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造-淺談地中海型貧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重型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往往在嬰兒期即逐漸發生症狀,早則兩、三個月大,晚則於週歲內,一般多在五、六個月大後就被發現漸發性的蒼白、黃疸,稍長則肝脾腫大造成腹部隆起及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目前位置: 首頁 業務資訊 健康營造 健康營造 字級: 小 中 大 淺談地中海型貧血 發布單位: 桃園市中壢區衛生所 分  類: 健康營造 發布日期: 104-08-10 詳細內容: 淺談地中海型貧血「地中海型貧血」在小兒科領域中是常見的一種慢性、遺傳性的溶血性貧血症。

父母親常常只記得小孩臉色蒼白已久了,卻不知道何時開始生病,往往造成診斷上極大困擾。

台灣地區常見的地中海型貧血有各種α及β型病。

一般而言,經臨床診斷出的β型均較α型為多。

成人型血紅素,由兩條α鏈及兩條β鏈合成平衡狀態(同等數目的α及β鏈)。

α鏈不足所造成的病稱α型地中海型貧血,β鏈合成不足所造成的病稱β型地中海型貧血。

貧血的原因主要由於溶血(紅血球破壞加速,存活日減短),此溶血發生於骨髓內或其他器官(尤其是脾臟內)。

由於破壞的增加,間接地刺激造血,使骨髓組織異常擴充,導致骨髓變形。

而骨髓外造血機能的異常增加,會造成肝脾腫大。

地中海型貧血者尤其是重型者,他們臉上特徵為,前額較突出、上頷骨較突顯著,上牙床凸出致使上下頷牙齒咬合不正。

重型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往往在嬰兒期即逐漸發生症狀,早則兩、三個月大,晚則於週歲內,一般多在五、六個月大後就被發現漸發性的蒼白、黃疸,稍長則肝脾腫大造成腹部隆起及骨骼變形,生長發育遲緩。

蒼白的臉色加上顏面顱骨變形,即為臨床上常見的重型β地中海型貧血。

中型者,貧血程度為中度,血色素多維持在六至九間,平時毋需依賴規則性輸血來維持。

輕型者臨床上常不易被發覺,但也有貧血嚴重程度的差別。

輕型者多不須輸血,可過正常生活,幾近正常人的壽命。

早期其診斷與治療早期發現診斷,將來選擇適當配偶對象,以免生出重型地中海型貧血的下一代,避免家庭及社會的問題,須知重型者多要靠早期及定期的輸血,大約兩、三星期即需輸血一次才能維持最起碼的血紅素值。

 治療重型地中海型貧血到目前為止,輸紅血球一直是這種疾病重症者的主要治療方法。

若非靠定期積極的輸血,最好維持血紅素值在九以上,減低因骨髓過度造血所導致的骨骼變形,或骨髓外造血所引起的肝脾腫大現象,而影響病童的生長發育與生活品質。

然而長期定時輸血所伴隨而來的鐵質沉積問題,則需依賴同時注射鐵質箝合劑,將組織中過多的鐵質箝合由尿液或糞便排出,以減少因這些鐵質沉積在內臟中,尤其是心臟、肝臟及胰臟等器官,造成心臟衰竭、肝功能損害或胰內分泌障礙。

 此外,坊間所謂吃補寫的藥物或食物,因其多為含鐵成分較高的食物,對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反而使鐵質沉積的傷害加劇,所以是項禁忌。

而葉酸補充,相反地卻是需要的。

因為骨髓增殖會消耗葉酸而加重貧血的嚴重度。

近年來骨髓移植是台灣血液腫瘤疾病治療上的熱門話題,對於台灣現有的重型地中海型患者不失為一治本的方法,然而選擇合適的骨髓捐贈者,以及龐大經費設備的解決,再加上骨髓移植本身所需背負的風險不小,有賴骨髓銀行的成立及社會大眾的支持與贊助。

產前診斷的重要性避免地中海型貧血患者選擇到同是地中海型貧寫症的配偶,以免將來生下重型者的下一代是中止遺傳的最好方式。

然而對已是同為地中海型貧血的父母,產前診斷現已漸發展由羊膜穿刺術抽取羊水做細胞的DNA分析來診斷,必要時中止懷孕,以達優生之道。

地中海型貧血篩檢-孕婦篇為什麼要做地中海型貧血的篩檢地中海型貧血又可分為甲型(α型)和乙型(β型),夫妻若為同型帶因者,則每次懷孕,其胎兒有1/4機會完全正常,1/2機會成為帶因者,1/4成為重型患者。

胎兒如為重型甲型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則在懷孕中期以後,會出現胎兒水腫現象,包括腹水、胎盤腫大等,可由超音波檢查出來,大部份胎兒在出生後不久即死亡,少數會胎死腹中。

同時也會導致孕婦出現高血壓、子癲前症、產前或產後出血等嚴重合併症。

如果胎兒是重型乙型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則超音波檢查並不會表現出不正常,但是出生數個月以後,新生兒會開始出現貧血的現象,終身需要定期輸血以維持生命,或者經由骨骼移植來挽救生命。

只要是重型患者,不論為甲型或乙型,都會危及孕婦或胎兒之生命及健康,對家庭、社會而言,都是很大的心理、經濟負擔,因此,孕婦接受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的篩檢,十分重要。

如何參加地中海型貧血篩檢若孕婦的「平均紅血球體積」較小(即MCV≦80或MCH≦25),則其配偶亦需接受「平均紅血球體積」之血液檢查。

若發現配偶之「平均紅血球體積」亦較小(即MCV≦80或MCH≦25),則院方會將孕婦及配偶二人的血液檢體,送至確認診斷單位,以確定此夫妻二人是否為同型(甲型或乙型)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或僅是罹患缺鐵性貧血。

若夫妻為同型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則孕婦必須接受絨毛採樣、羊膜穿刺或胎兒採血,以對胎兒作產前診斷及進一步之遺傳諮詢。

政府皆會補助部份之費用。

 帶因者會不會出現症狀 人體各組織或器官本來就有危機處理的能力,因此帶因者製造血紅素的能力較低,但所謂「勤能補拙」,帶因者的造血系統會自動加倍努力,所以大部份的帶因者甚至於連「貧血」也沒有,不會有任何的症狀,當然在身體各方面的表現,如體力、智力和壽命等也不會打任何折扣的。

 篩檢的重要性 既然地中海型貧血的帶因者不會有什麼症狀,為什麼還要作這方面的檢查?主要的原因為如果夫妻兩個人都是同型的帶因者,則其孩子有25%會是重型的患者。

 重型甲型的患者在胎兒時期就會出現嚴重貧血、缺氧和所謂的胎兒水腫。

這類胎兒少部份在子宮內就死亡,大部份則在出生後不久就走了。

媽媽除了心裡的衝擊之外,如果發現的時機較遲,孕婦本人也往往有併發症,如高血壓、生產前後的大出血,可能需要剖腹生產或切除子宮。

 重型乙型地中海型貧血,寶寶會有嚴重的貧血,不過要在出生6個月大時才會出現症狀;剛出生時,在外觀上跟正常者沒有任何差別。

一旦發病,後果嚴重,必須每隔2~3週輸血一次。

 難以根治的重型乙型地中海貧血 長期的輸血會造成體內鐵質的沉積,導致體內器官的纖維化,逐漸喪失功能,最後病患常因心臟衰竭而在十幾歲即死亡。

另一方面,由於長期輸血,容易引起病毒的感染,例如B型、C型、D型肝炎,和愛滋病等。

 為了克服鐵質沉澱所引起的問題,近年來我國引進了皮下注射排鐵劑的療法,每天注射8小時以上,每星期要打5~6天。

然而不管是輸血或打排鐵劑,基本上都不是根本的治療,真正要根治這種疾病,需要骨髓移植。

我國目前在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大約在60%,其餘40%的失敗者可能因併發症死亡,或者回復原來長期輸血打排鐵劑的狀況。

  何謂地中海型貧血是一種隱性遺傳性的血液疾病。

它沒有傳染性,也無法根治,而且男女患病機率相同。

在台灣,大約有6%的人為輕度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帶因者)。

可分為甲型(α 型)和乙型(β型)。

夫妻若為同型帶因者,胎兒就有可能成為重型地中海型貧血患者。

不論為甲型或乙型,都會危及孕婦或胎兒的生命及健康,並造成極大的家庭及社會負擔。

因此,婚前或懷孕時接受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的篩檢,十分重要。

飲食與生活注意事項若無症狀,輕型患者(帶因者)無須任何治療,也無需擔心是否會惡化為「重型」,只要在飲食與優生保健上多加注意即可,不必太過緊張。

記得帶另一半去做檢查。

要是不幸兩人皆帶因,應和您的醫師好好討論。

除非經檢驗診斷確定有缺鐵的問題,否則不要刻意補充鐵質。

過量的鐵質往往造成身體上的負擔與傷害。

應有充分的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攝取含有豐富蛋白質、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B群、C、E及葉酸)的食物。

在生活及運動上和一般人一樣,沒有特別的禁忌。

※不要刻意補充鐵劑,在食物的選擇上則與一般人接近,攝取均衡的營養,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奶、蛋、魚、肉﹑豆、蔬菜、水果)及增加富含葉酸的食物(綠葉蔬菜、蛋黃、黃豆製品等)均有助維持身體的最佳狀況。

海洋性貧血與血紅蛋白基因簡介地中海型貧血,其共同的特徵是血紅素(hemoglobin)中血紅蛋白鏈(globinchain)的合成發生問題,使得該種血紅蛋白鏈的合成量降低或完全無法製造。

結果使得紅血球的體積較小(microcytosis),而且每個紅血球內的血紅素含量降低,造成所謂的低血色素症(hypochromia)。

海洋性貧血的種類雖然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為α及β型(甲型&乙型)海洋性貧血兩種。

台灣民眾中有大約有6%為某種海洋性貧血的帶因者。

血紅蛋白基因:血紅素分子由四條血紅蛋白鏈結合而成。

正常情況下,四條血紅蛋白鏈分屬α類(α-like)及β類(β-like);兩條α類的血紅蛋白鏈,每個細胞內有兩條第16號染色體,其中一條來自父親,另一條來自母親;因此每個細胞內應有四個α基因。

此每個細胞內應有兩個β基因,其中一個來自父親而另一個來自母親。

在遺傳過程中,基因是隨著染色體而傳遞的,而α基因和β基因分別位於兩條不同的染色體,因此兩者是獨立傳遞下去的。

換句話說,α型海洋性貧血和β型海洋性貧血在遺傳上是互不關聯的,帶α型海洋性貧血的人也有可能得到β型海洋性貧血。

α型海洋性貧血的分類及臨床表現:正常人每個細胞的四個α基因可以αα/αα表示。

由於α基因的重複(duplication),兩個α基因的構造非常類似,基因兩側的核酸序列也有一些相似的結構,因此在DNA複製時易於配對錯誤,造成α基因群容易產生基因缺失(genedeletion)的現象。

除此之外,α基因也會產生非缺失型的突變;基因雖然存在,然而卻喪失功能。

α2基因上也有單一核甘酸的突變,在終止密碼(terminationcodon)處由UAG突變為CAG,因此,α鏈的長度多了31氨基酸,變得極不穩定,很容易被分解掉,而形成α型海洋性貧血。

依照α基因缺失或喪失功能,α型可分為對列幾大類:單一α基因缺失或喪失功能的情形,剩下三個有機能的α基因,即異合子α型海洋性貧血二型(heterozygousα-thalassemia2),可以αα/α-表示。

這種帶因者臨床上沒有任何症狀,一般的血液學檢查也無異樣,唯平均血球體積(meancorpuscularvolume,MCV)會位於正常值的下限。

台灣民眾中,大約有1%屬於這種帶因者。

兩個α基因缺失或喪失功能,只剩下兩個有功能的α基因。

這種帶因者臨床上也通常不會顯出症狀,唯血液學檢查可能出現輕微貧血,血液抹片會發現紅血球大小不均(poikilocytosis),紅血球較小(microcytosis),紅血球內的血色素較少(hypochromia)的現象。

全血球計數(completebloodcount,CBC)會出現MCV及MCH(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顯著偏低。

其中MCV約在70fl左右,遠低於正常的80fl;而MCH則約在21pg左右,遠低於正常的30pg。

從缺失或異常基因的位置而言,這些帶因者大體上又可區分為兩種類型: (a)缺失或異常的兩個α基因來自同一個染色體者,以αα/--表示,即異合子α型海洋性貧血一型(heterozygousα-thalassemia1)。

 (b)缺失的兩個α基因分別來自不同的第16號染色體者,以α-/α-表示,即同合子α型海洋性貧血二型(homozygousα-thalassemia2)。

血液學的檢查無法區別此二基因型,必須借助DNA分析才有辦法。

國人αα/--的基因型很常見,大約4.5%的人為帶因者,相對地α-/α-的帶因者則非常罕見。

三個α基因缺失或喪失功能,只剩下一個有機能的α基因,以α-/--表示,即複合異合子α型海洋性貧血一型及二型(compoundheterozygousα-thalassemia1and2)。

這些患者α血紅蛋白鏈的製造不足較嚴重,因此有中度的貧血,而血中過剩的β血紅蛋白鏈會形成β4的異常血紅素H,因此本症又稱為血紅素H症(HbHdiease)。

患者的臨床表現有很大的個別差異;有些不需要或極少需要輸血,而有些則需不定期輸血,尤其在感冒或其他情況引起厲害溶血時。

部份個案甚至需切除脾臟,以減緩紅血球的破壞,降低輸血的頻度。

四個α基因完全缺失,以--/--表示,即同合子α型海洋性貧血一型(homozygousα-thalassemia1)。

這些胎兒完全無法製造α血紅蛋白鏈,所以在子宮內即產生很嚴重的溶血,貧血以及組織缺氧。

因代償關係,肝臟的骨髓外造血機能非常旺盛,肝機能受到影響,使得胎兒的白蛋白(albumin)濃度降低。

這些因素再加上心臟衰竭,使得胎兒通常於20幾週以後,即出現胎盤肥大,肝脾腫大,有腹水、胸腔積水、頭皮及全身皮膚水腫的現象,形成所謂的胎兒水腫(hydropsfetalis)。

這種胎兒因為無法造α血紅蛋白鏈,所以γ血紅蛋白鏈會自行結合為γ4的異常血紅素,叫巴氏血紅素(HbBart''s),因此又名巴氏胎兒水腫。

在單一α基因缺失(α-/)方面,常見的基因型有兩種(1)左端缺失(leftwarddeletion),缺失4.2Kb的DNA以-α4.2/表示,佔所有單一α基因20%左右。

(2)右端缺失(rightwarddeletion),缺失3.7Kb的DNA,以-α3.7/表示,為最常見的單一α基因缺失,約佔80%左右的個案。

在兩個α基因缺失(αα/--及α-/α-)方面,α-/可由左端或右端缺失引起,而αα/--的基因缺失最常見的為東南亞型的大片段基因缺失--SEA/),約佔所有--/型的95%左右。

其缺失的5''側起自φα2基因,一直延伸超過θ基因至鄰接3''側的高變化區間(3''hypervariableregion,3''HVR),缺失的長度約為20Kb,它包含φα2,φα1,α2,α1及θ基因。

另有少部份的基因(佔2-3%),其缺失的範圍更大,連5''側的ζ2基因,φζ1基因也缺失掉了,屬於泰國型或菲律賓型(--Thai/或-Fil/)。

β型海洋性貧血的分類及臨床表現:全世界已知道的β型海洋性貧血基因突變型大約有200種之多,相當複雜。

跟α型海洋性貧血相比較,β型的基因大部份不是大段基因的缺失,而是少數幾個或單一核甘酸的突變所引起的。

寶寶如果患有重型乙型地中海型貧血,要在出生後六個月大時才會出現症狀。

剛出生時,患有重型乙型地中海型貧血的寶寶在外觀上跟正常者沒有任何差別。

一旦寶寶發病,後果嚴重,必須每隔二至三週輸血一次。

長期的輸血會造成體內鐵質的沉積,導致體內器官的纖維維化,逐漸喪失功能,最後病患常因心臟衰竭而在十幾歲即死亡。

另一方面,由於長期輸血,容易引起病毒的感染,例如B型、C型、D型肝炎,和愛滋病等。

為了克服鐵質沉澱所引起的問題,近年來我國引進了皮下注射排鐵劑的療法,每天注射8小時以上,每星期要打5-6天。

雖然最近有一種可隨身攜帶的小型連續注射器,患者在打藥的時候,一般活動可以照常進行。

然而不管是輸血或打排鐵劑,基本上都不是根本的治療,真正要根治這種疾病,需要骨髓移植。

我國目前在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大約在60%,其餘40%的失敗者可能因併發症死亡,或者回復原來長期輸血打排鐵劑的狀況。

 我國海洋性貧血篩檢現況:海洋性貧血是一種隱性遺傳疾病,台灣大約有90萬人為甲型帶因者,30萬人為乙型帶因者。

帶因者雖然沒有任何症狀,但其平均紅血球體積(MCV)和平均紅血球血紅素(MCH)皆會明顯偏低。

台灣由於有不少的海洋性貧血帶因者,所以只要個案的MCV低於80,或MCH於25,首先應該考慮是不是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

除此之外,缺鐵性貧血也要列入考慮。

由於甲型和乙型地中海型貧血是獨立遺傳的,所以有人可能同時繼承到甲型和乙型地中海型貧血的基因,少部份的人可能還加上缺鐵性貧血。

一旦懷疑夫妻一方為地中海型貧血的帶因者,配偶也要儘速接受檢查,如果兩個人剛好都異常,就應該到確認診斷中心作進一步的檢查。

一般而言,大約95﹪的個案可以得到清楚的分類,另外5%的個案可能無法肯定分類。

為什麼呢?雖然海洋性貧血大體上分為甲型和乙型,但台灣同樣屬於甲型的基因型至少有6種,而屬於乙型的基因型亦高達18種,另外還有少數個案很像是甲型或乙型的帶因者,但無法肯定,如果再考慮缺鐵性貧血的可能性就更為複雜。

一旦確認診斷中心鑑定夫妻兩個人都是同型的帶因者,則胎兒有25%的機率為重型的患者,25%的機率為完全正常,另外50%的機率跟父母一樣亦為帶因者,必須進一步檢查胎兒。

甲型和乙型海洋性貧血的產前診斷的方法有一些不同。

如果胎兒可能是重型甲型的患者,可用下列方法檢查:懷孕10或11週以後利用絨毛採樣檢查胎兒的基因型。

懷孕20週以後利用超音波掃瞄,看胎兒是否有水腫的現象。

如果胎兒沒有水腫,胎盤肥大或心臟腫大的情況,則大致上應該沒有問題。

相反地,如果胎兒有上述任一情況,則罹病的機率就大為提高,可以直接抽取胎兒血液,只要一抽到血液,可以在幾分鐘之內確立診斷。

另一方面,如果胎兒可能罹患重型乙型海洋性貧血,則可以利用絨毛採樣、羊膜穿刺或胎兒臍帶血抽取,以獲得胎兒的DNA直接分析其β血紅蛋白的基因型,可以確定胎兒是否罹病。

不管甲型或乙型海洋性貧血都是遺傳而來的,因此如果自己是帶因者,則可以肯定父母至少有一位也是帶因者,兄弟姊妹每一個人都有50%的機率亦為帶因者。

這種帶因的狀況會保持一輩子,沒有藥物其他另類療法可以改變。

夫妻兩人如為同型的帶因者,則胎兒有25%的機率罹病,這25%的機率跟胎次或性別完全無關。

目前也無法利用人工受精或試管嬰兒可以篩檢到正常的精卵,從而降低胎兒罹病的機率。

我國自1991年推動孕婦海洋性貧血篩檢網路之後,一般民眾對於這種疾病的了解越來越多,大約有40%的胎孕婦接受這項篩檢服務,不過還有60%的孕婦尚未納入這一個系統,所以每年還是有一些新的個案出現,希望國人能夠正視這一個問題,孕婦在早期懷孕的時候應該要檢查MCV和MCH(這兩項皆包含在所謂的CBC檢查項下)。

這種篩檢很方便、可行,花費也不多。

相信經由大家的努力,可以在懷孕早期就把這類重型疾病診斷出來,以保障母親健康,並節省國家的醫療資源。

  最後更新日期:107-05-15 瀏覽人次:25268 人  點我收合 認識我們 主管簡介 業務職掌 組織架構 主任的話 本所沿革 訊息公告 最新消息 活動花絮 RSS訂閱 門診資訊 門診時間表 服務項目 體檢項目及收費標準 生化檢查費用 體檢說明與流程 申請預防接種紀錄須知 業務資訊 施政目標 施政成果 社區資源 健康營造 志工園地 法規查詢 常見問答 統計專區 便民服務 常用服務 線上申辦 相關連結 檔案下載 機關通訊錄 聯絡資訊 交通資訊 市政信箱 政府資訊公開 政府資訊公開 個人資料保護專區 影音專區 性別主流化專區 檔案應用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