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怎麼挑不踩雷?購買保健食品前必看7大指南2022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注意檢驗的項目是否完整:保健食品的檢驗項目,常見有塑化劑、微生物、重金屬、農藥、三聚氰胺等,其中塑化劑跟微生物是多數產品都需要檢驗的項目,若 ... 在今天看見明天 × 保健食品怎麼挑不踩雷?購買保健食品前必看7大指南2022 廣告企劃製作 健康 2022-02-17 +A -A 加入收藏 「保健食品每一家都說自己好,那我要怎麼挑選呢?」 「吃保健食品有沒有什麼禁忌?跟我在吃的藥物會有衝突嗎?」 「同一種保健食品怎麼價差這麼大?貴的就是比較好嗎?」 本文特別訪問保健食品專家雷小玲營養師(現任臺北醫學大學講師)、以及專科醫師陳佑誠,告訴讀者如何輕鬆挑選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健康食品,首選有健康食品認證   「保健食品」及「健康食品」這兩個詞常常被混淆使用,但是在專業上,這兩個詞是代表截然不同的意義。

  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一般日常用語,舉凡具有特定成分,能夠發揮保健功效的食品,可以叫做保健食品,例如我們常見的優酪乳、益生菌、維他命、葉黃素、能量飲品都可以叫做保健食品,但是它們並不能隨便自稱為健康食品。

  健康食品:根據衛生福利部的定義,「健康食品」係為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之「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具該功效,非屬治療、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為目的之食品。

在台灣通過健康食品認證會給予一個小綠人標章,業者可以在產品外包裝上標示這個小綠人標章,上面有通過的字號「衛署健食字第XXXXXX號」或「衛署健食規字第XXXXXX號」。

  如果同一個產品同時通過兩個功效認證,那麼在外包裝上就會看到兩個小綠人標章,並且可以標示它所通過的功效,如下圖的益生菌同時通過「免疫調節」跟「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兩項功效。

  圖片來源:健康力官網   健康食品跟保健食品最大的差異在於,健康食品是經過產品安全性、功效性評估試驗,且經過科學實驗證實,具有保健功效。

它經過衛福部審核通過,依照建議的攝取量是安全又有效的,是有政府在一旁把關監督的產品。

而一般的保健食品不一定經過科學實證,只能以一般食品販售,無法宣稱功效,簡而言之,健康食品就是保健食品當中有完整科學實證,且經過政府認可安全又有效的產品。

  因此,如果是入門者面對琳瑯滿目的保健品不知道如何挑選,可以優先挑選有健康食品認證(小綠人標章)的產品,至少安全性跟功效性已經有政府做初步把關了。

  安全第一,有公開檢驗報告更安心   保健食品的檢驗報告,依檢驗單位來看的話,可以分為「內部檢驗」跟「外部檢驗」。

  內部檢驗:指的是製造的工廠所出的出廠檢驗報告,只要是具備HACCP及ISO認證的工廠,一般都具有自我檢驗的能力,下圖就是一張內部檢驗報告範例。

  圖片來源:實際拍攝   外部檢驗:由於內部檢驗會有公正性的問題,因此比較客觀的方式會委託第三方檢驗機構進行檢驗,台灣常見的第三方檢驗機構包含SGS(台灣檢驗科技)、intertek(全國公證)、Tentamus(騰德姆斯)、SuperLab(台美檢驗)等。

  在選擇保健食品時,最好選擇廠商有公開檢驗報告的,而且查看檢驗報告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件事:   1.注意報告的日期是否更新:每份報告都會標示其送驗的日期,如果廠商放的報告日期是很久遠的,代表可能過去某一批生產有檢驗,但是後續的不一定有檢驗,那麼安全性也會降低。

市面上有少數的廠商甚至可以做到「逐批檢驗」,也就是每一批次的生產都送驗,這個是將把關放在前頭,確認每一批產品驗完沒問題才進入市面上銷售,這雖然檢驗成本非常高,但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比較安心的做法。

  2.注意檢驗的項目是否完整:保健食品的檢驗項目,常見有塑化劑、微生物、重金屬、農藥、三聚氰胺等,其中塑化劑跟微生物是多數產品都需要檢驗的項目,若產品中含有植物成分則需要檢驗重金屬跟農藥,若產品含有奶粉成分則最好要檢驗三聚氰胺。

有些廠商只檢驗其中一項就大肆宣傳有做檢驗,因為多數的消費者並不會辨別。

然而檢驗到對的項目、對消費者有保障才是最重要的。

  3.正確解讀測試結果:測試結果有可能出現數值或是未檢出,當然未檢出是達到最完美的結果,但實際的狀況中,由於環境因素、檢驗誤差等影響,不太可能總是達到100%未檢出,因此法規還是會有一定的容許值,如果看到測試結果出現數值,也不需要太慌張,只要查看是否符合法規標準即可。

例如法規對於某重金屬的限量是0.05ppm(mg/kg),如果檢出值是0.04ppm(mg/kg),還是符合法規標準的,並不用擔心。

  圖片來源:健康力官網   挑選有專利認證或實驗證明的品牌原料   同樣一種保健食品,有時價差非常大,主要原因在於是否採用品牌原料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因為品牌原料會比一般的原料貴上許多。

  一般原料:一般原料指的是原料在傳統上被大眾證實是具有功能性,但是並沒有針對該原料去進行實驗或專利申請。

一般原料已被使用的很廣泛,且製造上技術要求較低,因原料中的有效性成分不一定會被控管,因此製造出的產品效果及每批品質可能會有落差。

  品牌原料:品牌或專利原料的製造廠一般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製造廠為了能保留更多的有效性成分及讓每一批原料所含的效性成分穩定,會開發特殊的製程。

製造出的原料為了確認有效性也會進行很多科學實驗驗證。

這些特殊的製程、科學實驗的結果都是製造商心血的結晶,所以他們會特別申請專利,避免競業抄襲,因此品牌原料的價格通常也比一般原料貴上許多。

是不是品牌或專利原料,可以從商品外包裝了解是否有標示專利字號或是原廠的品牌LOGO,相對有保障。

  圖片來源:KEMIN官網   查看成分,關注有效成分含量   購買保健品時,價格並不是首要考量的重點,而是要關注「有效成分」的含量,不然吃再多也是沒用的。

有效成分一般人不容易看懂,建議可以把握以下幾個重點。

  1. 從成分的排序可以看出內容物的多寡:法規規定食品的內容物包含添加物必須在外包裝全部揭露,並且由多到少依序排列,當看到廠商外盒標示的成分時,寫在最前面的代表含量愈多,寫在最後面的代表含量愈低。

因此如果有廠商宣稱添加了珍貴的原料,但是卻在成分表排在最後面,就要思考它添加的量是否充足了。

  圖:某牌葉黃素成分標示,內容添加物多寡為由多至少排序 圖片來源:實際拍攝   2. 閱讀營養標示了解營養素的含量:現行法規規定廠商在食品在包裝上需把產品中的營養素含量依照規範標示出來。

每種營養素每日需要的量不同,所以閱讀營養標示時可以看「每日參考值百分比」那一欄,指的是說當我吃這個產品時,可以獲得我每日需要的營養素總量多少百分比。

例如下圖,每一份量為1顆,維生素A  含量107.4微克,每日參考值百分比15%,代表吃1顆可以獲取我一天所需要的維生素A總量15%。

有一些機能性成分不屬法規規範的營養素,廠商會標示在其他成分欄,選購產品時不妨看看營養標示,就可以知道營養素到底含了多少。

  圖片來源:實際拍攝   3. 注意有效成分的含量是否充足:每一項保健食品幾乎都會有其關鍵的有效成分,消費者需要關注的是有效成分的含量是否充足。

例如以維持行動靈活的成分UC-II®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來看,實驗的有效含量是一天攝取40mg,如果該產品一顆只有10mg,又訴求一天只要吃一顆,那麼攝取量是不足以達到保健功效的。

  劑型及價格是否適合自己長期食用   保健食品需「長期食用」,很多人有症狀時吃一點,沒症狀時就不吃,這個是不正確的。

保健食品並不是藥品,只能用來補充我們日常攝取不足的營養素,因此長期食用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購買前也需考慮到劑型及價格是否適合自己長期食用。

例如對膠囊或錠劑吞嚥有困難的,就不適合選擇這類產品,可以改選擇粉末或是液體類的保健食品。

  點這裡看更完整文章:https://dradvice.cc/Ox9vr 保健食品 健康 健康力 指南 健康食品認證 延伸閱讀 讓台灣更美好的20個主張》調整部分法令全面守護人民健康安全 2022-02-11 照「這些步驟」極端使用iPhone手機!達人:1年後電池健康度還是100% 2021-12-23 美股大跌859點、台積電ADR下殺近10%!但有法人認為「俄烏戰爭開打,對台股是好的契機點」 2022-02-24 從中央球場落入監獄…6度大滿貫球王擁14億身家卻宣布破產、隱匿資產非法轉移,遭判刑2年半 2022-05-01 台股大盤概況走勢 熱門: 熱門話題 /HOTARTICLES/ 最新文章 /HOTNEWS/ 熱門推薦 /HOTRECOMMEND/ x 他痛到哀嚎我們卻無能為力…中和2歲童父:過程很荒謬、消失的81分鐘發生什麼事?侯友宜回應了 台股大盤走勢 熱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