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醫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寅申之歲. 少陽相火司天. 厥陰風木在泉. 卯酉之歲. 陽明燥金司天. 少陰君火在泉. 辰戍之歲. 太陽寒水司天. 太陰濕土在泉. 巳亥之歲. 厥陰風木司天. 少陽相火在泉 ...
運氣醫學
引言
「風、寒、暑、濕、躁、熱」之六淫本屬中國醫學之外因為病,這六種病源一旦被升格進入氣候之因素時,
就演變成黃帝內經之中所指出的運氣醫學之基礎,所以從基本的年度季節性轉變開始計算:
「厥陰風木主春初之氣、少陰君火主夏二之氣、少陽相火主盛夏三之氣、
太陰濕土主長夏四之氣、陽明燥金主秋五之氣、太陽寒水主冬六之氣。
」
厥陰風木
主春
初之氣
少陰君火
主夏
二之氣
少陽相火
主盛夏
三之氣
太陰濕土
主長夏
四之氣
陽明燥金
主秋
五之氣
太陽寒水
主冬
六之氣
在這一段文字的轉述過程中,六淫之為病氣已經從病邪升格為天之氣,
這種天之氣候的變化隨著天干地支的排列組合變化,就從年度變化再往上升高一格格之後,
就變成六年一個循環,從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的十二地支中,
每十二年就會出現兩次循環,所以歸納如下表:
子午之歲
少陰君火司天
陽明燥金在泉
丑未之歲
太陰濕土司天
太陽寒水在泉
寅申之歲
少陽相火司天
厥陰風木在泉
卯酉之歲
陽明燥金司天
少陰君火在泉
辰戍之歲
太陽寒水司天
太陰濕土在泉
巳亥之歲
厥陰風木司天
少陽相火在泉
然後這一套六氣循環的規律再升高一格之後,就演變成六十甲子就有十個循環,而十次循環的過程中,
又因為天干上之陰陽五行久變行組合,就演變成下列的表格成為運氣醫學的骨架結構:
東方生木
木之氣風
風氣布春
南方生火
火之氣熱
熱氣布夏
中央生土
土之氣濕
濕氣布長夏
西方生金
金之氣燥
燥氣布秋
北方生水
水之氣寒
寒氣布冬
這種陰陽五行的數術天氣之演繹,原本屬春秋戰國時代的陰陽家所主張,後來卻被吸收進入了中國醫學的領域,
起先這種說詞並沒有被中國醫學家所重視,就從唐代王冰替黃帝內經的文字,重新到民間收編失散的文字資料,
並替內經加註之後,運氣醫學的文字才有機會回到內經之中被保留了下來,
但是真正能夠了解如何使用這些文字的人卻很少,
直到劉完素的醫學發展成為金元四大家之一代宗師之後,才真正的被重視和研究如何去看待這些文字,
對天文氣候和醫學發展之間結下了不解之緣,真正的運氣醫學才算正式的被列入中國醫學的領域之中,
被更多後世的醫學家所重視,而真正受惠的其實是藥商比中醫還多。
原因是深入了解運氣醫學的人,等於可以預知明年或者未來六年的氣候循環過程中,氣候會受到五行相生的變化,
以及天干上的陰陽相生相剋的狀態中,推測到每一年的氣溫變化對藥物的生產、收割和庫藏方面,有很完整的預測和準備。
因此配合好之後就不會影響到藥市的交易推行。
五運太過與不及
因為中國曆法,是由天干地支所組成,地支既與六氣相配合,所以餘下的天干十進位,就成為五行匹配之最佳組合,
再加入一點陰陽的區別,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的分界,十天干就各得其位,而成下列的關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陽木
陰木
陽火
陰火
陽土
陰土
陽金
陰金
陽水
陰水
這種陰陽關係,加入了五運之中推算時,是有其特殊之意義存在,因為陽剛陰柔的性質不同,
所以每逢甲、丙、戊、庚、壬之五陽年,稱之為太過之年;例如甲年為土運太過、丙年為水運太過、
反之將乙、丁、己、辛、酉五陰年稱為不及之年,例如乙年為金運不及,丁年為土運不及等等。
太過之年主病
五運是代表著氣候中的五種變化,當這種風熱濕燥寒的出現,產生了不正常的變化後,
人體就會因為適應的不良,而發生各種不同的病變。
太過不及之主病,就是在這兩種極端情況下而產生的病變。
「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餐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上應歲星,甚則忽忽善怒,眩冒、
癲疾、化氣不政,生氣獨治,雲物飛動,草木不寧,甚而搖落,反脅疼而吐甚,衝陽絕者死不治,上應太白星。
」
例如甲子年、甲寅年、甲辰年、甲午年、甲申年、甲戍年、等五陽年,天干甲木容易出現歲木太過之年。
「歲火太過,災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瘧少,氣咳、嗽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
上應熒惑星,甚則胸中痛,脅支滿,脅痛膺背,肩胛間痛,身熱骨痛,而為浸淫,收氣不行,長氣獨明,
雨水傷寒,上應辰星。
上臨少陰少陽,火燔炳水,泉涸物焦枯,病反譫妄狂越,咳喘息鳴,
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淵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星。
」
例如丙子年、丙寅年、丙辰年、丙午年、丙申年、丙戍年、等五陽年,天干丙火容易出現歲火太過之年。
「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上應鎮星,甚則肌肉萎,足萎不收,
行善瘈,腳下痛,飲發中滿,食減,四肢不舉,變生得位,藏氣伏化,氣濁治之,泉湧河衍,涸澤生魚,
風雨大至,土崩,潰鱗見於陸,病腹滿,溏泄,腸鳴,反下甚,而太谿絕者死不治。
上應歲星。
」
例如戊子年、戊寅年、戊辰年、戊午年、戊申年、戊戍年、等五陽年,天干戊土容易出現歲土太過之年。
「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兩脅下,少腹痛,目赤痛眥傷,耳無所聞,肅殺而甚,則體重煩冤,
胸痛引背,兩脅滿,且痛引少腹,上應太白星。
甚則喘咳,逆氣,肩背痛,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病,上應熒惑星。
收氣峻,生氣下,草木歛,蒼乾凋隕,病反暴痛,胠脇不可反側,欬逆甚而血溢,太衝絕者恐不治,上應太白星。
」
例如庚子年、庚寅年、庚辰年、庚午年、庚申年、庚戍年、等五陽年,天干庚金容易出現歲金太過之年。
「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燥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寒氣早至。
上應辰星,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大雨至,埃霧朦鬱,上應鎮星。
上臨太陽,雨冰雪霜不時降,
濕氣變物,病反腹滿腸鳴,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門絕者恐不治,上應熒惑星。
」(素問
氣交變大論)
例如壬子年、壬寅年、壬辰年、壬午年、壬申年、壬戍年、等五陽年,天干壬水容易出現歲水太過之年。
歲星即是木星,太白星即金星,辰星即水星,鎮星即土星,五運太過之為病,是採用五行相剋的原則來演化,
所以風木大行則人之脾土受剋,而出現各種消化性障礙,但物極必反,當風木之太過為甚,
而致雲物飛動草木不寧,亦必樹搖葉落,身受傷害,所以繼而出現肝木受邪之為病。
至於五運與五星的關係,以木運以應木星之說法,其理不明,雖則星際運行所產生之引力,
對人類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力,但實際的影響力,除了在星相學中稍有記載外,在科學上的記載則是知而不詳,
其他四運之情況亦類似,讀者請自行揣摩。
不及之為病
「歲木不及,燥廼大行,生氣失應,草木晚榮,肅殺而甚,則剛木辟者,柔萎蒼乾,上應太白星。
民病中清胠脇痛,少腹痛腸鳴溏泄,涼雨時至。
上應太白星,其榖蒼,上臨陽明生氣,失政草木再榮,化氣廼急,上應太白鎮星。
其主蒼,早復則炎暑流火,濕性燥草木焦槁,下體再生,華實齊化,病寒熱、瘡瘍、疿疹、癰痤。
上應熒惑太白。
其榖白堅,白露早降,收殺氣行,寒雨害物,蟲食甘黃,脾土受邪,赤氣後化,心氣晚治,
上勝肺金,白氣廼屈,其榖不成,咳而衄。
上應熒惑、太白星。
」
例如乙丑年、乙卯年、乙巳年、乙未年、乙酉年、乙亥年、等五陰年,天干乙木容易出現歲木不及之年。
「歲火不及,寒廼大行,長政不用,物榮而不凝,慘而甚,則陽氣不化,廼折榮美,上應辰星。
民病胸中痛,脇支滿,兩脇痛,膺背,肩胛間及兩臂內痛,鬱冒朦眛,心痛暴瘖,胸腹大,
脇下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屈不能伸,髋髀如別,上應熒惑星。
其榖丹,復則埃鬱,大雨且至,黑氣廼辱,病鶩溏,腹滿食飲不下,寒中,腸鳴泄注,腹痛暴攣,
痿痺足不任身,上應鎮星、辰星,玄榖不成。
」
例如丁丑年、丁卯年、丁巳年、丁未年、丁酉年、丁亥年、等五陰年,天干丁火容易出現歲火不及之年。
「歲土不及,風廼大行,化氣不令,草木茂榮,飄揚而甚,秀而不實,上應歲星。
民病餐泄,霍亂,體重,腹痛,筋骨,繇復肌肉瞤酸,善怒,藏氣舉事,蟄蟲早附,咸病寒中,
上應歲星、鎮星。
其榖,復則收政嚴峻,名木蒼凋,胸脇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蟲食甘黃,
氣客於脾,榖廼損,上應太白星。
上臨厥陰,流水不冰,蟄蟲來見,藏氣不用,白廼不復,上應歲星,民廼康。
」
例如已丑年、已卯年、已巳年、已未年、已酉年、已亥年、等五陰年,天干已土容易出現歲土不及之年。
「歲金不及,炎火廼行,生氣廼用,長氣專勝,庶物以茂,燥爍以行,上應熒惑星。
民病肩背瞀重,衄嚏血便下注,收氣廼後,上應太白星。
其榖堅芒,復則寒雨暴至,廼零冰雹霜雪殺物,
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上應辰星。
丹榖不成,民病口瘡,甚則心痛。
」
例如辛丑年、辛卯年、辛巳年、辛未年、辛酉年、辛亥年、等五陰年,天干辛金容易出現歲金不及之年。
「歲水不及,濕廼大行,長氣反用,其化廼速,暑雨數至,上應鎮星。
民病腹滿身重,濡泄,寒瘍,流水,腰股痛,發膕腨股膝不便,煩冤足萎,清厥腳下痛,
甚則腑腫藏氣不政,腎氣不衡,上應辰星。
其榖秬,上臨太陰,則大寒數舉,蟄蟲早藏,地積堅冰,
陽光不治,民病寒疾於下,甚則腹滿浮腫,上應鎮星。
其主黔榖,復則大風暴發,草偃木零,
生長不鮮,面色時變,筋骨併辟,肉瞤瘈,目視琉琉,物疎璺,肌肉胗發,氣井膈中,痛於心腹,
其榖不登,上應歲星。
」(素問氣交變大論)
例如癸丑年、癸卯年、癸巳年、癸未年、癸酉年、癸亥年、等五陰年,天干癸水容易出現歲水不及之年。
五運不及之為病也,是採用五行相剋的原則來演化,但與前者不同。
太過之為病是因五運太強,
所以出現剋殺之力,至於不及之為病,則是五運太弱,弱所以無力抵抗,被反剋之災。
因此歲木不及,則出現燥金大行之現象,由於木受金剋,所以生氣失應,草木晚榮,甚至萎頓之象。
而民病則以胠脇痛、腹痛腸鳴、等等肝病為主,再不然就是以子救母,木生火為母,生子火剋金以殺金氣,
則木可免受其災,時火氣太盛而生瘡瘍、疿疹、癰痤等熱性皮膚病,了解這種生剋關係,其他不及之象亦可不言而喻。
六十年運氣上下相臨
上述五運和氣的存在,都是獨立性的假想存在,在實際的曆法中,天干和地支都各有其五行的歸屬性,
所以真正的存在,其實是將五運和六氣混合而成,呈現六十循環的形式出現,
而以六十年為一個大週期,所以稱之為六十年運氣上下相臨其表如下:
地支
子午之歲
丑未之歲
寅申之歲
司天
少陰君火
太陰濕土
少陽相火
天干
甲木
丙火
戊土
庚金
壬水
乙木
丁火
己土
辛金
癸水
甲木
丙火
戊土
庚金
壬水
客氣
相臨
小逆
天符
順化
天刑
不和
不和
小逆
天符
順化
天刑
小逆
天符
順化
天刑
不和
地支
卯酉之歲
辰戍之歲
巳亥之歲
司天
陽明燥金
太陽寒水
厥陰風木
天干
乙木
丁火
己土
辛金
癸水
甲木
丙火
戊土
庚金
壬水
乙木
丁火
己土
辛金
癸水
客氣相臨
天刑
不和
小逆
天符
順化
順化
天刑
不和
小逆
天符
天符
順化
天刑
不和
小逆
註:客氣相臨全為五行相生相剋之關係,其中以司天為主,司天生中運如火生土稱之為順化。
司天水剋火稱之為不和,司天與中運相同。
如火與火同稱之為天符,
司天剋中運如火剋金稱之為天刑;中運生司天,如木生火稱之為小逆
六氣客氣之為病
在六十年運氣上下相臨的圖表中,雖然將每年之天氣變化均詳細列出,但一般只作參考之用,
在實際的用途上,最主要還是以六氣客氣的影響為主。
「少陰司天熱下臨,肺氣上從病肺心,燥行於地肝應病,燥熱交加民病生,喘咳血液及血瀉,
寒熱衄嚏涕流頻,瘡瘍目赤嗌乾腫,厥心脇痛苦呻吟。
」
「太陰司天濕下臨,腎氣上從病腎陰,寒行於地心脾病,寒濕交攻內外淫,民病身重足腑腫,
霍亂疼滿腹脹瞋,肢厥拘急腳下痛,少腹腰疼轉動屯。
」
少陽司天火下臨肺,氣上從火刑金,風行於地肝木勝,風火為災是乃因,民病熱中咳失血,
目赤喉痺聾眩瞑,瘡瘍心痛瞤瘈冒,暴死皆因臣犯君。
」
「陽明司天燥下臨,肝氣上從病肝筋,熱行于地心肺害,清燥風熱互交侵,民病寒中終反熱,
癰疽火鬱病纏身,皮肉苛足痿軟,濡瀉滿腫乃濕根。
」
「厥陰司天風下臨,脾氣上從脾病生,火行于地冬溫化,風火寒濕為病民,耳鳴掉眩風化病,
支滿腸鳴餐瀉頻,體重食減肌肉萎,溫厲為災火化淫。
」(醫宗金鑑)
六氣客氣為病之治療方法
六氣客氣之為病,在素問一書中的記載,文多於義,治療方法和方劑都並沒有列出,
所以劉完素以所研究的心得,而列出下列之治療方法。
「太陽司天之政,故歲宜苦以燥之、溫之。
陽明司天之政,故宜以辛苦汗之、清之、又宜以鹹。
少陽司天之政,故歲宜以鹹,宜辛、宜酸、滲之泄之、潰之發之、觀氣寒溫,以調其氣。
太陰司天之政,宜苦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泄之,不發不泄則溫,氣外溢肉潰皮折而水血交流。
少陰司天之政,故歲宜鹹以軟之,而調其土,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泄之。
厥陰司天之政,故歲宜以辛調之、以鹹潤之。
」(劉完素
素問病機氣血宜保命集卷二)
用藥之法尤於會受到地理環境,人文氣候之因素影響,而產生不同的使用方式。
運氣學說所強調的,是治病之醫者要注意到天時氣候的變化和地理環境的變化,由於中國地理位於北半球,
剛好是北寒、南熱、西部乾燥之沙漠、而東南部多海洋性氣候之季候風,所以將不同的氣候以東南西北中的方位列出,
但各地物產風俗不同,水質亦有軟硬之分,種種因素對於地區性疾病的性質,產生相當多的影響,
並沒有辦法單憑一個五行方位來定斷,但是氣候之變動對於人體疾病的誕生,卻影響甚大。
而運氣醫學對於全年性的氣候預測,都具有相當程度的準確性,所以對疾病及醫療藥物的籌備,亦有一定的項獻。
資料來源
:金元四大家之醫學和流派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醫古書三因極 病証方論
辰戌之歲,太陽司天,太陰在泉,氣化營運先天。初之氣,乃少陽相火加臨厥陰風木,民病瘟,身熱頭疼,嘔吐,肌腠瘡瘍。二之氣,陽明燥金加臨少陰君火,民病氣鬱中滿。
- 2五運六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司天之氣(三之氣)決定之後,即可依據三陰三陽順序來決定各步之間氣。例如:子年(三之氣&司天)為少陰君火(二陰),則(四之氣)為太陰溼土(三陰)、(五之氣)為少陽 ...
- 3少陰君火,太陰濕土 - 每日頭條
每年干支的不同組合,就有不同的中運與司天之氣的組合,不同的氣候,易引發不同的病症。 人與自然界是一個動態變化著的整體。中醫學認為,一年四季的氣候 ...
- 4子氣為少陰君火,主本年司天之氣 - Facebook
上半年:少陰君火司天A. 初之氣1/20-3/20:客氣/主氣:寒水/風木(客生主為順)(註5) *大寒1 月20 日立春2 月4 日雨水2 月19 日驚蟄3 月5 日春分3 月20 日今年初之...
- 5“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子、午年 - 360doc个人图书馆
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子、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