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方便品講義文珠法師講述 - 七葉佛教書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以下,是解釋佛運用方便力的原因。

因為佛的知見,來本清淨無染,一法不立。

!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以下,是解釋佛運用方便力的原因。

因為佛的知見,來本清淨無染,一法不立。

諸佛雖然為欲令眾生入佛知見,而權說三乘教法,但即此三乘法,就是一佛乘,非於一佛乘之外,更有餘乘,是以「十方」三世諸佛的「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此正是說明即權即實,權不離實。

權實相即,權外無實,實外無權,故名一乘妙法。

然則諸佛為甚麼不直接說此一佛乘,而要為實施權,先說三乘教,然後又開權顯實呢?釋尊告訴舍利弗!理由是因為「諸佛出於五濁惡世。

」此正是諸佛隱實施權,運用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的主要原因。

五濁,即「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

」佛經以時間的最短,名為一剎那;時間的最長,名為一劫。

佛言:人壽由十歲時開始,過一百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名為增劫。

從人壽八萬四千歲起,過一百年減一歲,減至人壽十歲,名為減劫。

如是一增一減,名一小劫,積二十小劫為一中劫,積成、住、壞、空四個中劫為一大劫。

悲華經言:「人壽八萬至三萬時,不名劫濁,自人壽二萬歲以後,開始有煩惱等不淨之法,方名劫濁。

」可知劫,是用來計算時間的長短而言,其本身無所謂濁與不濁,只因這段時間內,眾生有煩惱濁,見濁,命濁,等種種染污之法,故這段時間被名劫濁。

「煩惱濁」,梵文吉隸舍,譯名煩惱。

是昏煩之法,種類繁多。

性宗總括分為三種:一是見思煩惱,二名塵沙煩惱,三是無明煩惱。

相宗分為根本煩惱,以及隨煩惱。

根本煩惱指貪、瞋、痴、慢、疑、邪見等六種。

隨煩惱,是隨從根本煩惱而生起,種種不良的心理毛病,有大隨、中隨、小隨之分。

小隨煩惱是:忿、恨、惱、覆、誑、諂、害、憍、嫉、慳等十種。

中隨煩惱是:無慚、無愧二種。

大隨煩惱是: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等八種。

根本煩惱名根本惑,隨煩惱名枝末惑,又名枝末煩惱。

根本惑,前五種名五鈍使,後一種,又分為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種,名五利使。

今言煩惱濁,是說人壽二萬歲以下,貪瞋轉盛,愚痴無智,我慢貢高,不信因果,懷疑真理,邪知邪見,使人性迷惑昏暗,令人心靈煩悶,頭腦擾亂渾濁不清,故名煩惱濁。

「眾生濁」,梵語薩埵,舊譯名眾生,新譯名有情。

有情揀非無情之物,以諸有情,由眾緣和合,依心色二法,處處受生,因名眾生。

中阿含經言:人間劫初,光音天人,下生人間,原無男女貴賤,美惡好醜之分,是眾人共生之處,故名眾生。

不增不減經言:「此法身於恒沙無邊煩惱所纏,從無始世,隨順世間,波浪漂流,往來生死,名為眾生。

」可知眾生的法身理體,本來與佛所證的法身無異,即使是初從光音天下生人間,亦不名濁;只因煩惱日增,見解轉為邪惡,作諸惡業,招致苦果報應,福輕障重,苦苦惱惱,故名眾生濁。

「見濁」見是見解。

由人的心智,觀察事物,思惟決擇而下定義,是名見解。

因眾生智慧深淺不同,觀察力強弱不等,加上各人煩惱的固執,故眾生見解互異,對於世間事物,未能如理如量而知。

例如:人的色身,是由五陰四大組合而成的假形象,原無一個真實的我存在,可是眾生不知,竟然執此四大色身為自我,而成身見。

眾生由於業力所牽,六道升沉不已。

但愚蠢的人,妄計人死如燈滅,既無前生,也無來世,故為善不足恃,作惡無須懼。

或認為人死再生為人,畜死再為畜生,永遠不變。

此或斷或常的見解,墮於斷常二邊,名為邊見。

又世間事物,無論有情與無情,皆各有前因,所謂作如是因,必招如是果,因果循環,如影隨形。

可惜所眾生不明此理,反而撥無因果,產生邪見。

眾生因我慢貢高,固執己見,自是非他,遂形成見取見。

不信真理的人,邪知邪見,加上領導慾強盛,創立邪教,自封教下一页上一页返回列表返回首页©2022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Poweredbyiwm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