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不容出錯的NASA學決策 - 工商時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種錯誤的判斷稱為「確認偏差」。
比如大家常說「戀愛是盲目的」,這句話就是確認偏誤的典型例子。
對於企業的品牌經理人而 ...
首頁工商書房書房嚴選向不容出錯的NASA學決策
向不容出錯的NASA學決策
為什麼人類會判斷錯誤果醬實驗的真相
工商時報書房編輯
2019.09.25
中村慎吾提出的NASA流決策分析,透過對抗不確定性的太空任務等案例講解。
圖/Unsplash
人們都希望能做出聰明的選擇,但因能力有限,所以常常無法從眾多的選擇裡,挑出最適合的方案。
「實際做的決策」與「應該做的決策」
論述決策主要有兩個方法。
第一是討論人究竟是基於何種思考過程,進行決策分析,這是「描述現實」的方法,稱為「描述性理論」(descriptivetheory)。
在這個方法中,不會有判斷人們決策分析方法優劣的基準。
也就是說,目的不在於判斷決策的價值。
而是適當解釋實際的行動或是資料,以心理學等研究成果為思考核心。
相對於描述性理論的另一個方法,是探討人們應該如何進行決策,這是「描繪理想」的決策分析,稱為「規範性理論」(normativetheory)。
應用這個方法的代表性領域為經濟學,特別是賽局理論。
由於本章討論的是最佳決策方法,因此主要採取規範性理論。
而NASA在進行攸關於國家威信的太空任務時,所探索的也是規範性的理想決策法。
在說明規範性理論之前,讓我先稍微介紹描述性理論的重要觀點。
人們實際進行決策分析時,經常無法做出最優選擇,我先大略說明這些阻礙,再來討論可避免及緩和這些「非」最佳狀態的規範性理論,會使讀者更能有效吸收。
方便、滿意,卻充滿偏誤的實際的判斷
人們都希望能做出聰明的選擇,但因能力有限,所以常常無法從眾多的選擇裡,挑出最適合的方案。
我們通常利用自身從過去的經驗所得到的知識,迅速解決問題,而非徹底通盤了解。
這個作法不致於得到太過離譜的結果。
例如,假設你正與新店家討論自家公司的產品售價。
理想的狀況是,除了自家公司的成本結構和其他公司類似產品的市場價格之外,你應該考量該店家的營運狀況、與其建立中長期交易關係等各種因素,擬定交涉策略。
但實際的情況,你可能會以自己過去和其他商家交涉的經驗,用略高於自己期待的價格進行交涉,努力以自己期待的價格成交。
如果這樣能確保你的公司穩定獲利,這就稱得上是令人滿意的交涉法。
像這樣依賴經驗而判斷的法則,在心理學上稱為「捷思法」(Heuristics)。
捷思法是一種推論方法,簡化人類決策,提升我們做出令人滿意的決策之可能性。
但是,捷思法也可能造成反效果,妨礙我們選出最佳方案。
以下將介紹幾個利用捷思法判斷和選擇時,可能會產生的代表性偏誤。
代表性捷思法(RepresentativeHeuristic)
人們通常會把自己認為是典型的事物當成判斷基準,藉此對其他事情進行判斷。
為了方便說明,我們將以一個小故事為例。
假設A小姐是二十五歲的單身女子,大學讀歷史系,當時還參加了社交舞社,週末在社會福利機構打工。
而就以下三個A小姐的現況敘述,如果要你按可能性依序排列,你會怎麼排序?
(a)A小姐現在是志工。
(b)A小姐現在就職於外資銀行。
(c)A小姐現在是會參加志工活動的外資銀行職員。
一個可能的判斷的順利是(a)→(c)→(b)。
照前述A小姐的特徵,想像該類型女性的典型形象後,可能會覺得她不太像外資銀行職員,因此不太可能考慮(b)選項。
(c)雖然也聲稱A小姐是外資銀行職員,但如果考量她身為銀行職員,但更熱中於擔任志工的話,就會很接近典型形象。
但是,邏輯上來說,順序不可能是(c)→(b)。
就像圖2-1所示,(c)是(a)與(b)的交集部分。
若(c)的敘述正確,(b)也一定正確;但(b)正確不代表(c)也正確。
也就是說,(b)發生的可能性,絕對不會低於(c)。
這就是代表性捷思法引導出錯誤答案的例子。
可得性捷思法(AvailabilityHeuristic)
人們在進行判斷的時候,傾向於利用容易回想的記憶,或日常生活裡可簡單運用的資訊。
這也意味人們會被容易回想起的資訊所影響。
當人們從記憶中選出可做為判斷參考的例子時,通常會選擇容易利用或醒目的資料。
結果選出無法代表目標群體的參考範例,這也是造成判斷錯誤的原因。
此外,選項的順序和配置,也會影響人們的判斷。
例如我們的眼睛容易停留在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選項,或者陳列於貨架上兩側的商品。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請問你覺得每年因胰臟癌而過世的人數,與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哪一個比較多?如果我們翻閱正確的統計資料,馬上就能知道正確解答。
但在手邊沒有資料的情形下,你只能依賴記憶吧?電視和網路等媒體,每天都在報導交通事故,相對之下,胰臟癌的相關新聞少很多,所以你記憶中的參考範例會偏向交通事故,這可能讓你認為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較多。
實際上,在日本每年因胰臟癌的過世人數,比前者多出好幾倍。
除非你經常收看健康節目,知道胰臟癌死亡率很高和死亡人數逐漸攀升,否則做出錯誤判斷的可能性不低。
定錨捷思法
人們判斷事情時,傾向於以自己初次得知的特定數據等來決定。
這就是第一章所提到的定錨效應。
框架效應(Framingeffect)
為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框架效應,我要用可口可樂集團已故前執行長羅伯特•古茲維塔(RobertoGoizueta)的故事來說明。
這位傳奇的企業家,被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評比為「最值得尊敬的企業執行長」之一。
一九八一年,古茲維塔剛就任可口可樂執行長時,可口可樂在全球的「非酒精飲料市場」的市占率已經高達四五%,也因此滿足於現狀的公司經營團隊,採取了較保守的企業成長策略。
但對此持有不同意見的古茲維塔,以截然不同的觀點看待市場。
他從每人每天的飲水量與全球人口來估計「全球的飲料市場」規模,讓經營團隊了解,可口可樂在該市場的市占率其實只有二%,所以還有九八%的廣大市場尚待開發。
在古茲維塔任職可口可樂執行長的十七年中,可口可樂一直採取積極的營銷策略,讓企業的總市值增加超過三十五倍。
古茲維塔說服經營團隊,改變思考框架,將視野從非酒精飲料市場擴大到整體飲料市場,最終大幅修正了經營策略。
由此可看出資訊的提供方式與問題的設定(框架),可以大幅改變人對選擇的判斷。
下面這個案例,可看到顯著的框架效應,只是以不同的表達方式為同一件事提供選項,一旦攸關生死或利益得失,就會令人做出不同選擇。
這是從知名的研究結果類推出來的結論,當一位不動手術便無法痊癒的重症患者與其家屬被問到,「手術失敗、死亡的機率有二五%,你們要動手術嗎?」或「手術成功、存活的機率有七五%,你們要動手術嗎?」,他們的判斷應該會有很大的不同。
兩種情形存活和死亡的機率完全相同,但生死的表達方式有很大的差異,一般的情形下,患者與家屬都會傾向聽到比較正面訊息而接受動手術。
在關乎利益得失的情形中,人們對損失與獲利的反應也不同。
假設獲利與損失的金額相同,人們會傾向於在意損失,避免損失。
即使最後獲利金額(機率上)都一樣,為了避免損失(也包括其他理由),一般人同時面對用獲利觀點設計的選項與用損失觀點設計的選項時,也常出現偏頗的選擇。
框架效應常見於生活各個層面。
比如有兩家超市,同樣商品在第一間超市通常標價七百日圓。
而另一家超市則是標價一千日圓並打七折出售。
你會選擇在哪一家購買呢?價格的售價都最終都是七百日圓,出現偏好其實是不合理的。
但實際上這卻會讓消費者的購物慾望產生差別。
其實框架手法在企業的行銷策略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在決策的觀點裡,在不同的框架中對相同問題做出不同決定,是不合理的。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bias)
人們經常基於第一印象或旁人的看法而下判斷。
「他是好人」、「那家餐廳很美味」或「那間公司的產品很棒」等,相信你也常聽到這樣的話。
無論判斷的資訊為何,或者判斷的根據非常薄弱,一旦下了判斷,對聽者而言,這些話都會變成某種假設。
假設會強烈影響聽者之後的判斷。
一般狀況下,人們傾向採納自己喜歡的解釋方式(取捨的選擇),都會認為自己下的判斷是對的。
這種錯誤的判斷稱為「確認偏差」。
比如大家常說「戀愛是盲目的」,這句話就是確認偏誤的典型例子。
對於企業的品牌經理人而言,確認偏誤是個重要的要素。
若企業廣告能把公司長年累積的經營實力、商品品質優良、高端品牌等印象,成功地植入消費者的心理,讓消費者假設「這家公司的商品很好」,就很有可能讓消費者長期購買該公司的各種商品。
「果醬實驗」透露出的選擇真相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希娜.艾恩嘉(SheenaIyengar)教授進行的「果醬實驗」,是描述性理論影響日常生活的選擇判斷的實例。
我們的直覺會認為選擇愈多愈好,但這個實驗卻出現相反的結果。
實驗結果受到全球矚目,也影響了企業提供顧客選項的方法,讓他們對選項數目訂出上限。
全球知名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公司(McKinsey),也在分析案例中應用這個實驗結果。
實驗地點在美國加州門洛帕克市(MenloPark)(史丹佛大學所在地的隔壁都市)的一間食品行,在該店的試吃區裡,提供了不同口味的果醬讓客人試吃。
試吃用的果醬口味,每隔幾小時就輪流換成六種或二十四種。
原本店家設想果醬種類愈多選擇也多,更有機會獲得客人青睞,而增加銷售。
但結果不如想像。
反而口味選擇太多,會造成購買率下降。
很多試吃二十四種口味的客人,移動至果醬區後,猶豫不決到最後,什麼都沒買就離開了。
實驗數據的統計結果顯示,試吃六種果醬的客人中,有三○%的人購買果醬,但試吃二十四種口味的客人,購買率只有三%。
然而,討論影響銷售額的因素時,只檢討購買率並不充分。
還必須把被吸引到試吃區的客人數納入考量。
實際上,當日有六成的客人,在有二十四種果醬的時段停下來試吃,有四成是在六種果醬的時段停留,證明豐富的商品,確實比較有集客效果。
假設當日的來客數為一百人,那就有六十個客人在二十四種果醬時段試吃,而其中購買率為三%,即一‧八人購買。
另一方面,有四十個客人試吃了六種果醬,其購買率為三○%,即十二人購買,為試吃二十四種果醬約六.七倍。
因此,當選擇減少時,銷售量反而變高。
當給予人們過多選擇時,因選擇過多反而無法專心判斷,甚至會拒絕選擇。
減少選項,更可以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在這個情況裡,雖然選擇少時,人們會較容易選擇,但所做的決定未必最好。
(本文摘自中村慎吾著《向不容出錯、最會管理風險的NASA學決策》,新樂園出版提供)
延伸閱讀
簡報達人傳心法「只在這裡說」
沒由來焦躁感與OMT有關
從未來寫回來的逆算手帳
回工商書房首頁
NASA職場工作術思考邏輯新樂園
工商時報書房編輯
熱門文章
聯電不甩外資開槍罕見1舉動輾壓台積電
2021.12.23
聯電股價再起法人高目標價不變
2021.12.22
外資耶誕節沒放假大買180億掃貨這10檔
2021.12.23
EUV機台飆80億天價台積靠這點保持領先
2021.12.23
3利多助攻2外資相挺台積目標價看757元
2021.12.23
延伸文章資訊
- 1《不當決策》:成功的決策千奇百怪,失敗原因反倒是異中有同
- 2大企業也會決策錯誤...別期待人生永遠選擇正確!無人超商喊卡
- 3管理【 從行為經濟學看企業的決策偏誤】|RULES CREATIVE
在組織的策略性決策中,我們可以學習辨識,偏誤交加下所導致的策略錯誤反覆出現的模式。 → 就像那句名言「成功的方式千百種,失敗的原因就幾種」,而且一點都不新鮮。
- 4「WRAP」助你避開決策四個惡棍! - 今周刊
1 決策會遇到的四大惡棍. W擴增更多選項— · 2 避免陷入偏狹的框架 · 3 分頭並進 · 4 找到曾解決類似問題的人. R真實驗證假設— · 5 反向思考 · 6 大範圍觀照,近 ...
- 5決策的關鍵策略 - 哈佛商業評論
許多對第一領域決定的研究結果顯示,應該要知道會有這些常有的偏誤,並盡量避免。 類型2:影響結果 ... 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策略與國際企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