各自回家過夜。

次日,牧人回到羊圈,看門的就給他開門。

此時,羊圈內的羊群混雜,但因牧人認識他自己的羊,逐一按名叫喚,而羊也認識主人的聲音,所以會跟在主人的後面,走出羊圈。

有時候,盜賊會趁著黑夜,當看守在門口的人睡著之後,翻過圍牆,爬進羊圈偷羊。

這時,因為羊不認得他們的聲音,所以羊群會有驚慌走避的現象。

在比喻中,牧人指君王,羊圈指制度,羊指百姓。

耶穌用很慎重的口氣說,也就是聖經所說的,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

從上文看,被耶穌醫好的瞎子被法利賽人宗教組織趕出,因此賊或強盜指的是那些嚴守律法和傳統的法利賽人,他與羊很陌生,羊不認得他的聲音,他們宣稱遵守律法可以得救,那是自欺欺人。

但只有從門進去的才是真牧人!他熟悉羊圈,並且他認識他的羊。

耶穌基督才是真正從門進出的牧人,那是唯一通往永生的門。

其他的都是盜賊。

都是騙人的。

          2.真牧人與羊彼此認識(3~6節) 真牧人與羊有生命的連結,他們彼此認識,牧羊人按著名字,逐一地叫自己的羊出來,自己在前面領路,找草吃,找水喝。

羊認得牧人的聲音,跟著牧人走,不跟陌生人走。

可見真牧人與羊之間,有很深、很微妙的歸屬關係,是不容別人隨意拆散的。

「耶穌將這比喻告訴他們,」是根據醫好瞎眼的人作背景,用好牧人的比喻說明祂是彌賽亞,是救世主的使命,他們猶太人卻不明白。



  <例證>在巴勒斯坦牧人和羊的關係也很特別。

那裡的羊則多半養來剪取羊毛。

因此,巴勒斯坦的羊很可能跟隨一個牧人許多年,而且牧人還為牠們取了名字,時常呼喚牠們的名字。

這些名字通常是一些綽號,諸如「褐腿」、「黑耳」等等。

巴勒斯坦的牧人走在前面,羊在背後跟。

因此,牧人能夠確定前面的路是否安全,有時候羊不敢跟上去時,還得給牠們一點鼓勵。

一個旅行者說他目擊牧人如何帶領羊涉過小溪。

這些羊都不願涉水,牧人只好抱了一隻小羊先走過去,母羊看見小羊到了對岸,因此也跟過去,其他的羊也紛紛走過小溪。

羊聽得出東方牧人的聲音,也是事實。

牠們絕不會聽從陌生人的聲音。

二、祂是好牧人: 1.好牧人是叫羊得豐盛的生命(7~10節)   在得豐盛生命之前,要先經過救恩之門。

主是唯一的門,此外再沒有別的門。

神在歷史中多次的啟示這個事實。

比方說,挪亞的日子只有一隻方舟,方舟只有一個朝天的窗戶。

在以色列人中,只有一個會幕,在神的百姓中只能有一個在會幕裏的祭壇。

神給人的救法只有一個,因為只有一位耶穌基督有條件替人贖罪,也賜給人生命。

人得不生命,就不能進神的國。

所以羊的門只有一個,就是主耶穌基督自己。

  主是唯一的門,從這門經過的,必然得救。

從這門進出的,必定得生命的餵養與供應。

神是這樣的作了安排,要藉祂的兒子來使人得生命,享用安息,並接受供應。

神兒子所作的,是律法和先知所沒有作到的。

主是羊的門,主又是牧人,把人領到羊圈去的是祂,羊能進入羊圈也是經過祂,使祂成了唯一領人到神面前去的牧人,也成了唯一讓人進到神面前去的門。

因此,他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例證:詩篇23篇耶和華是我牧者> 怎樣的生命是豐盛的生命?豐盛的生命就每一方面都很富足。

我們用詩篇23篇來說明,什麼是豐盛的生命。

偉大的神成為我們的供應,有水,有草,永不缺乏。

患難時的安慰,死蔭幽谷的指引,靈魂甦醒走義路,敵人來攻時的保證,受膏時的福杯滿溢,一生與主同在的確據。

多麼美好,短短6節說明神是我豐盛生命的來源。

誠然“名師出高徒”,從這詩篇來看,則是“名牧出高羊”!  這詩篇之所以廣被鍾愛,是因為它蘊藏着舊約中極豐富的上帝屬性:  1節:“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與代表在耶和華的山上有必預備的“耶和華以勒”相稱(創二二:14);個人再讀碩士,神供應的見證。

  2節:“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與代表上帝賜平安的“耶和華沙龍”相合(士六:23-24);  3節:“祂使我的靈魂甦醒”,與上帝為醫治者的“耶和華拉法”相當(出一五:26;賽五三:5);  4節:“因為你與我同在”,與舊約中代表上帝在此的“耶和華沙瑪”吻合(結四八:35);  5節:“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與代表上帝是得勝者的“耶和華尼西”相同(出一七:15)。

  舊約豐盛的上帝屬性,密集地出現在這詩篇中,這詩篇儼然成為舊約中耶和華屬性的濃縮版。

也因着上帝這些豐富的屬性(whoGodis),襯托出被牧之羊是何等有福(whoweare);詩中雖然沒有直接出現“有福的”一詞,卻清楚地刻畫着,被大牧者所牧養的羊是何等有福啊!這詩篇即使只有短短六節,卻充滿着福氣,豐盛的生命。

一.偉大的神成為個人屬靈的夥伴     偉大的上帝,不僅可以成為個人的心靈夥伴,更可以因着靈命,靈程的不同,對耶和華的屬性有不同的體會。

在這詩篇中,詩人就體會耶和華是“我的供應者,myprovider”(1節),“我的和平,mypeace”(2節),“我的醫治者,myhealer”(3節),“我的安慰者,mycounselor”(4節),和“我的得勝,myvictory”(5節)。

其實,詩人常在詩篇中邀請讀者共同來經歷上帝豐盛的生命和屬性。

 二.全能的神是祂兒女滿足的根源 從2節“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看,上帝不僅關心神兒女的屬靈需要,也關心神兒女的物質需要;神兒女吃飽睡足的基本需求,也是信仰的一部分。

君不見,被救拔出埃及的以色列民,不僅經歷到雲柱,火柱和西乃山上帝的顯現;在曠野四十年中也經歷到飢餓時就有嗎哪吃,口渴時就有水喝的恩典。

2至3節所描繪的是一位關心羊的需要,且主動負責的牧者(“祂使我躺臥”,“祂領我”,“祂甦醒我的靈魂”,“祂引導我走義路”);容易走迷,偏行己路的羊(賽五三:6),只要緊緊地跟從大牧者,知道哪裏有水喝,哪裏有草吃的祂,必然“照着祂榮耀的豐盛,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四:19)。

三.孤獨與險惡成為神同在的觸媒     但是孤獨與險惡往往成為神同在的觸媒。

當羊踏出義路後,以為從此“隻身走幽谷”,忘了那先前“為了祂的名”,以“祂使我躺臥”,“祂領我”,“祂甦醒我的靈魂”,“祂引導我走義路”的牧者,仍然不改變祂主動引導的角色。

而且那用以保護羊免受獅子和野狼攻擊的“杖”,和管教羊不要偏行己路的“竿”等兩個道具,統統立即且主動地跳入現場,來安慰神國孤獨客─“他們(你的杖和你的竿)都安慰我”。

原來神兒女在愈危險的地方,愈能經歷到“你與我同在”,愈能體會到真正的(我-你)關係;因着有“以馬內利”的神,上帝沒有應許天色常藍,成為神兒女,災難沒有被剪除;但是不誤事,不誤時的牧者,應許必與我們同在,就如保羅所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羅八:28)孤獨與險惡是神同在的觸媒。

四.正確的對焦使困境變成屬靈福分    經歷過掃羅的追殺,卻因着順服上帝的主權而放棄“替天行道”的大衛(撒上二四:1-7),體會到“你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我們經過水火,你卻使我們到豐富之地。

”(詩六六:12)在5節用兩個同義字“在面前”,來闡述得勝仇敵的秘訣在“對焦”。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結果是“我的福杯滿溢”。

  正確的對焦,第三人稱的仇敵,遂成為遙遠而不必擔憂不必理會的威脅;正確的對焦,我們會親眼看到上帝將遠處的威脅,轉化成面對面的福分;正確的對焦者,將有上帝在前頭擋住一切的災害和敵人的暗箭(詩九一),更經歷到“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原文為“必有恩惠慈愛‘追着’我”)。

前有大牧者守門摒擋,後有大牧者所賜下的恩惠慈愛緊緊包圍,以如此奇異的“陣式”挺身前行,水火和仇敵當然不能侵害!   奇哉!妙哉!上帝給祂兒女如此安全保護遮蓋,正如被掃羅追殺的大衛,反成為以色列的國王;被法老王軍兵追殺的以色列百姓,卻看見仇敵全被紅海的水所淹沒,可以歡喜站在紅海對岸歡唱一樣,共同見證神的大能! 五.名牧所出“羔羊”引導信徒得永恆歸屬   這詩篇最後是“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追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殿中。

”因着牧者的牧養,神兒女經歷到學者所指出人生的滿足感,安全感,歸屬感,自我實現。

名牧果真出高羊!而這些滿足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我實現的落實,只有新約所描繪的好牧者耶穌(約10:11),才得以完全應驗!無論順境或逆境,好牧人給羊豐盛的生命。

  2.好牧人顧念羊,為羊捨命(11~15,17~18節)   好牧人不是雇工,看到危險就跑掉,他顧念羊,他保護羊,他愛護羊,甚至捨了自己的生命。

為什麼好牧人要捨棄自己的生命呢?原來他要救贖我們這些迷失的羊,耶穌基督在十字架的捨身流血,為要救贖我們脫離罪惡的權勢,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得到永遠的新生命。

今天是7月7日,對日抗戰紀念,遇到戰爭敵人來攻擊,長官領袖是逃跑?還是捨命留下來呢?我的外公是安徽縣城的領袖,日本人來,大多數人都跑了,他為了安定地方秩序而留下來,8年忍辱負重,抗戰勝利了,他沒功勞反而以漢奸名義關起來。

所以真正顧念羊的好牧人是要吃苦,捨命的。

  耶穌道成肉身,為我們捨棄天上榮華,在是33年半受盡人間滄桑,法利賽人的抵擋,不義的審判,痛苦的死刑。

耶穌基督為我們甘願在十字架上捨身流血,使我們因信就可以重生得救,這是何等大的恩典!為什麼牧羊人要為羊捨命呢?11世紀主教安瑟倫在《神為什麼成為人》的著作中,為中世紀贖罪論教義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

他認為世人因犯罪而冒犯神的尊嚴,為維護神的統管權威的秩序,有罪必罰成了神絕對的「公義」展現,對世人施以刑罰,才不致違反神自己所定下的規矩。

而基督以無罪之身代人受死,滿足了神的「公義」,這個理論被稱為滿足說。

早期神學上「付贖價給撒但」最為流行。

然這種說法,都不能適當的解釋贖罪的必要性,因此,安瑟倫發表補償說,以建基在當時封建社會,冒犯者需對被冒犯者付出必要之補償,而償付必須視被冒反者的地位而定,換言之,冒犯了國王或貴族比平民或奴隸要負上更多的代價。

安瑟倫從罪與滿足的觀念來解釋;每一位受造、有理性的生物,不論天使或是人,對神均有順服的義務,但當人背叛神,拒絕順服的時候,就是明明地羞辱了神,並且虧欠了神的榮耀——這就是「罪」。

人犯罪,使神的尊嚴受到損失,神就必須刑罰犯罪者。

然而,神為何不能憑著自己的意志,無條件地赦免人呢?「如不刑罰而無條件赦免罪人的話,神對有罪者和無罪者的待遇就完全相同,這和神的本性不調和」安瑟倫認為果真如此,神則失去了自己絕對公義的標準。

神的救贖方式,必須與祂的本性、道德和旨意相符。

因此,上帝為是尊重創造的道德秩序,在一個自願接受的情況下接受;神的自由意志及慈愛不能違反自己的公義,神的屬性完全,並不相互衝突。

源於上故,人必須為所犯的罪,付上相當的代價。

但是,如何補滿罪人對神的虧欠呢? 安瑟倫指出人類沒有能力付出這份補償;即使是在最小的罪上,得罪了一位至高、無限的神,罪人的付出都必須是具有無限大價值之補償。

罪人顯然本身沒有能力償還如此高的代價;人既不能自償己罪,補罪的行動又勢在必行,神便為人預備了補罪者。

安瑟倫視神所預備的補罪者為「恩賜」,是一個禮物,只有神才能作這樣補償,祂賜下自己的獨生愛子,為人類擔負補贖的責任,上帝要介入人類歷史,道成肉身,才能拯救人類。

綜合上述論證歸納: 1.  上帝創造世界,顯出祂的本性。

創造人類,使人在永恆中與之團契。

2.  上述目的,因為人的犯罪,成了人與神之間的阻礙。

3.  人類需要救贖,好讓創造的自然秩序得以恢復;恢復人類受造原初的狀態。

4.  所需補償,超越人所能之償付。

5.  基督道成肉身,十架受死,復活升天,罪人得赦,使人與神之間相交道路再次通暢。

沒有人能奪去耶穌的命,是他自己捨的,因為愛的緣故。

三、祂是大牧人: 1.大牧人另外有羊,要與圈裏的羊合成一群(16節)    主耶穌要把這圈裏的羊,就是在猶太教裏的羊領出來,帶他們到青草地,可安歇的水邊。

這是指在猶太人中的信徒們。

然而神救恩的範圍不限制在猶太人,另外一群的羊,就是指外邦的信徒。

他們不是合成一圈,也不是那裏有許多羊圈,乃是眾人合成一群。

主耶穌希望祂的選民,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為奴的、自主的,都成為一個新人,一個教會。

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主已經把祂的羊合成一群了,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

因為救恩的範圍變大,由猶太人擴展到全世界的人,所以耶穌是大牧人,大牧者。

2.凡不信的,不是大牧人的羊(19~26節)   「修殿節,」另譯『獻殿節』;在舊約摩西律法中並沒有此節期,乃是到兩約中間的時期才設立的。

原來在主前168年,敘利亞王安提阿古伊彼凡尼(AntiochusEpiphanes)佔據耶路撒冷,在聖殿內築造拜偶像的祭壇,以猶太人視為不潔的豬隻為祭物,污損了聖殿,褻瀆上帝。

猶太人遂起而反抗,三年後,猶大馬加比率軍以寡擊眾,打敗了敘利亞王,潔淨並修復祭壇與聖殿,於主前165年猶太曆九月廿五日(相當於陽曆十二月冬至前後),重新獻給神。

從此,猶太人每年均守這節慶,一連八天,家家戶戶掛燈點燭,甚至許多人每天多加一支燈燭,故又稱為『燭光節』(FestivalofHanukkah)。

在兩約之間,公義的日頭還沒有出現之前,是黑夜已深,是冬天沒有青草喫的時候,猶太教已形成,神的選民——群羊——找不到青草地,可安歇的水邊,都被看管在猶太教的羊圈裏。

因缺少生命的供應,他們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所以生命的主,公義的日頭雖然出現,他們卻不認識祂。

外面慶祝光,但祇因心瞎,裏頭的光卻是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他們和生來是瞎眼的,蒙主醫治後,不但外面的眼睛被開啟,連心中的眼睛也蒙照明的人,這正好是很鮮明的對比。

留在羊圈的,永遠是黑暗的。

這個黑暗,不是「眾光節」所能消除的。

當時時間是發生在冬天,耶穌在所羅門的廊下行走時,猶太人圍他,說,「你叫我們猶疑不定到幾時呢?你若是基督,就明明的告訴我們吧!」在這項質問的背後,無疑地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誠心誠意地希望知道,是出於至誠的心。

但還有一種是以這個問題當作陷阱。

藉猛烈抨擊,套出耶穌所說的話,他們或能以褻瀆的罪名把他交付聖殿法辦,或以背叛的罪名移送羅馬政府定罪。

這些猶太人起了爭論,有些遲疑,但他們仍然不相信耶穌是彌賽亞,不信耶穌話和所行的神蹟(變水為酒、5千人吃飽、瞎眼得見)。

耶穌表明不信者就不是他的羊。

不是他的羊就得不到永生。

  3.大牧人要與父一同保守羊到永遠(27~29節)    信徒一經蒙恩得救之後,就有了永生的盼望,主耶穌的話也應許說:「他們永不滅亡」。

然而據我們的觀察,人的一生,有很長的時間,有可能因個人的環境變動或自由抉擇,而再次離開神,失去了救恩。

在別處聖經(例如:希伯來書六章),似乎暗示人得救以後,仍有可能從恩典中墜落,終至於永遠滅亡。

另一方面有學者主張神的大能會保守,聖徒的恆忍,恆久忍耐,終必得救。

也就是一般說的:「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聖經學者對此有很大的爭論,在此僅就『永不滅亡』提出一些經文的佐證,強調的是神至高無上的主權:      1.神救我們,既是按祂自己的旨意(提後一9),而神的旨意是永不改變的(來六17),因此我們的得救決不至於失落(約六39)。

     2.我們得救,是神與我們立了新約(來八8~13),而神的約是不能改變的(詩八十九34),所以我們的得救也是不能改變的。

     3.我們得救,是神的大能所拯救的(羅一16),而神的能力是至大的,誰也不能從神的手裏把我們奪去(約十29)。

     4.我們得救,是得著神永遠的生命,所以我們永不滅亡(約十28)。

     5.誰也不能從基督的手裏把我們奪去(約十28)。

     結語   主耶穌是真牧人,祂認識我們,要我們得豐盛生命。

主耶穌是好牧人,他為我們捨命。

救我們脫離兇惡,並且給我們永遠的生命。

祂也是大牧人,祂不只愛猶太的羊,更愛世上所有的羊,祂要尋找拯救不在這圈裡的另一群羊。

我們應該跟從祂。

●  禱告     主啊!感謝您作我的牧者     主啊!感謝您豐富的供應       主啊!感謝您晝夜的看顧     主啊!我願跟隨您的引導             主啊!我願聽從您的聲音     主啊!我真需要您的保護      lord700.david/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認識神的人|日誌首頁|再思教會執事的職份上一篇認識神的人下一篇再思教會執事的職份回應 lord700.david's新文章奶奶生平陳恩惠逝世周年再思教會執事的職份主是好牧人認識神的人有福的人生用夢的鑰匙開啟祝福的大門耶穌是暴風雨的主第一個教會神所要的奉獻—亞伯拉罕獻以撒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BLOG信心的天空恩典的天空 我的相簿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累積|今日loading...... 基督教論壇報 lord700.david'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