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讓土壤肥沃鬆軟,但牠最怕四件事:農藥、過量施肥、犁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僅如此,蚯蚓以外的其他土壤動物大概也都一起苟延殘喘,這時土壤除了保有栽種介質的功能之外,其他生態功能大概都失去了。

」賴亦德說,這樣的農田作物 ... 2022年05月09日新聞 市集 副刊 認識上下游 公民寫手 登入/註冊 搜尋 最新 重磅調查 時事.政策 食安 新知 愛地方 種好田 好吃.好玩 食農教育 人物 漁業.畜牧 綠生活.國際 評論 熱門 閱讀時間蚯蚓讓土壤肥沃鬆軟,但牠最怕四件事:農藥、過量施肥、犁田、鋪抑草蓆ShareTweet 蚯蚓讓土壤肥沃鬆軟,但牠最怕四件事:農藥、過量施肥、犁田、鋪抑草蓆上下游記者蔡佳珊·新知·2021年07月07日Share 首頁 新知 蚯蚓一向被視為農田的好幫手,也是大地的清道夫。

但是你知道嗎?蚯蚓在農地中其實危機四伏,要健康生存繁衍並不容易! 土壤生態系在國際研究上越來越受重視,而蚯蚓就是代表物種,《上下游》特別訪問了近年來專研蚯蚓養殖與應用的賴亦德博士,詳細說明蚯蚓對農田的貢獻在哪裡?並且替大家詳盡回顧了多篇國內外重要文獻,一一指出哪些農耕行為會對蚯蚓造成負面影響。

簡言之,對蚯蚓好一點,也就是對土地好,對人們的健康好! 蚯蚓有三種,分解有機質讓植物更好吸收 雖然黏黏滑滑有點噁心、呈長條狀好像麵線,不過蚯蚓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普遍都很正面。

蚯蚓更是廣大的土壤生態系的代表物種,其數量和活躍度,常常被視為土壤健康程度的指標。

《台灣蚯蚓蛭類圖鑑》的作者賴亦德博士介紹,台灣大約有110種以上的蚯蚓(陸續發現新種),可依存活的土壤深度分成三種類型:表層型、底層型、貫穿型。

表層型的蚯蚓住在土壤表面,在枯枝落葉堆中很容易發現。

底層型蚯蚓是住在土表下30公分以內,通常橫向移動。

貫穿型蚯蚓的隧道則是直直一條從土表往下,甚至可達一公尺深,通常體型比較大、比較強壯。

表層型蚯蚓之一:爛香蕉莖裡的掘穴環爪蚓(攝影/賴亦德) 底層型的蚯蚓─黃頸蜷蚓,台灣最常見的四種蚯蚓之一,知名外來入侵種(攝影/賴亦德) 貫穿型蚯蚓之一:參狀遠環蚓,又名平地蛇蚯蚓(攝影/賴亦德) 賴亦德解說,蚯蚓對於農地的貢獻可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蚯蚓的進食與排放,促進了有機質的「礦化」作用,幫助有機質被分解成更小的形式,就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蚯蚓之所以被譽為清道夫,就是因為牠們會吃植物的殘體、有機質碎屑,最後變成蚓糞排出。

表層型蚯蚓就符合這個「植食性」的印象,而在土中活動的蚯蚓,有些則是「土食性」,就是吃土、無法明顯看出牠吃的是什麼,或是兼具兩種食性。

鬆土長工——改善土壤通氣排水、增加土壤團粒和肥效 蚯蚓對農地貢獻的第二個層面也非常重要,就是牠會在土中鑽洞,製造土壤裡面的隧道和孔隙、粉碎板結的土塊,改善土壤的通氣和排水,也就是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質。

如此一來,「作物的根就比較好生長,因為已經有人開好路了,對根系發展很有幫助。

」 賴亦德表示,蚯蚓還能調節土壤菌相,「蚯蚓腸道有自己的菌相,所以大便出來會讓土壤微生物的種類增加,這對土壤來說是好事,微生物相越豐富越多元越好。

」 而蚯蚓的大便因為混合了牠體內的黏液,呈現顆粒或條狀,可以增加土壤團粒,提升土壤養分的效度。

國外有些文獻還證實蚯蚓的活動能增加土壤酵素活性、降低作物的真菌病害。

平地蛇蚯蚓的蚓糞(攝影/賴亦德) 哪些行為會傷害蚯蚓?大批研究指向農藥對蚯蚓不利 最近發表在《環境科學前沿》(FrontiersinEnvironmentalScience)期刊上的文獻(註1),系統性地回顧了近400篇關於農藥如何影響土壤中無脊椎動物的研究,涵蓋了275種以上的物種和284種農藥。

科學家發現,從71%的測試參數能觀察到農藥對生物的負面影響,28%沒有顯著影響,僅1%顯示出正面影響。

針對蚯蚓,實驗室的研究顯示農藥大多對蚯蚓不利:殺蟲劑對蚯蚓的測試結果中有89%為負面影響,殺草劑為79%,殺真菌劑有82%,而殺細菌劑則有54.5%。

田野研究結果也顯示,農藥會嚴重傷害蚯蚓的存活率、豐度、生質量、多樣性、生殖力、以及生存所需的各種行為,例如益達胺、氯氧化物和有機磷系列的殺蟲劑都會抑制蚯蚓生長。

農藥對蚯蚓的傷害不只是死亡這麼簡單,而是從體內的生化反應層級開始就有危害。

「因此蚯蚓就算不死也剩半條命,乍看之下農藥對蚯蚓的急毒性並不高,但慢性毒性其實會蠶食鯨吞蚯蚓的族群量和生質量。

」賴亦德說,農藥不僅讓蚯蚓承受生存、生殖、生長和構造上的異常,在攝食、活動、鑽穴、排糞、分解植物殘體、躲避危害、以及呼吸的各種行為上都可見廣泛的不良影響。

過量化肥會傷蚯蚓,適當使用並補充有機質肥料才是正解 造成蚯蚓苦難的還不止是農藥。

過量施用化肥,也可能會對蚯蚓和其他土壤動物有嚴重傷害。

化肥對蚯蚓的影響並不完全是負面的。

根據一篇2016年的回顧研究指出(註2),因為化肥讓植物生長更旺盛,連帶增加枯枝落葉,提昇地表的植物殘體和土壤有機質含量,因而讓蚯蚓有更多的食物可吃,並且長得更多更大。

然而,過量的化肥卻會對蚯蚓造成傷害,尤其是施用過量的硫酸銨,會使得土壤酸化,讓土壤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相都變差,於是蚯蚓在不健康的土壤中也難以存活。

「不僅如此,蚯蚓以外的其他土壤動物大概也都一起苟延殘喘,這時土壤除了保有栽種介質的功能之外,其他生態功能大概都失去了。

」賴亦德說,這樣的農田作物也容易出問題,農夫的對策則是下更多的肥料或農藥,繼續惡性循環。

有機質是蚯蚓的食物,但台灣土壤的有機質在高溫潮濕的氣候下,流失相當快。

所以農民不能只著重化肥,也要補充有機質肥料,以及木屑、稻草桿等可以改良土壤的纖維資材,否則就會連帶影響蚯蚓和其他土壤動物的生路。

土後腔環蚓,秋天清晨容易大量在地表出沒而被訛傳地震要來的種類(攝影/賴亦德) 犁田對蚯蚓是翻天覆地的災難 耕犁打田、用重機械把土壤壓實,這些農業行為其實也會影響蚯蚓多樣性和密度,卻經常被忽略。

2016年的回顧研究(註2)就指出,犁田會直接干擾土壤環境,減少土壤動物的數量。

過去就有研究顯示,連續五年耕犁的土地中,蚯蚓數量大降了70%。

另有研究結果顯示,25年的傳統耕犁,使得土地中蚯蚓數量僅存11-16%。

而在不耕犁的土地中,蚯蚓數量是慣行耕犁土地中的30倍,每平方公尺的地表蚓糞和蚯蚓數量也是24倍和6倍之多。

首先,耕犁的同時就會直接打到蚯蚓。

「很多人以為蚯蚓有再生能力,但其實大多數種類的蚯蚓的再生能力並不算好,若是被切成兩段,只有前段會活下來,後段通常就是死亡,並不像傳言所說的切成兩段變兩隻。

」賴亦德解說。

就算沒有直接傷到蚯蚓,犁田也會讓蚯蚓被翻出來、暴露在地表,而被天敵捕食。

此外,耕犁過程還會破壞蚯蚓的卵繭和隧道。

如果可以的話,減少犁田、或是以最淺的方式耕犁,對蚯蚓以及各種土壤動物們都比較友善。

農業重機械進到田間,壓實土壤,也會造成蚯蚓族群的傷害。

2014年發表的一篇法國研究(註3)顯示,被重機械壓過的森林土地,蚯蚓族群即使過了四年都難以完全恢復。

都市土地的水泥化,是蚯蚓族群減少的重要因素(攝影/賴亦德) 大鋪抑草蓆,不只抑草也抑制了蚯蚓生機 許多農友為了抑制雜草,在農地表面鋪上銀黑色的塑膠布抑草蓆,但在台灣高溫高溼的季節裡,抑草蓆對土壤動物和土壤本身卻是大災難。

根據一篇1998年的研究(註4),科學家發現在一季番茄收成以後,乾草覆蓋區域底下的蚯蚓幾乎是黑色塑膠抑草蓆覆蓋的兩倍。

另一篇2018的研究(註5)更指出,草莓園的塑膠抑草蓆明顯降低了土壤無脊椎動物相以及微生物相,當然也包括蚯蚓在內。

還有一篇2020年的十年期種樹研究(註6)指出,塑膠抑草蓆下的蚯蚓總重和數量都是下降的。

賴亦德建議,農友要抑制雜草應多多改用稻草或粗糠,「這樣同時還可以覆蓋土壤、保溼保溫透氣、又補充土壤有機質,又減塑,還對土壤中的蚯蚓與其他動物有益,一舉數得。

」塑膠抑草蓆雖然購買方便、價錢便宜、鋪設簡單,但是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大量鋪設塑膠抑草蓆,長期來看不僅傷害土壤、減損地力,甚至還會影響收成,很可能得不償失。

塑膠布抑草蓆下的蚯蚓數量明顯減少,同時根據土壤專家陳興宗實測,中午時刻塑膠布上溫度飆升至78度,導致根系上浮燙傷(上下游資料照) 蚯蚓健康,連帶著土地和人類的健康 就在我們看不見的腳底下,其實生機勃勃,根據聯合國的報告,土壤生態系占地球生物多樣性將近1/4。

然而我們卻對土壤中的生物知之甚少,即便在學界,研究者也是寥寥可數。

而蚯蚓已經是土壤生物裡頭最受矚目的物種,蚯蚓的遭遇,也就是整個土壤生態系命運的縮影。

撇除少數入侵外來種的有害蚯蚓不論,蚯蚓在大多時候對農田生產都是利大於弊,然而我國農地的蚯蚓數量卻普遍偏低,這也顯示我們的農業土壤和生態都不夠健康。

好好對待蚯蚓,也就是善待土地,蚯蚓健康,也連動著人類的健康。

註1:PesticidesandSoilInvertebrates:AHazardAssessment 註2:Relationbetweenchemicalindicesofsoilandearthwormabundanceunderchemicalfertilization 註3:SlowrecoveryofearthwormpopulationsafterheavytrafficintwoforestsoilsinnorthernFrance 註4:EffectsofMulchesonSoilPropertiesandTomatoProductionII.Plant-AvailableNitrogen,OrganicMatterInput,andTilth-RelatedProperties 註5:Plasticulturechangessoilinvertebrateassemblagesofstrawberryfieldsanddecreasesdiversityandsoilmicrobialactivity 註6:Tradingtreegrowthforsoildegradation:Effectsat10yearsofblackplasticmulchonfineroots,earthworms,organicmatterandnitrateinamulti-speciesriparianbuffer 相關文章【書摘】豆腐、豬肉如何變「食尚」?《料理之道》探索人類烹飪五千年多肉植物為什麼肉肉的?原來是極端乾旱生存術!台灣也有吸睛原生多肉【蚯蚓解密】蚯蚓切兩段變兩隻?交配最愛69式?大量出沒是地震前兆?專家來解答【書摘】步行是讓世界慢下來的藝術《行走的人》帶你進入幸福的維度【代糖解析】別以為代糖沒熱量!專家:恐增食慾還有脹氣副作用【書摘】沒有漁業,就沒有人類文明?《漁的大歷史》以全球漁業史觀,尋找與海共生之道【梅子秘密】脆梅、Q梅、話梅有何不同?解析梅子百變風情,釀一甕梅酒封藏春天墓仔埔植物大發現!荒涼墓地成稀有植物避難所,也來認識清明節保平安花草顯示留言(0) 發佈留言取消回覆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留言顯示名稱* 電子郵件地址* Δ 每日新聞 重磅調查/專題報導 熱門新聞 今日最熱門 本月最熱門 新聞分類 時事.政策 食安 愛地方 好吃.好玩 新知 種好田 食農教育 漁業.畜牧 國際 人物 綠生活.旅遊.國際通信 評論 公民寫手 食農搜查線Podcast 市集 副刊 認識上下游 聯絡上下游 贊助上下游 按「ESC」鍵關閉視窗 featured 有機 農委會 農藥 禽流感 SubscribeNow Joinmillionsofothersandstayuptodatewiththelatestdevelopments. [mc4wp_formid="682"] 使用者名稱或Email 密碼 使用Facebook登入使用Google登入 記住我 登入 忘記密碼? 註冊帳號 使用者名稱或Email Email 使用Facebook登入使用Google登入 我們將會Email密碼給您. Cancel 輸入使用者名稱或是Email Cancel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