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 誠品線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抱怨的世界:◎聯合推薦:歐普拉、NBC電視台、洛杉磯時報、新聞週刊、時人雜誌、衛報、芝加哥太陽報、李家同、李偉文、林義傑、邱德才、胡志強、洪蘭、夏瑞紅、 ...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心理勵志 大眾心理學 不抱怨的世界 AComplaintFreeWorld 作者 威爾.鮑溫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不抱怨的世界:◎聯合推薦:歐普拉、NBC電視台、洛杉磯時報、新聞週刊、時人雜誌、衛報、芝加哥太陽報、李家同、李偉文、林義傑、邱德才、胡志強、洪蘭、夏瑞紅、陳文茜、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聯合推薦:歐普拉、NBC電視台、洛杉磯時報、新聞週刊、時人雜誌、衛報、芝加哥太陽報、李家同、李偉文、林義傑、邱德才、胡志強、洪蘭、夏瑞紅、陳文茜、陳藹玲、張德芬、黑幼龍、楊玉欣、趙藤雄幸福不換手,抱怨遠離我!創造好運吸引力,擺脫抱怨惡勢力!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你認為你很樂觀嗎?你有沒有數過自己每天會抱怨幾次?你覺得自己老是碰上衰事,所以唉聲嘆氣嗎?本書要邀你加入一項特別的行動,從今天開始,養成正向思考、積極行動的「不抱怨」習慣,讓幸福快樂長相左右!抱怨就是在講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

當我們開始抱怨,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不快樂的事情上,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你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你所招惹來的抱怨、牢騷和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你的手中,握有翻轉人生、改變世界的秘密。

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色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那時你就已經養成不抱怨的習慣了。

覺得很難嗎?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八十個國家、六百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甚至進而影響了他人,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分子,一起來體驗「不抱怨」的神奇力量!在本書中,威爾•鮑溫除了要介紹這個特別的「不抱怨」運動,也將藉由許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以及溫暖懇切的心靈建議,一步步地探索我們為什麼會抱怨,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我們又要如何驅除這種殺傷力十足的語言表達形式。

戴上紫手環,給自己一個機會堅持下去,你就能擁有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抱怨之前,先想想:如果我們對自己坦誠,就會發現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正當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的事件,其實寥寥可數。

我們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堆「聽覺污染」,有害於幸福與美滿。

抱怨就好比口臭。

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

當事情不太對勁,而你說了:「當然會這樣囉!」或是「難道你不知道嗎?」你就是在傳送這樣的訊息:你在等待壞事的降臨。

這個世界聽見了,就會帶來更多壞事給你。

如果你想去改變別人或扭轉情勢,這就是抱怨。

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別於現況,這就是抱怨,而不只是陳述事實。

那些覺得抱怨是理所當然的人,哪裡也到不了,只會在同一個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

我們的焦點必須要放在我們希望發生的結果上,而不是我們不要的事情。

當你的嘴巴停止表達負面的思想,你的心靈就會產生其他更快樂的念頭。

你的心靈就像一座意念工廠,隨時都在運作,若是負面的想法缺乏市場,工廠就會重建改組,轉而生產快樂的思想。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沒有抱怨的世界是本有魅力、有樂趣、又好讀的書,書中提醒我們:世界上唯一能做到的建設性永久改變,就是自我的改變。

」--暢銷心靈作家/蓋瑞‧祖卡夫「總覺得所有的真理似乎都是老生常談,而改變生命真正有效的方法也是非常的簡單,『沒有抱怨的世界』提供給我們的不只是一種清楚明白的道理,它還堅定了我們立刻付諸行動的決心。

」--荒野保護協會執行長/李偉文「把家裡打掃乾淨,不但自己住得賞心悅目;客人來了,更是覺得愉悅自在。

不抱怨的好習慣,不僅淨化自己的心靈,也溫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紫色手環的神秘力量,創造了美好的幸福世界。

」--張老師基金會執行長/邱德才「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

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

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裡抱怨給自己聽。

本書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的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

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

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

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像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今天我會心想事成》作者/張德芬「戴爾‧卡內基先生的30條溝通人際關係原則中,第一條就是: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抱怨會讓我們陷入一種負面的生活、工作態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點,包括最親密的人。

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樂的人,沒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嚮往。

」--卡內基訓練負責人/黑幼龍「我曾因早期建築業風氣的影響,應酬過多,導致五臟六腑幾乎皆有毛病。

這樣的病痛經驗,使我除了深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貴,也再次體認到人的再生能力是很強的,是否發生作用,全賴人的「意志力和決心」,所以說,一個人的成功,意志力和決心之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它是成敗的重要關鍵。

同樣的,要去除「不抱怨」的習慣,能用環保又最省錢、有效的戴手環運動來提醒,大家應該用意志力和決心一起響應,共建美好和諧幸福的社會!」--遠雄企業集團董事長/趙藤雄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威爾.鮑溫(WillBowen)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基督教會聯盟的主任牧師,在牧會之前,有多年從事廣播和行銷等工作的經驗。

他熱愛運動、聖經史、騎馬、旅遊、閱讀,與妻子桂兒育有一女莉亞。

目前他們全家人與幾隻馬、狗、貓住在密蘇里的鄉間。

■譯者簡介陳敬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戲劇碩士。

曾任編輯,目前專職中英翻譯。

譯有《小島》、《爵士女伶》、《活出亮麗:芭比波朗幽雅光采的生命秘密》、《瑜珈七日修心法》、《12個平凡女人勇敢逐夢的故事》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前言紫手環的力量Part1無意識的無能我怨故我在抱怨與健康Part2有意識的無能抱怨與人際關係覺醒時刻Part3有意識的有能沉默與怨言批評者與聲援者Part4無意識的有能臻入化境21天優勝者結語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商品規格 書名/ 不抱怨的世界 作者/ 威爾.鮑溫 簡介/ 不抱怨的世界:◎聯合推薦:歐普拉、NBC電視台、洛杉磯時報、新聞週刊、時人雜誌、衛報、芝加哥太陽報、李家同、李偉文、林義傑、邱德才、胡志強、洪蘭、夏瑞紅、陳文茜、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9789571349220 ISBN10/ 9571349224 EAN/ 9789571349220 誠品26碼/ 2680374293000 語言/ 中文繁體 開數/ 25K 級別/ 無 頁數/ 224 裝訂/ 平裝 試閱文字 【我們抱怨,是因為能嚐到甜頭】:不論我們做的是什麼,都是為同樣的理由而抱怨:我們察覺到抱怨會有益處。

我還清楚記得,自己發現抱怨有益的那天晚上,當時我十三歲,正在參加「襪子跳」(sockhop)。

如果你太年輕,不記得「襪子跳」是什麼,這是從前常在高中體育館舉辦的舞會。

之所以叫「襪子跳」是因為參加的小孩都要脫鞋,以保護體育館的地板。

這種舞會在一九五○年代的美國很流行,之後在一九七三年,又隨著喬治盧卡斯的電影《美國風情畫》(AmericanGraffiti)問世,而開始復甦。

一九七三年,我參加的教會贊助了一場為青少年舉辦的「襪子跳」舞會,當時我剛好是青少年,所以就去參加了。

做個十三歲的少年,至少可以說很有意思吧。

有史以來第一次,女生不再「噁心」了。

當你是十三歲的男生,女生既像磁鐵一樣充滿吸引力,同時又很嚇人。

雖然她們也可能很恐怖,但是我十三歲時,女生佔滿了我清醒時的每個思緒,又在我的夢裡縈繞不去。

關於滑板、模型船、電影、漫畫的念頭,全都從意識裡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對女生的興趣。

我著了她們的道,巴不得能和女孩子牽上線,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就算成功了也不知道接下來要幹嘛。

我就像老笑話裡追著車子跑的狗,好不容易追到了,卻不知道該拿它怎麼辦。

我想和女孩子親密一些,卻又怕接近她們。

舉行「襪子跳」舞會的那天晚上又濕又熱。

女孩子身穿蓬蓬裙,頭頂著波浪頭,腳踩鞍脊鞋,塗了亮晶晶的紅唇膏。

男生的裝束主要是捲到腳踝的緊身牛仔褲、袖子裡捲著香菸(向父母借的)的白色T恤、鞋上塞了幾分錢的平底樂福鞋(編註:pennyloafers,鞋面有著橫越兩側的皮飾帶,四○年代的美國年輕人喜歡將一分錢﹝penny﹞硬幣塞入鞋面,取幸運之意),和一種叫做「鴨屁股」(DA)的髮型,油亮亮地往後梳。

《美國風情畫》的電影原聲帶反覆播放,女生站在舞池的一邊咯咯笑著,我和其他男生則堅守在另一邊,靠在折疊金屬椅上,竭盡所能地擺酷。

雖然體內的每一串DNA都在苦苦哀求著我們走向女生,但我們卻都嚇得驚慌失措,不敢跨出一步。

我們心想,如果自己看起來夠酷,說不定女生就會來找我們;如果看起來不酷,至少她們會以為,我們才不在乎她們來不來。

當時我最好的朋友奇普長得高大,既是運動健將、也是個好學生。

在這三項條件裡,我只有勉強還算高。

但是我不像奇普,而是又圓又胖。

就我記憶所及,每次要買衣服,媽媽就會帶著我搭手扶梯到貝爾可(Belk’s)百貨公司的地下樓——這裡是「特大號」(胖哥)部門,也是我唯一能找到合身衣服穿的地方。

因為奇普的身材出眾,我看得出有幾個女孩在盯著他。

知道他比我更有吸引力,讓我很受傷,而他只是和我們坐在那裡,不走過去和她們任何人說話,也讓我覺得心煩。

「我好害羞,」奇普說,「不知道要講什麼。

」我說:「你就走過去,讓她們講話就好了。

你不能就這樣一整晚坐在這裡。

」奇普說:「你才是呢,你是長舌公耶,你過去跟她們說話。

」當癮君子第一次服用那終將成為「萬靈丹」的東西,通常都會記得這最初的經驗——要是不能擺脫這種癮頭,這萬靈丹將會消耗、甚至奪走他們的生命。

接下來的這句話,便讓我染上了長達三十多年的「抱怨」癮。

我看著奇普,說:「就算我走過去跟她們講話,她們也不會和我跳舞。

我太胖了。

你看我,才十三歲,卻早就超過一百公斤重了。

我講話會喘,走路會流汗——如果跳舞,搞不好還會昏倒。

你的體格很好,那些女生都在看你。

」其他人點頭表示贊同。

「我只是一個好玩的人,她們只喜歡跟我聊她們真正喜歡的男生。

我太胖了。

她們不要我……她們永遠也不會要我。

」當時,另一個好友從後面走過來,在我背上拍了一下說:「嘿,胖哥!」正常狀況下,他這樣打招呼不會有什麼意義。

幾乎每個人都叫我「胖哥」,那是我已經習慣的綽號,我從來不把它當成羞辱。

他們是我的朋友,不在意我太胖。

但我才剛講完一段冠冕堂皇的話,說體重過胖有多麼難受,以藉此不用過去和那些女孩說話,就被人叫「胖哥」,因此而造成的效應在我們的小圈子裡顯而易見。

我的一個朋友說:「喂,閉嘴!」另一個說:「不要惹他。

」第三個人說:「胖又不是他的錯!」每個人都備極關注地看著我。

我在心裡說著:「再誇張一點!」於是我像是在演戲似地,嘆了口氣,把頭轉開。

當我抱怨自己的體型,訴說這個問題可能影響我和女孩子共舞的機會,我就攫取了其他男生的注意力和同情心,也讓我自己得以脫身,不用走過去和那些年輕女孩說話。

我的癮頭犯了。

我找到了讓我上癮的東西——抱怨能使我亢奮。

幾年之後,當我找不到工作,我就告訴自己和其他人,這是因為我胖。

當我拿到交通罰單,也是因為我胖。

我還要再花五年半才甩掉這個藉口,甩掉這危害我健康的體重。

心裡學家羅蘋‧柯沃斯基(RobinKowalski)寫道: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特定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

比方說,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

」藉由抱怨和「打肥胖牌」,我取得了同情及認可,也有正當的理由不用和那些女孩子說話。

我的抱怨讓我嚐到甜頭。

在人生中的某個時刻,你可能也做過類似的事。

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小時候,每當我有感冒或其他疾病的症狀時,就會裝腔作勢,這樣就可以不用上學,待在家裡看電視。

奇怪的是,我常常在抱怨身體不舒服之後,也發現自己病得更重了。

  試閱文字 【抱怨疾病,就是在消滅健康的能量】:你扮演過病人的角色嗎?或者你就正在這麼做?健康不良是一般人最常發出的抱怨之一。

人們抱怨自己不健康,好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並且迴避「反感的事件」,例如採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當我們抱怨身體不健康,可能會嚐到這些甜頭,但又要付出什麼代價呢?你或許聽過「心身症」(Psychosomaticillness)這個名詞。

心身症是由患者的心理運作過程,而非生理因素所引發。

我們的社會有一種傾向,認為心身症是由一小群煩亂不安的人「捏造」出來的。

許多人都相信,這些疾病是病人自己創造的,不必看得太認真。

然而,根據醫生的估計,他們花了三分之二的時間所診療的病人,他們生病的原因其實都有其心理根源。

思考一下這樣的現象——有三分之二的疾病是源自於心理。

事實上,「Psychosomatic」(心身)一詞,就是由「Psyche」(心)和「soma」(身)組合而成,代表「心╱身」之意。

心理和身體之間是互為關連的,心理相信什麼,身體就會表現出來。

數十篇研究報告均顯示:一個人對於自己健康狀態的認知,將導致這樣的信念在他們身上實現。

我曾在國家公共電台(NationalPublicRadio)聽過一則報導:醫生如果告訴病人,有一種藥很有可能治癒他們的疾病,這種藥對這些病人發揮的功效,就要比用了相同藥方,卻沒有接收到這項訊息的病人來得大上許多。

報導繼續指出:曾有一項研究報告發現,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的老年癡呆症患者,服藥的療效常會打折扣,因為他們的記憶衰退,所以可能記不得要每天吃藥。

心理之於身體,確實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幾個月前,我受託到醫院去探望一位加入我們教會很久的老教友。

進病房之前,我一如往常,先到了護理站向醫生和護士探詢她的病情。

一位護士說:「她沒事。

」醫生也點頭說:「她中風了,但是可以完全康復。

」走進病房時,我卻看到一個完全不像「沒事」的人。

我說:「珍,哈囉,珍,是我,鮑牧師。

」她氣如游絲地說:「鮑牧師,真高興你來了。

我只剩下幾天的時間……我快死了。

」「妳什麼?」我問道。

「我快死了。

」她說。

當時,一位護士來檢查她的維生系統,我把她拉到一邊,說道:「我以為妳說她沒事。

」護士說:「她是沒事啊!」我說:「可是珍剛才告訴我,她快死了。

」護士詫異地瞪大了眼睛,走到床邊。

「珍?珍!」珍睜開眼睛。

「親愛的,妳是中風,不是快死了,妳沒事的。

再過幾天我們就會把妳轉到復健病房,妳很快就可以回家,和貓咪馬提在一起了,好嗎?」珍微笑著說:「好。

」等到護士離開病房,珍才開始鉅細靡遺地對我說起,她的喪禮要怎麼辦。

「可是妳還沒要死啊!」我提出異議。

「我會先記下來,等妳死的時候——還久得很,我才能為妳主持喪禮。

」珍搖搖頭,說:「我現在就快死了。

」然後又繼續跟我說起她的追思禮拜。

我離開病房後,又去找醫生談了一次。

我說:「她確信自己快死了。

」她微笑著說:「好吧,我們都難逃一死,珍也不例外。

但她只是中風,這不會要她的命。

她真的不會有事。

」兩個禮拜後,我主持了珍的喪禮。

醫生和護士都沒辦法說服她不會死。

她早已認定自己快死了,而她的身體也相信了她。

當你抱怨健康問題時,就是丟出負面的說詞,讓你的身體聽見。

這種負面的說詞會烙下印記,而你的想法(心)也會將這股能量導入體內(身),引發更多的健康挑戰。

你是否注意過,抱怨自己健康問題的人,也會有愈來愈多的事情可以抱怨?你說:「可是我真的病了。

」請你了解,我並沒有懷疑你相信自己生病了。

但你要記得,醫生估計有百分之六十七的疾病,都是患者「自以為生病」的結果。

我們的想法創造世界,我們的話語又指明了我們的想法。

抱怨疾病並不會縮短生病的時間,也不會減低疾病的嚴重性。

請你認真想想,當你談起自己的病,有多少次也許只是想要博取同情心和注意力。

你可能不想回答,但它至少是個值得玩味的重要問題。

當你抱怨健康時,請記得你可能是企圖用汽油來滅火。

你可能想變得健康,但當你抱怨疾病時,你就是在把限制健康的能量傳送到全身。

真誠的分享記得感恩,不再自憐我昨天提早下班回家,因為背部一整天都很不舒服(我動過很大脊椎和頸椎融合的大手術),所以我只想放鬆下來、自憐自艾。

四十七歲的我,總是為了一長串麻煩的醫療問題苦惱喪氣。

但是當我撲到沙發上,在歐普拉的節目裡看到你,我真的被激勵了!我每天都在抱怨我身上的疼痛,以及那些止痛的藥物治療。

你說得對,抱怨的確把我拖垮了,我想加入「不抱怨」的一方。

我已經替自己和一些朋友訂了手環,之後也會為這些手環寄上一小筆奉獻金,但我寫信主要是想表達謝意。

我對神最感恩的是:我可以走路,我有可愛的家庭,有好朋友、好工作。

我必須要把精力重新投注在感恩上,不再為自己數不清的藥物問題而耽溺自憐。

我發自內心深處感謝你。

俄亥俄州劍橋市,辛蒂‧拉佛列特 試閱文字 【今天不是十五號,所以我不抱怨】:一九九九年,我的一位好友霍爾,在三十九歲的壯年便被診斷罹患第四期肺癌,醫生估計他只剩半年不到的壽命。

除了這個性命交關的診斷結果,他還面臨著其他的挑戰。

雖然他以銷售健康保險維生,自己卻連一份保險也沒有。

他的帳單堆積如山,一直以來都得努力打拚,才不至於讓家裡斷糧斷電,得以安居溫飽。

當我得知他來日無多,於是前去探訪他,卻為他樂觀的態度大感詫異。

他沒有抱怨,只是說著他這一生有多麼美好、自己有多麼幸運。

從頭到尾,霍爾都保持著豐富的幽默感。

有一天,我邀他去散步,但因為他非常虛弱,所以我們一直走不出前院。

我們站在他的家門外,享受著新鮮的空氣,一邊說話。

我們聊著聊著,霍爾注意到幾隻大型紅頭美洲鷲就在我們站立處的正上方,緩慢、懶散地繞圈而飛。

他指著那些紅頭美洲鷲說:「喔,大事不妙了!」當我看到他眼中淘氣的光芒時,我們倆都不禁爆笑起來。

當我們的笑聲漸漸止息時,我問他:「你經歷了這一切,怎麼還能夠不抱怨?」他倚著柺杖說:「很簡單,今天不是十五號。

」他自覺已經回答了我的回題,便開始慢慢走進屋裡。

「搞什麼,這跟十五號有什麼關係?」我問。

霍爾說:「診斷確定的時候,我知道這會很難熬,而我可以咒罵上帝、科學和所有人,也可以把焦點放在我生命中美好的事物上。

所以,我決定每個月給自己一個「不爽日」來抱怨。

我隨意地挑了十五號。

每當我想抱怨什麼事,我就告訴自己要等到十五號才能抱怨。

」「有效嗎?」我問。

「很有效呢。

」他說。

「這樣你每個月十五號不就很低潮囉?」我問。

「不會。

」他答道。

「等到十五號來的時候,我就忘了本來要抱怨什麼了。

」儘管霍爾住的地方距離我家有兩小時車程,我還是每週去探訪他兩次,直到他走完這段過渡期。

大家都說我是個了不起的朋友,而且又很體貼,花了這麼多時間陪伴他。

其實我是為了自己而做。

霍爾教導我,即使面對像致命的疾病這般艱難的處境,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找到快樂。

對了,他沒有在六個月內死去,而是多活了兩年快活的日子,為身邊的每個人祈福。

我懷念他,但他在我生命中造成的積極影響是難以抹滅的,而且他戰勝了微乎其微的存活機率。

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

當我們的旅程走到這裡,你已經開始瞥見自己的抱怨了。

你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無能,注意到自己在抱怨。

此時,你已經進入「有意識的無能」階段。

試閱文字 【做到不抱怨的四個步驟】: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經過四個階段,才能養成實行的能力。

要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就要歷經這每一個階段,而且很抱歉,一步都不能省。

你不可能跳過這些階段,直接達到永續的改變。

有些階段會比其他階段費時更久,每個人的經驗各有不同。

你可能飛也似地越過一個階段,卻卡在另一個階段許久,但只要堅持下去,你就能掌握這種技巧。

真誠的分享我還以為我很樂觀!我和大多數挑戰「不抱怨運動」的人一樣,很快就發現自己在日常互動中究竟說了多少抱怨的字眼。

我第一次真正聽到,自己對工作發洩怒氣,對疼痛和痛苦發牢騷,對政治及世界局勢唉聲嘆氣,又對天氣抱怨連連。

發現自己使用了多少含有負面能量的字眼,簡直讓我震驚——我本來還以為自己是樂觀的人呢!密蘇里州堪薩斯市,馬提‧波因特養成能力的四個階段是:1.無意識的無能2.有意識的無能3.有意識的有能4.無意識的有能湯瑪斯‧葛瑞(ThomasGray)在〈論伊通學院的願景〉中告訴我們一句格言:「無知就是福。

」要成為不抱怨的人時,你會在「無知」的福氣中,開始穿越轉化的亂流,獲得真正的福樂。

目前,你還處於「無意識的無能」階段。

你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無能;你不明白(沒有意識)自己的抱怨有多少(因此而無能)。

「無意識的無能」和養成強大能力的階段一樣,都是一種存在的狀態。

每個人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在「無意識的無能」階段裡,你具備純粹的潛力,準備創造偉大的作為。

只要你願意按部就班、往前推展,一步步走下去,就有振奮人心的新遠景,等著你去探索。

很多人都是習慣去注意傷害而喊「痛」。

你如果大聲喊「痛」,傷害就會出現;如果抱怨,就會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

這是行動上的「吸引力法則」。

當你歷經這些階段,當你揚棄抱怨,當你不再去注意傷害而喊「痛」時,你的人生就會像美麗的春花般綻放。

我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我永遠都不能抱怨了嗎……永遠!?」我是這麼回答的:「你當然可以抱怨。

」我這樣說有兩個原因:1.我不是要來告訴你或誰該怎麼辦。

如果我是這種心態,我就會想辦法改變你,這代表我是把焦點放在我不喜歡的那個你身上。

我是在表達對你的不滿,而且以此推論,我還會抱怨。

所以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那是你的選擇。

2.有時候,抱怨也言之有理。

現在,趁你還沒發現自己在第二點上有漏洞之前,先想想「有時候」這三個字,同時記得我和很多人一樣,已經接連三週——就是連續二十一天,或五百零四個小時——完全沒有抱怨。

沒有抱怨——零、無,一點都沒有。

講到抱怨,「有時候」代表「不是很常見」。

抱怨應該不常發生;批評和八卦則永遠不該出現。

如果我們對自己坦誠,就會發現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正當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的事件,其實寥寥可數。

我們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大堆「聽覺污染」,有害於我們的幸福與美滿。

自我檢視一下:當你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時,背後的原因嚴重嗎?你經常抱怨嗎?你已經一個月或是更久沒有抱怨了嗎?如果你一個月抱怨一次以上,那麼你可能已陷入慣性的抱怨狀態,這樣對你並沒有好處,因為你就是在注意傷害而喊「痛」。

試閱文字 【你抱怨的事真有那麼嚴重嗎?】:要做一個快樂的人,能掌控自己的思想、開始按照自己的規劃過生活,你就需要非常高的門檻,才能容許自己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

下次你要抱怨時,就先問問自己,那件事有沒有像幾年前我所發生的事一樣嚴重。

當時我正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備課。

我們家正位於馬路的急彎處,駕駛人在這裡要放慢速度,行駛過彎道;過了我們家兩百碼之後,市區道路就變成郡立高速公路,時速從二十哩升高為五十五哩。

因此,我們等於是住在加速/減速的車道上,若非路上的那條彎道,我們家就會變成非常危險的地方。

那是個溫暖的春日午後,蕾絲窗簾在開敞的窗邊隨著微風輕輕飄動。

忽然間,我聽到奇怪的聲音。

迸地一聲巨響,緊接著出現了尖叫聲。

那不是人的尖叫聲,而是動物。

每隻動物都有獨特的聲音,就像每個人一樣,而我對這個聲音很熟悉。

那是我們的長毛黃金獵犬金吉爾。

通常,我們沒想過狗會尖叫。

可能是吠叫、嚎叫、哀叫——沒錯,都是這樣,而尖叫是我們鮮少聽到的。

但此刻金吉爾就是在尖叫。

她被車撞了,就在我窗外不到二十呎處,躺在路邊痛得尖聲叫喊。

我大喊一聲,跑過客廳到前門外,我的太太桂兒和女兒莉亞跟在後面。

莉亞當時才六歲。

我們靠近金吉爾時,看出她傷得很重。

她試圖用前腿站起來,但後腿卻似乎幫不上忙。

她一次又一次地痛苦嚎叫著。

鄰居們紛紛走出家門來探視騷動發生的緣由。

莉亞只是一直叫著她的名字:「金吉爾……金吉爾……」眼淚從她的臉頰流下來,浸濕了衣服。

我四處尋找撞傷金吉爾的司機,卻不見半個人影。

後來我抬頭望向劃分市區道路與郡立高速公路的山坡,看見一輛卡車,正牽引著一輛拖車,就要爬上山坡頂,同時加速超過五十五哩。

儘管我們的狗痛苦地躺在那裡,我的太太愕然站著,我的女兒哭得可憐,我滿腦子想的,都是要去找那個撞到金吉爾的人當面算帳。

「怎麼會有人做出這種事,還開車跑了?」我心想,「他才剛上彎道……他當然有看到金吉爾……他當然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把陷入痛苦與混亂的家人丟下,跳上車子衝出停車道,揚起一片沙塵與碎石,沿路飆到時速六十、七十五、八十三哩,就是要追上那個撞了莉亞的狗,又揚長而去不敢面對我們的人。

我在顛簸的路面上疾馳著,開始覺得車子彷彿就要駛離了路面。

那一刻,我稍微平靜了下來,想起如果我在開車時喪命,對桂兒和莉亞而言,可就要比金吉爾受傷更難以平撫了。

在我和那個駕駛人的距離慢慢拉近時,我也把車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那人轉進了停車道,還沒有發現我在後面追趕,他穿著邋遢的襯衫和油膩膩的牛仔褲下了卡車。

我在他身後打滑停住,從車裡跳出來尖叫:「你撞到我的狗了!!!」那人轉身看著我,一副聽不懂我在說什麼的樣子。

我一股血氣衝上耳朵,不確定他是不是真的說了:「我知道我撞到你的狗……不然你想怎樣?」與現實世界恢復連線之後,我吼了回去:「什麼?你說什麼?」他微笑著,彷彿在糾正一個搞不清楚狀況的孩子,又字正腔圓、慢條斯理地說了一次:「我知道我撞到你的狗了……你究竟想怎樣?」我氣得火冒三丈,心裡一直浮現莉亞在後照鏡裡,站在金吉爾旁邊哭泣的模樣。

我大喊:「把手舉起來。

」他說:「什麼?」我再說一次:「把手舉起來,看招……我要宰了你!」片刻之前,當我怒氣沖沖地要追捕這個傢伙時,及時的理性讓我不至於因為開快車而送命。

但現在他把我親愛的狗撞成重傷,竟然還講出這種目中無人的話,已經讓我所有的理性消散殆盡。

我長大後從來沒有打過架,我不相信打架能解決事情。

我也不曉得自己知不知道怎麼打架。

但是我想揍死這個人。

那一刻,我才不管自己會不會坐牢。

「我不跟你打。

」他說。

「這位先生,你如果打我,那就是傷害罪。

」我舉起手臂,拳頭緊緊握著,就像顆堅硬的鑽石,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裡。

我說:「動手!」他說:「我不要,先生。

」一邊露出僅存的幾顆牙微笑著。

「我才不幹這種事。

」他轉身慢慢走開。

我站在那裡發抖,怒氣毒害著我的血液。

我不記得後來開車回到家人身邊。

我不記得把金吉爾抱起來去看獸醫。

我只記得她在我最後一次抱著她時她身上的味道,還有獸醫用針筒結束她的苦難時,她輕聲哀嚎的模樣。

我反覆問著自己:「怎麼會有人做出這種事?」後來那幾天,每當我努力想入睡時,那人滿口破牙的笑容卻仍然揮之不去。

他那句「不然你想怎樣?」又在我耳邊響起。

我在腦海裡清楚地看見,如果我們打起來,我會怎麼對付他。

在我的想像中,我是消滅邪惡壞蛋的超級英雄。

有時候,我會想像自己正拿著球棒或其他武器,狠狠地傷害他,就像他傷害我、我的妻子、我的女兒和金吉爾一樣。

接連難以入眠的第三個晚上,我起身開始寫日記。

在宣洩了近一小時哀傷、痛苦和不滿的怨言後,我寫下了令人訝異的字句:「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

」這一點都不像我會說的話啊,我不禁納悶地大喊:「什麼?」我又寫了一遍:「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

」我往後一靠,坐在椅子上思索,聆聽春天的雨蛙和蟋蟀頌讚迷人的夜晚。

「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

這句話怎麼可能適用在這個人身上?」當我進一步思索時,便開始明白了。

可以這樣輕易地傷害一個家庭所珍愛的寵物,一定不像我們一樣瞭解同伴動物的愛。

可以在年幼的孩子淚眼汪汪時驅車離開,就不可能知道小朋友的愛。

不能為刺傷一家人的心而道歉,他自己的心一定也被刺傷過很多很多次。

這個人才是這個事件中真正的受害者。

沒有錯,他表現得跟壞蛋一樣,但這是源自於他內心的深切苦痛。

我坐了很久,讓這一切沉澱、銘刻在心。

每當我開始對他和他所造成的痛苦感到氣憤,我就想起這個人每天必然會領受的痛苦。

沒多久,我便熄燈上床,沈沈入睡了。

試閱文字 【抱怨就好像口臭……】:抱怨就是: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

在這次的經驗中,我感受到哀傷。

五年前,金吉爾出現在我們南卡羅萊納鄉間的家中。

好幾隻狗來過我們家不想走,但我們的另一隻狗吉勃遜卻把牠們都趕跑了。

不知道為什麼,他讓金吉爾留了下來。

金吉爾有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從她的舉止行為之間,我們認定她來這裡之前,曾經受到虐待。

而且她特別會提防我,所以說不定是哪個男人傷害了她。

大約一年後,她開始試著信任我;接下來幾年,她則成了我真正的朋友。

她走了,讓我深深感到哀傷。

我當然也覺得痛苦,真切的感情痛楚折磨著我的靈魂。

有孩子的人都懂:我們寧願自己承擔心痛,也不願自己的孩子受苦。

而我的小女兒莉亞所經歷的情緒衝擊,又使我痛苦倍增。

我也深感不滿。

我為自己沒有痛打那個人而懊惱,也為了原先竟想以暴制暴而良心不安。

我為自己從他身邊走開感到羞恥,卻也為了拚命追趕他感到慚愧。

哀傷。

痛苦。

不滿。

當這個人撞到金吉爾時,我感受到這種種的情緒,並且一一表達出來,這些都是恰當的反應。

在你的人生中,有時候可能也會經歷同樣困難的情境,幸運的是這類的創傷事件很罕見。

以此類推,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應該也很少發生。

但是,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抱怨都不是源自於這麼深切的痛苦經驗。

相反地,我們就像喬‧沃許(JoeWalsh)的歌曲〈人生一直都很好〉(Life’sBeenGood)所描寫的──我們不該抱怨,但有時還是會抱怨。

事情並沒有真的糟到要理直氣壯地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但抱怨就是我們毫不抵抗而自然出現的預設反應。

我們就是會抱怨。

無知就是福。

在你開始自我追蹤,要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之前,你可能幸福地未曾意識到自己的抱怨有多少,以及這些抱怨在生活中造成的殺傷力。

對許多人而言,對天氣、配偶、工作、身體、朋友、職業、經濟、其他駕駛人、國家,或心裡想的大小事件發發牢騷,是每一天都會重複幾十次的事,然而,卻鮮少有人明白,自己抱怨的有多少。

話是從我們的嘴裡說出來,所以耳朵一定聽得到,但不知是什麼緣故,我們不會把這些話語認定是怨言。

抱怨就好比口臭。

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

你的抱怨很可能比自己認定的次數要多得多。

而如今,既然你已經接受21的挑戰,要擺脫抱怨,你就開始注意到這一點了。

當你開始把手環從一手移到另一手,才會明白自己有多常「kvetch」(意第緒語的「抱怨」——我不是猶太人,但我真喜歡這個字。

)一直到現在,老實說,你可能講過你不會抱怨——或不常抱怨。

很顯然地,你認為自己只有在事情著實很惱人時,才會抱怨。

下次當你想為自己的抱怨辯解時,先想想金吉爾的事件,然後捫心自問,你的這次經歷是否真那麼糟糕,再下定決心,實踐不抱怨的承諾。

試閱文字 【當心陷入「抱怨輪迴」】:有個老故事是這麼說的——兩個建築工人坐下來一起吃午餐,其中一個打開便當盒就抱怨:「噁!肉捲三明治……我討厭肉捲三明治。

」他的朋友什麼話也沒說。

隔天兩人又碰面吃午餐,同樣地,第一個工人打開便當盒往裡面看,這次他更火大了,說:「怎麼又是肉捲三明治?我痛恨肉捲三明治。

我討厭肉捲三明治。

」他的同事一如前日,仍然保持沈默。

第三天,兩人正準備吃午餐,第一個工人打開便當盒,大叫起來:「我受夠了!!日復一日都是一樣的東西!每個有福的日子都是吃肉捲三明治!我要吃別的東西!」他的朋友想幫點忙,便問他:「你為什麼不乾脆叫你太太幫你做點別的?」第一個人滿臉疑惑,答道:「你在講什麼啊?我都是自己做午餐。

」厭倦了肉捲三明治嗎?那麼你也是每天自己做午餐。

改變自己說的話。

不要再抱怨。

改變你的用語,改變你的思維,你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當耶穌說:「尋找就必尋見」時,那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

你所尋找的,你一定會找到。

當你抱怨時,你就是用不可思議的念力在尋找你自己說不要、卻仍然吸引過來的東西。

然後你抱怨這些新事物,又引來更多你不要的東西。

你陷入了「抱怨輪迴」,這樣的現象將在未來自行實現——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就這樣一直反覆延續下去,永無休止。

卡繆在《異鄉人》裡寫道:「仰望灰暗的天空,閃爍著星座與星辰,頭一回,我的心向宇宙善意的冷漠敞開。

」宇宙是善意的冷漠。

宇宙,或神,或靈,或無論你如何稱呼,都是善意(好)的,卻也是冷漠(不在乎)的。

宇宙不在乎你是否用話語呈現思維的力量,為自己呼求愛、健康、快樂、豐盛、平安,或為自己引來痛楚、苦難、悲慘、孤單、貧窮。

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話語又指明了我們的想法。

當我們用消弭抱怨來控制言語時,我們就能主動創造生活,引來我們渴望的結果。

活動 【買書送米】圖書滿千贈米一包(海外訂單恕不參加) 時報全書系雙書結帳再95折(約雙書75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