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都塞:路易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 (1918年10月16日-1990年10月23日)是一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1918年10月16日出生於阿爾及利亞。
阿爾都塞 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LouisPierreAlthusser)(1918年10月16日-1990年10月23日)是一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1918年10月16日出生於阿爾及利亞。
基本信息中文名:路易斯·阿爾都塞出生日期:1918年10月16日性別:男英文名:LouisPierreAlthusser別名: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出生地:阿爾及利亞首都附近的比曼德利小鎮國籍:法國星座:天秤座去世日期:1990年10月22日職業:學者哲學家畢業院校: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政黨:法國共產黨代表作品:《保衛馬克思》《讀〈資本論〉》《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生平經歷阿爾都塞1937年進入里昂知名中學LycéeduParc讀書,課業表現十分優異,並於畢業後被最高學府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錄取。
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阿爾都塞成為德國的戰俘。
在戰俘營中,他廣泛而深入地認識了共產主義。
1945年重返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在哲學家巴歇拉爾(GastonBachelard,又譯為加斯東·巴什拉)指導下研究哲學。
194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留校從教,並於同年加入法國共產黨。
1962年升為教授,1975年通過答辯,又被庇卡底大學(UniversitédePicardie)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1980年患精神病,退休療養。
阿爾都塞長期在大學執教,但在政治思想戰線上積極參與現實鬥爭。
50年代中後期,圍繞馬克思主義同人道主義和黑格爾哲學的關係問題,他同新左派展開了激烈論戰。
發表的主要著作有《孟德斯鳩、盧梭、馬克思:政治和歷史》、《保衛馬克思》、《閱讀〈資本論〉(readingCapital)》、《列寧與哲學》、《自我批評》等。
在批判把馬克思主義人道化、黑格爾化的思潮中,他以“反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威脅的正統捍衛者”姿態出現,在黨內外贏得了頗高聲譽。
在他看來,馬克思從黑格爾那裡吸取的不是辯證法和異化概念,而是“無主體過程”的哲學範疇。
馬克思主義是從費爾巴哈抽象的“人”、“人道主義”決裂中產生的,嚴格地說,它是“理論反人道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作為科學的歷史理論是社會科學中發現的“新大陸”,而作為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卻以“實踐狀態”仍包含在《資本論》等著作中,還有待於從理論上系統闡述。
他按照“對應閱讀法(symptomaticreading)”,把《資本論》作為認識物件,進行了深入研究,企圖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中抽取出來。
所以,他把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定義為“理論實踐的理論”。
實際上,他是運用“多元決定”、“結構因果性”等概念所體現的結構主義原則,對社會形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作了新的解釋。
他深刻地指出,社會是由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等因素按一定結構方式構成的複雜統一體,歷史發展不是按“人的本質的異化”和“揚棄異化”的人道主義方式進行,而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構成的“無主體過程”。
出版論著《讀《資本論》》,[法]路易·阿爾都塞、艾蒂安·巴里巴爾著,李其慶、馮文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保衛馬克思》,[法]路易·阿爾都塞著,顧良譯,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2016年學術研究在阿爾都塞的所有理論中,影響最大、爭議最多的部分就是其著名的意識形態理論。
這一理論集中體現在1965年發表的《馬克思主義和人道主義》(見《保衛馬克思》)[1]和1970年在法共機關刊物《思想》雜誌上發表的《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見《哲學與政治》)兩篇文章中。
儘管由於寫作的背景和關注的方向有很大區別,文章各有偏重,但畢竟只相隔數年,其基本觀點仍然是一致的。
近年來,學術界對其思想的討論也日益聚焦在這一方面,並出現了一大批理論成果。
意識形態理論的思想來源意識形態概念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理論家、意識形態理論的鼻祖特拉西最早提出來的,不過當時他所界定的含義是一種對真理的認識。
19世紀,馬克思又提出意識形態的理論,認為意識形態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
20世紀的阿爾都塞重又考察這一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意識形態是一種實踐,是對人的意識的加工。
首先,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是在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影響下提出的。
兩者都重視意識形態在國家政權維持中發揮的功用,都揭示了意識形態教育是統治合法化的真實來源。
其次,阿爾都塞把拉康的“鏡像說”和“偽主體說”套用到意識形態上。
他認為意識形態是描述人們對於他們的生存條件的想像上的關係的,其根源在於他非批判地接受了實證主義思潮那種所謂“只求描寫經驗和現象,不問事物的本質”,因而“拒斥一切形上學”的科學觀。
他在本體邏輯上拒斥主體哲學,反對人本主義。
偽主體是建構意識形態的關鍵,這是阿爾都塞依託拉康思想對自己意識形態理論的一個新的詮釋。
再次,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也吸取了馬克思的某些思想。
按照阿爾都塞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他提出的這一理論並非自己憑空杜撰的,而只是將潛藏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深層結構中的東西發掘出來而已。
[8]實際上,這一理論與馬克思強調統治階級利用意識形態消除政治與經濟的聯繫,從而確立國家的自主性理論有著內在的一致性。
總之,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吸取了馬克思以來的許多理論家有關意識形態理論的有效成分,特別是葛蘭西的文化霸權學說,並將拉康的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的“鏡像”理論移植到自己有關“主體性”探討中來,再加上他本人特有的、帶有結構主義痕跡的“多元決定論”,從而構建了其獨特的意識形態理論。
這又一次證明,阿爾都塞思想的多元性和複雜性。
對意識形態理論的理解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1965年和1970年),阿爾都塞在前期主要是相對於“科學”闡述了“意識形態”思想,在後期又相對於“鎮壓性國家機器”論證了“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理論,從而形成了他自己獨具特色的意識形態理論。
阿爾都塞的早期意識形態思想集中體現在其《馬克思主義與人本主義》一文中,他深刻地指出,意識形態屬於“虛假意識”,它歪曲和顛倒事實,掩蓋了社會歷史的真實面貌,是“具有獨特邏輯和獨特規律”的意識再現體系;意識形態主要是一種價值觀念,其實踐功能壓倒了理論功能;意識形態完全受利益支配,為一定階級利益服務具有壓倒一切的重要性。
所以,意識形態是“前科學的”或“非科學的”。
可見,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學說在根本上來源於意識形態與科學的對立。
可以說,“意識形態不是科學”一語是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總體觀念的最佳概括。
意識形態是虛構的東西,但又是一種基本的社會力量,這就是阿爾都塞意識形態學說的核心觀念。
後來,阿爾都塞在《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一文中,不再一般性地討論與科學相對立的意識形態,而主要是從與鎮壓性國家機器相對立的角度去探討意識形態,也就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他指出,與鎮壓性國家機器相比,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不是一個,而是有許多個,最主要的是教育和家庭;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統一性不是由中央集權組織,而是由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來保證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不是以“暴力方式”,而主要“以意識形態方式”執行職能;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不屬於“公共領域”,而屬於“私人領域”。
關於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阿爾都塞還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更深入細緻的探討。
長期以來,傳統馬克思主義者在意識形態的研究中所強調的是,意識形態是階級鬥爭的手段,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或者說,他們強調,意識形態主要是人們為了自己的階級利益的需要而構想出來的。
但是,阿爾都塞比這一點更進了一步,他指出,意識形態還是人們自己對於自己的欺騙,是人們對於自己生存條件的自我想像和幻覺。
作為表象體系的意識形態與個體意識不同,意識形態是一種先於個人存在的文化客體、社會結構、思想通道或政治無意識。
意識形態所反映的不是人類同自己生存條件的關係,而是他們體驗這種關係的方式。
或者說,意識形態是個體與其真實存在條件的想像性關係的一種“表征”。
它包括兩個命題:即“意識形態表征個體與其真實存在條件的想像性關係”和“意識形態的‘物質性’”。
意識形態並不是一種幻覺。
而在實際上,意識形態不過是以想像的形式表述了他們的實際生存條件。
阿爾都塞指出,其實人們在意識形態中的想像,並不是他們真實的生存條件,而是他們與真實的生存條件的關係。
意識形態具有一種物質的存在,是一種實體。
意識形態是個體與實際生存狀況的一種想像關係,這種想像關係最終取決於他們與生產關係和階級關係的想像關係,這種想像關係本身就具有物質的存在。
意識形態的實體有許多,如宗教、教育、家庭、工會、傳媒等。
阿爾都塞說意識形態是物質的,這不僅是說,意識形態存在於實踐中,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強調,人不僅在思想中對於自己和實際的生存狀況產生虛幻的反映,順從於這種扭曲的關係,而且使自己成為意識形態機器中的一部份。
阿爾都塞試圖通過三個方面的分析來揭示意識形態作為資本主義社會一個不可或缺的結構的功能及其運作機制:首先,阿爾都塞分析了意識形態的本質功能——再生產。
其次,阿爾都塞分析了意識形態作為國家機器的征服功能及其運作機制。
意識形態一方面既保證了個體的屈從,另一方面又維護和再生了整個社會的制度體系。
再次,阿爾都塞通過對意識形態建構主體過程的分析,論證了社會個體是如何對其社會身份產生認同的。
主體從來就是意識形態的產物。
意識形態對主體的建構是通過對個體的詢喚(interpellation)實現的。
阿爾都塞把個體在意識形態中呈現出來的“主體”和“臣民”的雙重角色稱作為“意識形態的雙重鏡子——結構”。
正是在這一結構中,展現出以下四種關係:a.把“個體”作為臣民加以詢喚;b.他們歸屬於這個主體;c.臣民與主體之間的相互識別,不同的臣民之間的相互識別,以及主體最終的自我識別;d.絕對保證一切確實都是這樣的,也絕對保證臣民們在識別自己是在誰的條件下變得循規蹈矩,於是,一切都變得正常了。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一旦人們“落入喚為主體、臣服主體、普遍相識的絕對保證這四重組合系統之後,主體就‘工作起來’,他們一般情況下是‘自動工作的’(‘workbythemselves’)”。
主體的本質正是它的無意識的自覺臣服性。
一定社會生產關係的再生產,這就是意識形態的真正本質。
不過,這種再生產不再是強制性的,而恰恰是自動的、被追求的。
在生活中,我們不能主宰自己,甚至我們的想像也不是我們自己的。
我們總是認為,這是我們自己作為主體發揮作用。
實際上,我們是在按照“前見”來思考,按照“前見”來閱讀、按照“前見”來行動。
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行動,實際上這是幻覺。
意識形態和主體的關係是雙重的,主體的存在不能沒有意識形態,反過來,意識形態又要通過主體發揮作用。
這一命題是阿爾都塞意識形態學說的中心。
所有意識形態的功能就在於把具體的個人“建構”成為主體。
意識形態通過教育等途徑進入個體,使個體成了一個有見解能行動的主體。
但是真正的主體卻是意識形態,因為它始終支配著人的觀念。
意識形態把個體建構成主體,就是鏡像結構。
這種鏡像複製由意識形態所構成,而它又保證了意識形態的功能作用。
與馬克思相比,阿爾都塞對“意識形態沒有歷史”這一命題作了不同的解釋。
馬克思主要是從意識形態的內容上來闡發這一命題的,即隨著現實生活的變遷,意識形態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在內容上,它沒有自己獨立發展的歷史。
而阿爾都塞則主要是從形式或結構上來闡發這一命題的,即不管現實生活和社會形態如何變化,整個意識形態的結構和功能總是保持不變的,而既然它是不變的,所以它也就沒有自己的歷史。
按照阿爾都塞的分析,“意識形態是指在某個人或某個社會集團的心理中占統治地位的觀念和表述體系。
”他強調,一般意識形態和各種具體的意識形態是不同的。
各種具體的意識形態是有歷史的,比如,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是有歷史的。
但是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產生某種虛幻的反映始終是存在的。
這種虛幻的反映是沒有歷史的。
他的另一層意思是,意識形態是有特殊的結構和功能的。
這種功能在歷史上是無所不在的。
意識形態是高度結構化的,這一結構是永恆不變的。
結構的這種邏輯先在性是一種認識論意義上的先驗。
“無歷史”是指懸掛歷史內容/問題,並不等於否定具體意識形態的歷史。
總之,阿爾都塞把意識形態作了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的闡述。
在理論的層面上,阿爾都塞把意識形態看作與科學相對立的設問和解答結構(即問題式)。
他指出,意識形態是一定階級據於自己的利益和階級實踐的考慮而構成的問題式。
“在意識形態中,實踐——社會的職能比理論的職能(即認識的職能)更重要得多。
”在這裡,阿爾都塞主張意識形態具有可超越性,保衛馬克思就是弘揚他對意識形態的超越。
在實踐的層面上,阿爾都塞把意識形態視為一種與社會超結構相聯繫的表象體系,他將意識形態視為現實個人生成的基本條件。
在這裡,意識形態又是不可能超越的。
意識形態理論的貢獻阿爾都塞關於意識形態的論說具有一定的原創性,對作為人學的哲學所做的貢獻是具有里程碑意義。
首先,他通過提出和闡述“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概念,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職能理論系統化,擺脫了長期以來對意識形態真假問題的靜態認識論理解。
他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概念,並將其視為與“鎮壓性國家機器”相對應的概念,而且還系統闡述了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特點,獨到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從而將西方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的意識形態的職能的理論系統化了。
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理論揭示了意識形態與統治權力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揭示了意識形態隱蔽的政治意義。
阿爾都塞由此將意識形態理論轉移到馬克思的社會結構觀和社會生產理論當中,將意識形態看成一種附著在一定機制上、對個體有構造作用的生產活動,從而擺脫了長期以來對意識形態真假問題的靜態認識論理解,對意識形態問題的探討產生了轉折性的影響。
其次,他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自主性學說和意識形態理論。
阿爾都塞對意識形態做出的具體而細微的分析無疑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自主性學說,並且開闢了一個關於意識形態研究的新領域。
他吸收了拉康的主體批判理論的某些要素,將精神分析理論運用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當中,力圖打破傳統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中“主體中心主義”的影響,將研究的重心轉移到意識形態的征服功能方面,並且在方法論上借鑑了拉康的鏡像理論對意識形態的運作機制進行新的闡釋,提出了作為國家機器的意識形態對個體的“詢喚”說,從而開闢了意識形態理論研究的新方向。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不是決定作用和反作用的簡單關係,兩者之間通過何種途徑產生聯繫,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批判理論正是在這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再次,他對西方“文化研究”思潮和某些政治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啟示和影響。
這一理論推動了當代話語理論和文化再生產理論的發展,深化了人們對現實的思考和對主題問題的探索,使得人文科學再也不能以具體的、或是本質的人為中心,使得阿爾都塞和福柯、拉康、巴爾特等思想家一起,成了又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中的一員。
阿爾都塞的理論為“文化研究”開啟了新的視角,提供了新的範式。
阿爾都塞的結構主義理論使“文化研究”對主體性與意識問題有了新的認識。
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的影響在70年代處於巔峰狀態,在當時理論界風光占盡。
他的理論最顯在的影響是直接運用它去分析文學文本與文化現象。
阿爾都塞將國家機器與意識形態結合成一個新的範疇,重在揭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實際上發揮作用但往往被人忽視的神秘性,為祛除和解構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尋找突破口。
在諸多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當中,阿爾都塞最為關注重視家庭和教育機構,他對此進行的綱領性的探討已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了西方當代的諸多文化理論和身份政治運動(如女性主義、同性戀運動、酷兒理論、少數話語等)。
意識形態理論的缺陷儘管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具有不可否認的合理性,但是,由於這一理論在很多方面都帶有原始的初創性,因此,存在這樣那樣的疏漏和不足也是在所難免的。
其一,他誇大了科學和意識形態、理論和實踐的區別。
阿爾都塞錯誤在於把科學和意識形態絕對對立起來。
實際上,二者的關係並不是“斷裂”和對立的,而是統一的。
一切階級的意識形態都包含一定正確內容,並非僅僅是“虛假意識”,特別是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更是科學性和政治實踐性的辯證統一。
由於阿爾都塞對社會理論的盲目信仰和對社會實踐的武斷貶抑,所以,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本質上也具有意識形態性。
在主觀上阿爾都塞想保衛馬克思,還馬克思以本來面貌,但客觀上他卻曲解了馬克思、損壞了馬克思。
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等方法也許可以得出一些對意識形態的新的看法,但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方法。
其二,他過分強調了意識形態的結構和功能。
阿爾都塞的思想中包含著這兩個值得思考的要素:首先,他否認意識形態的歷史性,而突出它的結構和功能。
這實際上是把具體的意識形態和抽象的一般的意識形態割裂開來。
他這樣做無非是要表明,意識形態在不同的形態上的同質性、同構性。
其次,他對於意識形態的同質性和同構性的強調,實際上是與他對於意識形態的特質的理解一致的。
這就是意識形態是人對於生存狀態的幻覺。
阿爾都塞在思想上實際上是把任何一種非思的、非自覺思考的東西都看作是意識形態。
其三,他把意識形態對主體的控制和主體對意識形態的臣服性絕對化,否認人的能動性。
正如結構主義糾正存在主義對主體性的過分自信,認為存在主義只說出了一半真理一樣,它將目光鎖定在結構框架內,也只說出了另一半真理。
因為在阿爾都塞的視野里,人完全成了意識形態牢籠中的無望囚徒,是活著的意識形態的殭屍。
雖然阿爾都塞被稱為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但他對馬克思關於人的能動性論述卻置若罔聞,這導致他只看到意識形態對人的塑造作用,疏忽了人創造意識形態、改造意識形態的一面。
意識形態托起了他在哲學上的成就和輝煌,同時,也使他掉進了意識形態的汪洋中難以自拔。
阿爾都塞的結構主義方法將意識形態放在至高無上的決定位置,個體的人的能動選擇、反抗作用完全被抹去。
綜上所述,阿爾都塞在諸多方面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都進行了豐富和發展,特別是他對意識形態的“詢喚主體”思想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發揮,觸及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互作用的機制問題,開闢了這一理論研究的新領域。
然而,由於其理論在很多方面的原創性,又暴露出某些致命弱點。
比如,他對科學和意識形態、理論和實踐的絕對劃分,過分強調意識形態的結構和功能,過分強調意識形態對人的臣服性而忽略人的主動性,等等。
這又使得阿爾都塞在某些方面從捍衛馬克思的初衷出發,而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因此,同阿爾都塞的其他理論一樣,他的意識形態理論也是良莠間雜的,需要我們在研究和運用的時候加以區別對待。
相關詞條 路易·阿爾都塞 路易·阿爾都塞,主要致力於否定人們對這些早期著作所賦予的優先地位。
評論 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 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LouisPierreAlthusser)(1918年10月16日-1990年10月23日)是一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191... 生平經歷 出版論著 學術研究 阿爾都塞·路西 阿爾都塞·路西(Althusser·Louis,1918-)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
阿爾都塞在20世紀60年代寫下的一系列論文,為他在國際範圍內贏得了... 人物觀點 理論體系 社會評價 大家精要·阿爾都塞 《大家精要·阿爾都塞》圖書由作者張羽佳編寫,雲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版權資訊 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阿爾都塞及其學派研究 《阿爾都塞及其學派研究》是2010年10月1日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瑤梅。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大家精要阿爾都塞 內容介紹《大家精要·阿爾都塞》內容簡介:路易·阿爾都塞(1918-1990),20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結構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
曾加入法國共產黨...阿爾都塞的理論貢獻為他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但他的個人生活卻充滿了悲劇色彩... 阿爾都塞政治哲學研究 內容介紹《阿爾都塞政治哲學研究》,本書為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文庫之一。
對法國哲學家阿爾都塞的哲學思想進行了系統研究,對其運用結構主義方法解釋馬克思主義進行了評析。
內容介紹 哲學與政治:阿爾都塞讀本 圖書信息中文名:人文社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書號: 圖書信息 目錄 相關搜尋馬塞林熙蕾法國人資本論的邏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麥可·喬丹李宇春盧棱阿爾都塞·路西人物通用自我批評於正馮鞏列寧與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法西斯劉亦菲阿爾都塞及其學派研究阿爾及利亞姚明《資本論》巴黎高等師範學校集中營法國列寧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者阿爾及爾《資本論》的邏輯卡爾·波普爾阿爾都塞政治哲學研究資本論曹煒保衛馬克思中共中央編譯局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精神病麥可·傑克遜法國共產黨庇卡底卡爾·馬克思人物表現主義經驗主義雷華鋒哲學家黑格爾阿爾都塞俄國馬克思閆劍波熱門詞條91團購網ayaintensitywarthunder《生化危機2》保護套史萊多倫多女襪安東尼布林情牽兩世戀戀海灣數字時代烏來山水妍溫泉會館環保標語生肖運勢紅櫻花臺臺灣電力公司色即是空親愛的許達夫雲臺山LIMITlivesMPAToken《醫龍3》傾世情緣剪接壁燈小閃手寫輸入法敲鞋跟暑假作業殺蟲潘政琮蔣元龍裴秀彬財神廟輪胎遇人不淑麻辣火鍋Hobbit五子棋小遊戲太妃糖毫克泥坑老張牛肉麵蒹葭蒼蒼譚詠麟阿爾都塞@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阿爾都塞:路易 - 中文百科知識
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 (1918年10月16日-1990年10月23日)是一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1918年10月16日出生於阿爾及利亞。
- 2哲學與政治︰阿爾都塞讀本 - 博客來
阿爾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 ) 法國著名哲學家、“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出生于阿爾及利亞首都附近的比曼德利小鎮,其父是一家銀行的經理。1924—1930年在 ...
- 3皮埃爾·阿爾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 20世紀法國哲學家
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 20世紀法國哲學家 · 法國著名哲學家、“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出生於阿爾及利亞首都附近的比曼德利 ...
- 4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路易·阿尔都塞
路易·阿尔都塞. Louis Althusser, 1918—1990 ... 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毛派倾向的法国共产党员。在1960年代初,阿尔都塞提出了一种关于马克思著作的看法,它很快...
- 5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 文化藝術 - RFI
意識形態概念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理論家、意識形態理論的鼻祖特拉西最早提出來的,不過當時他所界定的含義是一種對真理的認識。20世紀法國哲學家阿爾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