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增進國人健康,運動倍增行動| 2025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達行政院黃金十年計畫及WHO非傳染病防治全球目標,依所出版「臺灣健康體能指引」,提供國人身體活動建議,針對兒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不同年齡層及特殊族群(孕婦、 ... 2025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 2025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 1. 第一節優化婦幼健康促進體系 2. 第二節健全青少年健康發展 3. 第三節促進健康的工作與活躍老化 4. 第四節強化健康傳播,增進國人健康識能 5. 第五節建構健康友善支持性環境 6. 第六節完備健康促進政策實證基礎 7. 第一節開創心理健康紀元 8. 第二節精進自殺防治策略 9. 第三節深化精神照護防治 10. 第四節提升成癮防治效能 11. 第一節推動系統性癌症防治策略 12. 第二節擴大非傳染病管理與照護網絡 13. 第三節完善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 14. 第四節增進國人健康,運動倍增行動 15. 第五節推行菸檳危害減半計畫 16. 第六節周延遺傳及罕見疾病照護網絡 17. 第一節跨域整合資源建構完備防疫體系 18. 第二節穩定國家疫苗財源提高國民免疫 19. 第三節 免除急性傳染威脅保全防疫戰果 20. 第五節接軌國際杜絕新興傳染病之威脅 21. 第四節達成結核再減半挑戰愛滋零成長 22. 第一節完善醫療照護體系 23. 第二節精進緊急醫療照護 24. 第三節精進醫事人力培育 25. 第四節落實病人安全核心價值 26. 第五節發展中醫健康照護 27. 第六節智慧醫療安心回家 28. 第七節醫療服務多元友善 29. 第一節重建食品安全管理機制 30. 第二節精進藥品生命週期管理 31. 第三節領航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管理 32. 第四節健全中藥品質管理制度 33. 第二節持續提升醫療效率品質 34. 第一節確保健保財務穩健運作 35. 第三節落實弱勢醫療受益優先 36. 第四節強化醫療資源使用效益 37. 第五節擴大健保資訊加值運用 38. 第二節落實給付權益之公平合理 39. 第一節提升納保服務之品質與效率 40. 第三節確保國民年金財務健全 41. 第一節建構長期照顧體系 42. 第二節發展長期照顧人力 43. 第三節提升長期照顧品質 44. 第一節營造兒少幸福家園 45. 第四節規劃長期照顧財務 46. 第二節增進婦女公平發展 47. 第三節建構在地安老社區網絡 48. 第四節精進身心障礙服務輸送體系 49. 第一節健全社會安全網絡,綿密弱勢照顧體系 50. 第五節完善家庭支持體系 51. 第二節營造關懷互助社區 52. 第三節健全社會工作制度,強化社工人身安全 53. 第四節志工深化榮耀臺灣 54. 第五節強化社政災防工作,積極應變機制 55. 第一節深化救援保護 56. 第二節健全網絡整合 57. 第四節強化再犯預防 58. 第一節資訊技術創新健康照護應用服務 59. 第三節倡議全民防暴 60. 第二節 智慧應用健全多元福利服務體系 61. 第三節完備基礎建設提升資料統計應用 62. 第一節務實參與國際組織 63. 第二節從事人道援助,發展國際合作 64. 第四節推動醫療服務國際化 65. 第三節培育國際衛生福利人才 PoweredbyGitBook 2025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 第四節增進國人健康,運動倍增行動 目標 為增進國人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跨域合作,共同行動,以達成行政院黃金十年計畫國人規律運動率十年倍增之2020年目標,及WHO降低身體活動不足率之2025年目標。

現況檢討 WHO指出,約21-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與30%的缺血性心臟病,係因身體活動量不足造成。

身體活動量不足除了增加死亡率,還會使肥胖的風險加倍。

身體活動係指藉由身體動作產生的能量消耗,一般所稱運動亦包含其中,另包括日常生活、家庭和社區環境內的休閒時間活動、交通往來(如步行或騎自行車)、工作、家務勞動、體育活動(競技)等。

WHO於2008年建議18歲以上成人,每週建議進行150分鐘中等費力至費力身體活動;5-17歲兒童及青少年每天至少運動60分鐘,每週至少需進行420分鐘中等至費力強度身體活動。

培養規律運動習慣是促進身體活動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依國民健康署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BRFSS)結果,於2014年民眾過去一個月有運動之運動盛行率為73.1%,另依教育部體育署2014年「運動城市調查」結果,「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30分鐘,心跳達130或運動強度會喘會流汗」之國人規律運動比率為33%。

其中尤以35-44歲的成年人為最低,其規律運動比率不到20%。

故現行推動規律運動習慣工作仍有提升空間。

為減少國人身體活動不足及無規律運動情形,國民健康署於2010年製作「臺灣健康體能指引」,提供國人身體活動建議及實例,倡議國人增加身體活動。

策略 為達行政院黃金十年計畫及WHO非傳染病防治全球目標,依所出版「臺灣健康體能指引」,提供國人身體活動建議,針對兒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不同年齡層及特殊族群(孕婦、慢性病患者、身體失能者)提出適合之身體活動建議量、活動類型,並以案例方式提供具體建議作法,提供家庭、社區、學校增進身體活動之建議策略。

並訂以下行動: 一、制訂健康公共政策: 跨機關合作,爭取各縣市首長及社區行政單位支持,與教育部體育署共同合作,依照法規訂定各項健康制度、規則,例如:國民體育法、學校衛生法、運動產業發展條例、運動彩券發行條例等法規。

透過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BRFSS)等,監測國人身體活動及運動情形。

並與體育署共同合作,調查資源共享,完備監測資訊。

透過22縣市衛生局進行轄區內致胖環境檢視及改善,校園部分,要求學校落實身體活動教育、增加學生課外身體活動的機會、支持學校位於步行容易到達的範圍內,增加步行的基礎設施、改進戶外休閒遊憩設施的便利性及改善公共交通運輸工具的便利性,加強民眾活動場所的個人安全及步行或騎自行車的交通安全。

自2011年起推動健康體重管理計畫鼓勵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並推動健走,建置健走步道,營造動態生活環境。

二、建構健康支持性環境:跨部門合作打造動態生活友善環境、建構健康資訊環境、檢視及改善運動環境,與交通部門共同倡議綠色運輸,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採取動態通勤方式;與教育部體育署合作,整合運動資源及健康資訊,並支持推動國民運動卡;與地方政府加強公園、綠地的普及性與美觀;透過職場、學校、社區、醫院等不同場域,強化國人規律運動習慣。

三、強化社區行動力:整合跨部門資源,進行多元傳播活動,於各場域全面展開健康體能傳播,透過社區相關計畫,有效的結合社區團體,推動各項健康促進活動,提升國人運動率。

四、發展民眾落實健康生活技能:參考WHO及先進國家之身體活動指引,評估修訂我國健康體能指引,以符合不同年齡層族群的身體活動建議,製作健康傳播教材,經由各種媒體形式進行多元管道大眾傳播,增進民眾運動知能、提升國人身體活動量。

五、調整醫療服務的方向:輔導醫療院所轉化為健康促進與預防醫學並設立提示系統,對病患及民眾主動提供健康促進服務及開立運動處方。

六、於前述各項運動推廣策略中,須考量不同群體(包括性別、年齡、族群、地區、社經狀態、身心障礙者、不同疾病者等)之特殊需求、資源利用上之障礙與健康落差,發展適當策略,縮小健康不平等。

衡量指標 中程指標(2020) 達成行政院黃金十年計畫之2020年國人規律運動率倍增目標,訂定13歲以上國人規律運動比率註1上升至52%。

(2010年26%) 參照WHO2025年降低10%身體活動不足盛行率目標,訂定18歲以上國人身體活動不足率註2降5%。

(較2015年,每年降1%) 長程指標(2025) 訂定13歲以上國人規律運動比率上升至57%。

達成WHO2025年降低10%身體活動不足盛行率目標,訂定18歲以上成人身體活動不足率降10%。

註1:13歲以上國人規律運動率定義:7333規律運動定義: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或是運動強度會喘會流汗。

註2:身體活動量不足盛行率定義:未達WHO建議之每週身體活動量MET之標準(600分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