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22 ...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610270750【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22) · 在所有的經典裡面,無論是在家出家,我看大家最熟悉的一部經,就是《妙法蓮華經》裡面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
普獻法師專網~~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610270750【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22)?2016一起讀法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22)在所有的經典裡面,無論是在家出家,我看大家最熟悉的一部經,就是《妙法蓮華經》裡面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大大小小、在家出家,幾乎都會受持這部經,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
我們今天來念〈普門品〉,隨個人的智慧,見淺或者見深。
因為我們一再強調,佛法甚深的義理,往往會用種種有形的、具體的來表達,畢竟這種抽象的無形的,尤其是內心的世界,很難去表達。
所以〈普門品〉裡面,我們要從具相的事理,來了解我們內心裡面無形的煩惱如何去化解。
第二個我們要了解,越修學佛法,迷惑、業障就慢慢消除,智慧悲心就慢慢增長。
所以修道修道,你自己的身心自在,不只是這樣子而已,要讓眾生因為你的信佛學佛,而引導眾生離苦得樂。
用很世俗的一句話來講,你不想成佛你還沒事做,可是你成了佛、成了菩薩,那你可忙得很!只是說有智慧跟悲心在利益眾生的當下,你不會覺得有一個眾生被我幫忙,你也不會說有一個我來度化眾生。
事忙心不忙,事亂心不亂。
佛菩薩度化眾生,是隨著各種不同的因緣順水推舟。
那我們呢,我執我見很深,我們想修行、想利益眾生,那真的是逆水行舟,事倍功半,花了十分的力氣,說不定只得到一二分的效果。
我們被我執我見這個無形的繩子綑綁得緊緊,自己身心不得自在,想要去幫助眾生就更難了。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假使黑風吹其船紡,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這個世間有形的一切,佛法用四個字來代表:地水火風。
地是堅固的意思。
我們稱為大地,很堅固很堅硬,可以承載萬事萬物,你可以蓋十層樓、二十層樓、三十層樓,甚至一百多層都可以建。
水是融合的意思,溶解、融合、或者是說凝聚的。
一堆沙你把它滴一點水進去,變成一團了。
水的作用很大,像最近美國、澳洲、大陸都水患。
大陸有十幾個省幾十萬人要遷移,因為洪水爆發。
水災很厲害,像南洋大海嘯一下子幾十萬人死了。
水的力量很大很大。
如果山林砍樹砍多了,雨水一沖,就把房子沖垮,把人埋掉了,叫做土石流。
火是很可怕的,瓦斯的火、木材的火、火燒山林。
最近因為天乾地燥,有些地方發生火災。
像去年加拿大、美國,整座山這麼燒。
蘇俄也是火燒,麥燒死了,所以麥的價格飆漲。
還有風大,颱風。
這次台東、蘭嶼、綠島颱風,十七級風,玻璃都吹破了。
台東海山寺屋頂上的水塔也被吹掉下來了,你看那個力量有多大。
釋迦牟尼佛研究的結果說,外在世界地水火風力量這麼大,我們內心裡面也是有地水火風。
一個人剛愎自用,總覺得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別人講的話我都不想聽,好話說盡你也不願意聽,馬耳東風。
這種很閉塞的心態,不願接受人家勸導,這就是自大。
自大加一點就是「臭」,就會臭。
內心那種自我的執著,不肯虛心請教,所以修道起來很多障礙。
這是地大。
內心的水大是什麼呢?指貪欲的水。
世間這些水我們看起來會害怕,事實上,最可怕的是我們內心裡面貪欲的水,無窮無盡的貪,欲壑難填,好像很深很深的山谷,你要把它填滿很難。
我們眾生的欲望也是這樣子,欲望無窮,要金山要銀山,要天仙美女,要地位,要榮華富貴,要吃好睡好,什麼都要,錢越多越好。
最後,錢存銀行,人死了在天堂,子孫對簿公堂。
你看社會上很多有錢的人死了以後,老婆大房二房三房告來告去,子子孫孫告來告去。
所以古人講:財者,柴也。
木柴一不小心燒起來是很可怕的。
如果控制得好,小小的火可以煮飯炒菜,但是整個木柴燒起來的話,連人命都完了。
世間有水災,就是從人類內心貪欲的水。
火就是瞋恨心。
依佛經的研究,世間這些火就是我們內心裡面沒有包容心,見到不好的就打擊排斥消滅,不合我的意就要把他趕盡殺絕。
世間很多戰爭都是瞋心的一種表現。
譬如滅族,你這個種族跟我這個種族不一樣,膚色不一樣,我全部把你消滅。
過去希特勒就是看到猶太人很聰明很會賺錢,他就是要把他們全部消滅掉,把幾萬人關起來,瓦斯放進去,幾萬人就這麼死了。
貪、瞋、痴、慢,這個都是眾生內心的世界。
這個地方說,如果我們被火燒了,你稱念觀世音菩薩,用菩薩的威神力,火就不能燒了。
就是說,當我們起一念瞋恨心的時候,你能夠把它轉變過來,觀世音菩薩代表悲心,你把瞋恨心轉成慈悲心,你就不會被瞋恨火焚燒你的身心,火就滅了。
簡單講,學佛的人就修兩個學分:一個是智慧,般若智慧;一個是大慈大悲,慈悲心。
在我們眾生,因為我執我見,所以所修到的一切都是知識。
知識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問題,但是往往世界上的人就利用知識來控制別人。
所以外國人有一句話說: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ispower,power就是力量。
我有知識,我統治你。
佛法講的智慧和知識不一樣,智慧是會產生悲心,悲天憫人的心念。
因為從智慧來看,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是相互關聯、互為增上的,所以從智慧當中產生了悲心,就沒有衝突矛盾。
〈普門品〉裡面講到我們可以理解的這些境界,譬如火燒、水漂等等現象,更深層的來說,這其實是在說我們的毛病。
尤其我們出家修道了,在寺廟裡面過著很單純的生活,心安不安呢?心不安,就是貪瞋痴慢疑惡見在作怪。
這個病源你找出來了,你把它排除、減低,煩惱減低一分,你的法喜安祥就會增加一分。
經典裡面說的都是我們內心的世界;外在的四大地水火風,就是我們內心的貪瞋痴慢疑惡見。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這個很有意思!要到大海裡面採金銀珠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這個就是告訴我們,修學佛法的人追求什麼寶呢?四念住、四聖諦、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我們在佛法的大海當中尋尋覓覓,簡單說是戒定慧,詳細的就說了四聖諦、四念住,然後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加上六波羅蜜、四攝法,這些大寶可以豐富我們的生命,可以消除我們的病。
什麼病呢?貪瞋痴慢疑惡見,這些病可以治好。
我們在佛法的大海當中去尋寶,依經典所告訴我們戒定慧的修學方法,透過四聖諦、四念住、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我們得到了佛法的寶。
但是在我們修學的過程中,被無明的風一吹,有一個主觀的我,有一個外在的什麼功德被我追求,那就是黑風吹其船舫,你就漂墮羅剎鬼國了。
這個就是我們內心的世界,用這種具相方法來理解。
所以我們讀經,你內心的層次有多高,你就能讀出經典甚深的義理。
你層次不高,你就會想假使我坐船到大海,我念觀世音菩薩,我就能平安。
這是一種表相。
菩薩是有這個神力沒有錯,但是最重要是我們內心的淨化昇華。
經文還講到,如果有人造罪,要被判死刑,念觀世音菩薩就能夠得救。
種種的這些,其實都是講到我們內心。
當我們內心有惡念、有無明、有煩惱,很自然你就會招感這些業障;你內心一片善良的心、真誠的心、純正的心,一切災難就沒有辦法降臨。
我們住在道場也是一樣,一定要擁有一顆很正直的心,不要歪歪曲曲疑神疑鬼。
別人在講話,大概在說我的壞話,疑心,這是很麻煩的。
直心是道場。
要很正直的心,很純正的心。
我信佛學佛,我出家,我來住道場,我就是要成佛,就這麼一個目標,很單純,這樣子你就能夠安住在道場,隨著時間的流逝,你的智慧悲心就慢慢增長。
否則的話,你疑心疑鬼,別人在講話,是不是又在說我的壞話了,你又難過痛苦了。
疑心是很可怕的,尤其是對因果懷疑。
因果業報到底有沒有?三寶到底有沒有?輪迴到底有沒有?你對這些有疑心的話,可麻煩了。
疑也是一個障礙,這些障礙會使你的智慧悲心沒有辦法全面的展開。
所以我們讀經,要讀出經典最根本最原始的那個意義,然後來檢點自己的身心:有哪些特別障礙我,使我不能法喜,使我疑心疑鬼,使我整天煩煩惱惱,度日如年。
《大般若經》講,一個人如果在法喜當中,是度年如日,一下子一年過去了,好像過一天很快就過了。
如果度日如年,這一天怎麼這麼慢,這一個月怎麼這麼難過,那表示你的煩惱很重。
《般若經》也告訴我們,學佛的人覺得生命無常流逝,他會分秒必爭,下工夫去破除無明的風、貪愛的水、瞋恨的火、疑心疑鬼;我執、我見、我慢,以自我為中心的那種實存感,這個都是我們內心中的毛病。
毛病減少一分,你的生命就光明一分,你的法喜就增長一分。
你不在這邊下工夫,永遠走老路子,貪瞋痴無明,疑心疑鬼,自私自利,懶惰懈怠,那你的生命就是一直在黑暗當中飄蕩,無所事事,不知道生命的目標在哪裡,那是很痛苦的。
修道人他越用功修行的時候,他越法喜,生命就越安祥,要走的時候清清楚楚。
你看釋迦牟尼佛,「阿難,趕快在娑羅樹間幫我用吉祥草鋪一鋪,我要走了。
」眾弟子聽到佛要走了,哭哭啼啼的圍繞在那邊。
釋迦牟尼佛說:「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趕快問,時間來不及了,我要走了。
」就這麼安祥的,要走了,還擔心弟子們心中的疑惑沒有解決。
「有問題嗎?趕快說。
」佛問了三遍。
「好了,你們都沒有什麼問題,我要走了。
」這個就是生死自在。
他內心當中沒有貪瞋痴慢疑惡見了,他的生命現象已經跟我們不一樣,我們身心當中貪瞋痴一大堆,有這個病源在,所以煩惱一大堆,業障一大堆。
我們能信佛學佛,真的是很稀有難得。
不曉得多生多劫修來的一個善根,這輩子能夠出家修道,真是很大的福報。
千萬不要這樣隨隨便便空過一輩子,一無所得,一天過一天,不曉得出家目的做什麼。
起碼一天當中自己訂一點功課,金剛經、普門品、大悲咒、楞嚴咒……,你發願一天持幾遍。
除了早晚課,你自己訂一些功課,誦久了,念久了,多多少少你的智慧會增長。
還有一個最簡單實用的辦法,就是拜佛、拜經。
以前我是拜經,拜《法華經》,一字一拜,九個月把它拜完。
後來又拜《華嚴經》,一行一拜。
拜經當中,因為慢慢的讀、慢慢的拜,那感受又不同。
佛法是這樣子,你有一分用功,就有一分法喜。
有一分的法喜,你就越想用功,總覺得不夠,時間不多,多一點多一點。
精進當中,慢慢的你生命是越來越光明、法喜、自在。
我們講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基於智慧,悲智雙運,悲智交融了,所以能夠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度化之。
要以佛身來度,他就現佛身;要用菩薩身,他就現菩薩身;要用國王身,他就現國王身。
悲智圓滿的境界,可以做到這樣子。
那我們呢,悲心也不足,智慧也不足,所以想利益眾生很累,多講幾句話就覺得很討厭,這是我執我見太重。
讀經,就是把我們內心裡面這些錯誤的,把它讀出來,把它排除掉,那才是真正的讀經。
不是說你念一部經,你的功德多大,那就好像在做生意,跟佛討功德。
佛也不會去聽你念什麼經,佛在看你內心有什麼妄想而已。
佛還要聽你念經嗎?佛用不著聽經,他是已開悟的人。
現在一般人都是我念多少經給佛,佛就幫我加持;不是這樣子的。
是你念經當中,你檢驗出自己內心那些煩惱,然後把它排除掉,你的悲心智慧一天一天增長,你的本事就越來越大了。
(2016/7/15)普獻法師專網/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妙法蓮華經】妙音菩薩品第二十...|日誌首頁|【妙法蓮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上一篇【妙法蓮華經】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21)...下一篇【妙法蓮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23)...回應
獅巖洞元光寺♥信箱[email protected]
♥315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六寮53號
♥電話:03-5809255
♥電話:03-5809355
♥傳真:03-5800917
♥郵撥:元光寺17556391
最新開示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累積|今日loading......
關鍵字
google翻譯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延伸文章資訊
- 1法華經品名差異
7. 化城喻品第七. 往古品第七 ; 8.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授五百弟子決品第八 ; 9.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授阿難羅云決品第九 ; 10. 法師品第十. 藥王如來品第十.
- 2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_妙法蓮華經淺釋宣化上人主講
法華經、楞嚴經與華嚴經並稱經中之王。不入法華,不知佛恩之浩瀚。法華經共有二十八品,前十四品是說一乘之因,後十四品是說一乘之果;也可說前十四品 ...
- 3【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22 ... - 隨意窩
201610270750【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22) · 在所有的經典裡面,無論是在家出家,我看大家最熟悉的一部經,就是《妙法蓮華經》裡面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
- 4白話解讀《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 - SlideShare
白話解讀法華經1; 2.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那時,無盡意菩薩立即從座位站起來,袒露右肩、雙手合十、向釋迦牟尼佛行禮,繼而這樣說:「世尊啊!
- 5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上宣下化老 ...
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共有七卷,共分為二十八品。這一品文是二十五品,講觀世音菩薩這種神通妙用,不可思議的境界。 在前面講到有「藥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