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目標- 教育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名詞解釋: 情意領域目標強調個人對於人事物的感覺、情緒、態度、興趣、鑑賞等方面的學習。

繼Bloom於1956年發表《教育目標的分類:認知領域手冊》一書後,D. Krathwohl ... 跳到主要內容 ::: 情意目標-教育百科 詞條檢索 全文檢索 音讀檢索 切換漢語拼音鍵盤 切換注音小鍵盤| 關閉 小提醒: 輸入完畢後請點選 音讀檢索 進行搜尋 聲母 韻母 詞條名稱:情意目標 切換來源 ToggleDropdown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ffectiveobjective 作者: 林永豐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情意領域目標強調個人對於人事物的感覺、情緒、態度、興趣、鑑賞等方面的學習。

繼Bloom於1956年發表《教育目標的分類:認知領域手冊》一書後,D.Krathwohl等人於1964年發表《情意領域手冊》,認為個人價值觀及品格的形成,是一個逐漸內化的過程,才慢慢形成個人品格的一部份。

兒童從「媽媽說…」「老師說…」進步為「我相信…」,便是將某信念加以內化的一種現象。

  Krathwohl所提出的情意目標,包括下列五個層次:(1)接受(receiving):對特定事物或活動表示關心;(2)反應(responding):經由某種參與的形式表示出對事物的反應;(3)價值判斷(valuing):對特定事物透過正反面的態度表示贊成或反對;(4)組織(organizing):遇到多種價值需要判斷的情況時可以組織並決定孰重孰輕;(5)價值或品格的形成(characterizing):學習者持續的依據所接受的價值行事,並將這種行為融入自己的人格之中。

  情意目標本身是很難用可觀察及可評量的詞句寫出。

例如,對於「讓學生具有愛鄉的情懷」這樣的目標,基本上很難以具體而特定可觀察的詞語來鑑定是否達成與否。

此外,情意目標的評量比較困難,通常要經過「轉化」其目標成具體目標,才能夠進行。

常見的評量是以問卷、或是檢核表的方式。

  情意領域目標強調個人對於人事物的感覺、情緒、態度、興趣、鑑賞等方面的學習。

繼Bloom於1956年發表《教育目標的分類:認知領域手冊》一書後,D.Krathwohl等人於1964年發表《情意領域手冊》,認為個人價值觀及品格的形成,是一個逐漸內化的過程,才慢慢形成個人品格的一部份。

兒童從「媽媽說…」「老師說…」進步為「我相信…」,便是將某信念加以內化的一種現象。

  Krathwohl所提出的情意目標,包括下列五個層次:(1)接受(receiving):對特定事物或活動表示關心;(2)反應(responding):經由某種參與的形式表示出對事物的反應;(3)價值判斷(valuing):對特定事物透過正反面的態度表示贊成或反對;(4)組織(organizing):遇到多種價值需要判斷的情況時可以組織並決定孰重孰輕;(5)價值或品格的形成(characterizing):學習者持續的依據所接受的價值行事,並將這種行為融入自己的人格之中。

  情意目標本身是很難用可觀察及可評量的詞句寫出。

例如,對於「讓學生具有愛鄉的情懷」這樣的目標,基本上很難以具體而特定可觀察的詞語來鑑定是否達成與否。

此外,情意目標的評量比較困難,通常要經過「轉化」其目標成具體目標,才能夠進行。

常見的評量是以問卷、或是檢核表的方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情意目標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詞條功能 轉寄詞條 錯誤通報 友善列印 推薦關聯詞 × 轉寄詞條 請輸入您想要寄送的對象Email,如果1人以上,請使用,分隔 取消 送出 × 錯誤通報 請輸入錯誤原因,我們會送相關人士審核,感謝您的參與 取消 送出 × 推薦關聯詞 請推薦與本項詞條之意義相同但名稱有差異的詞條 取消 送出 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