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該訓練寶寶「規律作息」,而不是「固定作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什麼是規律,而不是固定? · 寶寶變化快:1.5~2歲以前的孩子,會經歷多次的睡眠轉換、作息變化,大約每隔1~2個月就需要調整,新生兒則是每2~4週就有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21/03/04,健康PhotoCredit:Depositphotos好眠師姜珮好眠寶寶寶貝的睡眠顧問、好眠學苑創辦人/台灣第一位由美國家庭睡眠學會(FSI)認證顧問,國際睡眠顧問學會(IACSC)認證會員。

好眠師姜珮提供正確且科學性的睡眠知識,改善並解決嬰幼兒長期夜醒、睡太少等睡眠問題,已透過諮詢、課程協助上百位家庭建立健康睡眠習慣。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當爸媽之後,視週休二日為一片浮雲,每天24小時oncall。

其實爸媽的「休息」單位不適用「日」來計算,而是要把握時刻喘息的機會,安插在每天的生活中。

這時候,睡眠的「節奏感」就很重要因為只有孩子熟睡時,爸媽才能好好放鬆、專心的做某件事。

這時候,睡眠的「節奏感」就很重要。

如何抓到寶寶的睡眠節奏呢?很重要的一點是「了解睡眠發展」以及「小睡的規律」,我們才可以合理推估睡眠時間。

而不是每天像摸彩一樣,等著寶寶開獎今天是「好睡」還是「不好睡」的日子。

注意喔,我這裡說的是「節奏感」(規律),而不是「固定作息」。

為什麼Peggy從來不貼作息表?因為多數的孩子不可能每天照著作息表操課。

僵硬的作息,是讓時間掐著我們走,而讓育兒生活備感壓力。

所以規律作息,會比固定作息來得適合多數家庭。

為什麼是規律,而不是固定? 寶寶變化快:1.5~2歲以前的孩子,會經歷多次的睡眠轉換、作息變化,大約每隔1~2個月就需要調整,新生兒則是每2~4週就有變化。

小睡不穩定:許多寶寶(尤其是小月齡)小睡還在建構,時長時短,或是通通都很短,短小睡的狀況下,固定作息不容易。

造成育兒壓力:這是Peggy個人的觀察,不少研究或落實作息的台灣家庭,已經是育兒很認真的家長。

再加上我們的工作文化注重KPI,固定作息有時候會導致不必要的壓力。

比方說追著寶寶有沒有在時間點睡著、睡了多久、一週達成幾次等等(紀錄是好的,但沒必要每天紀錄)。

凡事走到極端都不好,為了讓孩子在時間點睡覺,照顧者直盯著時鐘看,或是不好安排戶外行程,對大人小孩都不是好事。

雖然睡眠很重要,但育兒不是只有睡眠而已。

「固定作息」比「混亂作息」還好講了這麼多,可能會讓人以為Peggy是反對固定作息的。

不是喔!「固定作息」還是遠比「一片混亂沒有作息」還好。

我想說的是,規律會比固定來得適合多數家庭。

我諮詢時,對於某些家庭還是使用固定作息而且運作順利。

如果符合以下兩點,固定作息就適合你的家庭: 寶寶的生理時鐘很固定也穩定 照顧者喜歡固定行程的育兒方式無論是固定作息還是規律作息,都可以讓育兒生活更有預期及規劃,照顧者跟寶寶都能從中找到安全感。

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規律的作息就像參加一場音樂會你可以想像安排作息就好像參加一場音樂會,我們從節目單知道大致的曲目是什麼。

第二樂章結束之後,是中場休息,接著是下半場演出。

我們可以預估中場休息發生在某個區間,但不能保證幾點幾分這首曲子會結束。

曲目是固定的、音符也是一樣的。

但每次彈奏出來的旋律、氛圍卻有所不同。

音樂會的比喻也很像寶寶的睡眠,即便偶爾會走音,但只要爸媽穩穩地指揮,還是會回到正軌(是啊,我們是指揮者,不是演出者)。

本文經好眠師Peggy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朱家儀核稿編輯:翁世航猜你喜歡Tags:寶寶睡眠寶寶作息規律作息育兒知識育兒新手爸媽好眠寶寶嬰幼兒睡眠顧問育兒壓力夜醒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清大「AI鷹眼」數位監考技術值得肯定,但防弊心態與行為資料收集,是否符合評量的原意?1則觀點林鄭月娥不參選,蔡子強:抗疫差及與建制派關係差2則觀點放在國際戰略架構下,才能正確解讀「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真義1則觀點第一線教師哀鴻遍野,「雙語國家」為何成為語言學家口中「誤國誤民」的政策?1則觀點ACG名曲惡搞作《千本幼女》本質上就是首糟糕「歪歌」,被罵剛好而已1則觀點訪國中健康課本編撰委員:12年國教的「月經教育」有哪些改革?為何無法納入更多「素養導向」的教學理想?1則觀點在烏克蘭移民第二多的加拿大,我如何與不同學齡的孩子們討論俄烏戰爭?2則觀點【關鍵眼中盯】對於18歲公民權,國民黨仍有人認為:反正他們又不會投我,為何要支持?1則觀點戰地新聞不可或缺的「fixer」,冒死成就外媒報道2則觀點海洋獵人:鯨魚與海鷗的攻防戰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