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處理層次論:此理論認為,人們處理刺激時,其處理層次可能有不同,而處理越徹底的訊息越容易保留。
例如,妳知覺到一棵樹,但沒有太注意,這是最低的處理層次;你不大可能 ...
一生的夢與愛在此奔騰
跳到主文
歡迎光臨cbenpu在痞客邦的小天地:萬生萬世的情與海難分,我忍耐,我等待,我沉潛再回來.希望大家一齊努力,積澱才、學、識,沉潛厚植點滴詩心靈度,骨志端翔,風情萬種,引領文思情志學術之昂揚風氣,朝邁懸鵠理想,臻於山高水長。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Aug26Sat200621:30
第六章_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上)
第六章 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基本概念第四組音研所 BR094101 施依佩音研所 BR094103 許游雅音研所 BR094207 丁宣云音研所 BR094202 林姿君心輔所 BB094106 洪采菱前言我們透過什麼樣的歷程來吸收訊息,而老師如何利用這個歷程來幫助學生保留重要的訊息和技能?這些都是認知取向的學習心裡學者所要研究的問題,而這些研究變形成了訊息處理論(information-processingtheory),這是從1970年代中期以來有關學習和記憶的主要理論。
一、訊息處理歷程訊息處理系統可分三階段:感官收錄器→短期記憶→長期記憶。
訊息經「感官收錄器」(sensoryregister)而編碼(encoding),由知覺決定其在「短期記憶」(short-termmemory,STM)進一步的應用,然後成為「長期記憶」(long-termmemory,LTM)儲存(storage)訊息之一部份,且可於任何時候自動回溯(retrieval)到「運作記憶」(workingmemory,WH即STM)進行運思(見課本p.205,圖6-1 訊息處理順序)。
(一)感官收錄器(sensoryregister)1. 知覺的影響:由接受訊息而產生意義,稱為知覺。
2. 注意的影響:感官每秒鐘皆承受聲光刺激,要想感受到每一種色彩、聲音、溫度等刺激是不可能的,必須經由「注意」從中加以篩選取捨,才有訊息處理之可能。
3. 注意與教學:學習的首要步驟在「注意」,否則,不能處理訊息,亦不可能接受或認識之。
(二)短期記憶(STM):又稱工作記憶或運作記憶4. 特徵:容量有限,約為7±2個意元(chunk)。
5. 短期記憶的重點工作:編碼以及複誦。
編碼:語文學習以聲碼為主,形碼、意碼為輔。
複誦:藉由重覆以便把某一東西保留在工作記憶的歷程。
(三)長期記憶(LTM)多數心理學家認為長期記憶至少有三個部份:1.情節記憶(episodicmemory):是我們有關個人經驗的記憶。
它就像一部心理電影,裡面演的是有關我們過去所見或所聽的東西。
2.語意記憶(semanticmemory):有意義的記憶稱「語意記憶」,係以命題(propositions)、網路(networks)及基模(schemata)等方式儲存之。
命題:乃訊息最小單位,可辨別真假。
網路:為內在相聯的一組訊息位元,所有訊息之儲存及呈現,皆以「命題網路」方式進行之,當我們要回憶一個訊息位元時,先轉譯其意義為熟悉之片語、句子或心像。
基模:當我們記憶大量複雜的訊息時,需要將材料組織結構起來,此結構即為「基模」。
3.程序性記憶(proceduralmemory):係指「知道如何」(knowinghow)的記憶。
例如開車、打字和騎腳踏車的能力都是保留在程序記憶內的技能。
記憶類型輸入能量時間內容取用 STM很快有限20-30秒文字、心像、觀念、句子立即 LTM相對言較慢無限無限記憶網、基模、產生、穿插、想像依據表徵和組織表 STM與LTM之比較 (四)其他訊息處理模式1.處理層次論:此理論認為,人們處理刺激時,其處理層次可能有不同,而處理越徹底的訊息越容易保留。
例如,妳知覺到一棵樹,但沒有太注意,這是最低的處理層次;你不大可能記得這棵樹木,其次,你可能給這棵樹取個名字,例如楓樹。
一旦命名後,這棵樹就比較容易記得。
但是,最高的層次的處理是給這棵樹意義。
依據處理層次論,你越注意到刺激的細節,你處理該刺激的層次就越深,那你就越容易記得該刺激。
2.記憶雙碼理論:此理論認為,保留在長期記憶內的訊息有兩種形式—視覺(visual)和語文(verbal),分別對應於情節記憶和語意記憶。
這個理論預測,同時以視覺和語文兩種形式儲存的訊息,會比用一種方式的訊息,容易回憶。
例如,當你看一個人的臉孔時,如果也知道他的姓名,就會比較容易記住他的臉孔。
3.平行分配處理模式:此模式的基本觀念是,當你的感官收錄器和短期記憶在運作時,長期記憶也同時在運作。
4.聯結論者模式:強調知識是以網絡的形式儲存在腦內,而不是由一堆規則(rules)所構成的系統,也不是由個別的、獨立的訊息所組成的貯藏室。
依此觀點,經驗之所以導致學習,是因為它強化了某些聯結,並弱化某些聯結。
二、導致記憶或遺忘的因素〈一〉遺忘和記憶使記憶訊息變得困難或容易的因素如下:干擾、倒攝抑制、順攝抑制、抗拒干擾、助長與抑制、初始效應、新近效應及自動化。
1. 干擾u 當訊息與其他訊息混淆,或被其他訊息擠開時,干擾就會發生。
u 老師必須考慮到工作記憶容量有限的事實,在給予學生其他教材之前,要先讓學生有時間去吸收或練習新訊息。
2. 倒攝抑制u 當新訊息與原來的訊息有點類似時,舊訊息會與新訊息產生混淆,以致於先前學習的訊息遺失了。
u 如何幫助學生減少倒攝抑制:a. 不要在太短的時間內教導相似、易於混淆的概念。
→在教導容易混淆或相似的概念時,當其中一個徹底敎好之後才能再教下一個。
b. 教導相似的概念時,使用不同的方法;或在教導每個概念時,變化教學過程的某一層面。
→某東西之所以會被遺忘,大部分都是在一開始時就沒有好好學習。
3. 順攝抑制u 當一組訊息的學習干擾了後來其他訊息的學習,就會產生。
4. 抗拒干擾u 指能專注於重要訊息而過濾掉干擾。
u 有個別差異的現象→例如:注意力缺乏過動異常〈ADHD〉的學生過濾不相干刺激的能力很差。
5. 助長與抑制u 一個人學習了某件事物,也常有助於其學習類似的訊息。
u 「順攝助長」:a. 先前的學習影響後來的學習,且產生“正向影響”。
b. 例子:學習西班牙語有助於後來學習義大利語。
u 「順攝抑制」:a. 先前的學習影響後來的學習,且產生“負向影響”。
b. 例子:原來在美國學習開車〈向右駕駛〉,會干擾後來在英國學開車〈向左駕駛〉。
u 「倒攝助長」:a. 後來的學習影響先前的學習,且產生“正向影響”。
b. 例子:學習教數學有助於先前數學技巧的學習。
u 「倒攝抑制」:a. 後來的學習影響先前的學習,且產生“負向影響”。
b. 學了字母“d”影響到原來字母“b”的學習。
6. 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u 讓人們學習自會列表之後,立即加以測量,結果常會發現,列表中的前幾個和後幾個單字都記得比較好。
u 「初始效應」:a. 最先呈現的項目比中間項目記得好的傾向。
b. 我們對首先呈現的項目會比對後來的項目有較多的心理複誦。
u 「新近效應」:a. 最後呈現的項目比中間項目記得好的傾向。
b. 在最後項目與測驗之間很少有或根本沒有其他訊息介入。
u 老師應該在上課時,將最重要的新概念放在該節課的最前面,然後在該節課結束前做摘要。
u 老師ㄧ上課時就立刻教導重要的概念,而在接近下課時才處理必要的行政事務。
7. 自動化u 主要是透過練習而達成。
→達成自動化所需的練習,遠超過要在長期記憶內建立訊息或技能所需的練習。
u 例子:熟練的閱讀者在閱讀簡單的材料時,解碼幾乎不需要心智上的努力。
〈二〉練習記住訊息最普遍、也是最無趣的方法;在學習的好幾個階段中,練習是重要的。
1. 集中練習和分散練習u 「集中練習」:a. 對新學得的訊息給予密集練習,直到完全學會為止。
b. 在學習之初很快能有所收穫。
u 「分散練習」:a. 每天練習一點,但練習的期間拉得比較長。
b. 有助於學習的保留。
→尤其在事實的學習上:如考前猛K書所獲得的訊息可能並未穩固地融入自己的長期記憶之中。
c. 家庭作業即分散練習之體現。
2. 實做u “做中學”的概念。
u 例如:在教如何畫幾何立體圖〈如正方體和球體〉時,若學生也有機會親自畫一些立體圖,而不是看老師怎麼畫,學生所學到的就多的多了。
三、如何教導記憶策略?u 學校所教導的大多是必須記憶的事實性訊息,而這些事實是使他們得以學習更複雜概念的基礎架構。
u 學生在真正了解某概念或技能之前,經常把它當作事實性訊息來學習。
〈一〉語文學習u 有三種語文學習作業通常在教室情境也可以看到,學者對它們做了大量研究:對聯學習、序列學習和自由回憶學習。
1. 對聯學習u 或稱:「配對連結學習」。
u 指給予受試者配對的一個項目時,他必須以配對的另一個項目做出反應。
u 學生必須將每個反應項與刺激項連結。
u 例子:英文單字的學習。
2. 序列學習u 指學習一串有一定順序的項目。
u 在教室的教學中,序列學習作業出現的次數比對聯學習作業少。
u 例子:背誦五線譜。
3. 自由回憶學習u 也要求記憶一列項目,但是不必依據特別的順序。
u 例子:回憶身體的器官系統。
〈二〉對聯學習u 「心像」:a. 藉著心理圖像(mentalimages)的形成來幫助人們記得某種連結。
b. 方式:關鍵字法;創作故事。
c. 使用關鍵字法時,影像愈生動活潑愈好。
d. 將學生分成兩兩一組或合作學習組,效果愈好。
e. 例子:利用古希臘神話和其他來源的圖像來幫助我們記憶天空的星座。
〈三〉序列學習和自由回憶學習1. 位置法(locimethod)u 設法使許多位置分別和某心像產生聯結。
u 位置順序應每次相同,以確保能記得列表的所有項目。
u 例子:a. 學生想出一組非常熟悉的位置,如自己住家的房間,然後藉著想像,將必須記憶的每一項目放在某一特定位置。
b. 要先熟讀某一份筆記或書本,使我們能對內容有位置感;不要胡亂地和走馬看花地看太多不同的資料。
2. 字鉤法(pegwordmethod)u 為一種序列學習的心像法。
u 要依一定次序記憶的材料與一既存的、有順序的知識產生一對一序列式的聯合,而使要記憶的材料依順序儲存與檢索。
u 字鉤法適用於具體或抽象的記憶材料,但其有效性仍待進一步評估(陳李綢,民77;張新仁,民78)。
u 例子:十二生肖之一鼠、二牛、三虎、四兔、五龍、六蛇、七馬、八羊、九猴、十雞、十一狗、十二豬即可做為字鉤法用來掛鉤的素材。
3. 第一字母法(initial-letterstrategies)u 將列表各項目的第一個字母取出,重新組織,使它們變成更容易記憶的單字或片語。
→把學習材料中,每一個字的第一個字母聯結成一個有意義的 字,以便記憶與檢索。
u 可用來幫助學生記憶程序性知識。
u 「頭字語」(acronym)可以幫助我們記憶組織的名稱,其原理相似。
※ 另外,還有以下一些常見的記憶策略:1. 「諧音轉換法」:u 將原本較抽象或學習者較無意義的數字或文字,利用音相似的特點,使其被轉換為有意義的字詞或句子。
u 例子:「達美樂」pizza的電話專線882-52〈我餓〉-52〈我餓〉。
2. 「引申法」:u 將所要記憶的材料,利用學習者的背景知識或其他參考資料再加以進一步延伸,使原本知識更加精進而易於記憶。
u 例子:原文只有「檸檬含有豐的維他命C」,學習者可再加上「維他命C可以預防感冒,所以多吃檸檬可以預防感冒」(Gagne,1985)。
3. 「舉例法」:u 當學習者要記住一些原理原則時,可多做些練習問題或多想些例子,如此可對原先的原理原則有更深的理解與認識而較容易將之記住(Gagne,1985)。
4. 「鉅細糜遺法」:u 將所要記憶的材料加入細節的部分,使學習者對原本要記憶的材料有更詳細與整體的理解,因而使原來要記憶的材料便相對地易於記憶了(Gagne,1985)。
5. 「推論法」:u 學習者把即將要學習的知識經由組合並做推論之後,有時可產生新命題。
u 例如,所要學習的知識是:經由實驗指出維他命C可以增加白血球的形成;過去已習得的知識是:維他命C可以預防感冒、白血球可以破壞病毒、病毒可以造成感冒,於是學習者經由推論的過程產生新的一組命題:維他命C可以預防感冒,因為它可以增加白血球的形成(Gagne,1985)。
6. 「類推法」:u 若新知與舊識之間有相似之處,則透過對舊知識的理解或利用對新知與舊識之間的比較,將有助於對新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u 例如:白血球抵抗病毒與士兵和敵人打戰、把胃比喻成蔬果機等。
7. 「前置組織因子法」:u 又稱「創造關係法」。
u 指當新知與舊識間無法做適當的聯結時,由教師設計與提供學習者一前置組織因子做為新知與舊識之間的橋樑,以便成功地將新知接連到舊識上。
8. 「自述法」:u 學習將所要記憶的材料用自己的話來重說一遍。
9. 「摘要法」:u 學習者將所要記憶的材料,擷取其精華或重點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或寫下來。
10. 「作筆記」:u 學習者在閱讀所要記憶的材料的同時,將重點抄錄下來,然後再閱讀其所做的筆記。
11. 「問答法」:u 學習者在閱讀告一小段落時,將所閱讀的材料設計成問題問自己並且回答自己的問題,許多學者們都證實此種方法對閱讀理解與記憶很有幫助。
四、使訊息變得有意義的方法1.Ensoflrshmenmatnsnoitehaersoiaktsiaeotintnesesnanrae.2.Easierthatnonsenseinformationtomakesthansenseislearn.3.Informationthatmakessenseiseasiertolearnthannonsense.想一想,上面哪一個句子最容易學習和記憶呢?當然是第三句。
雖然這三句都包含相同的字母,而第二句和第三句包含相同的單字。
但當你學習第一句時,必須記住52個各自獨立的字母;學習第二句時,你必須學習10個各自獨立的單字;第三句最簡單,因為你只要學習一個與你有關學習的常識和先前知識一致的概念,你不但瞭解各個單字,也瞭解連結各單字的文法,且心中已貯存大量關於該主題的訊息、經驗和觀念,所以你很容易瞭解第三句。
第三句所傳遞的信息就是本章的主題。
人類大部分的學習,尤其是學校裡的學習,都涉及以下這些歷程:設法理解訊息→在心中統整訊息,直到它形成有秩序的組織→運用舊訊息來吸收新訊息。
訊息若只是機械式的重複,實在很難記住,但要保留有意義的訊息卻很容易。
第三句所傳達的信息對教學有深遠的啟示。
老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設法使訊息對學生而言是有意義的。
可行的方式包括:用清楚而有條理的方式呈現訊息→設法使新訊息和學生原有的訊息產生關聯→要讓學生真正瞭解老師所教導的概念,且能夠把它們應用到新情境。
(一)機械式學習(rotelearning)vs.有意義的學習(Meaningfullearning)機械式學習:係指對事實或聯結(如九九乘法表、化學完素符號、外國語單字、人體骨頭和肌肉的名稱等)的背誦,基本上,所涉及的聯結是武斷的。
例如,金的化學符號雖是Au,但理論上也可寫成Go或Gd。
有意義的學習:與機械式學習相反,其聯結不是武斷的,且它與學習者已有的訊息或概念有所關聯。
例如,當我們學習「銀是優良的電導體」的訊息時,這訊息和我們現存有關「銀」和「電導性」的訊息有密切關係,兩者之間的聯結也不是武斷的。
事實上,銀的確是優良的電導體,且我們可用不同的方式或語言來陳述這個原則,其意義不會改變。
1.機械式學習的使用我們有時會覺得機械式學習是「不好的」,而有意義的學習是「好的」,這想法不一定正確。
會有這種想法的原因,是由於過度使用的緣故,我們常被迫把有意義的訊息當作無意義的訊息來做機械式記憶,關於這種一再重複死背的假性學習,WilliamJames在《與教師談論心理學》(1912)一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我有一位朋友去參觀一所學校,學校人員請她看一個低年級班級的地理課。
她粗略地看了一下課本,然後問小朋友「如果你在地上挖了一個好幾百英尺深的洞,你想洞的底部怎樣?比洞頂熱還是比洞頂冷?」班上無人回答。
任課老師便說,「我確信他們都知道答案,只是妳問的方式不大對,讓我試試看!」於是拿起課本,問道:「地球內部的狀況如何?」這時全班一半以上的學生立即回答:「地球內部是在高溫熔漿的狀態」。
很明顯地,這班學生只能記憶訊息本身,卻未瞭解它的意義,所以這些訊息對學生而言是無用的,因為它與學生已有的其他訊息並未緊密結合。
延伸文章資訊
- 1Levels-of-Processing - 處理層次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名詞解釋: 處理層次係由柯雷克(F.I.M. Craik)與洛哈特(R.S. Lockhart)於一九七二 ... 巴德雷(A.D. Baddeley)對處理層次論批評最烈,認為欲執行有關處理層...
- 2處理層次論- 教育百科
處理層次論(levels-of-processing-theory)(Craik,2000)也是廣被接受的訊息處理模式。Craik認為:人在處理刺激時,處理的層次有可能不同,處理得越徹底的訊息越...
- 3Levels of Processing | WikiTeamWork | Fandom
處理層次論主要的主張訊息的分析程序由感官層次到型態辨認,最後到語意的擴展。分析的結果之一是行成一個記憶痕跡。痕跡的強弱視分析的深度而定,越深層次的分析,痕跡越 ...
- 4第六章_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上)
1.處理層次論:此理論認為,人們處理刺激時,其處理層次可能有不同,而處理越徹底的訊息越容易保留。例如,妳知覺到一棵樹,但沒有太注意,這是最低的處理層次;你不大可能 ...
- 5管理與商業心理學9 圖表5-5 長期記憶的特徵
何謂「處理層次論」?舉某則廣告為例,說明深層處理可強化記憶。 以某產品為例,說明消費者的「手段目的鏈」分析。 運用von Restorff及Zeigarnik效應,強化消費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