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上宣下化老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共有七卷,共分為二十八品。
這一品文是二十五品,講觀世音菩薩這種神通妙用,不可思議的境界。
在前面講到有「藥珠 ...
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經文│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一九六八年十月六日至十一月九日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編按】: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二日,九十六天的「暑期楞嚴講修班」剛結束,上人宣佈休息兩個禮拜後,將繼續講解《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十月六日農曆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圓,在月光最圓的這天,上人繼續講解〈普門品〉至十一月九日(農曆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全品圓滿結束。
在這兩個禮拜休息期間,上人曾簡單地介紹觀音菩薩的神通妙用和感應事蹟,給弟子們認識。
今將上人這段介紹收錄於此,以符合當年的時序,也幫助讀者對觀音菩薩有更多的認識與信心,多接近觀音菩薩,多向觀音菩薩學習。
觀世音菩薩在佛教裏,是佔很重要的地位的。
這觀世音菩薩,有的人說他是中國的,有的人說他是外國的;有的人又說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說他是女人。
現在我告訴各位,這觀世音菩薩,他也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外國人。
那麼他是哪兒的人呢?他是盡虛空、遍法界,哪個地方都是他,哪個地方也都不是他。
他是隨類應現,眾生應該以什麼身得度的,他就示現什麼身而為說法。
所以觀世音菩薩沒有一定的。
這觀世音菩薩,他也示現佛身來度一切應該成佛的眾生,也現菩薩身來度一切應該成菩薩的眾生,也現天上的天王身來度一切眾生。
總而言之,這個眾生應該以什麼身得度的,觀世音菩薩就示現什麼身,來給這一類的眾生說法。
在佛教裏,觀世音菩薩各處去教化眾生。
所以,他要度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先看這個眾生歡喜什麼,投其所好,他就說什麼法;這個人也都歡喜聽,於是就把這個眾生度了。
所以說,觀世音菩薩也不一定是男身,也不一定是女身,他也是男身,也是女身,不過都是變化身。
觀世音菩薩的本體,是如如不動的,和佛是一樣。
並且觀世音菩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成佛,佛號為「正法明如來」。
現在他化菩薩身來教化眾生,在佛教中,他現菩薩身;在外道裏,他也現外道的身,所以往往有一位穿著白衣服的,在耶穌教裏就說她是聖母。
其實,這位聖母是誰呢?就是觀世音菩薩,去教化那一類的眾生。
他示現穿白衣服的樣子,一般的耶穌教說這是聖母,其實就是觀世音菩薩去顯現,令這個眾生來發心。
無論早晚,都會令他明白佛法;明白佛法之後,就要發菩提心。
這是觀世音菩薩這種妙用無窮的不可思議境界。
「觀世音菩薩」這幾個字,「觀」是一種觀智,能觀的智慧;「世音」是所觀的境界。
這能觀的智慧,觀這個所觀的境界,觀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境界、所有一切的音聲。
這音聲,有苦聲樂聲,有善聲惡聲,有好聲壞聲,觀世音菩薩觀看世界種種的音聲,他就令眾生遂心滿願──眾生無論求什麼,只要向觀世音菩薩祈求,觀世音菩薩一定會令他遂心滿願。
所謂「一切眾生若干種音,菩薩悉知悉見」,無論有什麼聲音,這一位菩薩都知道。
為什麼?因為他一天到晚盡觀世界的音聲,觀一觀這地方有什麼音聲?觀一觀那地方又有什麼音聲?本來音聲是聽的,怎麼他說「看」呢?音聲你能看得見嗎?你看不見,但是觀世音菩薩能看得見,像看雷達那個境界是一樣的;因為觀世音菩薩他那兒有雷達,每一個眾生都有電波,你這個電波發出的什麼音波,他都知道。
這是一種講法。
還有一種講法,因為觀世音菩薩眼睛雖然說是「觀音聲」,也就是用眼睛可以聽;這眼睛不單可以看,而且又可以聽。
為什麼這樣子呢?因為他有六根互用的神通。
一般人若修《法華經》,得到法華三昧,或者得到六根清淨這種境界,都可以六根互用,何況觀世音菩薩呢!所以觀世音菩薩耳朵也能看、也會說話、又會吃東西,他眼睛會聽、也會想東西。
這六根互用的境界,觀世音菩薩很早以前就得到了,所以他能觀世音。
「世」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觀世音菩薩觀一切眾生過去世的因緣、現在世的因緣、未來世的因緣,觀看這三世的因緣,然後應該用什麼方法去救度和教化這個眾生。
觀世音菩薩,用他所修行成就的神通救度眾生,所以這叫「觀世音」。
他為什麼要管這麼多閒事呢?一天到晚就觀「世音」,這又有什麼用呢?因為觀世音菩薩放不下──放不下你,放不下我,放不下他,放不下一切眾生。
他看這一切眾生,就好像他的小孩一樣!你看果涵,一天到晚抱著她的小孩,為什麼?她放不下!觀世音菩薩對我們這一切眾生,也是這個樣子,所以他要看看:我這小孩哭了沒哭?我那小孩笑了沒笑?我那一個小孩是不是很凍?大約沒吃奶吧?一天到晚照顧我們這一般的小孩子。
有人就說:「喔!那他是不是做一個褓姆呢?」差不多有這種情形,但是可沒有人給他錢,這是觀音菩薩最吃虧的一個地方!他因為放不下眾生,所以他要觀世音。
觀世音,看見哪一個眾生有什麼痛苦,他就要解除這個眾生的痛苦;看見哪一類的眾生有災難,他就要解除那一類眾生的災難。
所謂「尋聲救苦」,你若有苦,只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會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一切一切都遂心如意。
但是這個妙法,一般人都不知道,所以在最危險的時候,也都想不起來念觀世音菩薩。
你要是能在最危險的時候,想起念觀世音菩薩,在火裏邊,火也燒不死你。
會不會燒壞?也不會燒壞!在水裏,水淹不死你;你就算不會游泳,也可以自自然然到那淺的地方。
這是觀世音菩薩的一種感應,只要在最危險的時候,你能念觀世音菩薩,都有感應的,觀音菩薩一定會來救度你;但是你要有信心,不要將信將疑。
譬如你在一個火堆裏,雖然你念觀世音菩薩,但又信不著觀世音菩薩,心想:「念念觀音菩薩,他就能來救我?這靠不住吧?沒有這麼靈驗的事情吧?」你心一生疑惑,他不會來救你了,因為你不相信!你若一心相信:「我這兒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一定來解救我脫離危險。
」甚至你遇到一隻老虎,這老虎張開嘴要把你吃了,你這時候把眼睛一閉,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這老虎嘴也張不開了,牠就吃不了你!觀音菩薩就有這個力量!
「菩薩」是半梵語,具足叫「菩提薩埵」。
「菩提」就是覺,「薩埵」就是有情。
菩提薩埵,就是覺有情──覺悟一切的有情;凡是有情的,菩薩都會令他得到覺悟。
又有一種講法,是有情覺──有情裏邊的一個覺悟者。
有情,就是一切有知覺性的,有感覺的,有氣血的,這一些個有生命的東西,都叫有情。
觀世音菩薩,他還沒有成道前和我們是一樣的,因為他不怕這苦難去修行而覺悟了,是有情的眾生裏邊的一個覺悟者。
也就是他以他這個覺悟的這種智慧,再來覺悟我們這一切的眾生,所以叫菩薩。
菩薩,另一個名稱,叫大道心的眾生。
大道心,他的道心最大了。
有大道心的眾生,這就叫菩薩。
又有一個名稱,叫開士,又叫有上士,名字很多,觀世音菩薩也就是這一類的眾生。
在沒有成佛以前,所有的菩薩也都叫眾生,不過他是眾生裏邊一個覺悟的眾生,而不是迷昧的一個眾生。
迷昧的眾生,他遇著一切境界就執迷不悟,遇著一切的事都看不破、放不下。
觀世音菩薩對一切的事,都看得破、放得下,無所執著了,所以他覺悟。
不單自己覺悟,而且又覺悟其他一切沒有覺悟的眾生,所以叫做「觀世音菩薩」。
這是觀世音菩薩大概的意思。
有一首讚嘆觀世音菩薩的偈頌如下: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朵朵紅蓮安足下,彎彎秋月鎖眉頭。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觀音菩薩妙難酬」,觀世音菩薩,他的神通、智慧、方便,一切一切,都是不可思議的。
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沒有法子可以說得完,也沒有法子可以講得完。
「清淨莊嚴累劫修」,觀世音菩薩,他這種清淨莊嚴的相好,是累劫所修,不是一生一世修來的,他是生生世世修福修慧,才能相貌這麼圓滿。
「朵朵紅蓮安足下」,觀世音菩薩,他站在紅蓮華的上面,非常妙好。
「彎彎秋月鎖眉頭」,觀世音菩薩,他的眉毛,彎彎的像秋天的月牙似;他相貌生得非常地妙好、非常地圓滿。
「瓶中甘露常遍灑」,觀世音菩薩,他手裏拿著淨水瓶;淨瓶裏所裝的,是甘露水。
這甘露水,向我們每一個人的頭上一灑,每個人就得到清涼,災消罪滅,災消病散──病也沒有了,災難也消了,罪也滅了,福就會生出來。
遍灑,「遍」是普遍的,任何人有什麼災難,觀世音菩薩都可以去救。
「手內楊枝不計秋」,觀音菩薩手裏有楊枝手,他用楊枝蘸甘露水,這麼一灑,什麼魔障也沒有了,什麼麻煩也沒有了,一切都清淨了。
只要觀音菩薩用這個楊枝,蘸著甘露水一灑,這地方就平安無事了。
手內楊枝不計秋,不知道多少年了!
「千處祈求千處應」,這觀世音菩薩,無論是一個地方求他,或者有千處萬處、百千萬處,有多少人求他,他都是遂心滿願,去幫忙這麼多的眾生,令離苦得樂。
「苦海常作渡人舟」,在這茫茫的苦海裏,我們這娑婆世界就好像苦海一樣;觀世音菩薩常常地作渡人的這麼一個船的樣子。
觀音菩薩這種的神通妙用、相好莊嚴,講也講不完。
不過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大概,對觀音菩薩有少少的認識,以後好多接近觀音菩薩,學習觀音菩薩這種的慈悲、這種的普門示現,來教化眾生。
講到這個地方,想起一個公案。
以前在中國的上榆縣,有一個商人,他什麼生意都做,但是他信觀世音菩薩,很誠心地念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也念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有一天晚間,這個商人夢見觀世音菩薩告訴他:「你呀,將要有一個災難哪!我現在告訴你幾句偈頌,你記得,以後就會應驗。
這個偈頌是:逢橋莫停舟,遇油即抹頭;斗穀三升米,蒼蠅捧筆頭。
」說完,觀音菩薩就不見了。
這商人,把這四句也就記得明明白白,記得很清楚。
有一天,他把很多的貨物裝到船上,準備到另一個城市去賣。
這船在江中行駛著,遇著大雨,剛好正要經過一座大橋。
這個擺船的就要把船停到橋底下來避雨,免得雨水把這些東西都打溼了。
可是這個商人一想:這是「逢橋莫停舟」,現在正在橋底下,不要停舟啊!趕快叫這個擺船的:「快開船!這個地方不能停!」船一過這座橋之後,轟!橋就坍塌了。
如果在橋下停船,連人帶東西統統都會打到長江裏去,都沒有了。
他想,這觀音菩薩真靈!沒有在橋底下停舟,啊!躲過這一個大難。
回到家裏,向觀音菩薩更拜多一些。
那麼拜拜佛,忽然在佛前的油燈就跌到地上,灑了滿地都是油。
他一想:啊!這不是「逢油即抹頭」嗎?他把灑在地上的油,都往自己頭上抹。
等晚間休息,睡到半夜時,他聞到一股血腥的氣味就醒來,他一看,駭!太太的頭被人給割下來,流很多血,把床都染紅了。
在半夜,他趕緊到他太太的父母親家裏去報告,說:「今天晚間,不知怎麼的,你的女兒死了,不知被誰殺的。
」他的岳父、岳母去一看,說:「這誰殺的?一定是你謀財害命!你信佛,你太太不信佛,你們兩個人一定是意見不合。
一定是你不歡喜她了,藉機就把她殺了,你才這麼樣子來通告我。
」於是就告到縣政府去。
到了縣政府,縣官也審問不出所以然,於是就要判這商人謀殺的罪名成立。
縣官正拿著筆要判這個罪時,有很多的蒼蠅飛來把這個筆頭都落滿了。
這商人就說:「喔!真奇怪!這真太奇怪了!『蒼蠅捧筆頭』。
」這縣官就問他:「你說什麼奇怪奇怪的?」他說:「我是信觀音菩薩的。
之前,我在家裏作了一個夢,觀音菩薩告訴我四句話。
現在三句都應驗了,所以我認為奇怪。
」縣官就問他:「三句是什麼?」
商人說:「觀音菩薩告訴我:『逢橋莫停舟!』我出外做生意,船剛好行駛到橋下,正趕上一場雨,擺船的要停舟,我叫他不要停,船一開過去那座橋下,結果橋就坍塌了。
如果我在那兒停舟的話,船就被橋給砸爛了,連人也都沒有了。
又,觀音菩薩教我『逢油即抹頭』,遇著油,就往自己頭上來抹。
我在家裏拜佛,忽然油燈跌到地上,把油灑了滿地,我趕緊把這個油來抹頭。
又,第三句是『蒼蠅捧筆頭』,現在縣官您想要判我罪名,蒼蠅就來捧筆頭來了,這豈不是也應驗了呢?這個『斗穀三升米』,我還不知怎麼樣。
」
這個縣官一聽,喔!有這樣的事情。
現在這三句話都應驗了,就剩一句「斗穀三升米」。
縣官於是和他的參謀研究來、研究去,說:「『斗穀三升米』,斗穀有三升米,豈不就是有七升糠?有七升糠,喔!這一定有或者姓米的,或者姓康的,或者叫米三,或者叫康七。
去找這個人,如果有,把他拿下來審問。
」
於是派遣密探到鄉下一調查,果然有個康七。
把這人拿來一審問,發現原來這個人和這商人的太太,有一種不可告人的事;他們兩個人準備把這個商人殺了,以便同住在一起。
這康七就在這天晚間殺人,他用手一摸頭髮,頭上有油,他想:「這有油的頭髮,是女人頭髮擦油,男人不會擦油的。
」所以他就把有油的頭讓過去,把裏邊那個沒有油的頭就給砍下來了。
這縣官一審問,問明白了,於是就把康七定罪了。
這商人一看,「喔!世界上的事情,因果很厲害的。
」以後就出家修道,把世間的一切一切都放下了。
由這一點看來,你只要對觀世音菩薩有誠心,無論有什麼災難,他就會幫忙的,會有所感應的。
這一品,相信各位都很熟的,都認識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是位大慈大悲的菩薩,與我們這一切的眾生非常有緣。
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十種因緣:
第一種的因緣:「藥珠」。
因為藥珠,所以就說這〈普門品〉。
什麼叫「藥」呢?就是藥王樹。
什麼又叫藥王樹?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到山上去斬柴,斬回來一擔柴,擔到街市賣,遇到一位醫生。
醫生一看他這一擔柴裏邊放光,於是就把這擔柴買回去。
到家裏把柴打開一看,裏邊就有一棵藥王樹。
醫生得到這棵藥王樹之後,無論任何的病,只要用這棵樹在病人身上這麼一碰,或者輕輕一打,無論什麼病就好了,所以他在這世界上救的人不知多少!就因為這樣,所以叫藥王樹。
「珠」,是如意寶珠。
如意,就是遂心如意。
說:「如不如你的意呀?」「如我的意!」如你的意,也就是令你歡喜、滿意。
你所需要的東西,如意珠就滿足你的要求,成全你的欲望;你想要吃好東西,如意珠就現出有好吃的東西來,不用去買。
你想要穿一件最美麗的、人間最稀有的衣服,只要對著如意寶珠那麼想一想,如意寶珠可以現出來你所歡喜穿的衣服。
甚至你想在晚間住一個最美麗的房子,這如意珠就可以現出房子來;這一夜住宿過後,第二天這房子又回到如意珠裏邊去。
你想吃東西,如意珠所現出來的東西,也不會不夠你吃,但是也不會剩,恰到好處;你想吃這麼多,就現出來這麼多,也不會多,也不會少的。
你穿的衣服,也不必預備一個衣服架子,只要把衣服脫下來,它又回到如意珠裏邊去,所以這就叫「如意」。
如意珠多大呢?很小的一粒珠,你可以帶到身上,隨便到什麼地方都可以;又不重,又不佔地方,遂心如意,是妙到極點,所以叫如意珠。
有人說:「如意珠這麼樣好,譬如男人想要一個漂亮的女人,能不能現出來?女人想要找一個漂亮的男人,能不能現出來?」這個也沒有講。
你把我問住了!我都不知道有沒有這麼妙的作用。
總而言之,它叫如意珠。
因為這個,所以這〈普門品〉也就等於藥王樹,也等於如意珠;你只要能誦念〈普門品〉,所求的事情也就能遂心滿願,滿足你的要求。
但可不是說今天念,明天就有功效。
這必須先打好一個基礎,好像造樓房,先要打地基;地基打不好,樓房也就沒有法子建造了。
〈普門品〉雖然好像藥王樹和如意珠這麼靈感,這麼妙不可思議,可是你要先念〈普門品〉,天天念,念得觀音菩薩認為你合格了,認為你是有這種誠心,然後你就能所求如意、遂心滿願。
不是說平時也沒有念過,到時候就想要求感應,就有靈感了!一定你要平時用功修行,到時候就會有好像這藥王樹、如意珠,那樣妙不可思議的境界。
所以這〈普門品〉就等於藥王樹、如意珠這樣的微妙,不過你首先要去念。
有人講:「佛教裏面有太多東西要學了!又念〈楞嚴咒〉,又念〈大悲咒〉,現在講〈普門品〉,又要念〈普門品〉了。
這麼多功課,我們哪有這麼多時間呢?」你不需要很多時間,你只要一天少睡一個鐘頭,少講一點沒有用的閒話。
在佛教裏,把「講閒話」叫「舂殼子」;舂殼子,就是言其這個米有殼子,用舂米那個東西一舂它,把沒有用的殼子都給舂去。
你少講一點用不著的閒話,這些工作都可以做到的。
如果你不想遂心滿願,說:「我也無所求,也沒有貪心,也沒有瞋心,也沒有癡心,我也不需要念這個!」那你根本就不需要念。
你不需念,那就沒有講的了,你不念也可以的。
你若覺得將來或者會遇到什麼事情,想求觀音菩薩或者佛來幫忙,那你就應該多學一點佛法。
佛法好像大海一樣,你連一滴海水都還沒有喝,你就嫌多?那將來這麼大一個海的水,一定喝不完的。
不過,只要盡你的力量,需要多少就用多少,佛法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你取也取不完,用也用不完。
所以應盡你的力量來利用佛法。
這是因為「藥珠」的意思,所以要說〈普門品〉。
第二個意思,叫「顯密」;顯是明顯,密是秘密。
言其你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時候就得到明顯的感應,有時候就得到秘密的感應。
明顯的感應,就是人人能看見,人人也都懂得。
譬如觀世音菩薩救護眾生,〈普門品〉上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焚。
」《楞嚴經》上,觀音菩薩述耳根圓通時也說「火不能燒」、「性火真空,性空真火」。
譬如你正在房裏,房外邊無意中起了火,或者鄰居起了火了,這時候,只要你一心相信觀世音菩薩,能誠心念觀世音菩薩,真真地有信心,那麼即使鄰居的房子燒了,你的房子也不會燒的。
可是這要無意中的,而不是故意。
如果你故意去點一把火,試試看這個房子燒不燒?那一定燒的!為什麼?因為你是想試驗觀世音菩薩!
為什麼你要試驗?就因為你信得不真切,所以才要試一試。
好像你交一個朋友,想知道這朋友對我是不是有真心?是不是拾金不昧的好人?於是等這位朋友來了,就故意把這伍百塊錢掉在地上,也不在那兒看著他。
他要是不好的人,就會把這伍百塊錢撿起來拿走;他要是個好人,就不會把這伍百塊錢給拿走了。
為什麼你要試驗你的朋友?就因為你對這個朋友沒有真正的認識,還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
經上說的「念觀世音菩薩,設入大火,火不能焚」,你不相信,想要試驗到底是能燒不能燒?如果這樣,那你對觀音菩薩根本就沒有信心。
既然你沒有信心,觀音菩薩也不會來管你這麼多閒事的。
你燒你自己的房子?那你燒就燒!你想要跳海自殺去,說:
「我設入大水,大水所漂,即得淺處,我看看得不得淺處?」你以試驗性質來推測觀世音菩薩的這種神通妙用,那觀音菩薩也不會管你這個閒事的。
為什麼?你根本就沒有信心!所以你要是對菩薩沒有信心,他是不願意多管閒事的。
那麼在無意之中,鄰居著火了,你以真誠心念觀世音菩薩,這火不會燒到你的。
你有意的,那就是對菩薩不相信,所以不可以試驗的。
說:「那我若不試驗,怎能知道究竟是真的或是假的?」你知道是真的,又怎麼樣?你不知道是真的,又怎麼樣?你知道了,一天還是要吃飯、穿衣服,才能活著,那你何必又多此一舉呢?
「明顯」,是人人都知道的。
譬如你鄰居的房子都燒了,而你的房子公然就不燒,這豈不是「顯」嗎?人人都知道:「啊!那個人是念觀世音菩薩有感應!他信佛真是有點妙處!」有感應了,這就是「顯」。
又有秘密的。
譬如你應該有一個災難,或者你應該掉到海裏被水淹死,但無形中,觀音菩薩就感應得令你不會遇著這種危險,令你這災難沒有了,這就叫「秘密」。
人人都不知道,你自己也不知道;你自己應該受的災難,無形中就沒有了。
或者這個人應該被火燒死,因為他信觀音菩薩,觀音菩薩默默中就把他這災難給解除了,這樣子,也是秘密的感應。
甚至你坐飛機,本來應該失事的。
現在交通雖然方便了,但人死得也多了,有的時候飛機失事,火車撞火車,就死幾十人、幾百人,死很多人;或者車與車、巴士和巴士撞,也就很多人死於非命。
在這種種情形之下,因為你念〈普門品〉,因為你念〈大悲咒〉,因為你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在默默中,在冥冥之中,換言之,就是人所不知道的,他就給你改變,化凶為吉。
所謂「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逢著凶險的事情,就變成吉祥了;遇著因難的事情,變成吉祥了。
人人都歡喜吉祥,所謂「吉祥如意,如意吉祥」,遂你的心、滿你的願,這你就吉祥了!
這是因為「顯密」的關係,所以說〈普門品〉。
〈普門品〉也就有「顯密圓通」,顯也圓通,密也圓通,顯密都得到圓通,所以這〈普門品〉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這〈普門品〉有種種的妙用,〈大悲咒〉也有這種妙用。
我說一件感應的事情,在中國東北發生的。
有一個很有錢的農人,到秋天,他用車裝載著糧食到街市去賣,賣完了,就帶著錢回來。
半路上,在前邊大約有三華里路遠,很多土匪在那兒打劫。
這有錢的財主看見了,怎麼辦呢?逃走?在土匪的監視之下,也逃走不了;不逃走?一定是被搶的。
於是他就念起〈大悲咒〉,趕車的車夫還照常往前去。
車子快接近這群土匪時,忽然看見從土匪裏邊出來一個人,走到他的車前,對著車夫說:「你把鞭子給我,我給你趕車!」然後就執鞭趕馬車,從土匪旁邊過去,這土匪好像沒有看見一樣,所以也沒有打劫他。
等這些土匪看不見了,這趕車的人就把鞭子交給這個叫「老板子」的人──就是趕車的馭使,說:「你現在趕快走吧!沒事了!」這財主本來以為他從土匪中出來幫他趕車的,一定是土匪了,就問:「你今天對我這麼好,你來救我,令我沒有受到打劫。
請問你貴姓?在什麼地方住?將來我好到你府上拜謝!」這個人就告訴他說:「我的名字,就叫阿逝孕!」
你們各位念〈大悲咒〉時,在咒裏邊不是有一句「阿逝孕」?在那圖片裏,長兩個翅膀那個護法,他就叫「阿逝孕」。
這個有錢的人一想:「啊?誰叫『阿逝孕』呢?」當時他都忘了,忘了這個阿逝孕就是〈大悲咒〉的一句咒語,也就是一個護法。
等這位阿逝孕走了,看不見了,他才想起:「喔!這阿逝孕不是〈大悲咒〉裏面的一個護法嗎?」想起來了,再找阿逝孕,也找不著了,不知阿逝孕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所以這是〈大悲咒〉裏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境界!如果這個有錢的財主想:「我念〈大悲咒〉試一試它靈不靈?」阿逝孕也就不會來救他了。
這是因為他沒有試驗的心,只是一個「信」,相信〈大悲咒〉:「我念〈大悲咒〉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果然就遂心滿願,沒有被土匪打劫。
你們以後誰若遇到阿逝孕,你可以一手就把他抓住,不要叫他走了。
不要像那個有錢的財主,見著阿逝孕,又當面錯過了!所以你們記得,以後有遇著阿逝孕來救你們,你一手就把他抓住,看看他用什麼方法能走得了?
第三,因為有「人、法」的這種因緣,所以才說這〈普門品〉。
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共有七卷,共分為二十八品。
這一品文是二十五品,講觀世音菩薩這種神通妙用,不可思議的境界。
在前面講到有「藥珠」,有「顯密」,現在再講有「人法」。
什麼叫「人法」?人,就是觀世音菩薩;法,就是普門示現這個法。
觀世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所以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也可以說是個「妙人」。
他又說「普門示現,有求必應,無感不通」這種法,這叫不可思議的一種法;因為它不可思議,所以叫「妙法」。
既然是「妙人、妙法」,所以才可以夠上「普門」這種名稱,名實才能相符。
因為「人法」的因緣,觀世音菩薩才說這〈普門品〉。
第四種,因為慈悲的因緣,所以觀世音菩薩才說〈普門品〉。
什麼是慈?慈能予樂;什麼是悲?悲能拔苦。
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七種的難,解除三種的毒,應眾生兩種的求。
這七難,在後邊經文裏會詳細說的,大略就是「水難、火難、風難、枷鎖難、黑風難、刀杖難、怨賊難」等等。
解三毒,就是解除「貪、瞋、癡」這三毒。
應二求,就是應「求男、求女」這兩種的求。
眾生都有貪、瞋、癡這三毒。
若人多貪,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貪;若人多瞋,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人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這個貪,講起來也很多。
瞋,講起來也更不少。
這個癡,也不多,也不少;說它多也不算多,說它少也不算少。
我們就在這個不多不少,解釋這一個「癡」。
什麼叫「癡」呢?簡單的說,就是愚癡。
什麼是愚癡?就是沒有智慧,不明白,見理不真。
見著那個理論不正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它為什麼是這個樣子,不知道究竟它為什麼就是這樣子。
這是一種愚癡,就是見理不真,見那個道理不清楚。
這個「愚癡」,就是中國王陽明學說所說的,沒能「知行合一」。
王陽明說:「這個人為什麼沒有去做呢?因為他不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他若知道,就會去做。
」有的人就說:「有的人他還沒有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他若知道了,就會去做去?」王陽明就說:「他知道了而不去做,那他還是沒有真知道;他若真知道了,就一定會去做的。
」
王陽明在中國是一位很有名的學者,他的學說就是「知行合一」。
王陽明說:他若真知道了,就一定真會去實行;沒有知道,所以他才不去行。
這也就是說,他若真明白了,就不愚癡,就不會做愚癡的事情。
他為什麼做愚癡的事情?因為還沒有明白。
所以我說這是見理不真,見理沒有見真的。
舉出一個例子來講一講。
什麼例子呢?譬如這愚癡的人,他就想:
好花常令朝朝豔,明月何妨夜夜圓,
大地有泉皆化酒,長林無樹不搖錢。
這個貪花的人,他生出一種愚癡的心,他說:「我這朵花,永遠都是這樣鮮豔而不凋殘,時時都這樣開,天天都這麼美麗。
」
那個貪玩月的人,就說了:「明月何妨夜夜圓呢?昨天晚間那個月是圓的,如果每一天晚間的月都是圓的,你說多好啊!我天天到外面去看月,一看這種月光輝映燦爛,我也不必點電燈,天然的光輝,又省錢,這多好!」這不是愚癡的想嗎?
月有盈虧,花有開謝。
花開,這是生;花謝,這是花的落,也是花的死。
月圓,就有月缺的時候。
為什麼月有盈虧?這是一種天道的循環,也就是表示月是屬陰的,日頭就屬陽的;所以日頭天天都是圓的,月就有的時候圓、有時候不圓。
男人就好像太陽似的,女人就好像太陰似的,她為什麼仿照太陰?女人這月訊每月來一次,來的時候,也就是滿了;滿了之後,女人的血又虧了。
所以女人以血為主,就屬於太陰的。
這個太陰,它焉能每天晚間都圓的呢?這是不可能,所以這是一種愚癡的想法。
好喝酒的人,他就想:「我每天去買酒,買威士忌,買白蘭地,這很貴的!若是在地上有一個水池子,就變成了酒池,這樣我想飲酒就到那水池子裏取一點酒來飲,這有多方便!」
還有貪錢的人,也就想:「我現在去做工,賺錢非常地困難。
如果每一棵樹都變成搖錢樹,樹上都結有元寶或者美金,我想要用錢,就到那個地方去取,這有多方便!」
但是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這都是愚癡的妄想。
還有最簡單的一種例子,什麼呢?這個人也沒有讀書,甚至連小學都沒入,中學那更不要提,他就想要得一個大學博士的學位。
你說豈有此理呢!小學都沒讀,大學博士的學位怎能就這樣給你呢?他就尋思自己可以得到,這也是愚癡的。
還有一種人,他根本沒有種田去,到時候就想收穀,這都是愚癡妄想。
甚至於也沒有買馬票,到時候他想中頭彩,這都是一種愚癡的想法。
可是這愚癡的想法,一般普通人多數都有這種毛病。
那怎麼辦呢?有這種毛病就應該把它改了。
觀世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這就是一種「大悲」;他又利樂一切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一種「大慈」。
因為大慈大悲的因緣,所以才說這〈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五種因緣,是「福慧」。
觀世音菩薩所以能尋聲救苦,分辨世間一切的音聲──善聲、惡聲、苦聲、樂聲、是聲、非聲,這是有真正的智慧。
觀世音菩薩這種智慧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也是因為他普門的布施,以法施給眾生,所以他就有福德莊嚴。
所以這是由於福慧的因緣來說這〈普門品〉。
第六種因緣,是「真應」。
真,是觀世音菩薩以他這種真身的妙力,來救度七難,解除眾生的三毒,滿足了眾生的二種求。
這是以真身的妙力,又現三十二種的應化身,去教化眾生。
所以有這真應的因緣來說〈普門品〉。
第七種因緣,是「權實」。
觀世音菩薩以法身的力量,在默默之中,就是秘密之中,來利益眾生,這叫「實」。
他又以三十二應化身來教化眾生,這是「權」。
權,是權巧方便,也就是暫時用這個方法,不是永遠用的。
又因為觀世音菩薩以這權實的因緣,所以才說〈普門品〉。
第八種因緣,是「本跡」。
「本」就是根本,「跡」就是蹤跡。
觀世音菩薩以他的法身普度一切眾生,他的法身是「本」;他以這應化身又去教化眾生,這是「跡」。
跡,就好像我們人走路,就有腳走的蹤跡。
觀世音菩薩的法身猶如這一個月,他的這種跡,就好像「月照千江」似的,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個月照一切的水,一切水裏的月,都是從這一個月的本身而現出來。
水裏的月就是個「跡」,天上的月就是個「本」。
這是以「本跡」的因緣,所以才說〈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以一個法身,而普現一切眾生的心,令一切眾生都改過自新、迴邪向善、離苦得樂,究竟成佛。
講到這個地方,有一個人就說了:「喔!難怪我不改過自新,原來是觀世音菩薩他沒有現到我的心裏來,所以我有什麼過錯我也不願意改。
」譬如抽香菸的人就想:「我的香菸戒不了,大約觀世音菩薩不加被我,不幫我的忙吧!」好喝酒的人就說:「我想學佛法,可惜我這個酒戒不了,這大約是觀世音菩薩的罪過,他不幫我的忙!」於是乎他就對觀音菩薩生出一種怨,仇怨的心了,說:「這觀世音菩薩太不公道了!為什麼你幫忙旁人,不幫忙我呢?」這可是愚癡上再加上一分愚癡,這是雙料愚癡!
為什麼觀音菩薩不加被你?就因為你不聽觀音菩薩的教化!你聽見「觀世音菩薩」這個名,你就應該自己改過自新了,就應該清靜你的頭腦,所謂「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你知道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算了,那麼將來的事情,你應該往好做。
可是,你明知故犯,就像頭先我講這個戒律;這個戒律,你要受戒,就應該守戒。
尤其你看這戒律的經,就更應該守戒;如果你看了,知道這樣是不對,你再去明知故犯,那就是罪上加罪。
所以,責怪觀音菩薩不保佑你,這是一種錯誤!觀音菩薩時時都想保佑你,可惜你把你心裏那個門總關著,不令觀音菩薩進去,觀音菩薩也只可以歎息,說是:「唉,這個眾生,真是可憐愍者呀!真是可憐的人哪!」所以你不要怪觀世音菩薩。
第九種因緣,是「緣了」。
「緣」是緣因,「了」是了因。
了因,就是把這個因斷了,也可以說是明了這個因果的因。
我們現在來聽經聞法,在這一個暑假的期間,這麼起早貪黑,不捨晝夜。
早晨,路途遙遠的,從四點鐘就起身,到此地來參禪打坐、學習這個經教,甚至於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裏邊,有的讀博士的也來學佛法,有的讀碩士的也來學佛法,有的讀學士的也來學佛法,可見是知道佛法的重要。
為什麼這一些個人要從華盛頓州這麼老遠地來到三藩市這裏學佛法?也就因為要了這個因;聽經,這就是了因的種子。
你有這個聽經的因緣,這是「緣因」,也要有這種「緣」。
那麼來這暑假三個月零六天,合起來就是九十六天;在這九十六天,吃飯也不知道什麼滋味,喝茶也不知道什麼滋味,睡覺也不知道睡醒了沒睡醒,那麼做什麼呢?就是一心一意來學這個《楞嚴經》。
從早晨六點鐘到晚間九點鐘,其中有四個鐘頭的講經時間,其餘的時間,有的坐禪、有的自修、有的吃飯的時候,把這一天不知不覺就混過去了。
我相信每一個人,雖然有煩惱,也不會認為煩惱太重的,所以在這九十六天,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那麼過去了還不要緊,這一些個學佛法的人,就都覺得這佛法值得學了,於是從華盛頓州的西雅圖那邊又搬到三藩市來了。
要來啊,東西也都不要了,送給人了;有的一些個傢俬、桌子、凳子,大約箱箱櫃櫃的這一些個,現在都「破家值萬貫」──很值錢的東西,這回都不要了,他們都搬到三藩市來了。
這現在我所知道的,就有八、九或十幾個,從這個西雅圖搬到三藩市來;現在這位translation(翻譯)的,就是頭一名。
我知道他本來在西雅圖讀書,可以少讀一段時間;現在轉到三藩市柏克萊university(大學),又要多耽誤一個時間。
這足見為佛法,把佛法看得重,所以能這樣子;這可以說是千里萬里來學習佛法,來到這兒研究經典,這是美國的一種現象。
將來呀,你們把這佛法學明白了,度你們美國這些個同胞,度這一些個人,免得我一天到晚,費很多力氣,講一遍你們也不明白,講兩遍也不懂。
因為什麼呢?我也不會講英文,所以我講中文,除非會中文的可以聽得懂;不會中文的──好像果佑是很誠心的,但是我這兒講話,他看著是曉得看,卻不知道我說什麼,所以這是很困難的。
現在你們把佛法學明白了,用英文講,可以說是講起來這源源而來、滔滔不斷、口若懸河,那是最好的一個辦法。
因為觀世音菩薩以這個「緣了」的因緣,所以才說這〈普門品〉。
第十種因緣,是「智斷」。
觀世音菩薩以他的智德莊嚴,來教化眾生;他有智慧的莊嚴,又有斷德的莊嚴。
智慧,是「智德」,智的德行;斷,就是「斷德」,斷除一切種的無明。
這斷德,又可以說是「福德」,因為他把無明斷了,所以他有真正的福德莊嚴了!好像佛似的,福也足了、慧也足了。
觀音菩薩雖然是菩薩,但是他有福德莊嚴,也有慧德莊嚴,所以這叫「智斷」,也叫「福慧」。
以上合起來,有十種的因緣,所以講這〈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D1.普門圓應 分二
E1.問答顯德 E2.聞品獲益 E1. 分二
F1.長行 F2.偈頌 F1. 分二
G1.初番問答 G2.次番問答 G1. 分二
H1.無盡興問 H2.如來垂答
今E1.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爾時】:當爾之時,就是無盡意菩薩在法華會上,請問觀世音菩薩得名因緣的時候。
爾時,也就是此時,就是這個時候;這個時候是什麼時候?就是說完〈妙音菩薩本事品〉後,現在要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個時候。
在這法華會上,有一位菩薩,就是【無盡意菩薩】:怎麼叫「無盡意」呢?這有好多個意思;每個意思都是無盡無盡、沒有窮盡的。
總起來有三種的無盡:
(一)世界無邊塵擾擾。
世界是無量無邊的,我們人不要以為這個世界就是我們眼睛所看得見的、耳朵所聽得到的,這就是這個世界的一個邊際。
不是的!這個世界呀,有無量無邊那麼多,有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此國土、他國土、無量諸國土,有無量無邊這麼多,所以叫「世界無邊塵擾擾」。
這個塵擾擾,什麼叫擾擾呢?擾,本來是擾亂的意思。
擾亂又什麼的意思呢?就是不定的意思。
不定是什麼呢?就是動的意思。
這個世界,你看「塵世塵世」有這個塵,就是不清淨。
這世界上有很多塵的,你看太陽一出來,由窗孔射進太陽光,在那光線的那個地方,你可以看見很多塵上上下下,忽高忽低,忽上忽下。
世界這麼多塵,從什麼地方來的?溯本窮源,追究這個「塵」的根源──這很要緊的!這個塵,是從每一個眾生那個心裏頭來的。
心裏頭怎麼會有?這個塵怎麼會從眾生心裏來呢?因為眾生心裏妄想太多了!這個「妄想」,就好像塵擾擾不安的那種樣子。
你看,我們所能覺察的這個妄想就很多很多的了,數不過來那麼多;你覺察不到的,那還不知道有多少妄想?在講《楞嚴經》的時候,我曾經對你們講過,在這一念中,就有九十個剎那。
剎那,就是很短的一個時間;在這一剎那之中,又有九百個生滅。
所以這世界是無邊塵擾擾啊!
這世界怎麼有的?也就是由我們眾生「依真起妄」,由一念的妄想,而就變成有這個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一切的世界就造成了。
這叫世界無邊塵擾擾。
(二)眾生無盡業茫茫。
那麼世界無邊了,因為有世界,就生出眾生來了,就有了眾生。
這個眾生,眾生眾生,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由很多種的因緣和合而生的。
所以,就有「胎生」,是由父母懷胎生出來的眾生;有「卵生」,就是由蛋菢出來的眾生;有「濕生」,有「化生」。
怎麼有的胎生?「胎因情有」,胎生就因為有這種愛情,所以就有了新生命;「卵以想應」,這個卵是由想而孵成的;濕生,由這個濕的地方也會生出生物;化生,變化而生的生命。
大概的有這四種,詳細說起來,有十二類的眾生,在《楞嚴經》裏頭曾經詳細講過十二類的眾生。
這叫「眾生無盡業茫茫」。
眾生從什麼地方來的呢?眾生是從佛性那兒來的,所以才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
」可是,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不是說眾生就是佛了,不是說不修行就成佛了。
一定要修行用功,去參禪學法;學這個佛法,那麼才能返本還原成佛了。
不是說眾生就是佛,「喔,眾生現在就是佛,不要修行了!」這簡直啊,這是一種邪知邪見!一定要修行才能成佛。
一定要學佛法,依照佛法去修行才能成佛。
那麼眾生是從佛性這兒來的。
(三)愛河無底浪滔滔。
這個愛河,男女都講「愛」,不單人類講「愛」,就是異類──那個畜生也執迷不悟,也著住到這個「愛」上;因為那個畜生越不明理,越來越不懂道理,所以婬欲心非常重的,時時刻刻牠都想行婬欲的。
若能清心寡欲,清淨這個心,寡少這個欲念;把欲念沒有了,這就離成佛不遠了。
這個愛河,沒有底,啊!越落越深,越深越向下落,就像那水波浪似的,滔滔不斷。
海水為什麼有波浪?就因為我們人心裏有波浪;我們人心裏有波浪,就因為這個愛河有波浪。
這個愛,拉不斷,扯不斷,割也割不斷,用再快的刀,你想把你這個情愛斬斷了,也不容易的。
但是你若真正有了智慧了,所謂「慧劍斬情絲」,對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沒有智慧的人,就掉入這個愛河裏,越掉越深,掉到什麼地方去?深不見底──根本就沒有個底,你說往什麼地方掉?掉得越掉越深,越深越掉──就是往下降。
往下,英文大約就是down!down!down!你說down到什麼地方去?總而言之,沒有底,什麼地方?沒有完的時候!
無盡意菩薩,要把這無邊的世界都變成極樂世界,把無盡的眾生都教化成佛,把無底的愛河也把底給填上;因為這三種的意思,所以這菩薩就叫「無盡意」這個名字。
「菩薩」兩個字是簡稱,具足應該說「菩提薩埵」;「菩提薩埵」是梵語,中文的意思,所謂「菩者覺也,薩者情也」。
菩提,是覺道;薩埵,是有情。
合起來就是用所覺悟的道理,去覺悟一切有情;也就是我開悟了,我也想辦法叫每一個眾生都開悟,這叫「自覺覺他」。
菩薩又從什麼地方來的?菩薩從眾生這兒來的。
菩薩原來也是個眾生,和你我現在的眾生一樣的,沒有分別。
不過,他是眾生裏邊的一位覺悟者,是有情中的一個覺悟者。
我們眾生,就是有情的裏邊一個迷昧者,現在還沒有覺悟。
你如果今天覺悟,今天你就是菩薩;如果明天你覺悟,明天你就是菩薩。
覺悟什麼?覺悟這個無明。
你能以知道這個無明的來處,把無明破了,這就是「覺」;不能破無明,這就是「不覺」。
破無明才能顯法性,無明沒有了,愛河也就乾了;愛河乾了,智慧就現出來了,這就是「覺悟」。
菩薩是覺悟有情的一個人,也是有情中的一個覺悟者,這來回講都可以。
菩薩又有一個名稱,叫「大道心的眾生」,他道心最大;又有一個名稱,叫「開士」,他能以開眾生的愚癡,而顯現本有的佛性。
【即從座起】:從他的座位起身。
因為當時在這法華會上,佛一開講《法華經》的時候,有五千退席──五千個比丘都不聽佛講經;這五千個比丘是什麼比丘呢?是增上慢的比丘,貢高我慢。
釋迦牟尼佛一開講《法華經》,說是:「我現在講的,是真實的法門,不說權乘,只說實乘。
」這五千個增上慢比丘一聽,就不順耳,不入耳了,就不高興,所以就都跑了!難怪我今年講這個《楞嚴經》,有幾個人就要跑要跑的,但是結果也沒跑;不知道是被這個「捆仙索」給捆住了?是被這個「罥索手」給綁住了?所以以後也都沒跑。
其實,如果跑了也沒關係,跑了,就是等於「五千退席」之類的;沒有跑,就是沒有退席的。
在這法華會上,當無盡意菩薩聽佛講完了〈妙音菩薩本事品〉之後,隨著他就從他的座位上站起身來了。
為什麼要站起來?你看無論在哪一個大會場裏,你想要說話,一定要站起來說話;不可以只坐在那地方,一舉手,說:「我有question(問題)了。
」不是這樣子,這太隨便了!
無盡意菩薩想要講話,他不單即從座起,並且還【偏袒右肩】:這是表示身業恭敬。
我們現在所搭這個衣,受五戒的人所搭的是「縵衣」,出家人所搭的有五衣、七衣、祖衣。
這個衣,為什麼露著右邊這一個膀臂呢?這也就表示偏袒右肩。
因為在我們這個地方天氣寒冷的關係,裏面要穿衣服,所以就把這個衣搭到外邊,又有個鉤環鉤上。
中國的衣有鉤環,在印度、暹羅、緬甸、泰國,都沒有鉤環。
為什麼沒有鉤環呢?他衣裏邊不穿衣服,所以不需要鉤環;衣如果滑下來,他也知道。
我們裏面因為穿著衣服,若不用鉤環的話,衣跌下來還不知道呢!所以要用鉤環鉤著它。
這也就是在中國的過去祖師,所用的一種方便法門,所以在中國這個衣,就這個樣子。
【合掌向佛】:接著無盡意菩薩就合起掌來,對著佛,【而作是言】:作了這麼一種的說話。
什麼說話呢?由「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
」這段文,是結集經藏的時候,阿難所寫的;由「世尊」這兒開始,這是無盡意菩薩所說的話。
【世尊】:無盡意菩薩稱了一聲,世尊!世尊,就是世出世之尊,世間和出世間的都尊重他。
無盡意菩薩稱了一聲世尊之後,就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有這麼大的威神力,他的慈悲願力也這麼大,能以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有十四無畏、十九說法、三十二應身,他是以什麼因緣而叫「觀世音菩薩」?就是他過去所修的什麼行門?他過去所習的是什麼法?
這是無盡意菩薩請問佛,觀世音菩薩得名的因緣,他為什麼就叫這麼一個名字呢?什麼道理?就請問釋迦牟尼佛。
下邊是釋迦牟尼佛答覆無盡意菩薩而說的道理。
H2.如來垂答分三
I1.總答 I2.別答 I3.勸持名答
今I1.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佛告無盡意菩薩】這一句,也是阿難在結集經藏的時候,依照這文法寫上的。
「善男子」以下,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話了。
【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
若有,是假設之辭,就是將有而未有──現在還沒有,將來或者會有。
將來或者有百千萬億那麼多的眾生。
無量,就是沒有數量那麼多;是多少呢?百千萬億那麼多的眾生。
這一些個眾生,包括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這十二類的眾生,都包括在內了。
【受諸苦惱】:這個「諸」字,也可以當「多」字講,也可以當作語助詞講。
怎麼叫語助詞呢?這個「諸」字,就是指哪一個眾生受苦,就是說的哪一個眾生。
受,就是遭受到。
諸,也可以說是很多很多種的苦惱。
那麼用語助詞,也就是表示每一個眾生所受的那種苦惱。
這「苦」有多少?大概有四種的講法:一人受一苦;一人受多苦;多人受一苦;多人受多苦。
「一人受一苦」,譬如啞吧吃黃連──黃連是中國的藥材,最苦最苦的。
啞吧吃黃連,自己受這種苦,但也不能告訴人,所謂「啞子吃黃連,自己有苦自己知」,只有自己知道,這是一人受一苦。
「一人受多苦」,例如一個人無論走到什麼地方,就都有苦惱的,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不是賊偷,就是火燒,所有世間的苦惱,他都嚐遍了,一個人而遍歷一切苦。
這是一人受多苦。
「多人受一苦」,在同一個國家裏的眾多人,受同一種的苦惱。
好像現在的南越那兒打仗,飛機砲彈去轟炸,死傷不知有多少。
又有一種的瘟疫流行病,很多人都受這種傳染病,病得要死要活的,這個苦惱還沒至於死,但是就病得非常痛苦。
很多人都傳染到這種病,這也是多人受一苦。
還有其餘很多很多的苦惱,也都可以不必講了。
「多人受多苦」,好像有很多啞吧,都吃著黃連。
這不一定吃黃連,其餘的事情也都是一樣的。
每一個人有「一人受一苦」,又有「一人受多苦」的;這個世界,就是這麼苦惱的世界。
這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因為眾生多,所以苦惱也很多。
究竟有多少種苦惱?根本就是沒有數量的,總括起來講,有八萬四千種苦惱。
那麼,受這種苦惱時,怎麼辦呢?我們誰都會受苦惱的,但我們要牢牢謹記,不要忘了這位觀世音菩薩!當我們受苦惱的時候,就應該【聞是觀世音菩薩】:聞,是自己原來不知道的,好像美國人究竟有多少人聽見過「觀世音菩薩」這個名的?你們數一數看,我相信,在全美國,能聽到「觀世音菩薩」名字的人,一百個裏,連一個都不一定有的!不一定有,所以你不知道念觀世音菩薩,現在聞著了、聽見了!聞,就是聽到了,也就是明白了,也就是學習過了。
好像你們學習過《楞嚴經》,知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有三十二應身這種不可思議自在的神力,這是「聞是觀世音菩薩」。
【一心稱名】:要緊的,就是在「一心」這兒!這個「一心」最要緊,你不要兩個心,也不要三個心,也不要四個心。
你心越多,可不像你做功德似的,做得越多越好;你這個心若多了,越多越不好。
為什麼?你心越多,就越發散;一散了,就不專一;不專一,就不靈了,就沒有功效了。
好像昨天,我們去做工,這一個月我們雖然《楞嚴經》停止了,可是我們工作可是做得最多了。
往上抬這個佛龕的頂,果普沒有在這兒,沒有看見,果寧在這兒。
這果遵是個大力士。
這個果前、果佑、果德都在這兒,都做大力金剛,把眼睛一瞪,往上用力一拉,把這個佛龕頂就拉上去了。
這是上兩個禮拜,我們做這個工;昨天禮拜六,我們又開始做工了。
果普!妳昨天晚間或者聽說了,我們把那一些個垃圾搬運走,這個果佑,幹了兩三次,就說:「唉!I'mverytired!TomororwIdon'tliketowork!(我太累了,明天我不想幹了。
)」我說:「你這給佛教做事,是有功德的。
」他要看看功德是什麼樣子,問我功德是什麼樣子,我也說不出來個樣子給他看看。
我說:「你願意做就做,不願意做就算了!你要看什麼樣子呢!。
」他還領悟到我的意思了,結果他說:「啊!Idoit(我幹。
)」,那麼今天一早起,喔—!我到這兒來他在打坐,大約休息差不多了,所以又去把那個車拿來,又把這個搬了一氣。
這兩天的工啊,雖然是沒有支人工錢,但是這個工作是無價的這種的功德,這比你得到金銀珠寶那個功德都大的。
所以,我相信這果佑將來如果想要結婚,一定會能得到一個最理想的太太;如果不想結婚呢,將來修道也一定會開悟的。
這兩條路是要你自己去走去。
所以聽見「觀世音菩薩」,要一心。
我們做這功德,也是要一心,你不要生出一種懷疑,不要說:「我做這個工是不是有功德呢?有功德,法師又不能給我看一看,這是不是真的呢?」不要有這種懷疑心,要生一個真正的信心!你為佛教來做工,這無形中,那功德一定是有的,但是你可看不見的;因為什麼呢?它太真了!如果是假的,你可以看得見的;這真的東西,沒有法子看得見。
如果你看得見,被旁人給搶去,怎麼辦?你能看得見,旁人就可以搶的;你看不見,所以土匪都沒辦法搶的。
你只要有功德,存到你的功德銀行裏頭;那個功德銀行,土匪怎麼樣都搶不去的。
所以這要一心,做功德也要一心。
這「一心稱名」,你若兩個心稱名,也不靈了,三個心更沒有用了,就要一心稱名。
【觀世音菩薩】:「觀」就是觀看,「世」就是世間,「音」就是音聲;觀看世間一切音聲的這位菩薩。
【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即刻就觀到他的音聲,所有一切一切的苦惱,都得解脫了。
解脫,就是一切苦惱都沒有了,問題都解決了。
苦惱沒有了,那麼得到什麼?就得到快樂了。
所以這個「解脫」,也就是得到真正的自由;得到真正的自由了,那時候,無拘無束,無罣無礙,得到真真正正的自由。
I2.別答分三
J1.約口業機明應 J2.約意業機明應 J3.約身業機明應 J1. 分二
K1.明七難 K2.結歎 K1. 分七
L1.火難 L2.水難 L3.羅剎難 L4.刀杖難
L5.惡鬼難 L6.枷鎖難 L7.怨賊難
今L1.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這一段經文,是說的觀世音菩薩救七難之中的「火難」和「水難」。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這個「者」字,就是念觀音菩薩這個人。
若有,是現在還沒有,將來是會有的。
所以說,假設有這樣的一個人。
什麼樣的人呢?持是觀世音菩薩名。
持,是受持,就是不忘的意思,也就是心心念念,都執持觀音菩薩的名號;那麼樣地受持來稱名,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所以無論哪一個人,想要解除這種七難的痛苦,先要常常恭敬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這樣的人,【設入大火,火不能燒】:這是說你平時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而不是說等到被困在大火裏,才念觀世音菩薩;不是現燒香、現念佛,不是說我今天有了災難,今天才念觀音菩薩。
所謂「閒時不燒香,著急抱佛腳」,閒著的時候,連佛前也都不上一炷香的;著了急了,才來抱著佛腿,求佛來救你的難。
雖然你抱著佛腿,但是佛也不理你。
為什麼?因為你就是在平時根本就不修行,等到有難的時候才來求佛,這叫現燒香、現念佛。
可是又有一種人,他平時也沒有燒香,也沒有念佛;但是他有急難的時候,觀音菩薩也一樣救他,也一樣來令他離苦得樂,這又是什麼道理呢?你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有前因、後果。
在前世,或者他曾勇猛精進,拼命地用功,豁出命來念觀世音菩薩,甚至於來做種種的功德。
因為他前生念過,有這種的善根,所以今生他雖然不念,觀音菩薩也來救他,這是有遠因的關係。
所以觀世音菩薩救人,有遠因,也有近因。
遠因,就是在前生他所種下的因;近因,就是在今生所種下的因。
或者有人說:「我前生或者已種下因了,所以現在我不必念觀音菩薩。
將來我有難時,觀音菩薩也會救我。
」可是這個我不保險的,你就是向我買保險,我也不賣的。
如果你今生就能誠心誠意念觀音菩薩,那我可以賣這個insurance(保險),你一定會得到感應的,將來你有什麼災難,觀音菩薩一定會來救你的。
為什麼你自己說你在前生念過?你也沒有宿命通,你怎麼知道你一定念過呢?你若真有宿命通可以的,若得了天眼通、天耳通也可以的。
所以你若不是現燒香現念佛,這樣絕對有感應的!所以說,你要是平時念觀音菩薩,假使你遇著大火的話,火不能燒。
在中國,從前有一個人,他預備去南海普陀山朝拜觀音菩薩。
你說怎麼樣啊?就有這麼巧的事情,他剛上了船,正要往南海普陀山朝拜觀音的時候,他鄰居的房子眼瞅著就著火了;他的家人就跑來向他報告:「不好了!你快回去!不要去朝普陀山啦!我們的鄰居著火了,你要回來照顧啊!」這個人說:「我為了想要去朝普陀山、拜觀音菩薩,已經吃三年齋,現在我已經上了船。
家裏著火,我要是下船,它應該燒也一樣燒了;如果不應該燒,觀音菩薩會保護著我,我就是不下去,它也一樣不燒的。
我有這種誠心,我恁可自己家裏被火燒了,我也要去拜觀音菩薩!」就這樣他家裏著火也不管了,什麼都不管了,就去拜觀音菩薩。
他到南海普陀山朝拜觀音菩薩回來之後,一看左右鄰居,前後所有的房子都被火燒了,唯獨自己這間樓房卻沒有燒。
由此之故,一般人就問他:「怎麼挨著你這房子的都燒了,你這個房子不著呢?」他說:「我就因為這次以最誠心去拜觀音菩薩,燒就燒,我也不管它,什麼都放下了!這是觀音菩薩的保護、觀音菩薩的力量,所以令我這個房子都沒有著火!」
【由是菩薩威神力故】:因為什麼火不能燒呢?這因為觀世音菩薩有大威神力的緣故,所以火不能燒。
L2.水難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若為大水所漂】:如果你平時常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若在無意之中,不是有心要試驗觀世音菩薩靈不靈,就去跳海。
如果你要試驗觀世音菩薩靈不靈的話,那絕對不靈的!你跳海?毫無疑問你是要死的!為什麼?因為你存一種試驗觀世音菩薩的心。
觀世音菩薩並不是學生,你也不是老師,為什麼你要試驗觀世音菩薩?因為你不相信觀世音菩薩有這麼大的神通,你信不真,所以才要試驗。
好像我以前講的,你對你的朋友沒有真信心,所以你要試驗他究竟是不是一個真朋友、是不是一個好人;或者你把幾顆鑽石,甚至於五克拉的鑽石,放到那個地方,看看他偷不偷?為什麼你要試驗他?因為你對你這個朋友沒有真認識,所以你要試驗他。
你對觀音菩薩呢?也是!為什麼你要試驗觀世音菩薩?也就因為你沒有真信心,你才要試驗;可是你這一試驗不要緊,可是把自己的生命就犧牲了。
不要拿著自己的生命來開玩笑!不要拿著自己的生命作賭注!
【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你常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在不知不覺中,不知怎麼樣,就到一個淺處了。
在大海裏,也不知道怎麼樣就跑到海岸上去了。
所以,這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力量,而有這樣子的感應。
L3.羅剎難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這一段文,是說七難之中的「羅剎鬼難」,也可以說是「黑風難」。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這就是多,言其有這麼多的眾生。
這個世界的人,所貪的就是什麼呢?【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就貪這些個東西。
這一些個世間人,認為是寶了;其實這都是身外之物,你沒有明白自性的真寶。
你貪外面這一些個珍寶,就是得到了,也沒有什麼大的用處;對你自性上是毫無關係,但是一般人都要求這個。
金,我們一般人都知道,每一個國家都歡喜這黃金,所以一般的老百姓也認為這是一種稀奇少有的貴重東西,於是就晝夜想法子去求金;乃至於國家互相戰爭,也是為著這黃金。
為什麼人認為黃金這樣的可貴?就因為它最少,所以就出貴了!如果黃金像土那麼多,人也就認為它不值錢了。
所謂「缺之為貴」,因為少,所以人人就都貪了;你若不貪,就沒有了,就得不到,甚至作夢都發了黃金夢,有的到非洲去掘金,有的到美國來掘金。
以前,說「金山金山,這金子最多」,所以就跑到美國。
尤其中國人到美國來,專門為著掘金來的,就是來找金子。
在美國這兒,把金子淘完了,又跑去澳洲去。
美國這兒有「舊金山」,澳洲又出了一個「新金山」,人就跑去找金子。
你知道這找金子,到美國來,在這個海裏也不知道死多少人,相信死了很多的。
不過以前的交通也沒有這麼方便,這個新聞的消息也沒有這樣靈通,就死了很多人,在世界的人也沒有什麼人知道。
這都是遇著黑風之難了。
想去掘金,在海上被這個颶風一吹──以前都是那個小舟,沒有這種大貨輪船,就翻船了。
在一兩百年以前,中國人為了到美國這地方來掘金,來找金子;找著金子的人也有,但是沒找著的人更多。
找著的,人人都知道;沒找著的那些個人,在大海裏隨這個水漂流而死的,相信很多很多的。
不過我們現在這個時候,不知道過去這一些個經過,因為當時交通不方便,消息不靈通,所以也就沒有一種記載了。
那麼到新金山,到澳洲去掘金的人也很多。
不但掘金的人,各處找銀子的人也是同樣這麼多。
因為金子是頭一等的貴重物,銀子就是第二等的貴重物,所以銀子也找。
琉璃,中國人叫「青色寶」,青色的寶貝。
硨磲,是一種石,在石上,現出一道一道的痕跡──一趟白的,一趟有透光的,好像車輪子走過去,在泥土留下一道車轍似的溝,所以叫「硨磲石」。
這種寶石,雖然看上去是有一道車轍溝,但是用手一摸它,卻是平的,並沒有溝,這是七寶之一。
瑪瑙,這也是一種寶石,但是這種石頭長得就像馬腦子似的,裏邊有一條一條的血絲子。
這個瑪瑙石,在白色的石頭上,就有一趟一趟好像血線似的紋。
在中國,古老抽旱煙的人,那個煙桿很長的煙袋嘴子,有錢人的多數就用瑪瑙造的,很名貴的,有的用玉石造的。
這些人就是吃飽了飯,沒有事情幹,就想標異現奇,標奇立異來做一個特別的樣子,好像就表現自已也很特別了;所以就驚奇好異,你做一個這樣子的,他就做一個那樣子的。
有的用翡翠做的那個煙袋嘴,他們就互相那麼競賽:「我這個翡翠的煙袋嘴,這是真名貴啦!真值錢了!」向親友就炫示,表示自己有錢。
你看這真是胡鬧,這有什麼用呢!
珊瑚,是一種珊瑚樹,有的三尺多高,我看見過有一尺高的樣子。
這珊瑚樹是什麼做成的?是在海裏的一種蟲子變的,這也是一種化生,變成一種植物。
這種植物像樹的樣子,但是它的質地好像玉石似的,非常的名貴。
在中國有個石崇,最歡喜和另外一個人來鬥富貴;另外這人是一個皇親──就是皇帝的親戚。
皇帝就賜給這個人一棵珊瑚樹,大約有兩尺多高,因為是皇帝賜的,自然特別名貴。
這個皇親請石崇到他家裏去宴會,就擺出這棵珊瑚樹給石崇看:「你看我這一棵樹,這多名貴!」你說石崇怎麼樣呢?那珊瑚樹,是有一種好像玉石的性質,石崇把這棵樹拿起,就給摔碎了。
當時這個皇親憂愁得不得了,說:「這是皇帝賜給我的,你怎麼把它摔碎了?現在一個錢也不值了!」石崇說:「你不要擔憂,不要緊的,我賠你一棵。
你明天到我家去,隨便你撿,願意要哪一棵就拿哪一棵!」到石崇家裏一看,這個客廳裏擺滿了都是三尺多高的珊瑚樹。
這個皇親一看,心想:「我雖然是皇親,都沒有你這個石崇這麼樣的富有。
」於是乎他就選了一棵珊瑚樹回去。
結果這個石崇啊,以後也就因為太有錢,被人鬥爭死了。
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為什麼死?就為這個財;小鳥為什麼牠死?因為這個食。
琥珀,是一種黃褐色透明的礦物,是松樹脂所變成的。
黃色的琥珀是「金珀」。
真珠,是在蚌殼內生出的那種珠子。
【入於大海】:人因為想求這些財寶,就到大海裏去找寶貝,海裏的寶貝最多。
【假使黑風吹其船舫】:假使,這是比喻之辭,也就是「假設」。
假設什麼呢?黑風吹其船舫。
什麼是黑風?有人說,「我知道!是黑色的風。
」不錯,就是黑色的風。
可是這種黑色的風,每一個人都有,就是你面孔板起來時,面孔發黑了。
你面孔怎麼發黑了?就因為你發脾氣。
你有脾氣,那你就有黑風;你沒有脾氣,那你黑風就沒有了。
什麼是大海?就是我們自性的性海。
「黑風」就是我們的無明,講來講去還是講這個,沒有旁的。
無明又有一個名,又叫「煩惱」。
你若生了煩惱,就是有黑風;若沒有煩惱,在你自性大海裏就風平浪靜。
怎麼才能「求寶」呢?就到你自性裏,去發掘你自性的寶貝。
當你想發掘你自性的寶貝,這時候就會遇到有魔障;為什麼會有魔障?就因為自己的德行不夠。
道德不夠,功德不足,因為沒有作功德,所以這種德行也就不圓滿;德行不圓滿,所以才有黑風,就有魔障了。
你若是德大,那黑風就化了,化成祥雲、祥和之氣了。
在中國有這麼兩句話,說得非常好。
什麼話呢?所謂「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你修的道行若高了,就是龍見到你也盤起來了。
龍本來是很厲害的,牠能翻江倒海、移山倒海。
牠若一用神通,可以把山都給搬家了,海也可以給搬家,所以龍勢力很大。
可是你若有「道」,龍雖然有這麼樣的大神力,牠也不敢在你面前示威,也要老老實實地盤起來。
老虎雖然是兇的,你要是真正沒有脾氣了,老虎見著你,也就變得像養的貓狗一樣馴伏,向你搖頭擺尾地歡迎,不咬你。
可是你要有這種道行,才能這樣子;如果沒有道,龍也不盤起來,虎也不臥起來。
「德重鬼神欽」,你德行要是夠了、圓滿了,就是鬼神見著你也都恭敬你,都向你叩頭禮拜地來尊重你;可是你要德行夠了才可以,德行若不夠,那是不可以的。
所以最要緊的,就是要做德行!
這個「黑風吹其船舫」,就是吹你財寶的那個船舫。
【漂墮羅剎鬼國】:羅剎鬼,就是噉精氣鬼──吃人精氣的那種鬼;這種鬼,是女的。
若在船上遇著黑風了,漂流到羅剎鬼國裏去,這時候如果在這個船上,【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其中甚至於只有一個人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這一切的人,甚至於有百千萬億眾生,都不受羅剎鬼這種難了。
【以是因緣,名觀世音】:以這種的因緣,這位菩薩的名字,就叫「觀世音菩薩」。
講到這種「德行」,凡人類都應該注重道德。
人之所以和禽獸不同的地方,就因為有道德;如果不重道德、不講道德的話,就和禽獸根本沒有分別。
這個道德必須要你去實行,你若不做,根本也就沒有道德可言。
在我東北的家鄉,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
這個朋友,怎麼說是和我最好的呢?因為他和我是同道。
怎麼同道呢?因為我在家的時候也給母親守孝,他也是為母親守孝。
可是他和我不同的地方是什麼呢?他沒守孝以前是做強盜的;強盜,就是到處去打劫、強搶、綁票──把人綁去,和人要多少錢來贖這個肉票。
有一次,他在搶劫的時候,就受傷了;受傷之後,療養了半年多,這傷也不好。
他這時就發了覺悟心,他說:「啊!我大約是做錯事了,所以這傷口總也不好。
」於是他就發願,說:「我如果這傷能好了,我以後再也不做土匪了,我就到母親父親的墳上守孝去!」他發這麼一個願,這個傷沒有幾天就好了!所以他就到墳上去守孝。
在守孝的期間,有很多很奇怪的事情發生。
現在單講他為大眾求晴,割肉祭天的事。
怎麼叫為大眾來求晴呢?因為在他守孝的時候,連下了幾個月的雨,天總也不晴。
於是乎他就想:「唉,這把所種的穀啊,都被水淹死了!」於是他就求晴。
那麼求晴,他要有點表現,怎麼樣表現呢?他就向天來發誓:「如果在三天之內,這個雨不下了,我就把身上的肉割下來供天、供佛。
」那麼他發這個願也很奇怪的,沒有過三天,兩天半,雨就停止了。
他要履行他這種的義務,於是乎在佛前,他就拿著刀把自己的肉就割下;割下來,大約不太多,或者一二兩這麼大的一塊肉。
他自己把這個肉割下來了,怎麼樣啊?他也昏死過去了;因為割肉啊,太痛了,痛得就昏死過去,等一陣子,才又活過來。
正在這時候,雙城縣的縣長,就那個政府的官,剛好路過那個地方,一看地上流得滿地都是血,心想:「這個人怎麼把自己肉割下來幹什麼?」以為他是發狂了。
經過一問,才知道他是為大眾來求晴,所以割肉供養佛、供養天。
那個縣官一聽:「啊,你這是最好了!」於是乎,就對他印象特別好。
那麼他割肉之後,不知從什麼地方就飛來一隻小鳥,這隻鳥叫得很特別,怎麼樣叫法呢?叫說:「多作德,多作德,作德多好!多作德,多作德,作德多好!」這隻鳥就這麼樣叫,這個意思就是叫你多做好事,多做好事。
你做好事,做得越多越好!
所以為什麼我也不怕辛苦,白天陪著你們來做工,我一點時間也沒有,也沒有時間看佛經,晚間又來給你們講經?我也因為想要做多一點布施──給你們一點法的布施。
在這個美國呀,這可以說是「法」最缺少,所以我就再辛苦,我都給你們各位來布施佛法;再辛苦,我都不會罷工的,都不會停止的。
不要說有這麼多人聽經,就有一兩個人聽得真正明白我所說的這個道理了,我已經知足了,我已經有了知己了,何況這麼多人呢!這麼多人,這天天來聽經的人,都是我最知己的法友。
人人做工都要疲倦的,都是辛苦的,可是我雖然怎麼樣疲倦做工,我還是照常給你們各位來講說佛法;不過這個工,現在做得已經有一點眉目了,就要來告一段落了。
卍 卍 卍
我現在還有一點事情向你們聲明,關於二十九avenue(街)這個房子。
那麼現在有一些個人要住到那個房子裏頭。
我因為也鑒於各位找apartment(公寓)很困難,所以還繼續租這個房子。
這個房子這一次和這個暑假的時候又不同了。
怎麼不同呢?暑假,因為每一個人一天到晚沒有去做工,都是在這兒聽經,所以有的人當時沒有錢,等過了暑假之後,去做工再給這個租錢。
那麼我因為也很同情每一個人學佛法這種的精神、這種的志願,所以我也就答應每一個人,在那時候沒有錢的,可以通融。
但是現在要繼續租這個房子,每一個人想到那個房子裏邊住去,必須要依照時候給租子。
你給租的時候不要用紅紙袋封上,因為這個不是你供養我的。
你用紅紙包封這個錢或者什麼,這是供養給三寶的;你要是關於給租錢,不必封這個紅包。
現在每一個人在那兒住,是四十塊錢一個人;如果在basement(地下室)住的就是三十五塊錢一個月。
不要像以前有的只在那兒住,不給錢。
那麼有的過了這個暑假,現在可以去找工作;那麼有工作了,把暑假沒有給租錢的必須要給。
因為什麼呢?你學佛法不應該佔便宜,你應該供養三寶、應該做好事,不應該連租錢再伙食錢都不給的。
你必須要去做工,然後把這個房租錢和這個伙食錢來交出來。
那麼就以前沒有給的,以後也應該給的,因為你不應該錯因果。
如果你學佛法也連房租帶伙食錢都不給的話,你將來來生是不堪設想的。
因為什麼呢?你短任何人的錢,將來一定要還的。
你就今生不還,來生也要還的;你要等到來生再還,那就是很危險了,不知道怎麼樣還法了!
那麼現在,你不要管我這個房子租的多少錢租來的,你在那兒住一個人,每一個月照四十塊錢交出來;交出來,或者我在這個裏邊,有多少剩餘的;那麼剩餘的,因為現在我又收了一個徒弟,這個徒弟現在前幾天去做工了,由我照著這個工錢給他。
以後,我也不叫他做工去了;那麼不做工但是要吃飯;要吃飯,我必須要有錢的;沒有錢呢,把徒弟餓死了,師父也沒有飯吃了,那就是日本的…臺灣人講話,糟糕一馬斯啊!
那麼,這一點每一個人,你在那個房子住就應該護持佛法的;應該護持佛法,你就最低限度都應該盡你交房租的義務。
這種事情,你在什麼地方住都要給房租嘛!那麼這一點,不能像以前那麼樣子,糊裏八塗的。
你由今天開始,今天是十三號,明天是十四號;由十四號,在那個地方住的人,都要照著規矩給房租的。
那麼不給的呢?不給的就要搬出去了,這個絕對沒有人情講的。
凡是,任何的親戚朋友,到那個地方要是住的話,都要照著三塊錢一天收。
這並不是說,你現在講錢了!因為我是沒有錢的,那麼你到那地方也住,他到那地方也住,這麼樣子不可以的;尤其是嬉皮,嬉皮根本就不能去的。
因為我過去遇著很多嬉皮,他特別給我麻煩,給我很多很多麻煩。
所以我對於這個嬉皮,本來我也不是討厭他們,但是我很怕這個嬉皮的,講老實話。
他一點也不講道理,就是這一種無賴的性情太厲害了。
所以,這一點我要聲明的。
好像這個暑假的時候,為什麼有兩夫婦到那兒去,因為是白文天介紹的,我這是給白文天的面子,所以我也沒有拒絕他們在這兒學佛法。
結果他自己德行不夠,自己跑了,到旁的地方去了。
我想,這佛菩薩真是有靈,早就應該走了。
這是今年暑假的一個經過。
我本來我不歡迎他,但是因為白文天介紹的,我無論如何要給這個徒弟一點的面子,所以,這個是通融一點。
以後由這個暑假完了,現在任何人不能通融;任何人也不通融的,現在根本就沒有人情講的。
卍 卍 卍
L4.刀杖難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這一段經文是說的「刀杖難」。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假設又有這麼一個人,就在他將要被人殺的時候;【稱觀世音菩薩名者】:他能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
【彼所執刀杖】:彼,是指想要殺他的這個人。
所執,就是所執持的,所拿著的。
執刀杖,就是用手拿著刀杖。
他拿著這把刀或者木杖,想要斬你的時候。
杖,就是棍子。
當你稱念觀世音菩薩,【尋段段壞】:你這個脖子就硬過他那把刀!本來是刀硬過脖子,可是現在這個刀砍到脖子上的時候,刀就斷了。
若不信,你可以試一試,看看你自己的脖子能不能有這樣個堅固法?這個刀一段一段地壞了,就因為觀世音菩薩有大威神力,令你這個脖子堅如鐵石;所以他那把刀砍上就斷了,不但斷了一段,還斷了很多段,左一段,右一段,甚至於這把刀就碎了。
【而得解脫】:就是因為他念觀世音菩薩,所以就這樣而得到解脫這種刀杖的難。
有人懷疑念觀世音菩薩就有這樣的靈感嗎?嗯,不但這樣的靈感,比這更靈感的事情,那更多!只要你誠心相信,能以誠心念觀世音菩薩,就會有比這個更靈感的事情發生的。
I5.惡鬼難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
這一段文,是解除夜叉、羅剎的「諸鬼難」。
【若三千大千國土】:什麼是三千大千國土呢?我們這個世界,有一個日、一個月、一個須彌山,還有一四天下;這一四天下,就是南贍部洲、北俱盧洲、西牛賀洲、東勝神洲,這四大部洲。
這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日、一千個月、一千個一四天下,這叫一個小千世界。
再集合起來一千個小千世界,算一個中千世界;再集有一千個中千世界,這算一個大千世界。
因為三遍言「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裏邊的國土,有很多的國家、很多的地方。
假設在這三千大千世界裏邊,【滿中夜叉】:都充滿了這夜叉鬼。
夜叉,有飛行夜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
這個夜叉,以前講《楞嚴經》講過很多次了,我不知道你們各位還記得不記得,這個夜叉他跑得快、還是跑得慢?他跑得非常快,可以到處去,就是現在的火箭也沒有他那麼快,所以叫速疾鬼,也叫捷疾鬼。
【羅剎】:就是噉精氣鬼,他專門吃人的精氣。
【欲來惱人】:這種藥叉和羅剎,都是專門到處害人的。
好像你想發菩提心嗎?他一定不歡喜,不歡喜你發菩提心。
你有發菩提心的人,他就想去給你添麻煩,而想出種種的方法來阻止你,不叫你修行,甚至叫你退心。
本來你發菩提心發得很勇猛的,可是他一來了,你就想:「唉,修行做什麼呢?學佛法幹什麼呢?不要學佛法囉!學佛法?你看,我們沒有什麼好處啊!」就令你生出一種疑信參半的心。
這藥叉鬼、羅剎鬼鑽到你的心裏邊去,就叫你想:「我還是走了吧!不要學佛法了!我去到旁的地方,什麼事情都很自由、很隨便的;願意跳舞就跳舞,願意聽音樂就聽音樂。
學佛法學得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這麼多的不可以──這也不可以做,那又不可以做,又不可以看戲,又不可以喝酒,又不可以抽菸!你說這麼多的事情,都不可以做的,這佛法學得越學越麻煩!」這是誰這樣想的?這就是藥叉、羅剎鬼來叫你這樣想的。
你想要出家做和尚,他就教你想:「唉,做和尚太苦囉!一天到晚又要做工,然後吃得也不好,穿得也不好,又要做工做得很多,辛苦的不得了!做和尚有什麼用?」有的人想要做比丘尼,這個藥叉、羅剎也就來教你:「還是結婚好囉!結婚,又有丈夫一天到晚陪著,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令你總不能發菩提心。
這就是夜叉、羅剎他們的本事,專門破壞人修道的心。
【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這麼多的藥叉和羅剎,他們想要來惱人,給人添麻煩。
可是他一聽見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的這個人,【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你一念觀世音菩薩,你就放光了;你一放光,那鬼想看你也看不見了。
因為他看你就像看電燈的光似的,睜不開眼睛了!他眼睛都睜不開,都看不見你了,又怎麼能害你呢?他沒有法子可以害得了你。
所以你要時時刻刻都念觀世音菩薩,才能有辦法,才能有保障。
I6.枷鎖難
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這一段文,是解除杻械枷鎖的難。
【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假使再有這麼一個人,無論是有罪或沒有罪。
就是有罪、無罪,都包括在內,怎麼樣子呢?【杻械枷鎖檢繫其身】:有罪的人,固然政府把你捉去了,給你戴上手捧子、腳鐐子,披枷戴鎖;無罪的人,或者是被冤枉的,或者被人誣告,根本自己就沒有罪,政府也把他捉去圈到牢獄裏,給戴上手捧子、腳鐐子。
杻、械、枷、鎖,都是給犯人戴上的刑具。
檢繫其身,就是把你綁上。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在這時候,要是能稱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人,【皆悉斷壞,即得解脫】:這些杻械、枷鎖,種種的刑具就自然都壞了,即時就得到解脫了,得到自由了──枷也自動就開了,鎖也自動就斷了,杻也自動就破壞了。
總而言之,無論什麼刑具在身上,自動就會脫落的。
這種情形,我見過很多人都有這種的感應。
以前我在南華寺的時候,遇到一個和尚,他在日本侵華那時期,他被日本兵捉去圈到監獄裏,戴上手捧子、腳鐐子。
他在監獄裏,一天到晚都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念念不斷。
一天晚間,忽然他身上所有的枷鎖都自動掉落了、壞了,門也自動就開了,他就從監獄的門出來,就跑了。
這是他親身告訴我的。
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這種情形,所以我知道這種事情是真實不虛的。
L7.怨賊難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這一段文,是解除怨賊的難。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假設這三千大千國土的任何一個角落裏邊,所有的怨賊。
怨,是怨恨;因為宿生與你有怨債,所以今生他就做賊來搶你的東西。
【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有這麼一個做買賣的人,帶領很多做生意的人,又帶著很多非常值錢的寶貴東西,經過有土匪的地方。
遇著土匪,他一定把你所有值錢的東西搶了。
【其中一人作是唱言】:在這麼多的商人之中,有一個人就對大家說這樣的話,作這種的建議。
【諸善男子!勿得恐怖】:你們各位善男子,各位好朋友,各位兄弟──我們稱「伙計」,就是大家共同都是做生意的。
請大家不要恐怖害怕!
【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我們大家都應該一心,不要有二心,要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
為什麼?【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因為這一位觀世音菩薩,能用他這種無畏的精神,來保護所有一切的眾生。
【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現在我們所有這一切的同仁,若能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我們現在遇到這些怨賊,應該就得到解脫,不會受土匪來打劫。
【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這一切做生意的人聽見後,大家都一起發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因為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緣故,果然就得到解脫了,沒有被土匪打劫。
因為這是特別靈感的,所以每一個人都要發一種信心,不要生一種懷疑心。
K2.結歎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無盡意】:釋迦牟尼佛講完以上所說,這一些個經文的意思之後,於是就叫一聲,無盡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我所講的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他這種威德和神通的力量。
【巍巍如是】:巍巍,就是大的樣子,多的意思。
巍巍,就是大──可大得很!這觀世音菩薩,他這種巍巍廣大的神通,就像上邊我所說的這個道理,也好像下面經文我所說的這個道理。
他這種神通威德,簡直是太大了,說也說不完,講也講不盡的。
所以就用「巍巍」二字,來代表多而廣大。
J2.約意業機明應 分二
K1.明三毒 K2.結歎
今K1.
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你就看這一段文──【若有眾生】:假設有這一類的眾生,怎麼樣子呢?【多於婬欲】:他一邊學佛法,一邊生婬欲心;學的佛法越多,他婬欲心也越多越大。
一天到晚總想這個婬欲、婬欲、婬欲,想來想去,想得這個婬欲就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
你說這個是糟糕吧?這真是最壞的一種思想,最壞的一種行為,最壞的一種表現。
那該怎麼辦呢?你不要憂愁,不要擔心。
英文叫什麼?Don'tworry.幹什麼呢?【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念,就是念誦。
你只要能常常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可是,你單單誦念還不夠,還要恭敬,就是給觀世音菩薩多叩幾個頭,多拜觀世音菩薩。
拜佛就是表示最恭敬了。
所以我們拜佛,一般人不懂這個道理,尤其外道的人,說我們拜的是木雕泥塑,拜它做什麼呢?這瞎眼睛人就說瞎話!因為他沒有眼睛,看不見佛這種光明遍照的境界,反而說這是木雕泥塑,拜它幹什麼!我們拜佛,就表示我們心裏頭的最恭敬,所以你要是想恭敬三寶,一定要天天拜佛,向佛頂禮叩頭,切記不要生我慢:「你看我,我有多大!我比佛都大,我何必拜他呢!」若這樣子,就是錯了。
所以若能常稱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你那個婬欲心就脫離了、沒有了。
說:「那可壞了!我就歡喜婬欲,現在沒有了,這怎麼辦呢?」你若歡喜有,還一樣可以有的;若不歡喜有,就可以沒有。
你若歡喜有,那你就不必念觀世音菩薩嘛!那就一樣有的,你還可以保持著。
所以你歡喜有,也有辦法;歡喜沒有,也有辦法,觀世音菩薩的神通妙用,是遂心如意的。
【若多瞋恚】:瞋恚,就是一種脾氣;脾氣,就是煩惱;煩惱,也就是無明。
瞋恚好像火似的,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燒去功德之林。
」古人也說:「千日打柴一火焚。
」意思就是你斬了一千天的柴,但你只需要很少的火,就可以把所有的柴都燒了。
這是形容我們在平時所盡做的好事──做道、做德,做了很久很久的;可是你這一發脾氣,生了無明火,就把你所修的種種功德,也就都無形中燒去了。
什麼樣人歡喜發無明火呢?就是歡喜發脾氣,就是修羅。
每一個人,有的有佛道的,有的就有仙道的,有的又有人道,有的有畜生道,有的餓鬼道,有的就有修羅道。
這佛道的人,多數就慈悲;屬鬼道的人,多數就是奸。
什麼叫「奸」呢?就是不吃虧,很狡猾的,不老實的。
你看那不老實的人,總是鬼鬼祟祟的,就和鬼作祟一樣;作祟,也就是好像那個「惱」字差不多的意思。
若是在人道的人,就和每一個人都有緣。
若是由畜生道來的人,多數貪心,貪而無厭,無論什麼他都不怕多,越多越好,所謂「多多益善」。
修羅道來的,就好發脾氣。
仙道的人,就願意清閒。
現在這個「多瞋恚」是屬哪一種?屬於修羅。
你看這個人動不動就發起脾氣來,這個人就屬於修羅性當權。
那麼可以改變嗎?可以的。
怎麼樣能改變呢?這部《妙法蓮華經》已詳詳細細地,把這個法門告訴你了!就是要你【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常念,就是時時刻刻都要念,沒有一個時候間斷的,不斷謂之「常」;就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你若是能常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再能恭敬觀世音菩薩,怎麼恭敬法呢?就是每到一個寺廟去,凡是有供佛的地方,或是有供觀音菩薩地方,你都要叩頭頂禮。
你叩頭,不是說我今天叩頭,明天就不需要叩頭了;或者我早起叩頭,晚間就不要叩頭了,不是的。
凡是見佛的時候,就要叩頭;給佛叩頭、恭敬觀世音菩薩,你這個脾氣久而久之就沒有了,你也不知道怎麼就沒有脾氣了,就不會發脾氣了,這很奇怪的。
你們每一個人或者不相信,不過我自己的經驗我知道。
我以前也很大脾氣來著,說打人就打人,說罵人就罵人。
在我十二、三、四歲那時候,歡喜和人打架,無論你是多大的大人,和我在一起都要聽我來指揮;不聽我指揮,那我就往死了打,打得你降伏為止。
這叫什麼?這就是一種修羅性。
以後我學佛法,知道有脾氣是不對的,也就改了,就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
所以我現在就受徒弟的氣,我也不發脾氣了。
有的時候,徒弟來欺負師父,徒弟先發了脾氣,我這個做師父的就修忍辱行,我就忍耐著;等他慢慢明白了,他就會知道錯了。
你看一看,以前我發人家的脾氣,現在被徒弟來欺負我。
有人問是哪一個徒弟?哪一個徒弟欺負我,就是哪一個。
你若沒有欺負我,沒有對師父發脾氣,那就不算;你若發過,就會知道。
你看,以前我對人家發脾氣,現在人家來對我發脾氣,這也是一種果報,誰叫我以前對人家發脾氣來著,所以現在收了一些個惡徒弟,專門欺負這個善師父。
可是這個善師父現在不發火了,把火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你不要追究,如果你一追究,我的火要是發上來,那更不得了了。
【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前邊第一個講的是「貪」,第二個講的是「瞋」,現在是第三個,講的是「癡」,這叫三毒;這三毒,把我們人的佛性都給毒得睡覺了。
為什麼我們沒有覺悟,一天到晚這麼醉生夢死?也就因為有這三種東西。
這第一個貪,就是貪婬欲。
本來這婬欲對自性上是最有害處的一種東西,可是一般人就都認為它是一種好的享受,所以盡做這種顛倒的行為,把你的自性、本有的佛性,一天就比一天蓋上一些個塵垢,光明就不顯現出來,這是貪婬。
這個「瞋」是發脾氣,和這個「婬」也是一樣的。
現在講這個「愚癡」。
怎麼叫「愚癡」?愚癡就是覺得自己不愚癡,這就是愚癡。
認為自己是聰明有智慧的人,實際上你問他從什麼地方來的?將來到什麼地方去?他不知道。
從什麼地方來的也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也不知道,他說他自己是聰明人,你想這樣的人是聰明、不是聰明?來不知來,去不知去,但是他可不承認他自己是個愚癡人。
所謂「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無人防」,在這世間上,一天到晚為這個名利小事──求名、求利,去奔波勞碌,甚至去害人,去殺人放火,不是為「利」,就是為「名」。
這個世界,你把所有國家的人都合到一起,有多少人呢?就只有兩個人,一個就是求名的,一個就是求利的。
被這個「名」和「利」支配得顛顛倒倒,可是還不覺悟,從生到死,都這麼掙扎。
有的想求當官的,有的就求發財的,有的就求男女的,有的就求所願意的這種快樂。
這種快樂沒有享受多久,就死了;死了之後,到什麼地方去也不知道!活的時候,總自命不凡,認為自己真了不起:「我的聰明最大,我的智慧也最多;甚至在學校讀書,我年年都考第一名。
無論做任何的事情,我都出人頭地,都比人高一等!」
這是聰明了?其實怎麼樣,你本來的面目沒有認識呢!你就是再聰明,這都是假的,都是假聰明。
如果你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就不會覺得自己有智慧。
那麼說,覺得自己是愚癡嗎?也不覺得愚癡,也不覺得有智慧。
雖然表面上看來,你和一般人身體形狀是一樣的,可是你所抱有的思想和觀念是明白的;明白一切一切都如幻如化、如夢幻泡影、如露如電,知道一切是作夢,知道一切是如幻的,你就不會貪著這夢裏的榮華富貴,就不會貪圖什麼美色,爭人我、逞是非、爭第一、爭名奪利都不會了,一切都是無常的。
所以《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什麼叫「有為法」呢?就是一切有形相,可以看得見的。
「如夢幻泡影」,就像那夢幻、水泡似的。
大海裏的水泡,你說這是真實的?是假的?說是真實的,它又會化為沫;說是假的,它又有個水泡。
雖然有水泡,可是不實在,沒有真實的體性。
這個「影」,也是虛妄的。
「如露」,又像露水似的,早晨這個露水,經過太陽一照,它就沒有了。
「亦如電」,電也是有的,可是電光石火很快就沒有了。
你若能以看見,一切都如幻如化、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你能作這樣的觀想,又有什麼可執著的?沒有所執著了。
沒有所執著,那才是真明白了,也不會想東、想西,也不會想南、想北,把一切的塵勞妄想都放下了。
那時候,你想不成佛也不可以的,你想沒有智慧也不可以的,自然就有了。
所以,你沒有智慧的時候,不要以為自己有智慧;你到有智慧的時候,知道這原來是我自己的東西,不是從外邊得來的,那時就不會生一種驕傲心了;「你看我,這一班人裏,我是最聰明的!我是生得最美麗的!我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我與人是不同的!」你有這種思想,那真是著到相上了。
什麼是「相」呢?就是一個臭皮囊,就是夢幻泡影、如露如電。
你一天到晚又給自己穿上一些好衣服,給自己吃一點好東西,給自己住個好房子,給自己設備一點好享受,這種種都是為自己;可是到它要走的時候,它可不管你了,就捨你而去。
有的人就專為這個臭皮囊,又抽菸,又喝酒,又吃好東西,一天到晚總在填這無底的深坑,填也填不滿,填滿了它又漏了,漏了又要填,一天到晚除舊換新、新陳代謝,為自己這麼忙來忙去。
我為什麼一天吃一餐?也就因為太麻煩了,所以少吃一點,就沒有那麼多麻煩。
一般人認為吃好東西是最好的享受,我卻認為吃好東西才是最麻煩的一件事。
怎麼說呢?吃多了,肚裏不舒服;吃少了,貪心又生出來:「啊,這麼好吃,再吃多一點!」若不吃好東西,就不會生出這種貪心來,肚皮也不會難受。
吃好的,肚裏頭就想再加一點,怕吃少了;吃多了,肚皮又難受,所以這都是麻煩。
這一些個麻煩事情為什麼有的?就因為自己太愚癡了,所以貪享受、求富貴、求男女、求快樂,這種種無非都是顛倒。
你貪來貪去又怎麼樣?到時候一樣都要死的;死的時候,一點把握也沒有,這豈不是愚癡嗎?
現在這樣愚癡,怎麼辦呢?依照《法華經》上這個方法,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你這個愚癡就跑了,智慧就來了。
我們每一個人,要是知道自己是愚癡,那才是對自己認識了。
已經有了智慧,才知道自己愚癡;若是沒有智慧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愚癡,就越跑越遠,越愚癡,那是雙料的愚癡──自己本來就愚癡,而自以為是聰明,這不是愚癡上又加一個愚癡?本來一個愚癡來著,現在變成兩個了!所以我們這回一個都不要,根本就不愚癡了。
怎麼辦呢?就是要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
這一個方法是最妙、最靈的,這是絕對如假包換的,妙不可言的。
講到愚癡和智慧,什麼是愚癡?什麼是智慧?我講一個你們不相信的道理──愚癡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癡。
為什麼這樣講呢?在《心經》上有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種境界,真色是從真空裏生出來的,真空是從真色生出來的,所以是二而不二。
愚癡和智慧,你會用的就是智慧,你不會用就是愚癡。
所以愚癡和智慧也不是兩個的,就看你會用不會用──你會用,愚癡也就變成智慧;不會用,智慧就變成了愚癡。
就在這個地方,也是二而不二的。
這個道理,你若得到真正的智慧,你就知道:「喔,原來是這麼樣一回事!」就不會顛倒了。
K2.結歎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無盡意】:釋迦牟尼佛把經文講到這個地方,又叫了一聲無盡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觀世音菩薩有像前邊所說救七難、解三毒這種威神的力量,還有很多饒益眾生的神通妙用。
【是故眾生常應心念】:因為這個,所以眾生應當常常在心裏念觀世音菩薩。
你看這經文都指明了,教你心裏常常念觀世音菩薩,不是口裏念,心裏不念;若你心裏念,口裏不一定要念的。
心裏怎麼樣念呢?念茲在茲的,永遠記得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
J3.約身業機明應 分二
K1.明二求 K2.結歎
今K1.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如果有這麼樣一個女人,假設她想要求一個兒子。
怎麼樣求法呢?這《法華經》上告訴你方法了!【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就要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
禮拜,就是叩頭、參拜;供養,就是或者買點鮮果、生花,來供養觀世音菩薩。
這樣自然就會生出來這麼一個又有福德、又有智慧的男孩。
【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假設想求一個女孩子,就會生一個相貌端正──鼻子長得像鼻子,眼睛長得像眼睛,耳朵長得像耳朵,嘴巴長得像嘴巴的女孩子。
那麼說,難道眼睛還有不像眼睛嗎?有的人眼睛是三角形的,就是三角眼;在中國,說這種眼睛叫「張士貴的眼睛」。
張士貴是唐朝一個奸臣,他盡欺騙人,所以這眼睛不像眼睛了,一般人的眼睛都是長形,他是三角形的。
這三角眼睛的人,你若和他做朋友,很難得到他對你有好感的,所以這是最難交的。
難道還有鼻子長得不像個鼻子嗎?有的。
你看看,有的人一生下來,鼻子塌著,長得就像沒有鼻子似的。
耳朵,有的長得小得不得了,有的往上豎起長,長得不得了。
若往下長,像佛的耳朵,這才好。
這嘴,長得也不像個嘴樣子,有的人把鼻子、眼睛、耳朵都長到一起,七八家子搬到一起了!你說,若女人生得這個樣子,這就叫不端正。
【宿植德本,眾人愛敬】:所以這端正有相之女,人人愛敬。
為什麼她端正有相呢?好像你相貌美麗,這都是因為在前生或者買花供過佛,用種種的莊嚴東西來供養佛菩薩,所以相貌就圓滿。
怎麼植德本呢?在前生就供佛、拜佛,所以人見人愛,人人見著她就歡喜,因為她相貌太好了。
K2.結歎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釋迦牟尼佛講完觀世音菩薩以上的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之後,現在又叫一聲,無盡意菩薩!這一位觀世音菩薩,有像上邊所說這樣的力量。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假設有眾生,他能以恭敬觀世音菩薩、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他的福報,一定會有的,不會虛棄的,不會沒有的。
I3.勸持名答 分三
J1.勸持 J2.格量 J3.結歎
今J1.
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是故眾生】:因為這個緣故,【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所以眾生都應該受持觀世菩薩名號。
受持,也就是念誦,也就是常常心裏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你若能心裏常常持念觀世音菩薩,這種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不可思議,就是微妙難測,特別微妙的。
J2.格量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無盡意】:佛又叫一聲,無盡意菩薩!【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假設有這麼一個人。
怎麼樣子呢?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數,那麼多菩薩的名字。
受持,就是念誦。
現在不是念觀世音菩薩,是念誰的名字呢?六十二億恆河沙數菩薩名字。
這是很多的菩薩了,但是並不只是六十二億這麼多,是六十二億恆河裏的沙數那麼多的菩薩名字,這是太多了。
不但能受持、念誦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又能盡形壽都來供養。
盡形,就是盡形壽,就是這一生之中。
所謂供養,就是用點香,或用些花,或者在佛前點燈,或者買點水果供佛。
那麼供養飲食,就是供養吃的東西;供養衣服,就是穿的衣服;供養臥具,就是睡覺、床上用的這些個東西;供養醫藥,就是買一些個藥品,來供養三寶。
這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這叫四事供養,以這四種東西來供養三寶。
【於汝意云何】:在無盡意你的意思裏,是認為怎麼樣呢?【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這一位善男子和善女人,他所得到的功德多不多呢?
【無盡意言】:佛這樣問過之後,無盡意菩薩就說了,【甚多!世尊】:前邊這六十二億恆河沙數這麼多菩薩的名字,他若能盡形壽來供養飲食、衣服、臥具、湯藥,這個功德是很多很多的!世尊!
【佛言:佛聽見無盡意菩薩回答後,佛就說了,「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假設有另外這麼一個人,能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不要說他盡形壽供養,【乃至一時禮拜供養】:就是能在最少的一段時間裏,來向觀世音菩薩叩頭禮拜,來供養觀世音菩薩,【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這兩個人的福報,正正來相比較,是一樣的。
哪兩個人呢?就是這個人,和前邊那位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數那麼多菩薩的人。
那個人供養的菩薩多,福德多,不是嗎?可是現在這一個人,只是供養觀世音菩薩、禮拜觀世音菩薩一個很短的時間,這兩個人的福德是一樣的,沒有兩樣。
在百千萬億劫,這種福報是不可窮盡,也沒有完的。
J3.結歎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無盡意】:釋迦牟尼佛叫了一聲,無盡意菩薩!【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你能受持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就能得到像前面所說的沒有數量,也沒有邊際那麼多的福德之利。
G2.次番問答 分二
H1.無盡興問 H2.如來垂答
今H1.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無盡意菩薩聽見釋迦牟尼佛這樣說,於是又向佛請問,【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世尊!這位觀世音菩薩,他是怎麼樣來教化娑婆世界的眾生呢?「娑婆」是印度話,叫娑婆訶,翻譯為堪忍;堪,就是堪堪可也,堪能忍受。
言其這個世界是最苦的,可是眾生堪能忍受;堪能忍受,就是表示不容易忍受這種的痛苦。
這娑婆世界這麼多的苦,觀世音菩薩怎麼樣子來教化娑婆世界的眾生啊?
【云何而為眾生說法】:他怎麼樣子給眾生說法呢?
【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他教化眾生這種方便的因緣、方便的力量,這個事情是怎麼樣呢?
H2.如來垂答 分三
I1.別答 I2.總答 I3.勸供養
今I1.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佛告無盡意菩薩】:釋迦牟尼佛聽見無盡意菩薩這樣問,就告訴無盡意菩薩說,【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善男子!假使在這三千大千世界裏邊,有這麼一個國土中,有這麼一個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應該以佛身來度他,他才可以成佛。
【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觀世音菩薩在這時候,就變現一尊佛身來給這個眾生說法。
講到這裏,有人問:「觀世音菩薩是菩薩,沒有成佛,他怎麼可以現佛身而為眾生說法?豈不是冒充佛嗎?」不是的。
因為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以前,早已經成佛了,佛的名號為正法明如來。
成佛之後,他因為不忘眾生,所以再次來到這個世界,把佛身隱起來,而現一個菩薩身來救護眾生,這是隱大示小。
羅漢是迴小向大,觀世音菩薩是迴大向小。
他由佛身又倒駕慈航,倒回來開這一個慈悲的船,來這兒救人,就為了來接引我們這一切的眾生,所以他隱大示小。
所謂「內秘諸佛行,外現菩薩身」,內裏是諸佛的一種行願,外邊現出來這麼一個菩薩的身,所以他可以現佛身而為眾生說法,並不是冒充佛來欺騙眾生,他是已經成佛的了。
他看這個眾生應該用佛身來度他,他就示現一個佛身,為這一類的眾生說法。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辟支佛,梵語叫「辟支迦羅」。
這「辟支」兩個字,也是沒有翻譯過來。
「辟支佛」翻譯到中文,義譯是「緣覺」。
緣覺又分有兩種,生在有佛出世的時候,就叫緣覺;生在無佛出世的時候,就叫獨覺。
在有佛出世的時候,他修十二因緣法而悟道。
他觀察十二因緣,怎麼會有無明?無明又怎麼樣有了行?又怎麼有了識?又怎麼有了名色?又怎麼有六入?又怎麼會有了觸?觸然後就受,受然後就有了愛,有愛就要取,為什麼要取?取就要有;因為有了有,所以就有了生;有了來生,也就有老、死。
他因觀這十二因緣,就覺悟了、悟道了,知道一切是苦、空、無常、無我;一切都是苦,一切都是空,一切都是無常的,一切都是無我的,所以把一切都放下,也就開悟了。
因為觀察這十二因緣而悟道,所以稱為緣覺。
生在無佛的時候,他也修這十二因緣法,並且春看百花開,秋觀黃葉落──春天觀看百花齊放,到秋天的時候,觀察萬物凋零的種種變化狀態,所以也就覺悟到「生、住、異、滅」是無常的,覺悟到「成、住、壞、空」這種情形,也就這樣而開悟了,這叫獨覺。
緣覺和獨覺的分別,也就是一個在有佛出世的時候,一個在無佛出世的時候。
觀世菩薩觀看眾生的因緣,因為他有天眼通,又有天耳通,所以他天眼照見,天耳遙聞,【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看見應該以辟支佛身得度的這一類眾生,他就示現一個辟支佛身來給他說法。
說什麼法呢?說十二因緣法。
他說:「你不知道你這無明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嗎?就是從你『一念不覺』那兒來的。
因為這一念不覺,所以在你的如來藏性上就生出了無明來。
有了最初這個無明,然後就生出『行』來了。
」這一個辟支佛,得到觀音菩薩來給他說法,他很快就開悟了。
所以觀世音菩薩就令他再發菩薩心,再來迴小向大。
這是應該以辟支佛身得度的這一類眾生,觀世音菩薩就示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怎麼叫做「聲聞」?聲聞也是羅漢之一,緣覺也是羅漢之一,這是二乘人。
聲聞者,聲是聲音,聞是聽見,也就是聽見佛的聲音而悟道。
他聽聞佛說四諦法而悟道了,這是聲聞。
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
釋迦牟尼佛當初為五比丘三轉四諦法輪時,就說這四諦法。
怎麼是三轉法輪?釋迦牟尼佛最初到鹿野苑,對五比丘說法,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
「此是苦,逼迫性」:說這個苦是有一種逼迫的性,是強迫的,令人受不了這種的苦。
苦,有苦苦、壞苦、行苦這三苦,又有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八苦。
所有的這些「苦」,把人逼迫得動盪不安,壓迫得喘不過氣來,令人一天到晚煩煩惱惱。
一切的問題,都是因為由「苦」生出來的,這一些個苦的問題,是一種逼迫性。
「此是集,招感性」:集,以集聚為義,集聚到一起了。
什麼集聚到一起?煩惱集聚到一起了。
怎麼會有煩惱?因為有苦。
先有了苦,自己被這苦逼迫得受不了,就生起煩惱,發大脾氣。
所以說這個煩惱是一種招感性,是由集聚而成的,也就是從「苦」而有這個「集」。
「此是滅,可證性」:滅,就是寂滅,寂滅煩惱無明。
這種寂滅的快樂、涅槃的妙果,是可以證得的。
「此是道,可修性」:這個道是人人可以修的,沒有一個人說是不可以修道的;任何一人,都可以證到涅槃的理體。
這是第一轉法輪。
釋迦牟尼佛接著又說第二轉:「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
」這個苦,不是單單我成佛才知道,你也應該知道這個苦。
你也應該斷了這個集諦,應該求證涅槃的這種妙果,應該修行這種菩提覺道。
佛說第三轉法輪:「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
」這個苦,我已經知道了。
這個集,我已經斷了,我不再生煩惱了。
我知道這個苦,就不會再被苦所迷;我把煩惱斷了,也就沒有集諦了。
這個滅,我已經證得了,我已得到真正的寂滅之樂。
這個道,我已經修成了。
這是三轉四諦法輪。
這五比丘聽見釋迦牟尼佛這樣一講,當時就開悟了。
因為聽佛聲而悟道,所以這叫「聲聞人」。
聲聞和緣覺,又叫二乘人;二乘人也就是小乘。
有小乘、大乘,什麼小?什麼是大?根本也沒有一個小,也沒有一個大,只因為眾生心裏有小、有大。
本來心量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不過我們凡夫沒有能力用自己本有的如來藏性,有的只用一少部份,有的就用大部份,有的就用了全部。
用全份,這就是諸佛,因為已返本還原。
能用多部份,這就是菩薩,因為菩薩的智慧大,所以在他這個如來藏性,本有的家珍也就用得多一點。
這些小乘人,他所知道的很少,所以也用得少。
由佛的聲音而悟道的,就叫聲聞乘。
所以觀世音菩薩,【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遇到應以聲聞身得度的這種機緣,也就現出聲聞的身,而為這一類聲聞來說這四諦法。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梵王,就是大梵天王,他就是做大梵天上的一個王;梵,是清淨的意思。
他在天上做王,覺得很自在的,觀音菩薩也就示現這個大梵天王的身,來給他說法。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
帝釋,在《彌陀經》上稱為「釋提桓因」。
這位釋提桓因不只是一個,而有很多很多的,所以這帝釋也很多。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就是這一個忉利天的帝釋,一般人就稱他為天主。
在〈楞嚴咒〉有一句「南無因陀囉耶」,就是這個帝釋,也就是我們一般眾生所最恭敬的天主。
這個天主,他的能力非常大,權力也大,神通也很大;可是他只能在天上,天人的壽命將來還是有窮盡的。
帝釋是統領諸天的,所有天上的事情,都由他來管,所以他的權力很大。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觀世音菩薩看見帝釋身這一類的眾生,機緣成熟了,他就現出帝釋身來給帝釋說法。
為什麼?因為同類的就容易接受勸導。
好像我們這一般的人,無論你做哪一行的,做生意的人和做生意的人就做朋友,讀書的人和讀書的人就做朋友,我們學佛的人就和學佛的人做朋友,賭錢的人就和賭錢的人做朋友,打劫的人就和打劫的人做朋友,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因為同類者為朋,所以觀音菩薩就化現和他是同類的,到那兒去教化他去。
好像,現在到這兒學佛法的,有很多都跟過這個Conze先生研究佛法、佛學,或者在Conze先生,也就是觀世音菩薩來現教授身給你們這一班的學者說法,令你們本來不願意學佛法的,那麼聽來聽去也有點滋味;有點滋味,於是乎就往前追,越追越覺得,好像有一點道理似的;好像有點道理,那麼就將信將疑,沒有真信。
那麼等到這個真正的佛教的場合去,有坐禪、聽講開示,就在這一個暑假的期間這麼熏,聞熏,聞修,就把這個將信將疑這個疑,去得一多半,剩了一小半。
這個信,有一少半來著,現在又加了一多半,所以這個皈依三寶、受菩薩戒、受五戒,受一戒、二戒、三戒、四戒的,有的受十重四十八輕戒,這是受了戒了。
這默默中,不能不信有一種因緣,說是觀世音菩薩他現身,並不是說有的時候,即刻他現這麼一個人來給你說法,然後就走。
有的時候,他用他的神通來現一個變化人,化人,來給你說法。
他也就分靈來到這個世間上做人,分開他的性靈一部份,再到世間上做人;做人,好學佛法,然後教化眾生。
觀世音菩薩現身,有的時候並不是說會即刻現這麼一個人,來給你說法,然後就走。
他不一定是用他的神通來現一個化人──變化人,來給你說法;有的時候,他也就分靈──分開他這種性靈的一部份,來到這個世間上做人,好學佛法,然後教化眾生。
這樣也是應以什麼身得度的,他就預先造那麼一個身體,來教化一般的眾生。
等到哪一個人信觀音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了,然後再依照觀音菩薩的法門去修行,這就又變出一個觀世音菩薩來,觀世音菩薩又多了一個化身。
觀世音菩薩怎麼會有百千萬億化身呢?就是你模仿他、效法他、學習他,也就變成他的化身了。
所謂「法無定法」,這個「法」是無定的,不要執著,不要說一定怎麼樣子。
你若能一定怎麼樣的話,你一定不死嗎?可不可以呢?你若能一定不死,那什麼事都可以有一定了。
說:「不能的,一定要死的。
」那就沒有一定了。
所以佛法無有定法。
所以「百千萬億化身」,有一百個人學你,就是一百個人變成你的化身;一千個人願意學習你,你就有一千個化身了;有一萬個人來學習你,你講的道理他都承認了,都說:「這個道理講的是這樣的。
將來我要照這樣去學,我要修行!」你就有一萬個化身了。
這千百億萬化身,並不困難的;只要你有毅力,肯去提倡佛法,那你的化身也無量無邊的。
這是按照「事相」來講,要是按照「理性」來講,你若成佛了,也真能有千百億萬化身。
所以觀世音菩薩見有帝釋身得度的,他就現一個帝釋身去給他說法。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該得到自在天身的,觀世音菩薩就現自在天身,和這一類的眾生說法。
什麼是自在天身?我現在給你們講明了,這個自在天身,就是天魔外道這一類的宗教。
他們認為不可一世了,貢高我慢,簡直的!他說沒有佛、沒有法、沒有僧,於是就謗佛、謗法、謗僧。
為什麼他這樣子呢?就因為他們太快樂、太自在了。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這些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的,觀世音菩薩也不怪這一類的眾生,他看這一類的眾生機緣成熟了,一樣為他們說說佛法,令他們也跑到佛教裏來。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這「天大將軍」有兩種的講法。
一種是在天上做大將軍,這種天神的身,應該得到佛法來指導他的迷津,令他明白佛法而去修行。
還有一種說法是,天上的天神他的天福享盡了,轉到人間來做大將軍;他很有勢力的,可是他沒有明白佛法,還是造種種的業,要受種種的果報。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觀世音菩薩觀看他們的因緣,已經可以得度了,所以也現一個大將軍身,來給他們說法,令他們反迷歸覺,把世間一切的快樂放下,而求出世的無窮快樂。
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
毘沙門,是四大天王之中的北方天王。
這四大部洲,有四大天王──東天王、南天王、北天王、西天王。
毘沙門,就是北方天王的名字。
【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該以毘沙門身得到佛法來度化的,觀世音菩薩就現出北方天王的身,來給他說法。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
什麼叫小王?小王就是管理一個國家的王,僅僅在一國稱王。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該以小王身得度的,觀世音菩薩就現一個小國王的身,來給他說法。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
怎麼叫「長者」呢?在講《楞嚴經》的時候有提到,他的姓也貴、年也高,又有道德,又有名望,上邊的人也歡喜他,下邊人也恭敬他,所以這叫「長者」。
有道德的也可以做長者,有智慧的也可以做長者,或者富貴的,有種種的德行,就是所謂的「大富長者」,好像《金剛經》上所講的那位「須達多長者」。
這種的長者,居心很平等的,他對一切人都一視同仁,歡喜幫助所有人,所以大家都認為他是一位長者。
「長者」這個意思,就是比一切人都高貴。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如果有應該以長者身得度這種的人、這種的機緣,觀世音菩薩也就現一位大富長者、大丈夫的身,來給他說法。
你看見〈大悲咒〉裏,有一尊觀音菩薩現的大丈夫相,有著這麼長的鬍子,端坐在那地方,好像很威風似的,這就是所謂的「長者」。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該以居士身得度的,觀世音菩薩就現一個居士身,來給這個人說法。
居士,是居家之士,就是在家相信佛法、守持五戒、奉行十善的人。
什麼是五戒?就是戒「殺、盜、婬、妄、酒」五種。
現在很多人都受過這五戒了,這都叫居士。
什麼是十善?就是十惡的反面。
十惡就是身有三惡:殺、盜、婬;由這個身體所造的三種惡,就是殺生、偷盜、邪婬。
意有三惡,就是貪、瞋、癡;在意念裏有三種的惡,就是貪、瞋、癡。
口有四惡──你看!這口幾幾乎佔了十惡的一半,身、意都沒有佔那麼多。
口四種的惡是什麼呢?綺語、妄言、惡口、兩舌。
「綺語」就是所說出的話非常不正當,或者講某某女人如何如何,或者講某某的家裏如何如何,講的話就是近於邪,不正當。
「妄言」就是打妄語,「惡口」就是罵人,就是造口業,「兩舌」就是一個人有兩個舌頭。
怎麼會有兩個舌頭呢?並不是這個人生了兩個舌頭,而是以一個舌頭卻說出兩種不同的話,譬如對於甲,他就說某乙如何如何;對於乙,他又說某甲如何如何,互相挑撥離間。
這口佔四惡,身有三惡,意有三惡,合起來這是十惡。
把十惡反過來,就變成十善,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貪、不瞋、不癡、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
你不做惡了,也就是善了。
所以在居士方面,要受五戒,而奉行十善。
現在我們這兒有這麼多的居士,最近也將要成立佛教居士林;這佛教的居士林,就是所有的我們佛教徒,在家人都聚會到一起來研究佛法,擁護佛教,要怎麼樣能以使令佛教發揚光大?那麼這是居士的責任。
居士的責任就是護持三寶,擁護佛法,想法子提倡佛教,令佛教一天比一天興盛,這是我們每一個做居士的責任。
那麼出家人的責任呢,就是弘揚佛法;在家人,這居士的責任就是擁護佛法,擁護三寶的。
在美國這方面,我們今年受五戒、受八戒、受十戒、受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乃至於這個暑假的期間講《楞嚴經》,這可以說是在西方國家裏邊是第一次。
你們每一個人在這個第一次能以受戒,能以聽經聞法,這也可以說是在西方的佛教的開始,你們都是基本人才,基本的人,所以現在要成立佛教居士林。
我希望這個林子一天比一天茂盛,一天比一天人多,不是說僅僅住在那個房子裏邊的人是居士,就是外邊所有的人都可以我們和這一般居士聯合成一起,所有美國的佛教居士都可以集合到一起。
我們來研究佛法,這是我們居士的責任。
觀世音菩薩看這一切的眾生,有應該以居士身得度這種機緣的人,他就現一個居士的身,來給這一切居士說法。
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
宰,就是「宰閣萬化」,就是做宰相或者做什麼其他大官的這種官員。
【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該以做官的這種機緣來得度的,觀音菩薩也就現出做宰官的身,而為說法。
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婆羅門,是印度的一種外道,歡喜修清淨梵行。
【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該以修婆羅門這清淨行身得度的,觀音菩薩就現修婆羅門外道的身,來給這個眾生說法,而令他明白佛法,將來好成佛道。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比丘,究竟是個什麼身份?「比丘」是梵語,翻譯為「乞士、怖魔、破惡」這三個意思。
(一)乞士:出家的僧人,上乞法於諸佛,以資法身;下乞食於眾生,以養色身。
(二)怖魔:出家人受比丘戒時,魔王就恐怖。
(三)破惡:破除一切的煩惱惡、無明惡,破貪瞋癡三毒的惡。
優婆塞是梵語,翻譯為「近事男」。
優婆夷也是梵語,翻譯為「近事女」。
言其常常親近三寶,常常來拜佛、聞法、聽經,與這三寶很相近的這麼一個男人和女人。
近是親近,事是事奉,就是在三寶的面前來做事情,譬如供養三寶、清潔三寶的地方,這都是事奉。
所以在三寶面前來做種種的供養、功德,這種的善男信女就叫做優婆塞、優婆夷。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觀世音菩薩看這一切的眾生,應該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這樣的機緣,觀世音菩薩即刻就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這些眾生來說法。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長者有長者的太太,居士有居士的太太,宰官有宰官的太太,婆羅門有婆羅門的太太;長者也有女長者,居士也有女居士,宰官也有女宰官,婆羅門也有女婆羅門,所以有這種種的婦女身。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若是應當以種種婦女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就現出婦女身──就是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的婦女身,來為她們說法。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應,就是應當,也就是他這種因緣,應該在他童年時候就明白佛法、修道。
好像韋陀菩薩,在往昔發願生生世世要做童男身,不結婚;又好像龍女,她在過去生中也發願生生世世願意做童女,不結婚。
所謂「童男、童女」,在人的生理上來講,就是沒經過結婚,沒有破壞這個身體。
一旦男女異性相接觸,這個身體就不完整了,在中國的文法上叫做「破身」,把身體破壞了;若沒有經過這種男女的性行為,這就是一個完整的身體。
又在中國練功夫、練打拳的,單單有一種叫「童子功」。
練童子功,就是身體要完整,沒有破過身。
這種功夫一旦練成了,可以怎麼樣子呢?刀也砍不破、槍也扎不進,這種功夫可以刀槍不入的,就是所謂「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內裏邊,他就憑著沒有破身體的這股氣,所以刀槍也砍不進去,也扎不動他;外練這個筋、骨和皮肉,所以就能有這麼大的作用。
你看見有一個中國的,他也在暑假的時候給翻譯過好幾次,那個叫FrankYong這個小孩子?他為什麼皈依三寶?本來他不信佛教的。
他來皈依三寶就是為的要什麼呢?就想要練童子功,想要練這種打人的東西。
當時我叫他就打坐。
我說你要先打坐,然後才能練這種功夫。
於是乎他就學打坐;打坐大約有多少的禪定的功夫,以後他就又看其他道教的書,研究道教這個頭上出小人這種功夫。
那麼現在他頭上這個小人,不知大概出去可以到多遠。
最近童子功又不練了,說他媽媽叫他到香港去結婚;結婚這個女孩子他也沒有見過。
那麼這個女孩子在香港就在政府已經註冊了,說他們兩個是結婚的。
他要到香港去結婚,完了又供養我十塊錢。
我說好啊!你去結婚回來,你這個童子功是不能學了啊!他笑一笑。
這是童子,童女也是。
在佛教裏,這童男、童女身,是所謂最清淨的身體,沒有染污。
童男屬於乾,乾就屬陽,是個純陽的;童女是屬於坤,坤是屬陰的,是個純陰。
一個純陽,一個純陰,所以在道教上來講,說這是最清淨的,沒有染污,修行也最快。
若是沒有經過男女性行為的小孩子,再修道、參禪打坐,修行很快開眼的,所以童貞入道是最寶貴的。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觀世音菩薩觀察這種機緣,若是某一個人應該以童男、童女身得道修行的,觀音菩薩就現一個童男、童女身,來給這個人說法,令他發菩提心,很快成就佛道。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龍,有很多種類,有天上的龍,有海裏的龍,又有守藏的龍。
天上的龍,是在天上做護法的。
海裏的龍,是住居在海裏的龍宮,龍王就做魚、鱉、蝦、蟹的首領。
又有降雨的龍,又有守藏的龍。
守什麼藏呢?就是所藏的寶貝。
或者有人把很多寶貝值錢的東西,埋到地裏邊,因為它太值錢了,把龍的貪心也就給引出來,龍就跑到那地方去看守這珠寶,這是藏龍。
龍,在古來有很多很多的。
不過現在一般人說沒有看見,就認為沒有龍,其實龍是很多的。
在六祖大師那時候,有一條毒龍;這條毒龍專門能噴毒吐霧,人一旦中了這種毒,就會生病,甚至於就死了。
當時在南華寺禪堂內那個地基,原來是一個毒龍潭;毒龍潭方圓大約有一畝地這麼大一個面積,誰也不知道這個潭有多深。
這裏邊就住著一條龍,這龍是條毒龍,專門害人。
牠把南華寺所住的出家人,弄得常常生病。
有一次,六祖大師來到毒龍潭的地方,這條毒龍就現了一個大身,把這一畝地的潭都遮滿了。
六祖大師一看,就笑起來了,說:「嘿,你只有現大身的能耐啊?你單單能現大身,不能現小身,那你還是沒有多大的本領!」這龍一聽六祖大師這樣說,於是把這個大身隱了,又現出一個小身,大約有一尺那麼長,在水裏游來游去。
六祖大師說:「你是有點本領,能大又能小,但是你可不敢跳到我這個缽裏邊來!」這條龍在水裏這麼游來游去,聽六祖大師這麼說牠,牠從水裏「噗通」一聲,跳進六祖大師的缽中。
六祖大師就說:「你這回可以進來,可出不去了!」這龍就使起全身的解數、全身的法術,想往外跳,可是怎麼樣也跳不出去這個缽了。
這回上了一個大當!
六祖大師對牠說:「你不要掙扎了。
為什麼你變成龍身?為什麼你要做毒龍?本來在前生你是有修行的,是有善根的,也曾經聞過佛法的,不過你的瞋恨心太重,這種脾氣太大了,這叫『乘急戒緩』。
你研究佛法是研究得很迅速,願意研究佛法,可是你不守戒律,所以你現在墮落到龍身。
你不要以為自己的本領很大,又能大、又能小,又能有、又能無,你現在到我這個缽裏,可出不去了吧?」龍聽了這一番話,也就被馴伏,就不再往外跳了。
於是六祖大師又給牠說法,一說法,牠明白了,當時把這個龍身就脫了。
這條龍的屍首曾經在南華寺被保留很久很久,以後因為戰爭兵火的關係,把這個龍的屍首也失去了。
這是六祖大師在南華寺降伏毒龍,有這麼一段的因緣。
在中國唐朝的時候,有個大臣魏徵,他雖然在人間做丞相,還可以到天上去做天官。
當時有條小白龍,因為下錯雨,玉帝叫牠下一寸三的雨,牠下了一尺三的雨,把所有的農田都淹沒了很多,人也淹死很多。
這樣子,牠就犯了天上的法律,天上就派魏徵去斬這條小白龍。
小白龍知道這個消息,於是就先給唐太宗托夢,說:「明天你應該救我!你是龍,我也是龍,你這個龍應該救我這一條龍!」唐太宗說:「你我既然都是龍,那麼我們是兄弟啦!你有事情,我一定要幫忙的。
我應該怎麼樣才可以救得你呢?」牠就說:「我犯天上的法律,因為我下雨下錯了,明天就要受被斬的果報。
斬我的人就是丞相魏徵,明天只要你把他絆住,要他陪著你,不要叫他做什麼事情,那麼他就不會殺我了。
」唐太宗說:「這容易!他一個丞相,做我的官,聽我招呼的,你不要擔心了。
」
第二天,唐太宗就叫魏徵來和他下棋,言下之意就是:「我和他下棋,他不能離開我,一定不能去斬那小白龍了。
」於是兩人就奕棋。
正當中午的時候,大約十一點到十二點,魏徵下著棋就睡著了。
唐太宗很歡喜地想:「你這回睡著了,一定不會去斬小白龍去了。
我這回不用擔心了!」殊不知,魏徵是睡著了,可是他的神識就出去了,跑到天上去拿他的尚方寶劍,就把小白龍殺了。
然後他的神識又回來,再和唐太宗繼續下棋,下過了十二點鐘。
小白龍說只要過了午時,魏徵就不能殺牠了,唐太宗這回很歡喜,心想:「哈!我把我這個兄弟救了,這回我功德大約也很大吧!」
到了晚間,這小白龍來向唐太宗要命:「你總說和我是兄弟,要救我,那你為什麼不救我?讓你這個臣把我殺了。
現在我一定也要你賠我這條命,因為我就等於你殺的一樣。
」唐太宗醒來,原來昨天給他托夢這條龍來向他要命,於是駭得不得了。
怎麼辦呢?
第二天,他就和軍師徐茂公一講,徐茂公說:「不要緊,我們這兒有兩個人可以鎮得住牠!就是秦瓊和敬德。
您用他們兩人在寢宮前守門口,這小白龍就不敢來。
」秦瓊是黃臉的,使著金?;而尉遲恭是黑臉的,黑得像用黑油漆油的會放光。
於是就用這兩個
人守門口,果然小白龍晚間就沒來。
可是他們都是國家的大將,如果每一天晚間,都用這兩個人在這兒看守門口,太辛苦了。
這怎麼辦?於是把他們兩人的畫像貼到門上,給唐天子看門口,這龍也就不敢再來了。
所以中國人每到過年的時候,也就都買秦瓊和尉遲敬德兩個人的畫像,貼到門上,說妖魔鬼怪就不敢來了,稱他們是「門神」。
【天龍】:就是天上的龍。
牠的因果就是因為乘急戒緩──修行時很聰明、很用功,學佛法一學就會了,但是就不守戒律。
因為牠乘急,所以就有神通,會變化;因為牠戒緩,不守戒律,所以墮落做畜生。
龍,是屬於畜生。
【夜叉】:又叫藥叉,這個音都差不多,都是梵語,意思是捷疾。
捷疾,就是跑得最快,甚至現在科學所造的火箭也都追不上,有那麼快。
這種鬼在一念之中,就可以願意到任何地方就到任何地方,就這麼快。
【乾闥婆】:是梵語,譯為香神,以香為食;又譯為樂神,為玉皇大帝奏樂的一個樂神。
他是個人的樣子,但是他歡喜聞香、奏音樂,玉皇最歡喜聽他奏的音樂。
玉帝想要聽音樂時,只要燒上一種伽藍香;這種香,也就屬於牛頭旃檀之類的。
這種香一焚起來,他聞這個香就跑來了;到那兒,玉帝就叫他奏樂。
【阿修羅】:是梵語,譯為無酒,他沒有酒飲,因為他在天上有一種天福,沒有天權;又譯為無端正,言其相貌生得非常醜陋。
阿修羅的性質,就是專門好勇鬥狠,一定要把別人戰敗,鬥爭堅固,非常的好鬥。
有人認識自己養的狗是個阿修羅。
不錯,這狗多數屬於阿修羅。
不單狗是阿修羅,就是馬裏邊也有阿修羅。
中國有這麼一句話,所謂「害群之馬」,這種馬在馬群裏,不是踢踢這匹馬,就是咬咬那匹馬;總而言之,牠令這一群的馬都不得安樂、不太平,對這一群的馬有害,所以叫害群之馬,這也是阿修羅。
還有最明顯的是牛,真真正正、如假包換的阿修羅。
怎麼說呢?你看牛頭上長個兩隻角,牠這兩隻角是預備幹什麼的呢?是預備打架的。
所以這種的阿修羅頭上常戴著盔,身上也穿著甲來防備著;等到轉生做牛的時候,也忘不了牠這種阿修羅性,頭上總頂兩隻角,預備和人打架。
不單牛是阿修羅,雞也是阿修羅。
那公雞,一旦看見有其他公雞,就打起來了。
不單公雞是阿修羅,你看最有阿修羅性的,是那種黑色的蟋蟀,就是好鬥的那種小小蟲子;兩隻碰在一起時,一定互相戰鬥到有一隻死了為止。
在宋朝時,很盛行鬥蟋蟀,就是鬥那種小的蟲子,牠會蹦,有好多種。
鬥蟋蟀都是講賭錢,賭我這隻蟋蟀如果把你的蟋蟀給鬥死了,你就輸了,你就要賠我多少多少錢,以鬥蟋蟀來作賭博。
其餘好鬥的,好像蛇、老鼠、貓??,這都是屬於修羅的。
凡是好殺生的動物、昆蟲,都是屬於修羅。
阿修羅,他相貌長得最醜陋不過,最不端正。
嘴巴長得像豬那麼長,鼻子長得像象的鼻子,豬嘴、牛牙、象鼻子、牛眼睛、老鼠耳,這很難看的。
或者他是個人身,卻長個豬頭;或者是個人身,又長個牛頭;或者是個人身,又長個馬頭;或者是個人身,又長個虎頭,非常兇惡的。
雖然男阿修羅的相貌很醜陋,可是女阿修羅卻生得最美貌不過,那真可以說是人見人愛。
有一次,玉帝看見這修羅女生得這麼美貌,於是就向修羅王去求婚;因為玉帝在六欲天,他還沒有離欲,所以在欲界裏都還有這種夫婦的行為。
這修羅王也就答應了,把女兒嫁給帝釋。
有一天,帝釋很歡喜地請他的岳父來吃飯,預備很多天上最好的飲食,請修羅王來赴宴。
修羅王來到這兒就喝酒、吃飯,吃飽了要回去的時候,玉帝為了表示恭敬他這岳父,就把所有的天兵天將都召來列成隊伍,站成兩行這麼來恭候送行。
可是修羅王一看,心裏就不高興了:「你用你的天兵天將來恐嚇我?你想向我來示威?好東西!」心裏很不高興,但是玉帝還不知道。
天上有個仙人時常說法,玉帝因為歡喜研究道理,他就每天到仙人那兒去聽法。
每次玉帝去聽法時,這修羅女就生出一種懷疑:「你天天不在家裏,跑出去幹什麼?大概又出去胡混,找其他的女人吧?」她等到帝釋回來就審問他:「你天天幹什麼來著?你是不是移情別戀,另外又有意中人了?所以你也不在家裏陪著我了?」帝釋聽她這麼樣講,說:「不是。
我到某某地方,去那兒聽仙人說法。
」修羅女不相信:「我不相信你去聽法,你一定是另外找女人去了!」她就要跟帝釋去,帝釋不准她去。
這修羅女也有神通,等帝釋上他的寶車,她就把身體用法術隱起來,也隨著上車;帝釋也沒看見她,她就跟著去了。
到了說法的地方,等帝釋下車的時候,她也跟著下車了。
帝釋說:「妳做什麼也來了?」她說:「我來調查看看你倒是不是來聽法?你光這麼樣講,我不相信的。
」帝釋聽她這樣講,也就發脾氣了,擺起丈夫的架子,拿著荷花的莖,就打這修羅女。
一打,這修羅女就呱呱大叫;這一叫怎麼樣啊?因為這個仙人從來也沒有聽過女人的聲音,這回一聽這修羅女一叫,那麼嬌美的聲音,他就婬欲心動了,就把道業失落了,所以也就不能再講法了。
這樣一來,玉帝更怒起來了,一再責怪這修羅女。
修羅女一發脾氣,回去就對她父親講,說玉帝不守規矩,現在又另外有女人了!就造了很多謠言。
這一造謠言,她的父親修羅王就大發脾氣:「這還得了!難怪上次他這樣向我示威,原來他不把我們父女看在眼裏!」於是發起修羅兵將去和帝釋作戰。
這一作戰怎麼樣?帝釋雖然有天兵天將,但是屢戰屢敗,戰不過修羅王,於是就去求釋迦牟尼佛給想法子。
佛就教他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這幾個字,然後又說:「你叫你天兵天將,統統都念這幾個字。
」
帝釋回去之後,吩咐他的天兵天將,在和修羅作戰的時候,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這一念,也不知怎麼樣的,把所有的修羅兵就都打敗了!於是帝釋又保持住他的這種權力。
總而言之,阿修羅就好發脾氣,好和人鬥爭。
好像現在這個時代,正是修羅降世的時候,所以世界與世界就一天到晚都在鬥爭,這是「鬥爭堅固」的時候,這修羅權力最大。
我們每一個有脾氣的人,都可能將來做阿修羅,也可能現在就是阿修羅。
若你能改變,把脾氣沒有了,能以修忍辱行,也就和修羅道脫離關係了。
【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牠以龍作為食物。
這種鳥有多大呢?牠的翅膀很大,一伸開就有三百由旬那麼大。
由旬,是印度用來計量里程的數目,分為小由旬、中由旬、大由旬;小由旬有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
現在所說的由旬,是三百個大由旬,也就是兩萬四千里那麼大。
牠的翅膀一搧,能把海水都搧到一邊去,龍在海底就露出來,牠就吃龍。
久而久之,牠把龍子龍孫吃得都快沒有了,龍王沒有法子,就去向佛求救。
佛把所披著的袈裟給這龍王,教牠把這件袈裟拆開,每一條龍繫上一條袈裟線,這樣子,大鵬金翅鳥就沒有法子來吃龍了。
為什麼沒有法子吃龍呢?這也就是一種妙用,妙用無窮。
在這期間,大鵬金翅鳥也去找佛,說:「您救龍固然是好,可是我們只可以吃龍,現在沒有龍吃,我們就要餓死了!這怎麼辦?」釋迦牟尼佛就給這大鵬金翅鳥說法授五戒,叫牠持不殺的戒。
牠說:「我不殺可以,但我沒有東西吃,豈不是餓死了?」佛說:
「你不會餓死的!從現在起,等到每天中午,我所有的弟子吃飯時,就會給你送一份齋飯吃。
」所以以後出家人午齋時,都念供養咒,然後要送少少的飯出去,就是給大鵬金翅鳥吃的。
由此之後,大鵬金翅鳥也持五戒,不殺生了,並且作為佛教裏的護法,屬於天龍八部──是八部鬼神眾裏的一部。
所以在佛教裏,大鵬金翅鳥也是護法之一,牠常常在佛的頭上落著,有的時候,佛的頂上有隻鳥,就是這大鵬鳥。
這大鵬鳥也能大、也能小,是神鳥;所以皈依佛教之後,就成為佛教裏的護法。
在佛教裏對於使用飲食方面,早晨是天人吃飯的時候,中午是佛吃飯的時候,過中午之後就是畜生吃東西的時候,到晚間就是鬼吃東西的時候。
本來鬼是找不著東西吃,可是我們人這兒吃東西,這碗和筷子一出動靜,他聽見聲音,就會來搶著吃。
我們所吃的東西,到他的嘴裏就變成火,因為他業報太重了,不能吃東西。
鬼就以為人用法術將這飲食變成火,不給他吃,於是他就生出瞋心對人就打,或者令人生病,就和人來鬥爭。
所以出家人晚間不吃東西,因為這是鬼吃東西的時候。
在早晨是天人吃東西,天上的人在早起吃東西,所以出家人在早起喝粥的時候,送出去一點飲食給天人吃,或者給鬼子母吃。
鬼子母,就是我們講的「羅叉鬼」,他專門吃小孩子。
羅叉鬼子母,為什麼叫鬼子母?因為她有一千個鬼子。
她帶領這一千個兒子,各處去偷小孩子來吃;人家小孩子一出生,她給偷著來就吃。
很多的家庭裏,小孩一出生,就被她給偷著吃了,變成很多家庭都沒有小孩子了。
於是有人去求佛,問佛這怎麼辦?
佛知道小孩子都是給鬼子母偷去吃的,於是佛就把鬼子母最小的兒子給拿來,放到佛的缽裏邊扣著。
鬼子母回到家裏一看,小兒子丟了,就各處去找,找來找去,也就找到佛的地方。
一聽,她這小兒子在缽裏邊哭,她就想把缽給抬起來,救她小兒子。
殊不知,她抬不動缽,回到家又把其他這九百九十九個兒子都帶來,大家一起用力來掀這個缽,也是紋絲不動。
她就向佛來講道理:「你為什麼把我的小兒子搶來放到你缽裏,不給我呢?」佛說:「妳有多少個兒子?」她說:「我有一千個兒子。
」佛說:「妳一千個兒子,現在只沒有了一個,妳為什麼就這樣著急呢?」她說:「我的兒子,我一個也不能少的!」佛說:「那麼妳把人世間所有的小孩子都偷著拿去吃,這又怎麼講呢?」鬼子母說:「我不是想要吃小孩子,我是沒有東西吃!如果不吃小孩子,我這一千個兒子連我都要餓死!」
佛說:「從此之後,妳也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不要再到處去偷人家小孩子吃。
妳有這麼多個兒子,卻一個都捨不得,我把他給扣到缽裏,妳就這樣著急,世間人的小孩子,妳都吃了,人家的父母豈不著急嗎?妳不要做這種事情了。
」鬼子母也就答應佛,皈依三寶,受持五戒。
於是釋迦牟尼佛就叫所有的弟子,在午齋的時候,送點飲食給鬼子母吃。
所以送食念這首偈頌:「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
」說這吃的東西,好像甘露那麼甜,無論他們有多少,都可以吃飽的。
這是中午送供的偈子,叫「施食」。
這個施食,就是給大鵬金翅鳥和羅剎鬼子母的。
【緊那羅】:這也是八部鬼神眾之一,他也是玉帝那兒奏音樂的一個樂神。
緊那羅的頭上長一個犄角,所以又有一個名字叫「疑神」。
【摩睺羅伽】:就是大蟒蛇。
蛇是細的,沒有太粗;這蟒蛇是很肥、很粗的這麼一條,就像豬那麼肥,這種東西也是很兇惡的,又叫做土龍。
在中國廣東省這個地方,人專門歡喜吃蟒蛇的肉;但是有的時候牠也吃人的,因為人吃牠,所以牠也就吃人。
在梁武帝時,梁武帝是信佛、供養三寶的,可是他的妃子郗氏就專門不信──不信佛、不信法、不信僧。
因為她不信三寶的關係,死後就墮落為大蟒蛇的身,於是就回來求梁武帝超度她。
她對梁武帝講:「您知道我是誰嗎?我就是您的妃子郗氏。
因為我不信佛、不信法、不信僧,不恭敬三寶,所以死後就墮落成大蟒蛇了。
」她這樣一講,於是梁武帝就請誌公禪師來超度她。
本來這郗氏在生的時候,最反對的就是這位誌公禪師;等到她死了之後,做了蟒蛇,這回向寶誌禪師來叩頭懺悔。
誌公禪師就造了一部《梁皇寶懺》──「梁皇」也就是梁武帝,「懺」就是懺悔,是給梁武帝拜這個懺以超度他的妃子。
藉著拜《梁皇寶懺》的功德,梁武帝的妃子得以脫去大蟒蛇身,而生到天上去。
摩睺羅伽因為在佛住世時,也皈依三寶,所以也是佛教一個護法。
【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人,就是我們所有這一切的人;非人,就是一切的畜生;等身,這所有的一切都包括。
這觀世音菩薩若是看見這天龍八部、鬼神等,以及一切的畜生,應該以天龍八部身得度的這種的眾生,他就現出這天龍身,或夜叉身,或羅剎身,或乾闥婆身,或阿修羅身,或迦樓羅身,或緊那羅身,或摩
睺羅伽身,或現這一切人的身,或一切非人的畜生身。
應該以這種種身得度的,他就對他的機緣而現這種種的身,來給這一切的眾生來說法。
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執金剛神,就是佛教的護法。
金剛神的來歷是在很久以前,有個轉輪聖王,他生了一千個兒子。
他怎麼會一個夫人就生了一千個兒子呢?因為他的壽命長,壽命長所以有一千個兒子也不算多。
這轉輪聖王生了一千個兒子,可是他這種野心還不足,又娶了一個妻室;這第二個太太,就生了兩個兒子。
這一千個兒子,大家就發願,說:「我們將來一定要修行成佛的,我們一千個兄弟要按著次序成佛,就是轉輪聖王也不做了。
」大家就抽籤,釋迦牟尼佛就抽到第四個,他是第四個成佛的,將來還有第五、第六都會依著。
現在我們這個劫叫「賢劫」,這賢劫有千佛會出世。
這一千個兄弟都發願成佛,這第二位夫人所生的兩個兒子也發願,一個發願說:「我們這一千個哥哥,無論哪一個哥哥成佛的時候,我要第一個去請佛來給世人說法,我發願來供養佛、來供養三寶。
」另一個就發願說:「我就發願來做護法。
我每一個哥哥成佛的時候,我就發願去到他的面前來護持他,來保護著他!」所以這執金剛神,就是發願保護佛說法的這一個,就是這轉輪聖王第二位夫人生的兒子。
他拿著寶杵來保護佛教,是凡有佛出世,他就發願去擁護佛法。
這執金剛神的來源,就是這樣。
另外一位就是大梵天王,他是第一位請佛說法的。
I2.總答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無盡意】:釋迦牟尼佛講完了觀世音菩薩這種種化身之後,又叫了一聲,無盡意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這位觀世音菩薩,他成就以上所說這種種功德,他以這種種身形,到每一個國家去度脫所有一切的眾生。
I3.勸供養 分二
J1.勸供 J2.受旨
今J1.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因為這個,所以你們這一切的眾生,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不要有兩個心。
一心,就是一個信心。
所謂兩個心,就是有一種懷疑的心,這就沒有功德,沒有感應。
所以才說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是位大菩薩,能於怖畏急難之中,布施給你無畏,令你不生恐懼。
【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因為這個緣故,所以這個娑婆世界,都稱觀世音菩薩為施無畏菩薩。
卍 卍 卍
在下個月九號是觀音菩薩一個紀念日,觀音菩薩有出家紀念日,有個成道紀念日,有一個生日,所以在下個月九號禮拜六那一天,又是觀世音菩薩的一個紀念日。
我們每個人在那一天,有力量應該做一點功德。
在十號,就是講這個全部《法華經》的開始。
在九號以前這個〈普門品〉,預備講完了;在十號就開始全部《法華經》。
全部《法華經》有六萬多句,有七卷。
這是佛教裏頭一部最重要的,成佛的一部經。
那麼你們每一個人,能有親戚朋友,都介紹給他們,多一點來聽,這是一個最難得的機會。
因為在美國這兒,能以真正每一天講經,依照這佛的正宗去講經的地方很少很少的。
所以,我們現在儘量在口頭上也好,在寫信方面也好,各處要做一種宣傳,令多一點人知道這個佛法,多一點人來聽經。
這個聽經,也不像暑假的時候;暑假的時候是大家一起。
這個聽經就是晚間七點鐘到九點鐘這個時候來聽經,隨便誰都可以來,這就是令多人知道佛法,這就是擁護佛教。
這個來聽經,這就是做最大的功德。
因為聽經,就是教他去學佛法;學佛法將來就有成佛的機會。
如果他成佛了,這個佛就是你造成的;你造成了一個佛,你自己本身就不愁不成佛了,就不要擔心你自己不會成佛。
卍 卍 卍
J2.受旨 分六
K1.奉命興供 K2.觀音不受 K3.無盡重舉
K4.佛勸當愍 K5.受已奉佛 K6.總結神力
今K1.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
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
釋迦牟尼佛說一切眾生,都應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一心誠念觀世音菩薩。
無盡意菩薩聽見釋迦牟尼佛這樣講,也就想把他脖子上所戴的寶珠、瓔珞來供養觀世音菩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這無盡意菩薩對佛就說了,【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世尊!我現在就應當供養觀世音菩薩了。
因為觀世音菩薩有這樣大的功德,有這麼大的威神之力,所以我雖然已經成菩薩了,但是我還要在觀世音菩薩面前,來栽培我的福報,來供養觀世音菩薩。
【即解頸眾寶珠瓔珞】:說完了這話之後,無盡意菩薩即刻,也沒有加以思索,就把脖子上所戴最值錢的寶珠、瓔珞取下來。
瓔珞,是一種最有價值的珍寶。
這種瓔珞內裏邊是空的,可以裝東西,古來人常用它來作為裝飾品。
瓔珞寶珠這麼一串,也好像這一串念珠子似的。
【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這一串瓔珞寶珠,它是很值錢的;值多少錢呢?價值百千兩金,現在就送給觀世音菩薩了。
【作是言】:無盡意菩薩又作這種的說話。
【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仁者,就是仁慈的一個人;菩薩對菩薩彼此之間都稱呼「仁者」。
這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
這珍寶瓔珞本來是屬於財施的,為什麼在這經文上,無盡意菩薩說是「法施」呢?因為無盡意菩薩當時供養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在他的心,並沒有認為這瓔珞寶珠是一種值很多錢的東西。
他就是願意把自己歡喜的這種珍寶、瓔珞,誠心來供養給觀世音菩薩,他也不想它是值多少錢。
可是為什麼經上又說「價值百千兩金」呢?這句是結集經藏時,阿難尊者添上去的。
當時無盡意菩薩並沒有說這是值多少錢,他就是以他的心來供養觀世音菩薩,彼此之間並沒有這種「財」的觀念,所以屬於法施──雖然是財施,但是也變成了「法施」。
這是大家以心印心,並不拿它當作一個值錢的東西,所以他要求觀世音菩薩接受他這種法的供養,這種寶珠和纓絡。
K2.觀音不受
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
【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在這時候,無盡意菩薩以珍寶瓔珞來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
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不肯受呢?因為觀世音菩薩是在釋迦牟尼佛的座下,在這法華會上來聽《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沒有得到佛的許可,他就表示客氣,不接受這份供養。
並且觀世音菩薩也沒有這種的貪心,也沒有說是:「這珍寶瓔珞太名貴了,有人送給我,恐怕接受遲了,人家不再供養,那怎麼辦呢?」就因為他沒有這種的心,所以不怕人家不供養。
在他的心裏根本也沒有一個能施,也沒有一個所施;也沒有一個能受,也沒有一個所受。
在他心裏,你供養我和不供養我,他看成很平等的。
在默默中,當然這無盡意菩薩是有功德的,可是觀世音菩薩本身就不接受這種的供養。
K3.無盡重舉
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
無盡意菩薩一看觀世音菩薩不肯接受他這個瓔珞寶珠,於是就著急了。
他可不像一般不是真正想供養、布施的人:「你不要,我就不供養了,我還拿回來了。
」
【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他又對觀世音菩薩說了。
說什麼呢?【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大慈悲者啊!大仁慈的菩薩,您應該可憐可憐我啊!憐愍我無盡意和這一切的四眾弟子──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和所有的眾生。
我供養您珍寶瓔珞,不是為了我自己來求福,而是為這四眾弟子,和所有法界的眾生,來供養仁者您的。
我是代表眾生來供養您,所以請您憐愍我等,接受這個瓔珞吧!我等,就是所有一切眾生。
K4.佛勸當愍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
無盡意菩薩,一定要供養觀世音菩薩,而觀世音菩薩就決意不接受這個供養,說:「您這麼樣好的東西,我不敢接受啊!我沒有什麼道德,您都還自己保留著好了。
」無盡意菩薩一聽觀世音菩薩這樣講,就著急了,甚至叩頭頂禮,向觀世音菩薩哀求說:「請您慈悲了!」請他來接受這個供養。
這時候,一個不受供養,一個就一定要供養,這兩方面各自堅持──無盡意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兩人成了僵局了。
在這時候,釋迦牟尼佛給做和事佬,調解這個問題。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佛在這時候,看一看觀世音菩薩,笑一笑對他說,【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你應當憐憫這位無盡意菩薩,和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弟子;不單只是四眾弟子,而且還有【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睺羅伽、人非人等故。
受是瓔珞】:你應該可憐這一切的眾生,以及這天龍八部等,你接受他這供養吧!他是出一種真心、一種法的布施,你不要拒絕他這種好意,應該接受他的供養。
K5.受已奉佛
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就在這時候,觀世音菩薩見到釋迦牟尼佛出來調解這件事情,他也就聽佛的話,所以憐憫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以及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眾生,就接受瓔珞寶珠。
這個文上沒有說這一些天龍八部,這是省文。
由這「天龍人非人等」,其中就包括這八部鬼神眾在內了。
可是接受是接受了,他又【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觀世音菩薩又轉向供養,又把這個瓔珞分成兩份。
你看觀世音菩薩難怪是菩薩,這麼值錢的東西,他又分成兩份,一份供養給釋迦牟尼佛,一份供養多寶佛塔。
這位多寶佛,是在過去無量無量劫以前,他就成佛了。
他曾發願說:「無論哪一個人成佛的時候,最後一定要講《法華經》;等到這位佛說《法華經》時,我就發願一定要從地下湧出一座多寶佛塔,現到虛空中,來給所有的眾生證明──證明《法華經》是最妙的、最圓滿的、最好的!」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在以前演說三藏教、方等、般若的時候,多寶佛都沒有現身;等到法華會上,正講這部《法華經》的時候,這位多寶佛就從地湧出來這座多寶佛塔,來證明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
現在到這二十五品上,觀世音菩薩就將一份瓔珞珍寶供養釋迦牟尼佛,另一份就供養給多寶佛塔。
這一部《法華經》共有七卷,有六萬多句,這是佛教裏一部最重要的成佛的經。
你們每一個人有親戚、朋友,都介紹給他們來聽經,這是最難得的機會。
無論誰都可以來!儘量去令多人知道佛法,這就是擁護佛教。
來聽經,這就是最大的功德,因為聽經就是教他去學佛法;學佛法,將來就有成佛的機會。
如果他成佛了,這位佛就是你造成的;你造成了一位佛,你自己本身就不愁你不成佛了。
K6.總結神力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
【無盡意】: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這位觀世音菩薩,有像上邊我所說的這種神通妙用、自在神力,遊行在這個娑婆世界,來救度一切眾生。
所有的人,都應該誠念他,應該供養他,應該恭敬他。
F2.偈頌 分三
G1.雙頌二問 G2.雙頌二答 G3.雙頌二勸
今G1.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問彼 佛子何因緣 名為觀世音
釋迦牟尼佛說完了這話之後,【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在這時候,無盡意菩薩又用偈頌來請問釋迦牟尼佛。
這就是因為前文長行的道理,有的地方說得太詳細,又有的地方說得不詳細,所以就用這重頌再來重複一下。
重頌,也就是說前邊長行的道理,把它用偈頌再說一遍。
偈頌,就好像中國的詩詞歌賦,它有一定的字句格式,或者有四句的,或者有很多句的;或者有四字一句、五字一句,或者有六字一句、七字一句。
這麼多的偈頌,必須都是這麼多字。
在以前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普門品〉時,沒有翻譯這段偈頌,這是以後另有一位法師加上去的。
一般人看這偈頌和前文的意思相同,所以才加到《法華經》上第二十五品──〈普門品〉的後面。
無盡意菩薩稱了一聲世尊,【世尊妙相具】:因為佛的相貌最圓滿,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所以叫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問彼】:我,就是無盡意菩薩自稱。
重,就是再一次;現在我再問一問。
問一問誰呢?彼。
「彼」是誰呢?就是觀世音菩薩。
【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佛為法王,菩薩為法王之子,所以叫佛子。
觀世音菩薩這個佛子,以什麼因緣,他名字叫「觀世音」呢?請問世尊!
G2.雙頌二答 分二
H1.總歎行願 H2.別頌二答
今H1.
具足妙相尊 偈答無盡意 汝聽觀音行 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 歷劫不思議 侍多千億佛 發大清淨願
【具足妙相尊】: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
具足,就是無欠無餘,又可以解釋為福足、慧足,兩足尊。
現在這個「具足」,不是說的僅僅福足、慧足,是說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相好。
世尊具足妙相,一切都圓滿了。
【偈答無盡意】:因為無盡意菩薩以偈頌來請問佛,所以佛也就用偈頌來答覆無盡意菩薩。
釋迦牟尼佛又對無盡意菩薩講,【汝聽觀音行】:無盡意菩薩!你想要聽這位觀音菩薩所作的行為、所作的事情,想知道他的因緣嗎?你好好地注意聽,不要馬馬虎虎。
這個「汝」,就是指無盡意菩薩。
【善應諸方所】:這位觀世音菩薩,他是以善巧方便度眾生,也就是觀機逗教,因人說法。
觀機,就是看看這個人歡喜什麼,是什麼根性,他就給說什麼法。
就像前邊正文所說的:「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這就是善應諸方所。
無論是什麼根性,他就用這種善巧方便的方法去度你。
善,就是一個好的方法,這種好的方法有沒有一定呢?沒有一定的。
所以在《金剛經》上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沒有定法,所以叫善應諸方所。
這叫「觀機逗教,因人說法」,觀這機緣來教化這一切的眾生,見什麼人就說什麼話。
譬如你度人,你要懂得很多的世間法。
你就做一個法師也是,你想去教化人,也要懂很多的道理,見到某一種人,就要說某一種的話。
譬如見到做生意的人,就要說:「現在你生意賺錢吧?這個時候人的購買力都很強吧?」講這生意的話。
見到做工的人:「你很辛苦啊!今天很忙嗎?」那麼講一講做工的道理給他聽,他一聽:「原來有人同情我,知道我很忙的、很辛苦的!」他心裏就很高興。
你再給他講一點佛法,他就會覺得:「這不錯的!原來佛法就是這樣子。
」見到讀書的人,就問他:「你讀的是什麼系?是科學?是哲學?是化學?是文科?是武科?是哪一科?」那麼你和他一講,他有點印象。
好像今天來了一班學生,有人就給他們講一些佛法,講得他們都很高興,在腦筋裏頭都有個「佛」了;這個「佛」一到腦筋裏去,一天比一天增長,將來他們也就變成佛了。
所以這就是「善應諸方所」,應病予藥,因人說法。
你看見眾生有什麼病,就給他一點什麼藥,把他這個病治好了。
所謂「善巧方便度眾生,巧把塵勞為佛事」,把世間所有一切塵勞的事情,把它轉變成佛事;很權巧地,把這一切的世間法都變成佛法了。
【弘誓深如海】:觀世音菩薩在沒有成菩薩以前,他發了大誓大願,這個弘誓像大海那麼深。
【歷劫不思議】:他經歷了不知多少劫,有這種不思議的行為,做這種不思議的功德,發這種不思議的願力,所以觀世音菩薩一切一切都是微妙不可思議的,都是妙的。
【侍多千億佛】:他曾侍奉很多很多的千億佛,不止千億,連萬億都不止;不過,這個文法是這樣說。
【發大清淨願】:他在每一生,都發大清淨願,大慈大悲的願,所以觀世音菩薩這種境界是高深莫測的。
怎麼叫「清淨願」呢?清淨,是沒有為自己的這種自私心,是一個大公無私的,是為眾生而發願;完全是救度眾生,出於一種真正的慈悲,是真正地慈愛眾生。
H2.別頌二答 分二
I1.頌前答 I2.頌後答 I1. 分二
J1.頌總答 J2.頌別答
今J1.
我為汝略說 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我為汝略說】:釋迦牟尼佛說,我現在為你無盡意菩薩略略講一講。
【聞名及見身】:這位觀世音菩薩,一般的人一定要有善根的,才能聽見他的名字;如果沒有善根的人,就連「觀世音菩薩」這個名字也聽不見的,不要說見身。
所以「聞名」,就是聽見「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名字,現在各位都聞到這個名字了。
這個「見身」,不一定說見到觀世音菩薩的肉身,就是見到紙畫的觀音菩薩畫像,或是用泥塑的,或是用木雕的,乃至於是用金、銀、銅、鐵、錫、鉛所鑄造成的觀世音菩薩形像,你若見了就等於見到他肉身像是一樣的。
【心念不空過】:我們只要心裏念茲在茲的,念念不忘來念觀世音菩薩,不要在這最寶貴的時間盡打妄想,不要輕易把時間空過去了。
時間是最寶貴的,時間也就是金錢,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念觀世音菩薩有什麼好處呢?
【能滅諸有苦】:能滅一切諸有的苦。
這「諸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也就是三界二十五有。
這裏所指的,就是說的三界二十五有。
這二十五有,若詳細講起來,需要很長的時間,你們想要知道的人,可以去查《佛學大辭典》。
有一首偈頌是說著這二十五有:「四洲四惡趣,六欲並梵天,四禪四空處,無想五那含。
」
J2.頌別答 分二
K1.頌七難 K2.頌三毒二求 K1. 分十二
L1.頌第一火難 L2.頌第二水難 L3.加頌墮須彌難
L4.加頌墮金剛山難 L5.超頌第七怨賊難 L6.追頌第四刀杖難
L7.追頌第六枷鎖難 L8.加頌咒詛毒藥難 L9.追頌第五惡鬼難
L10.加頌惡獸難 L11.加頌蛇蠍難 L12.加頌雷雨難
今L1.
假使興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 火坑變成池
【假使興害意】:假使,就是沒有這麼一回事,現在假設有這麼一件事。
興,是興起來。
害,是陷害你。
怎麼興起來陷害你呢?譬如和你一起合股做生意的同伴,他和你一起到高山上,往下是無底的山澗、萬丈的懸崖。
因為你這同伴生出謀財害命的心,他在這個高山上,如果把你推到山澗裏去,那這個生意所有的本錢就他獨得了,這叫謀財害命。
假使他有害你的意思,【推落大火坑】:他把你推落到山澗裏,或者推落到一個大火坑裏頭去。
【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你不用其他的方法,也不用念什麼咒,只要一心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火坑就會變成水池子。
念觀世音菩薩,就有這麼大的感應,有這麼大的力量;這種感應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我們每一個人現在能聽見《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知道這個道理了,所以我們隨時隨地都應該念觀世音菩薩;你念觀世音菩薩,將來就會得到觀世音菩薩保護著你。
這種境界,是說不完的。
L2.頌第二水難
或漂流巨海 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 波浪不能沒
【或漂流巨海】:或,就是或者;漂,就是在水上漂著。
如果在水裏不流,就停在這個地方,這就叫在水上漂著;現在是在水上漂浮著,又流動。
流動在小的水面,很容易可以走到岸上來;可是若在大海裏漂流著,一望無邊,不知道什麼地方是岸。
【龍魚諸鬼難】:海裏頭有毒龍,也有羅剎鬼,或者大魚也可以吃人的;有這麼多的怪物在海裏邊,你在海上漂著,這是很危險的。
【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你在這時候能念觀世音菩薩,什麼波浪都淹不死你的,不知不覺就把你送到岸上來,或者很自然漂到淺水的地方,或者遇著其他的船來把你救起來。
這是水的難,前邊是火的難;可是你若不念觀世音菩薩,這就很危險了!
講到這一段文,我想起在香港的時候,我有一個壞的皈依弟子。
怎麼樣壞法呢?這皈依弟子,他就害過人。
他家裏是開西藥商店的,錢不知道有多少!他錢怎麼樣來的呢?就是害人來的。
他和一個很有錢的人合股來做生意,到外國去辦西藥,回到香港來賣。
當時正在日本投降之後,在中國大陸到處都有傳染病,瘟疫流行;因為大兵之後,必有傳染病會發生的。
那麼他們兩人一同坐船到外國去採購西藥,船一到了海上邊,他就把這個合股做生意的同伴推到海裏去;他那同伴因為不會念觀音菩薩,所以也就被淹死了。
於是他一人獨佔了所有這個本錢,回來賺了很多的錢;賺了錢,他又再來買藥,再來販賣藥。
這也還可以,但他就造假藥來賺錢,自己模仿「肺珍」這個西藥,種種的藥品他都偽造,拿到中國去賣這個假藥,他從這就發財了,錢不知多少。
他發財之後,你說怎麼樣?大概是冤冤相報的關係,他就生了一種癌病。
當時在香港有六個最有名的醫生,都斷定他在一百天以內一定死的,說他這個病沒有辦法醫治。
於是他就登報紙公開求救命,說誰如果把他的命給保持住了,他就送給二十萬美金;當時二十萬塊錢美金在香港來講,是個很可觀的數目,但是也沒有人來應徵,能有方法好救他這個命。
於是他就到西樂園來,問我怎麼樣才能把病醫好?問我怎麼做。
我對他說:「你得了這種病,應該多做好事,供養三寶。
你首先要皈依三寶,然後要供養三寶,這樣子或者你的病就會好的。
」於是他就在中國曆五月十八那天報名皈依。
皈依之後,我就叫他供養三寶,對三寶做好事。
因為當時從中國大陸跑到香港一些個逃難的比丘和比丘尼,都不夠衣服穿,也沒有地方掛單,有兩三千人這麼多。
我就教他供養每一位出家人一疋布,一匹布大約可做兩套出家人的衣服,並供養每人二十塊港幣,當時他也就答應我。
香港因為有很多和尚,尤其有很多老法師,一聽說他皈依我了,這一些和尚就都各顯神通來了。
顯什麼神通呢?這個也找朋友,那個也託親戚,去同他講,叫他到他的廟上去做功德。
這樣子,就有很多的和尚都來找他,都是老法師,都是有名望的;這一些個有名望的,因為是佛教界的權威,所以就去向他攀緣。
他就到這個廟上去做點功德,到那個廟上做點功德。
我曾經叫他供養每位從大陸來的出家人二十塊錢,他不算了,一疋布是給了,但是這二十塊錢就只給五塊錢。
我因為對所有的和尚預先都說明白了,告訴人家說一個人二十塊錢,現在只剩下一個人五塊錢,怎麼辦?我自己就去借錢;我知道誰有錢,我就很秘密地借錢,也不讓任何人知道。
借到錢後,我給每一個人加上十塊錢,加上其他公司給每人五毛錢,湊成十五塊五毛錢,這樣就和每一個和尚去結緣。
這時候,沒有任何一個和尚知道其中的十塊錢是我給的,就是到現在他們也不知道。
他這樣子反悔了,就因為被其他的一些老法師攀緣去了;那些錢本來他應該拿出來預備給結緣來的,現在用到旁的地方去了,所以我也不怪他,這件事情過去就算了。
本來六個醫生都斷定他在百天之內一定死,這回過了一百天沒有死,這些和尚就說:「啊,這是我們給你拜懺拜好的!」這個老法師就說:「我們給你念經念好的!」那個老法師又說:「啊,我們天天幫你在佛前求,這求好的!」每一個老法師都有了功。
這個時候,我這兒一點功勞也沒有,我也不向他去談任何的問題。
經過了六年,他也沒有死。
那時我在香港大嶼山造慈興寺──這慈興寺現在大概可以住上兩百人。
他聽說我造廟,又是我的皈依弟子,就派一個工人給我送一點錢去。
錢拿來了,說幫我去造廟,我把這個錢拿起來,連看也沒有看,連打開也沒有打開,就把它撇到門口外邊去了。
我對他工人說:「他這個錢,來得不正當、不清淨。
我不要他這個錢,你拿回去還交給他!」這工人把錢交給他,這回他可就嚇壞了。
又託一個老法師,就是當時向他攀緣的老法師,向我講好話,要給我送一點錢。
我說:「我現在工程修好了,不需要用錢了。
他有錢,可以做旁的功德,這麼多法師、這麼多廟,到任何地方,願意去做什麼都可以的。
」這位老法師在我面前也碰了壁,也不好意思,就回去了。
又等過了兩年,在正月間,我對大家講:「某某今年已皈依我八年了,我本來等著他發心,他說要送二十萬美金造廟,到現在他也沒有做,我不再等他了!以後他無論有任何問題,我也不管了。
他來找我,就是他在我面前跪死,我也不管他的事情了。
」這麼說過之後,沒有半年,他這個癌病又發作,以後將要死的時候,他叫家裏人到我這兒來,又求我了。
因為他到其他的廟上去拜懺、做什麼佛事,都不靈了,沒有感應了,所以又來找我,我也不管了。
我說:「我今年正月就發表過了,你家裏這個某某,他有任何的事情,始終我也不管了。
」沒有幾天,他就死了,生癌症死的。
他死了之後,向他攀緣的老法師,也就生了癌症,大約一年多,也死了。
大概這個人死了之後,做鬼去把他捉去了,說:「你說給我拜懺拜好的,現在我到底還是癌病上死的。
」所以他死了沒有好久,這個老法師也死了,才六十來歲。
有個幫這老法師去攀緣、拉攏他的居士,也生癌症死了。
所以他們三位,可以說「三位一體」──活著在一起,死了又都相離沒有好久,都生一樣的病死的。
為什麼他會這樣死呢?就因為他把他的同伴推到海裏去淹死了,他這個同伴因為不會念觀音菩薩,死了一定做怨鬼,所以就叫他生了癌症。
本來他皈依三寶,若是他真正有信心,他不會死的;就因為他信心不堅固,雖然皈依之後,一百天沒有死,可是經過八年,他還是死了!現在他的家庭還很有錢的,不過也沒有用,死了什麼也沒有帶去。
為什麼他害這個人可以害死?就因為這個人不會念觀世音菩薩;若會念觀音菩薩,或者也不會被害死的。
L3.加頌墮須彌難
或在須彌峰 為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 如日虛空住
【或在須彌峰】:或,就是或者。
在,就是在那個地方。
在什麼地方?就在這須彌峰。
須彌是須彌山,峰是山峰,就是須彌山的山頂上。
在須彌山的山峰上,這是最高了。
【為人所推墮】:在這最高的地方,被人所推,跌落下來。
須彌是梵語,此云妙高;這個妙高峰,不一定就是須彌山的山頂,這也就是一個「高」的比喻,凡是在高山上跌下來,都可以說是從須彌峰跌下來。
【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你能念觀世音菩薩,就好像太陽在虛空那兒停止似的,不會把你跌壞了。
這個須彌峰,不單說在山峰上被人把你推下來,也可以說是有人把你捧得高高的,令你爬到梯子頂上去,等你到最高的地方,他把這個梯子撤下來;在這時候,你欲上也不能,欲下也不可,所謂「上不上,下不下」,這也是一種的危險。
這也就是人人都恭維你,把你恭維到極點了,然後不恭維你,讓你就好像從須彌山頂跌下來一樣的。
這時候,你能念觀世音菩薩,就好像太陽在虛空那兒停止。
這是表示怎麼樣呢?表示你能念觀世音菩薩,就好像太陽在虛空中,朗照萬里,一點煩惱都沒有。
你被人捧得高高的,然後把你推下來,你也能處之泰然,很有定力的;所謂「毀譽不動其心」,他謗譭你,或者讚歎你,你都不動心。
L4.加頌墮金剛山難
或被惡人逐 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 不能損一毛
【或被惡人逐】:或者被惡人所追逐。
惡人,就是橫不講道理的人,專門做些殺人放火的事情,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你看這有道理沒有?這就叫惡人,就是有強權而無公理,用勢力來壓迫人。
逐,就是追逐你,你跑到什麼地方,他就跟到什麼地方,時時刻刻都看著你──廣東話叫「耗著你」,英文叫watchyou。
每次他都看著你,他看你去睡了,就拿走你口袋裏的錢,放到他口袋裏去。
【墮落金剛山】:在被惡人追逐的時候,不小心就會墮落到金剛山的萬丈懸崖裏。
【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你如果不念觀音菩薩的話,掉到山澗去,一定是沒有命的,粉身碎骨──連骨頭都沒有了,把你身體的皮、血、肉、筋、骨,就摔得像麵粉那麼碎,找不著你的屍首。
可是你若能念觀世音菩薩的話,連一根毫毛也不會損壞的,你說奇怪不奇怪!這「金剛山」,就表示這萬丈懸崖是堅硬的,猶如金剛那麼堅固。
所以遇著這種危難的時候,你能不忘了念觀世音菩薩,一定會有大感應的;觀世音菩薩必定來救護你,令你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危而不危、險而不險。
L5.超頌第七怨賊難
或值怨賊繞 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值怨賊繞】:值,就是值遇,或者值遇怨賊。
前邊那是惡人,還有一點避忌,不是公開來害人。
這裏所說的「怨賊」,簡直就是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無惡不作、諸善不為的人;除了善事,他什麼都做,就是不做善事。
為什麼是怨賊呢?因為和我們有一種怨恨,或者在前生我們偷人家的東西,或殺過人,或對人不好,所以今生遇到一起,變成怨賊了。
所謂「殺人者償命,欠債者還錢」,你殺人家的命,人家也要殺你的命;你短人家的錢,所以就要還人的錢。
我們所遭所遇,一切都是有前因後果的關係;既然有前因後果的關係,所以我們如果遇著怨賊,也應該不怨天、不尤人。
文殊菩薩曾對人講過一個公案,他說:「我生生世世,從沒有偷過人家的東西,持不偷盜這種的戒。
」有什麼證明呢?文殊菩薩說:「我有最值錢的寶珠,放到城門的地方,不必看守,經過三天時間也不會有人撿的。
由這個證明我生生世世,不愛拾人家的東西、不愛小便宜、不偷人家的東西,所以我的東西也就沒有人拿。
」有的人就不相信,於是就實地試驗,把他的寶珠放到城門那兒人煙稠密、最容易看得見的地方;果然經過三天,沒有人拾取他這個最寶貴的珠寶。
所以文殊菩薩說,就因為他生生世世都持不盜戒,才有這種的結果。
我們現在若是遇著這種怨賊,這證明在前生是有因果的,我們都是要順而承受,不要怨天尤人。
就是丟了什麼東西,受了什麼損失,也都不必很難過、很捨不得。
【各執刀加害】:這個怨賊,或者拿著刀、槍,想要加害你。
我想起我在南華寺的時候,就遇著過這麼一回事。
在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的前一天,來了土匪打劫南華寺。
土匪敲門,我不給開門;土匪一會兒就把門給砸開了。
這時候,前後左右,有的舉著槍說:「打!打!」有的拿著手槍就對著我。
哦!那時說沒命就沒有命了。
可是在那時候,我並不覺得恐懼,我和他談話,很自然的。
我就問他們:「你打我做什麼?」他說:「你不開門!」我說:「假如你是我,我是你,你也不會開門給我的。
為什麼?你來是想拿我的東西,不是給我送禮。
」我這麼一講,他說:「拿支票來!」我當時身上穿的衲袍非常破爛,我說:「你看我穿這個衣服,像不像有支票的人呢?」他一看:「那誰有錢?」我說:「誰?這個學院裏,我是做法師的,這一些個都是學生,我做法師的都沒有錢,做學生的怎麼會有錢呢?都沒有錢!你若不相信,你到我房裏看,你看什麼東西值錢,你就拿什麼東西。
你看我房裏有什麼寶貝,你就拿什麼寶貝,隨便你撿。
」
當時我房裏真有兩個寶貝,是活寶貝!什麼活寶貝呢?就是一個小沙彌,和一個現在在檀香山中華佛教會的法師。
他們兩個聽土匪來叫門的時候,嚇得連走路都不會走了,就在地上顢頇地那麼爬著走,爬到我那兒就問:「法師!怎麼辦哪?我們嚇得不得了!」我說:「不要緊,你們到我房裏去,趴到我床底下。
」因為那是板榻的床,人可以趴到床底下。
現在我又叫土匪進我房裏頭去,看什麼值錢就拿什麼,把這兩個活寶貝嚇得就顫顫起來,在床底下甚至於牙對牙都打架了。
這麼樣子,結果土匪也沒有進去。
正在這時候,有位法師他看我侃侃而談,對土匪講話講得這麼樣子,好像是好老友似的,也就從房裏出來了。
他一出來,這些土匪就不管我了,拿著槍喊:「打!打!」他即刻就嚇得哭起來了,像小孩子似的。
我當時心裏覺得很難過,我說:「他也沒有錢,你要錢,和我講囉!」這些土匪也很奇怪的,就左右前後又用槍指著他,把他圍上了,就和他要錢。
他說:「到我房裏去拿。
」他領著土匪到房裏,他大約有兩百多塊錢,這大約是他好幾年的儲蓄,都被土匪給搶去了。
到第二天,他對學生講,說是南華寺有二百多和尚,就我一個人不恐懼;結果我對他們大家講:「不是我一個人,南華寺有四個和尚不恐懼。
」第一個是誰呢?是六祖大師,坐那兒如如不動,老僧入定的樣子;你來土匪就來,你搶什麼東西就搶,我不管你。
第二個是憨山祖師;憨山大師坐那兒,也是老僧入定的樣子。
第三是丹田祖師;丹田祖師坐那兒,他就不夠六祖和憨山大師那麼大定力了,他就趴起,探著頭這麼望著土匪。
因為丹田祖師那個肉身,是有這麼一點彎彎腰的樣子,所以我說他定力不夠,有這麼望一望的。
第四個才輪到我,我是第四個不生恐懼心的。
所以你在遇著怨賊的時候,也不要恐懼。
他拿著刀槍,來想要殺你,【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結果這一些土匪對我,也沒有打、也沒有放槍。
為什麼?這大約是我念觀世音菩薩的關係。
所以他最初是很兇,以後他就都起了慈悲心了──他一看我這衣服非常破爛,「這個和尚真可憐哪!」就生慈悲心了。
L6.追頌第四刀杖難
或遭王難苦 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 刀尋段段壞
【或遭王難苦】:王法無情,它不講人情的。
犯了王法,就要殺頭的;有的沒有犯王法,被人家誣告,王法拿去,也要殺頭的。
所以一個國家的王法,對人也有益處,也有害處。
有益處,是犯法的人它能懲罰他,拿去殺頭了。
有害處,就是沒有犯法的人,旁人誣告他:「他做了什麼壞事了,我也親眼看見了!」法官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判他有罪,也殺頭了,根本他就沒有做犯法的事情。
沒有正義感的律師,明明這個人犯法了,可以給他辯護到沒有罪;明明沒有犯法的,又給他證明有了罪,說你怎麼樣子犯罪了。
你說這世間上想找真理,到什麼地方去找?世間上,根本就找不著真理,只有強權,沒有公理。
那麼要找真理就要到佛教裏來找,就有真理。
所以或者有罪、沒有罪,遭這個王難苦,【臨刑欲壽終】:臨刑,就是要殺頭。
欲壽終,就是快死了,要殺頭了。
【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你這時候,只怕你嚇懵了,什麼都忘了;如果你不是嚇得什麼都忘記的話,你這時候能想起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要斬你頭那把刀,自然就一段一段地壞了。
這證明你的脖子比金剛鑽還硬,所以刀才段段壞。
方才我說叫你們做土匪去,來試驗我會不會生恐懼心?也不要試驗了。
這個刀砍脖子,不可以試驗的;因為一試驗,一定把頭砍掉的。
你若生出信心,就有靈感;你若沒有信心,想要試驗,靈感就丟了。
你這兒想要試驗,就是沒有信心;你若有信心,根本就不需要試驗的。
所以每一個人,要拿出你真正的信心來信觀音菩薩,一切的事情都有感應,不要生一種懷疑心。
卍 卍 卍
那麼今天,這個譚果正居士也來了,從香港來,到美國這兒就結婚了。
所以想要來幫著大家研究佛法,她也沒有時間了。
因為新婚度蜜月是最要緊的時間,什麼事情,其餘的時間都沒有了。
那麼現在,或者她會有一點時間,可以放到佛教上。
最近我們各位想要翻譯經典,我相信如果要是正式翻譯經典的話,譚果正居士她對中文學問是不錯的,對英文也大約過得去。
她究竟英文怎麼樣,我是不明白;我明白中文,中文我知道她的中文文章還都可以的。
那麼你們大家共同來發心翻譯每一部經典,共同合作這是很好的一個辦法。
我們現在,翻譯經典先由小型上翻譯,就是小規模,不能比中國那個皇帝,國家拿出錢來請全國所有的和尚,大家一起來翻譯經典。
鳩摩羅什法師那時候,有八百多個和尚來從事翻譯經典的工作。
現在我們在美國,這是一個開始的時候,我們大家有一份力量就盡一份力量來做這個佛教的開路先鋒。
那麼現在有果前,這果前一定要向前去打衝鋒的,一定要向前去精進的;不要像這回打餓七,說是要餓七天,就戰敗了,到五天就受不了了,就吃了;吃東西,一吃他也不懂打餓七的這種規矩,那麼到五天一吃就吃多了,所以就屙肚。
屙了這麼多天肚,瀉肚啊,瀉肚瀉得……我每天問他怎麼樣啊!他說覺得這胃很不舒服。
這因為他在開始那天也沒有告訴我,等第二天這才告訴我。
他吃東西的時候沒有告訴我,所以一切的步驟都弄錯了,才瀉肚瀉了這麼多天。
幸虧,這也是或者瀉瀉他的火,無明火,他的無明火也很大。
你說這個瀉肚,就把這些個火都瀉出去。
以後相信不會那麼大火了。
但是要打衝鋒,要向前,要勇猛,勇猛精進,向前邁進,所以這果前。
果前,顧名思義要往前去打衝鋒去。
那麼果寧呢,是很安寧的,太太平平,事事不憂不愁的,所以不要擔心。
這果寧是最安寧,最太平的,平安無事;但是平安無事,對翻譯經典這個工作也要拿出一點力量。
這個果普,更應該老老實實去做這個工作,不要發脾氣!
卍 卍 卍
L7.追頌第六枷鎖難
或囚禁枷鎖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觀音力 釋然得解脫
【或囚禁枷鎖】:你看中國這個「囚」字,就是把人圈到一個四方的房子裏頭,這四方的房子就是監獄,想要出也出不去。
禁,是禁止;禁止你幹什麼?不准你動,不准你出去。
枷鎖,不單把你圈到監獄裏,不准你出去,而且又給你披上枷、戴上鎖。
枷,就是用兩塊木頭合起來,中間有一個窟窿,戴到你的頭上,然後鎖上,讓你沒法子跑了,這叫披枷。
鎖,就是給你用腳鐐子鎖到腳上,手上用手捧子鎖住。
手捧子,就是用手銬把你的兩手鎖上。
以前我講過,凡是有家庭的人,你應該趕快覺悟,不要被這三大件給枷住。
是哪三大件呢?有父親、母親,這就是披枷,戴著個枷,把脖子枷住了。
又有小孩子,這是個手捧子;你不要以為有小孩子就好得意的,這是什麼?你這手捧子戴上,就放不下。
有太太,這就是有了腳鐐子,也不得自由。
這個果寧對我講,我不知道他說的是真的是假的,不過我今天不管他是真的假的,他說,我就給他宣傳一下。
他說他借了政府兩千多塊錢,現在要出家,這兩千多塊錢就不能還了,所以現在要去做工,把這兩千多塊錢還完了嘛,要出家。
究竟這個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假的,我不管他,我不過告訴大家一聲。
那麼可是還完了,或者就有這個腳鐐子戴上也不一定;不過我希望能戴不上,那麼能以做美國一個人天的師表。
雖然果前,我希望果寧也不要落後了。
那麼這是果寧前天對我講的,我今天就給他把這個意思告訴大家,你們大家都發願,祝他成功,幫忙他成功,好做美國佛教的領袖。
因為現在美國需要有出家人,所有的人歡喜出家,我不管他是怎麼樣子,我都是很讚歎的;就過去守不守規矩,只要出家之後能守規矩就可以了。
我儘量想要造就,美國這兒我來造就長老。
他們自己長老的,那個長得沒有基礎,根沒有紮下去。
我來栽培美國的佛教長老。
將來你們在美國佛教裏邊,每一個出家人都是長老有份的,甚至於做美國的祖師。
【手足被杻械】:手足一旦被戴上刑具,就不自由了。
你在這時候,【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只要你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自然得到解脫。
釋然,就是解開的樣子;得解脫,就得到自由了。
在以前,中國有一個和尚,被野人抓去。
中國有很多種的民族,他們有他們的語言,和中國的話完全都不同的。
這種野人,他們這個性情很野蠻,如果有漢人被他們捉去,就會把他殺了,吃這漢人的肉。
這個和尚被野人給捉起來,圈到一個房子裏,把他鎖到裏邊,就預備吃這和尚的肉。
這和尚平時就相信觀世音菩薩,在這個時候,知道野人要吃他的肉,他也不驚恐,就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念來念去,就念來一隻老虎。
這老虎來到這地方,就把圈著他的監房給破壞了;破壞,於是乎這和尚也就可以自由了,跑出去了。
那麼遇著這種的危險,也履險如夷,也沒有兇險,所以念觀世音菩薩這種靈感,說也說不完的。
L8.加頌咒詛毒藥難
咒詛諸毒藥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觀音力 還著於本人
【咒詛諸毒藥】:咒,就是念的咒。
詛,也就是咒的意思。
咒詛,就好像講《楞嚴經》時,不有蜾蠃?那蜾蠃搶那螟蛉的小孩子,牠就念咒:「似我、似我……」本來是螟蛉的兒子,也就變成像蜾蠃了。
咒有很多種,尤其密宗裏,在西藏的喇嘛有一種咒,他只需要念七天,就可以把人給念死,他用這個咒來殺人。
咒可以殺人,也可以幫助人,現在這裏所講的是害人的這種咒。
他一念這個咒,可以把這個人也就念得昏迷不醒了。
諸毒藥,就所有一切的毒藥都包括在內。
【所欲害身者】:所有要害人身體、能傷害人身體的這種情形,【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你若遇著這種的情形,你能一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一種咒詛的毒和毒藥的毒,不但不能害你,而且反回去害他自己本人。
以前在中國有一個地方,有個專門給人家算卦的人;算卦,就好像《易經》那種占卜的性質。
這個算卦算得非常之靈,為什麼他算得那麼靈?因為有一個妖怪、魔鬼幫著他──妖怪就是魔鬼,魔鬼也就是妖怪,不過給它取兩個名字,其實就都是一類。
這魔鬼每一年要吃一個童男和一個童女,所以這占卦先生每年都偷抓一個童男和一個童女,來祭祀它,給這個魔鬼吃。
這一年,又要祭奠它。
被抓的這個童女,在家裏就學會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她被圈到屋裏,等著魔鬼用她來充饑。
這小女仔平時明白念觀世音菩薩,所以她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正念著觀世音菩薩,魔鬼就來了。
這魔鬼來,趴窗一望她,眼睛就有兩道光射到這小女孩身上。
可是這小女孩,你說怎麼樣?她念觀世音菩薩,從她的口裏也放出光來。
從她的口裏放出光不要緊,她就覺得一個很大的東西,從房子上邊就跌到地下來。
小女孩以為是妖怪要來吃她了,嚇得大叫起來;這一叫,偏偏在外面有個查夜的,就好像警察似的,正走到這個地方,聽見屋裏有女孩的叫喊聲,就破門而入。
一看,有一條大蟒蛇已經死了。
結果這個會算卦的人,被警察捉去了,一審問他:「為什麼你把這小孩子綁到這種地方來?」他才說:「我有一個仙幫著我給人爻卦,這個仙每年要吃一個男孩子和一個女孩子。
歷年來,我都是這麼樣供養這個仙,所以這個仙就幫著我給人算卦很靈的,賺了很多錢。
」這樣一講之後,他就被警察給圈到監獄裏去,用王法判他罪了。
這算卦的,算得那麼靈,可是沒有算一算自己將來會犯王法,會被國家的法律來裁判他。
這個例子就是「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所以他害人終害己,自己受國法的制裁。
「還著於本人」這一句,當時蘇東坡曾經給改過。
他認為佛教講慈悲,那麼還著於本人,害了他自己,這豈不是不慈悲了嗎?於是他把這經文就給改了,怎麼樣改呢?就說「兩家俱莫事」,說咒詛的這個人也沒有事情,被咒詛的這個人也不會受害,兩方面都沒有事情。
其實這是錯誤的,為什麼呢?佛教雖然說戒殺、放生,可是除暴之所以安良──除惡人就是善念。
這個惡人,一定要把他剷除了,如果不把惡人剷除的話,他就會害善人。
雖然他咒詛用毒藥想要害人,如果他自己也沒有事了,他終究害不了這個人,可是他還會想害那個人。
這一個人會念觀音菩薩,他害不了了;那一個人若是不會念觀音菩薩,就會被害了。
不會念觀音菩薩的人多得很哪!所以「兩家俱莫事」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還著於本人」並沒有錯誤,叫這個惡人自己受一點苦,受這個果報也是對的。
L9.追頌第五惡鬼難
或遇惡羅剎 毒龍諸鬼等 念彼觀音力 時悉不敢害
【或遇惡羅剎】:或者你到荒山野嶺,經過沒有人住的地方,遇著惡羅剎。
這種羅剎鬼,是非常惡的,專門吃人。
【毒龍諸鬼等】:或者遇著有毒的龍,和一切的鬼。
龍,有害人的龍,牠霸佔一方,或者在一個湖裏、河裏、江裏,凡是在那兒經過的人,牠有這種毒氣,都可以把人毒死。
有的大毒龍,甚至這麼氣一吸,把人就可以吸到牠肚裏邊去,就這麼厲害!
鬼,不是一種鬼,有很多種;有多財鬼、少財鬼、無財鬼等等。
多財鬼,就像是在中國,有這些個土地、城隍的神,他們雖然也是鬼,但是統領著鬼,做鬼的首領。
少財鬼,就是窮鬼,他錢很少。
無財鬼,根本就沒有錢!那麼說,鬼還要用錢嗎?鬼雖然不用錢,但是因為這種惡習慣的原因,所以這多財鬼,管人時貪污,管鬼時也貪污;少財鬼、無財鬼,也好像人似的,一天到晚總想要找多一點錢。
根本不需要用錢,不過他這種執著性,有這種迷,所以就也歡喜錢。
他用錢,是用紙錢;所以在中國,人給鬼燒紙錢,這就來賄賂鬼,來討好鬼。
在〈楞嚴咒〉裏,說很多種鬼的。
【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你若是遇著羅剎鬼、毒龍,或這一切的有財鬼、無財鬼、少財鬼,這種種鬼神的時候,你能念觀世音菩薩,這一些個餓鬼、羅剎,就都看不見你了。
為什麼?因為你一念觀世音菩薩時,口裏就會放光,鬼就怕光,所以這一些個羅剎鬼、毒龍,都不能傷害你了。
L10.加頌惡獸難
若惡獸圍繞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 疾走無邊方
【若惡獸圍繞】:什麼叫惡獸?就是狼、蛇、虎、豹,這一切專門吃人的野獸。
在美國山裏頭沒有老虎,在中國老虎很多,印度也有很多老虎;老虎什麼都吃,這就是惡獸。
我在小時候,跑到山裏邊去,走了五、六天,也沒有見人在那地方,就遇著這些惡獸,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也沒有吃我。
【利牙爪可怖】:惡獸的牙像刀那麼利,爪子也像鐵鉤子那麼硬。
當你遇到這樣的惡獸,「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這時候,你能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些惡獸見著你,牠不但不敢傷害你,反而趕快就跑了。
因為觀音菩薩有這種的靈感,使牠一看見你,就生一種恐懼心,所以就遠遠地跑了。
L11.加頌蛇蠍難
蚖蛇及蝮蠍 氣毒煙火然 念彼觀音力 尋聲自迴去
【蚖蛇及蝮蠍】:蚖蛇,是一種毒蛇,這種毒蛇多數是黑色的。
蝮,在中國人叫牠「簷蛇」,就是在房簷上爬的。
這種蛇在泰國最多,一到晚間,牠就出來叫,也不怕人,四條腿在房上面跑來跑去的。
我以前不講過有個老婦人一天要吃十幾餐飯,肚裏頭有三個「小孩子」?其中就有兩個這種東西,這就叫蝮蛇,這也是有很大的毒。
蠍,是蠍子;蠍子咬人,人中牠的毒也會死的。
這些個都是有一種毒氣,【氣毒煙火然】:這個毒都非常厲害。
如果被這種的蛇咬了,不趕快地想法子救,就都會死的。
可是,雖然有這麼大的毒,【念彼觀音力,尋聲自迴去】:你能念觀世音菩薩,牠聽見你念觀音菩薩的聲音,就都藏起來,跑回牠所住的地方,就不作怪了。
L12.加頌雷雨難
雲雷鼓掣電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觀音力 應時得消散
【雲雷鼓掣電】:空中有雲、有雷,連閃電。
【降雹澍大雨】:天上降大雹子,下大的雨。
有時下的雹子有拳頭這麼大,有的像雞蛋那麼大,更有的一個雹子能有十幾磅那麼重的;甚至於這個雹子打到牛身上,把牛都可以打死了。
若打到人身上,那更容易打死。
【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你若能念觀世音菩薩,不用念好久,這個雷、電、雹子、雨呀,都會停的,就消散了、沒有了。
K2.頌三毒二求
眾生被困厄 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
【眾生被困厄】:眾生,即是眾緣和合而生。
又者,這個眾生,有千百萬種類都不同,所以叫眾生。
又者,這個眾生,就是生得太多了,所以叫眾生。
你看中國的「眾」字,這上面是個「四」字,底下是三個「人」字;三個人聚會到一起,這叫眾生。
在眾生裏最麻煩的是什麼呢?就是人。
又要穿衣服,又要吃飯,又要做工,很多數不盡的麻煩事情。
可是最有智慧的也就是人,其餘的畜生雖然沒有這麼多麻煩,可是牠也最愚癡,智慧不夠,所以要被人來役使、支配。
中國有一句話,說是「人為萬物之靈」,人在萬物裏邊是最聰明的;可是最聰明的,有時候也做最愚癡的事情。
怎麼說呢?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自己跟自己打架,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天下沒有什麼事情,這個愚癡人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來做。
所以「被困厄」,也就都自己找的麻煩。
【無量苦逼身】: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所以就有無量諸苦。
無量,就是沒有數那麼多;是什麼沒有數那麼多?苦!這苦逼身。
好像人,沒有飯吃是苦,沒有衣服穿是苦,沒有房子住又是苦,種種數不盡那麼多的苦。
終日為了衣、食、住、行,這麼多的條件;因為這麼多的條件,所以一天到晚就忙忙碌碌,都要去做工找飯吃,甚至於去打劫、搶人家的。
為什麼要搶人家的東西呢?就是想要維持自己的生命;為什麼要這樣?也就因為被這「苦」來壓迫的。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觀世音菩薩就有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智慧力量,能救護這個世間所有的一切苦。
所以我們人無論有什麼不如意的事情,不要憂愁,你念觀音菩薩,一切問題慢慢都會解決。
觀音菩薩的智慧,是微妙不可思議的,你只要有誠心,他就會來幫助你。
I2.頌後答 分二
J1.正頌普門示現 J2.加頌顯機顯應 J1. 分三
K1.明身業普應 K2.明意業普應 K3.明口業普應
今K1.
具足神通力 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 無剎不現身
【具足神通力】:具足,也就是滿足,也就是充足。
充足什麼呢?神通力。
神通的力量有六種。
(一)天眼通:天眼可以看見三十三天的天人的動作,都可以一目了然。
(二)天耳通:天上和人間所有十方世界這一切的音聲,都可以聽得見。
(三)他心通:就是旁人心裏想什麼,都可以知道。
(四)宿命通:就是前生的因果,他也知道。
(五)神足通:又叫神境通,就是有一切飛行變化的能力。
(六)漏盡通:這是最不容易得的。
一切的鬼神,都有前面所說的五種神通,唯獨沒有漏盡通。
觀世音菩薩都具足這六種神通,不單有天眼通,而且有天耳通;不單有天耳通,而且有他心通;不單有他心通,而且還又有宿命通;不單有宿命通,而且又有神境通;不單有神境通,又有漏盡通。
這六通都具足圓滿了,一點也不缺了,所以叫「具足神通力」。
修道的人,如果得到他心通的話,你那心裏所想的事,所要說的話,他就知道了。
宿命通,就是每一個人前生是做什麼的,或者是牛、馬,他一看就知道了;或者前生是人,一看也知道了。
【廣修智方便】:由這「廣」字,你就知道,觀世音菩薩不是單單修一個法門,種種的法門他都修。
好像我們現在不是單單聽經,也學佛法,又要學中文,又要學〈楞嚴咒〉,又要學〈大悲咒〉。
你把〈楞嚴咒〉學會了,〈大悲咒〉學會了,又要拜〈大悲懺〉;這一拜〈大悲懺〉,又不明白了,又要學。
所以我今天教你們中文,明天,凡是你們對中文有興趣的人,明天這二十四個字一定要把這個聲音,能以說得出來的。
如果明天那二十四個字的聲音說不出來的時候,我就要罷工不教了。
你們試一試,如果願意學,就今天晚間把它學會了它;不願意學呢,那我們大家一起罷工。
你看!我不是僅僅教你們,我可以背出來給你們聽聽;不是就叫你們背給我聽的。
我從一開始到現在,你說我都記得住的。
說,那當然囉!你學這麼多年了啊!我這麼多年,老實講這是頭一次;頭一次我寫,不過我這寫這幾句我就把它記住了,所以我就能背得出來。
「智」就是智慧,就是你要多學,什麼都要學。
我們現在為什麼又學〈楞嚴咒〉、〈大悲咒〉,又學《楞嚴經》,又學《法華經》?這也叫「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十方所有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土,觀世音菩薩他不到的。
觀世音菩薩什麼地方都去,所以觀世音菩薩對我們一切眾生都有緣。
只要誰能念觀音菩薩,他就保護誰;若不念觀世音菩薩呢?那當然他就不理你了。
為什麼?你和他都沒有關係嘛!你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都不念,所以他就不管你了。
你要想和觀世音菩薩做朋友的話,你就多念一點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名號。
你一念他這個名字,觀世音菩薩說:「我又多了一個朋友。
好,我這個新朋友若有什麼事情,我去幫他忙!」如果你不念呢?
他說:「他都不願和我做朋友,我不管他這個閒事!」
有一個人想要知道這「天眼通」是怎麼樣得的?有很多的方法。
你或者專心念〈楞嚴咒〉,也會得天眼通;或者習學〈大悲咒〉和大悲咒四十二手眼,也會得天眼通;或者不睡覺,那麼學習佛法,也會得天眼通。
不過不睡覺這方法是很危險的,我不希望有人依照這個方法學。
為什麼?你們記得在我講《楞嚴經》,有一位阿那律尊者,他專好睡覺,以後被佛罵了,他就七天不睡覺,然後把眼睛就瞎了。
佛罵他什麼呢?
咄咄胡為寐,螺螄蛤蚌類;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寐,就是睡覺;咄咄,就是佛罵人的這一種語氣。
說是:「嘿嘿!你為什麼要睡覺?你就像螺螄蚌蛤似的,在海裏頭一睡就可以睡一千年,你連佛的名字都聽不見。
」因為佛這樣一罵他,他發奮了,以後總也不睡覺;經過七天,眼睛就瞎了。
佛就很可憐他,教他「金剛照明三昧」,結果他得到天眼通,他就是天眼第一。
「阿那律」是梵語,翻譯為無貧。
他這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在無量劫以前,就不知多少生、計算不清楚那麼多的生之前,當時他是一個初發菩提心的人,雖然還沒有做佛教徒,可是對布施的道理是明白。
他只是一個種田的農人,很窮很窮的,既要勞動生產,又沒有錢。
在山上,就有一個修道的比丘,他已經證得辟支佛果;這個窮人並不知道他是辟支佛,只知道他是一個老比丘。
這老比丘每次下山化齋飯,七天化一次緣,一天只化七家門口。
這七家若全都給了,他就可以夠吃七天;如果有一家沒有給,他就有一天不吃東西;如果一家也化不著,他就回去七天沒飯吃,等七天之後,再下來化齋飯。
那麼他已經七天沒有吃飯了,這一天他到山下去化齋飯,又沒有化著齋飯;他回去又要等七天,再下來化緣。
這個窮人從家裏帶的中飯,預備給自己在田裏工作之後吃的,可是一看這窮和尚到山下去化緣,也沒有化到東西就回來,他就生出一種布施心,想:「我今天不吃飯了,把我的飯給這個窮和尚吃了!」所以他把他這個飯就供養給老比丘吃了,他也不知道這位老比丘是證辟支佛果的。
老比丘是證辟支佛果的人,是有他心通,一觀察因緣:「哦,他為什麼給我這樣不好吃的飯呢?」這稗子米飯,是最不值錢的這種米,是最窮的人吃的。
這辟支佛一看:「啊!他沒有錢,天天吃這種最便宜的飯。
今天他知道我沒有化著飯,就布施給我,這功德真不可思議。
」對他就特別歡喜,就很讚歎他說:「如是!如是!你這個供養心是最真了!」於是這個辟支佛就回到山上去了。
這個種田的人繼續耕田,就看見一隻兔子,忽然間就跳到他身上,不下來了。
他慌了就跑回到家裏,想法子要把這兔子從身上拿下來,發現原來是隻金兔子。
他把這兔子剁下來一條腿,拿去換錢;回來一看,這金兔子的腿又生出來了,所以他由這樣子就發財了,從此以後生生世世都有錢用。
為什麼?就因為他供養辟支佛,是以真心來供養證果的聖人,所以得到這種的果報,生生世世都叫「無貧」,都不窮了,這是這種因緣。
在《四十二章經》上說:供養一百個惡人,不如供養一個善人;供養一千個善人,不如供養一個受持五戒的居士;供養一萬個受持五戒的居士,不如供養一個證初果的須陀洹;供養一百萬證初果的須陀洹,不如供養一個證二果的斯陀含;供養一千萬證二果的斯陀含,不如供養一個證三果的阿那含;供養一億那麼多證三果的阿那含,不如供養一個證四果的阿羅漢。
可是你再供養十億這麼多阿羅漢,也不如供養一個辟支佛。
供養一百億辟支佛,不如供養一位三世諸佛;供養千億三世諸佛,也不如供養一個無修無證者,一個無心、無住、無修、無證的學佛人。
今天所說的阿那律尊者,他就因為供養一位辟支佛,就生生世世都不窮了,非常的有錢,不是做國王的太子,再不就是做全世界富翁的兒子。
所以我們若想生生世世都不窮的話,就要供養三寶,這將來就有機會富貴。
可是你在富貴的時候,又有問題了,所謂「貧窮布施難,富貴學道難」。
這阿那律為什麼就這麼富有了?就因為他貧窮而捨得布施,他自己吃的中飯沒有吃,拿去供養三寶了,以這一念的真心,所以得到富有了。
這貧窮布施難,你看,他布施了,他自己就沒有吃的了。
富貴呢?就學道難。
你想,富貴的時候,你要那些有錢的人到這兒學佛法,他才不肯的呢!所以「二十難」裏有這兩種難,對於這個,我們每個人都要注意的。
種種諸惡趣 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漸悉令滅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諸惡趣,就是一切不善的地方。
種種,就是表示多,不是單單一種惡趣,是有很多種。
總起來有四惡趣,就是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阿修羅,在前邊曾經講過了,他就是鬥爭堅固,歡喜鬥爭;凡是鬥爭這一類的,都是屬於阿修羅。
什麼叫「地獄」?地獄怎麼樣造成的呢?地獄由我們每一個人的業障所現的──你造什麼惡業,就有什麼地獄。
地獄有很多種,在《地藏經》上講,大地獄有十八,其次有五百個小地獄,又有千百無量無邊等地獄。
這個地獄很多的。
地獄是不是好像我們人間的監獄,預先造成一些個堅固的房子,等有犯罪的人,就圈到監獄裏呢?不是的,地獄是由我們每一個人所造的惡業而現出來的。
你造殺人的惡業,就有殺人的地獄現出來;造放火的惡業,就有放火的地獄現出來;造什麼業,就有什麼地獄,所以這沒有一定的。
等你這個業了了,那個地獄也就空了、沒有了;你業不了,這個地獄始終是存在的。
在我東北榆樹縣,有一位豬手劉先生──一位姓劉的人,但是他有豬蹄子。
這豬手劉先生,他可以記得自己前三生的事情。
在最初,他對父親、母親是很好的,以後那一生,他就投生到一個很有錢的家裏。
他父親大約四十多歲才生他這個兒子,等到他大約十三歲時就結婚了,娶一個比他年長一兩歲的太太。
他父親雖然已經有五十多歲,但是婬欲心還不斷,又討個小老婆;這個小老婆,和兒媳婦年紀大約是差不多大的。
豬手劉先生有了太太不到一兩年,就生了個兒子;等他這兒子到十三歲的時候,他又給他這兒子也結婚了,兒子的太太大約比他兒子大幾歲的樣子。
在這個期間,這個豬手劉先生──那時候他不姓劉,他的父親就死了,媽媽也死了,就剩他父親這個小老婆。
他看他父親的小老婆生得很美麗,於是把他父親的這個小老婆也就佔有了,作為他自己的太太。
這個時候,他兒子也死了,他一看這兒子的太太相貌生得也很美麗,於是又把兒子的媳婦,也作為自己的太太。
拿他小的母親作為他的老婆,兒子的媳婦也作為他的老婆,這樣子「上烝其母,下婬其媳」。
那時候他多大年紀呢?大約就在二十七、八歲左右。
等他到四十幾歲了,他這時候才覺悟,心想:「唉,我這一生所造的罪業可造得多了!把自己的後母也作為自己的太太,把自己的媳婦也作為自己的太太,這罪業可造得不小。
」於是他就學著信佛,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念了十幾年,等他到五十多歲的時候也死了。
到閻羅王那地方──閻羅王就是在地獄裏頭管著這一切鬼的,是最惡不過的,沒有人情可講的,是黑臉的。
到那兒,就審問他:「你為什麼盡造一些個惡業?現在應該把你放到油鍋地獄裏來炸!」於是叫來兩個鬼,就要把他放到油鍋去炸。
這時旁邊有個判官說:「不可以的。
」閻羅王問:「為什麼不可以?」判官說:「他因為念過《金剛經》,在他肚子裏頭還有《金剛經》存在,現在應該叫他先投生去,把這《金剛經》沒有了,才可以再用油鍋炸。
」
於是就叫他又投生去做人,生到一個很窮的家庭裏去,他父母親就賣點心。
這小孩子,從小就歡喜吃東西,把肚子吃得很大很大的,等到五歲時,得這個肚子大的病,就死了。
他爸爸和媽媽一看,說:「哦!他肚子這麼大,裏頭不知有什麼?把他開開看一看。
」就把肚子給鏜開了,在肚子裏頭拿出一塊像金剛石那麼硬的東西。
這旁邊的鬼就說:「現在可以用油鍋炸他了!」把他帶到閻羅王那兒,說:「現在可以先叫他投生做豬去。
」他又投生做豬,被人家餵得很肥,然後被宰了,死了。
回來閻羅王要把他用油鍋來炸,他說:「你不必炸我了!給我還投生到世間去做人去,你給我留一隻豬手作證明,讓我勸令世間人不要造罪業!」閻羅王說:「這樣子也好!」於是讓他來投做人,姓劉。
一般人因為他有個豬蹄子,都叫他做「豬手劉先生」。
我見過這個人,並且和他談過很多的話,所以我才知道他記得自己這個事情很清楚。
這就是由惡趣造成的因緣。
人造這個地獄,這地獄是很危險的。
還有在哈爾濱那裏,也有個法師,他有一次生病了,就覺得自己死了。
一死了,靈魂就往路上走,走到離寺院不遠的一個地方,就去投生;投生做什麼呢?做豬去。
他一看自己是豬身,於是不吃奶,就餓死了;餓死後,他這個靈魂就又回來到這位法師身上。
這法師活過來之後,說:「我頭先投生做豬去了。
」旁邊的人就問:「你到什麼地方投生做豬?」他說:「我現在覺得這個病好了,我帶你到某某地方去看看。
那裏生了七隻豬仔子,我是其中之一;我因為故意不吃奶,就餓死了!」那麼有其他的法師就陪他一起去,到那兒一看,果然有一個家庭生了七頭小豬仔子,其中就有一隻死了。
這是這位法師自己親身的經歷,這位法師我也見過他。
由此可見,能夠生為人是不容易,我們這個人身是很難得的。
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個佛法也不容易聞的。
你算一算,在美國這麼多千千萬萬的人,有多少人能天天晚間來聽經?這多難!很少很少的。
那麼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你想遇著一個真正明白佛法的善知識、一個好的師父,也不容易的。
要是遇著有些做師父的,他自己也不懂道理,就給你亂講,所以也墮到惡趣。
「鬼」就是餓鬼,也是由他的業力所感,才有這一種餓鬼的果報。
這餓鬼,他肚大如鼓,咽喉細如針鋒。
我們所吃的東西,一到餓鬼的口裏,就變成火。
為什麼會變成火?就因為他業障太重了。
談到這個問題,天上的人看見水,就是玻?;我們人看見水,就是水;魚看見水,就是牠的宮殿房舍;鬼若看見水,又變成火了!各有不同的這種境界,這都是惡業所感,所以所見的也各不同。
畜生,方才我講的法師,投生做豬。
還有雞、牛、馬……,這都是人去做的。
哪一類的人,生時不孝順父母、不恭敬師長,將來與畜生都會有連帶的關係。
還有歡喜吃肉的人,與畜生也都拉攏上關係了,將來都很危險的。
這是「種種諸惡趣」,這裏頭也就包括著地獄、鬼、畜生,還有阿修羅,這叫四惡趣。
【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人生有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就是苦中之苦,既沒有錢,又沒有飯吃,又沒有房子住,想找工作也找不著,你說這是不是苦?真是苦中之苦!這叫貧窮的困苦。
這苦中之苦是不容易受的。
那麼有錢的人沒有苦了?有錢的人苦更大!怎麼說富貴又有富貴的苦呢?有錢了,一天到晚要算:我這個錢放到銀行裏去,我那一筆錢拿出來做生意,我那一筆錢去做什麼……。
一天到晚來算錢,算得把頭髮也白了,牙也掉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聾了,這時候還沒有算完。
沒算完你說怎麼樣啊?問題就來了。
因為太有錢了,一天到晚都在算錢,算來算去,算得慢藏誨盜,就被土匪知道了。
晚間把門給撬開來,把夾萬(廣東話,「保險櫃」的意思)也給打開了,所有的積蓄就都給搶去,一掃而光!這叫壞苦。
這壞苦比那貧窮困苦更厲害,因為貧窮的人,他一天到晚受苦都受慣了,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這個富貴忽然壞了,這種苦來了,就受不了了,這時候最苦了。
尤其年老了,錢也沒有了,一切一切都不如意,這叫壞苦。
這麼說,那也不窮也不富的人,就沒有苦了吧?這個人也有苦的。
什麼苦呢?就有行苦──他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念念遷流,念念不停。
雖然沒有貧窮的苦苦,又沒有富貴的壞苦,但是有行苦。
這是三苦。
又有「八苦」,這三苦已經不少了,再加上八苦,更多了。
其實八苦還不多,這個「苦」不止八苦,簡直是千苦萬苦,萬萬千千數不過來那麼多的苦。
最苦的是什麼呢?做人就是最苦了,做畜生都比做人快樂得多。
做佛就沒有苦了。
那個畜生,牠也不憂吃的,也不憂穿的,也不憂住的,牠有天然的生活條件,沒有憂愁,你說是不是?唯獨就是做人,這苦處太多了!做什麼才不苦呢?
現在我們不說千苦萬苦那麼多的苦,不講有八萬四千種苦,現在就單單講這「八苦」。
八苦是什麼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八種。
這八種苦,你說是什麼最苦的?就是生苦;若沒有生,這些苦都沒有了。
生怎麼樣苦法?我知道你是不記得了,我知道你是忘了生苦了,所以現在我告訴你。
怎麼生的呢?這個生,因為父精母血結成到一起,又有中陰身來投胎而有的。
在母親肚裏的時候,第一個禮拜和第二、第三、第四個禮拜都不覺得怎麼樣,等到第七個禮拜以後,就有了知覺。
這時候,若母親吃涼的東西,你就好像住在冰山裏頭一個樣,覺得很不舒服;若母親吃熱的東西,那時又好像在火湯裏似的,燙得不得了。
這是在母親腹裏,就有這個冷熱的苦。
還有,母親若是彎著腰時,胎兒就好像一下子被泰山壓頂,壓得那麼不舒服;如果這個母親扠著腰時,也覺得非常不舒服。
等到生的時候,那是最苦了。
在出生的時候,好像兩個山夾到一起,這叫夾山地獄,受這種的苦。
所以每個小孩子一出世就喊起來了,他喊什麼?「苦呀!苦呀!苦呀!」他就喊苦了。
他那個「哭」,其實就是從「苦」那兒來的。
生的時候,就好像生龜脫殼──像活龜脫殼那麼痛苦。
可是一長大就忘了這種生的苦,接著就長大,不知不覺也就老了。
老的時候,苦也很厲害的。
怎麼?老得耳朵也聾了,人家罵你也不知道;眼睛也花了,看什麼也看不清楚了。
這是耳朵、眼睛首先不幫你的忙。
舌頭雖然不掉,可是牙掉了。
舌頭為什麼不掉呢?它因為軟,所以不掉。
我以前遇到八、九十歲的老人,我都問他說:「你牙怎麼掉啦?你遇著過掉舌頭的人沒有?」他說:「沒有啊!你遇著過嗎?」「我更沒有遇著過!你這麼大年紀尚且都沒有遇著掉舌頭的人,我年紀比你輕又怎麼會遇著這麼奇怪的事情?你知道為什麼沒有人掉舌頭,都有人掉牙?」他問:「這什麼道理呢?」我說:「因為牙太硬了,所以它就掉了;舌頭為什麼不掉?它軟,所以才不掉。
你這麼大年紀啦,以後也不要硬了!你若硬,也好像那個牙會掉的,要學著軟一點!」
這牙掉有什麼苦呢?當然吃東西就不香了,吃什麼也沒有滋味了。
你看人家吃得那麼樣有味道,到自己的口裏,嚼也嚼不動,咬也咬不動,整個吞到肚裏又不消化,你說這苦不苦?
那時候,面也生了很多皺紋,頭髮也都白了,所謂「雞皮鶴髮」,那個面皮就好像雞皮疙瘩似的非常粗。
這個「鶴髮」,是白頭髮。
這個講法,在美國就不適宜;怎麼不適宜?因為西方人,小孩子一出生頭髮就有白的,那不是老得白的,而是很年輕時也有白頭髮,不過這又當別論。
那麼老的白髮是由黑頭髮變成白,黑頭髮可以變白的,可是白頭髮就不能變黑了;不過有的時候,也可以的。
我告訴你們,我這個頭髮在香港時,完全都白了。
為什麼?因為我造廟,修了三個寺廟,修得費心費神,把頭髮也都白了。
以後自己一看:「不得了了!我再不用這麼多心了。
」於是把什麼都放下,以後它又黑了。
所以什麼事都是沒有一定的。
現在你們看我這個頭,只有很少的白頭髮,不是太多。
這個老苦也是不容易受的,你若不相信,可以試一試。
等你老的時候,就知道其中味道了。
你不妨活個七、八十歲,或八、九十歲,甚至一百多歲,那時候你吃東西不香了,你就知道:「以前有個法師講老苦是很苦的,我不相信,現在我才知道是真實不虛的。
」可是那時候你想要修道也晚了,來不及了。
最平等的就是「病苦」。
無論誰都會有病,沒有大病就有小病。
有病,頭痛就頭不舒服,腳痛就腳不舒服,身上痛就身不舒服了。
病有很多種,好像有胃病,吃東西就不香了;若有肺病,就總咳嗽。
總而言之,心、肝、脾、肺、腎,你有了病,這也是一苦的。
最苦的還有什麼呢?死苦。
死,是最苦的。
那麼說:「死苦,我不知道是什麼滋味?我想先知道!」那你就先試一試,先死一次看看。
可是沒有人保險你再活的,所以這一試,也不可以試的。
那麼死是容易,死後到什麼地方去?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死後,是墮地獄?還是做畜生?是去做人?這個沒有人能保險的。
總之,這生、老、病、死都是苦的。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出家?也就因為覺得這生、老、病、死苦,是一件不容易受的事情。
他在十九歲的時候,有一天出去遊玩,先到東門,看見一個婦人在那兒生小孩子,就問隨從的人:「這是一個什麼事情?」隨從說:「這是生小孩子!」太子看見不但小孩子哭,婦人也痛苦得不得了;他不高興了,就回到宮裏去。
第二天又到南門,看見一個老年人,頭髮也白了,眼睛也花了,腰也彎了,腿也邁不動步了,老得不得了。
他就問隨從:「這是個什麼人?怎麼這樣子呢?」隨從說:「這個人因為年紀太大,所以老得這個樣子!」太子也不看別的地方了,就回到皇宮。
第三天又到西門,看見一個有病的人,於是他又不高興就回去。
第四天到北門去遊玩,就看見一個死人,他又問隨從:「這是怎麼一回事?」隨從說:「這個人死了!」他就非常憂鬱。
在這四門,看見「生、老、病、死」四種苦,他又想要回皇宮去。
正在這個時候,出現一個沙門,就是出家人。
太子又問隨從:「這個人是做什麼的?」
隨從就問這沙門:「你是做什麼的?」
沙門說:「我是個出家人,是修佛道的,要遠離生、老、病、死苦。
」
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還沒有成佛呢!一聽他說修道要遠離生、老、病、死苦,於是又問這位沙門:「我也可以照你這樣來修道嗎?」
沙門說:「誰都可以的。
誰修道,都可以遠離生、老、病、死苦。
」
於是太子回到宮裏之後,晚間就和他的隨從車匿(就是優波離尊者)一起逃出皇宮,就出家去了。
釋迦牟尼佛就因為覺得這個人生充滿生老病死苦,沒有什麼意思,生不知從何處而來?死不知到什麼地方去?所以就發心出家,要修道了這個生死。
他到了雪山,在那兒坐了六年,就因為想避免這生、老、病、死苦。
我們人,誰都有「生」,任何人也都不能逃避這個「死」。
人人將來都會死的,可是有的就是善終,有的就是不善終,種種的死法不同。
有的病死,有的餓死,有的累死的──做工做得太多了,總也不得休息。
或者和人打架打死了,或者去作戰陣亡了。
有的又被車撞死,有的又被山滾下來的石頭砸死,有的又是誤服毒藥毒死了。
誤服,就是自己也不知道是毒藥,錯吃了毒藥就死了。
有的是故意吃毒藥去死的,有的自殺而死,有的是不想死就死了,有的想死的又不死。
你看就這一個「死」,就有種種的分別──死法不同,將來受的果報也不同。
怎麼不同法呢?譬如這橫死的人,就是或者被車撞死,或被水淹死,或被火燒死,或在無意之中發生一個意外死了。
屬於這一些橫死的鬼魂,閻羅王不管,鬼也不管。
那麼說這是很自由啦?雖然說自由,可是卻是個自由鬼,並不是自由人。
人自由,有的時候也不守規矩,何況鬼呢!鬼自由了,也會不守規矩的。
這橫死的人,他又會抓替死鬼。
譬如在馬路上被車撞死的,這個地方在三年之內,會再撞死人。
為什麼?因為那個橫死鬼總在那兒等著,他一定要再抓住旁人撞死,他才可以托生去;如果他不抓一個替死鬼的話,他永遠在那兒也不能投生。
若是自殺吃毒藥而毒死的人,到地獄後,所受那種的刑罰也很痛苦的。
什麼刑罰呢?要喝那種用火燒化了的鐵汁,往他肚裏灌,把內裏這個肚腸都燙壞了,燙壞就死了。
但是在地獄有一種巧風,這種風一吹,他又活了;活了,再喝這種鐵汁,然後又被燙死,死了被巧風一吹又活了。
在地獄裏頭,一天到晚都是受這種的刑罰,很難受的。
說起來,這死太多了,這個受的苦,說也說不完的。
可是你若能念觀世音菩薩,【以漸悉令滅】:就會一點一點地把生、老、病、死這種種的苦,就都沒有了。
生老病死,這是四苦,再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怎麼叫「愛別離苦」?愛,是人人都知道的,有的愛財,有的就愛色,有的就愛名。
愛財的人,和「利」離開了,這也是愛別離苦。
譬如這一個人有很多錢,做很大的生意,都是賺錢;可是現在他生意失敗了,把所有的錢都賠沒有了,這個錢和他離別了。
他不想離開財,不想沒有錢,可是錢沒有了,這是愛別離苦。
愛色,「色」就是男女的問題。
男人愛女人的色,女人愛男人的色,互相愛;可是因為在前生種的因果不好,所以這個愛不能久遠,在某一種情形之下,從中間就要分離了。
在離開的時候,若沒有真正地愛,離開也不要緊;若執著這種的愛情,那麼離開了,這是非常痛苦的。
這是愛色的愛別離苦。
還有愛名的愛別離苦,這個名怎麼會又有別離呢?有人這麼說:「名譽者,人之第二生命也。
」認為這個好的名譽,就是人的第二條生命。
可是這第二條生命,有的時候名譽就掃地了,就是沒有名譽了,把名譽毀壞了。
因為本來他不想失去名譽,可是沒有法一時做錯事,把名譽給沒有了,這也是和「名」有一種愛別離苦。
這「愛別離苦」的例子非常之多。
譬如夫婦沒有分離,這就沒有愛別離苦吧?可是生了個小孩子,這小孩長得又美貌、又聰明,真是視如寶珠。
可是這個寶珠──這小孩子,忽然間死了!這時候,痛哭流涕的,這真難過。
這也是愛別離苦。
或者有人對待父母很孝養、很愛敬,本來不想父母離開自己,可是父母死了,這也叫愛別離苦。
或者環境也好,父母妻兒一切一切都好,可是也是忽然間就沒有了,這也是愛別離苦。
乃至於兄弟朋友之間,都有這種情形,本來不想和他離開,卻要離開了,這都叫愛別離苦。
有的人執著這種的愛情,沒有苦他自己找著來苦。
好像男女結婚了,這個男人,一天到晚憂愁得不得了,怕他的太太會另外去找其他的男人,這不是沒有苦找著來苦嗎?也有的女人結婚之後,大概她的丈夫生得很英俊,一天到晚什麼也不想,就怕她這個英俊的丈夫再有其他的女朋友,擔心得不得了,愁悶得不得了!你說這是不是愚癡?
還有,有的對人不生一種愛心,可是卻愛狗,看狗等於他的生命一樣;有的愛貓,看貓好像他生命一樣。
乃至於對一切的畜生或一切的物質,都生出一種愛心。
這種愛心一生出來怎麼樣呢?也就很巧妙的,愛這隻狗,這隻狗也就死了;愛這隻貓,這隻貓也就丟了。
這時候,好像把「生命」都丟了,為這貓狗左哭一場,右哭一場,這也是一種愛別離苦。
總而言之,你對任何的事物看不破、放不下,及至有某種特殊的情形要分離的時候,令你得不到所願意得的,就覺得非常之苦,這都叫愛別離苦。
既然知道愛別離苦,就不要再執著這個愛。
不要把愛只放到一個人身上,應該放到整個眾生的身上,行菩薩道來救度一切眾生。
為眾人作著想,不為自己作著想,那你就不會有愛別離苦了。
有的人說,這個愛有這麼樣多苦,我就不愛了,這回我就憎!憎,就是不愛,就是有一種怨恨心,有一種仇視的心,對任何的事物也都不愛了。
這又弄錯了。
說愛是有苦,不愛呢?也一樣有苦,這有怨憎會苦,怨是怨恨,憎是憎惡。
我在這個場合裏,對這個場合的人都很討厭、很憎,對任何人也沒有緣,覺得人人都不好,所以誰我也不愛;也不愛人,也不愛狗,也不愛貓,什麼都討厭,見到什麼就發脾氣。
在這個地方,認為這個地方不好,於是就搬到另外一個地方,殊不知,到另外一個地方,又遇著的人和物,比原先的環境更不好、更壞。
你越不願意見的事情,它就讓你見著;你越討厭的事情,這個事情就來!很奇怪、很奇怪的。
你怕見貓,一天到晚都有貓跑來你這兒,打牠也不走;你討厭狗,這狗牠偏偏地要親近你;你討厭女人,這女人一天到晚來找你、來追求你。
你很討厭,再搬家到別的地方,又有這麼一班人,又有這麼個環境,比原先的更厲害!你說這苦不苦?
這苦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第一,是從你自性上招來的,因為你自性沒有定,見著什麼,都覺得不好。
你覺得好是有苦,覺得不好也是有苦。
那麼也不要覺得好,也不要覺得不好,這是合乎中道,中道就沒有苦了。
你在這個地方住,和左右鄰居都不和氣,搬到另外一個地方,還是不和氣,這不是人家對你不和氣,是你對人不和氣;因為你覺得與任何人都沒有緣,所以別人對你也沒有緣。
所以愛也是苦,不愛又是苦,就要合乎這中道。
總而言之,什麼事情都不要太過,太過了就是不及。
這怨憎會苦就是這樣,你越不願意的事情,就越碰到這件事情,很奇怪的。
你不願意喝酒,這喝酒的人一天到晚都在你旁邊;不願意抽菸,抽菸的人跑到你旁邊;不願意賭錢,這賭錢的人天天來找你。
很奇怪的!為什麼呢?就因為你有這個怨憎,所以就會遇著;你越憎這樣,就越遇著這個樣子的事情。
怨憎會苦和愛別離苦,都是因為自己不明白真正的中道,偏到一邊,所以就有了苦了;若能保持中道,那就不會苦了。
相信沒有人會討厭錢的,可是這個「錢」,你越不憎,越愛它,它越不來。
這也是一個奇怪的事情,這就是求不得苦。
方才說愛也是苦,憎也是苦。
那麼在這個愛裏就有所求,有所求往往就都不會得到。
有的人一生來,就想求著發財,可是兢兢業業、辛辛苦苦,由有生以來就想要發財,等到死的時候也沒有發財,還是做一個窮鬼,這是求不得苦。
有的人覺得做官很不錯,於是想法子去求做官,可是求了一生,結果呢?官也沒有做到,這也是求不得苦。
有的人一生就求名,但一生也沒有求到,這也是求不得苦。
有的沒有子女的,就想生個聰明的兒子、美貌的女兒,但求來求去也沒有,這也是求不得苦。
在一生之中,不是求這樣,就是求那樣,但是哪一樣也沒有求到,求東不得東,求西不得西。
有些讀書的人,就想得到一個博士學位,可是因為在往昔沒有栽培讀書的善根,讀得眼睛也老得看不見,耳朵也聽不見,讀了一輩子書,博士學位也沒有得到。
好像中國有個梁灝,讀到八十二歲才中狀元,可是得到狀元沒有好久就死了。
你說,得到也沒有享受,這也是求不得苦。
總而言之,你所貪求的東西,得不到手裏,這都是苦,這叫求不得苦。
又有五陰熾盛苦。
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
在《心經》上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你若能把它都看空了,也就沒有苦。
這五種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是非常熾然而盛,非常強烈的,是最苦的,可是人人對這五陰都離不了。
前面所說的那七種苦就夠苦的了,這個色、受、想、行、識是在自性裏邊所具的,時刻都和你在一起,想離也離不開,這叫五陰熾盛苦。
K2.明意業普應
真觀清淨觀 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
【真觀清淨觀】:真觀,就是真空觀。
什麼叫真空?就是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這就是真空觀。
雖然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但也沒有離開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謂「無相」,並不是要離開這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才能沒有相,就在這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上,而沒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叫「在相離相」,也就是以前我所講的:「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
」眼觀形色,明明有形有色,為什麼內裏沒有呢?就因為沒有執著。
真空觀也就好像大圓鏡智似的,大圓鏡雖然有物則現,有相則應,有什麼境界就現什麼境界,可是它不留痕跡。
所以觀音菩薩這個真空觀,也就是這樣子的。
清淨觀,清淨是對著染污而言。
什麼是染污?有所執著就是染污,有所愛著也是染污,有所貪著也是染污。
這個清淨觀裏,是沒有一切的貪、瞋、癡;若有貪、瞋、癡,就是不清淨。
譬如拿布施來講,一般人所做的布施,他就要想一想:「這個人和我有點關係,他和我是親戚、是朋友,或者是鄰居,我要布施給他,幫他的忙。
」和你接近、有關係的人,都先布施完了,然後才布施給遠方的人,這叫「由親及疏,由近及遠」。
有一種分別心,有一種著相的心,這也就叫不清淨觀。
觀世音菩薩這種的法布施,他是不分人我,不分親疏,不分遠近,他只來做這種的布施,只為布施而布施。
布施,分為財施、法施、無畏施。
財,又有內財和外財。
內財,相信很少人知道;外財,一般人都知道的。
外財,是身外邊的;內財,是身內邊的。
菩薩在行菩薩道時,要行法施,這個「法施」是向外邊施。
財施,施國、城、妻、子──把我的國家布施給人;這一個城池完全是我的財產,我布施給人;把自己的太太布施給人,你看這個捨,真施真捨!把自己的子女布施給人,這也是真捨!乃至於一切一切的田產、房子、產業,都布施給慈善機構,或布施給有道德的人,這叫外財的布施。
內財施,是把自己的身、心、性命、頭、目、腦、髓,以及四肢百骸統統都布施出來。
什麼叫「身」?就這整個的身體。
如果能以這身體來救世上一切眾生的話,我就把這身體布施出來,貢獻給世界上,乃至於把我這個心也布施給人,生命也布施給人。
如果有人需要我這個頭,我就把頭斬下來布施給人。
好像舍利弗尊者行菩薩道時,有人說要用一個眼睛,舍利弗就把眼睛挖下來布施給他,殊不知那個人說:「你弄錯了!我要的不是這隻眼睛,要換另一個眼睛。
」於是舍利弗就退菩提心了,心想:「這菩薩道真難行!」那個內財,他布施了一半,另一半就捨不得了。
腦,就是自己的腦子;髓,就是骨髓。
誰要這些個東西呢?這些東西就是作為醫藥的用品,將來可以救度世人,所以行菩薩道的人,都要做布施。
身、心、性命、頭、目、腦、髓,這叫內財,屬於你自己內邊的;你自己的財產,你自己的智慧,你自己的精神,這也都叫內財。
又有「法施」,就是說法教化眾生,這種布施是最大的布施,所謂「諸布施中,法布施最」,法布施是最要緊的。
我們現在這個佛教講堂,這個堂可不大,但是這個法力可不小。
禮拜四就由果地來講,禮拜五又由果普講,禮拜六就由果前講。
在美國這兒,就是把全美國佛教團體算上,統計起來,只有佛教講堂天天這麼忙忙碌碌來為法忘軀,為了這個佛法,把身心性命都忘了,把自己的身體也都不顧了。
我們每一天,每一個人白天都要做工,在美國這兒都要做工,就我這個法師也一樣做工的,什麼工都做,好像油油漆、做刀木(木工),所有的工作我都做。
這幾天做工做得我這個身上骨頭都痛了,所以昨天晚間我也懶惰了,沒有來;可是我這個做法師的,懶惰一點不要緊,因為我學習這麼多年了,我懶惰是有情可原的,可以的。
你們做學生的就不能懶惰!無論哪一個人講經,都應該來聽。
第一的,來聽法就是護持這個道場。
我們大家來到這兒,人多一點,這股氣也很盛的,說「那兒很多人聽法。
」如果人人都不來聽講,「喔!那兒沒有人來聽法。
」那也就不盛了。
所以你想擁護這個佛教講堂,就是來聽lecture(講課),不必拿出很多錢,這已經是擁護道場的好護法。
你們的名字,有這個護教使、有佈教士、有宣教師。
宣教師,就要講演佛法的;佈教士,就要各處去做廣大的宣佈;護教使,就是應該擁護道場,令道場一天比一天發展,一天比一天發揚光大。
護持道場,就是護持佛教,也就是護持佛、法、僧三寶,這是你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你們西方人對於這個佛法,過去可以說都是小孩子的見解,根本就不懂佛法;好像有些在美國自稱是長老、自稱是法師、自稱是教士者,你問一問他們,佛教是什麼?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現在你們這一些學了三個月的《楞嚴經》,可以說是對佛教的認識已懂得都算不少了。
現在所講這個法布施。
法布施,就是要把你們所知道的佛法,要介紹給一切的眾生,要向每一個人去宣傳。
為宣傳佛法,可以把飯忘了吃也不覺得餓,覺也不記得睡了也不覺得睏了,我知道我過去為宣傳佛法就有這樣的情形。
某一個人想要學佛法,我就不吃飯、不睡覺,我也給他講;把他講得明白了,這是把我的責任盡了。
我希望你們各位也照我這個樣子,作為我的化身去弘揚佛法,做法的布施。
這法的布施,比你捨多少錢出來,那更有價值。
所以,你們現在積極地學習佛法,有好幾個人都要出家,這真是也很稀有的事情,這在美國可以說是打破記錄。
啊!這麼多人要出家,要做和尚,要做比丘尼,這真是不可思議的。
你們現在把基礎立下來,將來對美國的佛教前途,每個人都要負起責任,不要推諉,說「啊!這不是我的事情」,佛教是大家的事情,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要這樣想:「我有這一口氣,這個佛教就是我的責任!」旁人說他也要負一點責任,也可以。
可不是說只有我負責任,你就不可以負責任的!所以說佛教的責任是人人有份的,不要推諉。
你們現在都應該站起來,都應該以弘揚佛法為自己的責任,這是做法施的基本條件。
另外還有無畏施。
這無畏,好像觀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都是無畏施之一。
這無畏施,就是在人驚慌恐怖、將要沒有命的時候,你能以現無畏身,行無畏行。
什麼叫現無畏身呢?譬如有個人在火難中,將將就快要被燒死了,因為他不能出來,為什麼不能出來呢?他被這個煙熏得已經不知道東西南北了,已經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可以走出這個火堆。
你能在這時候,奮不顧身,踴身到那火裏邊去把這個人,從火裏就拖出來,這可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這就叫捨生命而救護眾生,也就是無畏施。
或者有人掉到海裏去了,堪堪要淹死,你看見了,也不計較自己的生命,而毅然跳到海裏去把這個人拖上來,這也是無畏施。
這水火,乃至於刀兵,在這個炮火之中,有人或者槍傷、炮傷了,在兩軍陣前那兒,生命在千鈞一髮的時候,危在眉睫,你也能以奮不顧身,不想自己的生命有無,不管它,到那最危險的地方把這人救出來,這都叫無畏施。
還有,若人遇著官非,或者其他什麼種種的危險,也是生命朝不保夕的時候,或者奄奄一息的時候,你能以種種的善巧方便把這人救了,危而不危──雖危險而到那不危險的程度上,這都叫無畏施。
這無畏施,總而言之,就是人在有恐懼的時候,你能夠用你的慈悲心、你的勇敢心、你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大無畏,什麼也不怕的這種精神,去救護一切眾生,這都叫無畏施。
還有,在眾生有種種的困苦,危難的時候,你都能以幫助他,令他沒有恐怖了,這都叫無畏施。
好像持地菩薩,在過去他就修無畏的布施;他並不是直接修無畏布施,而是間接地修這個無畏布施。
怎麼間接地修無畏布施呢?他知道一切的人過河的時候,必須要有橋,如果沒有橋也過不了河,若過河的話,就有生命的危險,這也是一個畏懼。
於是他就盡自己的力量,仿效古來的人;古人都是一個老方法,用一點板子或木頭搪一個橋,令人過這個江、過這個河的時候,就沒有生命的危險。
可是雖然這樣子,如果漲大水了,也一樣有生命的危險。
好像虛雲老和尚從九華山下山的時候,他記憶的那地方本來有座橋,於是走在有橋那個地方,就想過河,殊不知淌到那個橋的地方,因為大水已把那座橋沖壞了,沒有橋了,他「噗通」,就掉到那河裏邊去。
在河裏經過一天一宿,二十四個鐘頭,才被打漁翁把他打上來。
這漁翁當時一想:「哈!打到這麼大的一條大魚,一定賣得很多錢!」往上拉起這個漁網的時候費了很大力,可是把這魚網再拿到江岸上一看,裏邊還是一個和尚。
打出來一個和尚,這奇怪了,怎麼有一個魚和尚呢?把這個魚和尚拿出來,到那個地方看一看;一看,不是個魚和尚,是個真和尚,還穿著衣服呢!可是已不會喘氣了。
附近就有個小廟,這打魚的漁翁就到小廟裏向出家人說:「喂!和尚!和尚!我今天打魚打上一個和尚來,你看看!」寺裏這和尚想:「這奇怪了,怎麼打魚還會打上一個和尚來?」到那兒一看,原來這是德清老和尚。
於是乎才幫他把肚裏的水往外空,都嘔出來。
把水空出來,這位老人家才又活過來,這真是得到第二條的生命。
虛老被水淹不死之後,跑到高旻寺去打禪七,就生了重病。
打七就生了病了;生病,你說怎麼樣啊?這個和尚也不原諒他,還叫他做代理方丈。
虛老想:「我自己都病得這樣子,怎麼代理方丈呢?不代理。
」於是不答應,結果被月朗方丈打香板,一天到晚都給他氣受。
你看虛老可說是中國第一大善知識,在高旻寺那兒所受的苦不知多少!處處受一般人的白眼,一般人都看不起他,說這和尚真是個累贅王;累贅王,在佛教裏講,就是最沒有用了。
你看,持地菩薩他專門修橋補路,好像虛老往雲南去的時候,在路上曾遇著一個修路的和尚,一天到晚拿鋤去修路,也不講話,這也是持地菩薩的化身。
持地菩薩,他專門平這個地、平這個道路,路上有瓦塊、玻璃,他都撿到一邊去,防著人踢到腳,把腳踢壞了;總而言之,把道路修得好好的。
他這麼一天到晚做苦工,那麼誰給他工錢?沒有人給他工錢。
你說他這個人是不是愚癡呢?沒有人給工錢,他去白做工!可是就因為他白做工,所以才修成持地菩薩,證得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這種三不退境界。
持地菩薩他就是修無畏施。
無畏施講起來很寬很廣的,總而言之,人在恐懼的時候,你都應該作布施。
再說一個最接近無畏施的例子,好像有人好幾天沒有飯吃,堪堪就要餓死了,也沒有錢買東西吃,想要去偷吧?又犯法。
正在進退維谷的時候,你看見他了,一看他面黃飢瘦,兩腳無力,邁不動步,這時候你問他:「你怎麼啦?是不是有病了?」他一定告訴你:「我四、五天沒吃飯了!」你說:「那好了,到我家去吃去。
」不像有的地方的人,一早起見著人都問:「你吃飯了嗎?」這個人:「啊!我沒吃呢!」「沒吃嗎?沒吃,你家裏吃去!」他這個家裏吃去,也不知道是叫你到他家裏吃去呀,是叫你到你自己家裏吃去,總而言之,這兩方面都可以。
到我家裏吃也可以,到你自己家裏吃也可以,這個話。
所以,那明明沒吃飯的人也就不敢到人家家裏吃去了,就說:「哦!好了!我回自己家裏吃去了。
」
那麼沒有衣服穿的人,他很怕凍的,你給他一點衣服穿,這也叫無畏施。
沒有房子住的人,你給他一個房子住,這也叫無畏施。
可是,一天兩天可以,但不可以永久的,中國有句話說是:「能供一飢,不能供百飽。
」我供你一頓飯吃可以,如果你要天天吃,那我不能供給你。
因為人在這世界上,人人都應該去做工,不應該生出一種依賴心。
你希望有人行菩薩道,也不用做工,到吃飯的時候,就到一個信佛人的家裏去,訴苦說:「我今天沒有吃飯,你給我一點無畏施吧!令我沒有吃飯的恐懼,不受飢餓的痛苦。
」這是不對的。
人在偶爾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是可以;但如果你有這一口氣在,都應該自強不息,都應該去為世人謀福利,不要消耗這世界的物質。
也就是說,人人都應該幫助這個世界,不應該依賴這個世界。
幫助這個世界,就是要對人家有好處,不是要人家對我有好處;就是要我利益他人,不是要他人利益我。
你若要他人利益我,那就是生出一種依賴心,沒有自強的心。
人人都應該有一種自強不息的心,不依賴人,這是我的宗旨。
清淨觀,就是清淨的觀力,也就是在這一切布施方面,不著住於布施相上;這就是清淨觀,沒有染污法。
觀音菩薩布施不取於相,一切都離相,所以就清淨。
如果著相了,就是不清淨;離開這個相,就是清淨。
【廣大智慧觀】:廣,是寬廣;大,就是再沒有比他更大了。
這種的廣大是什麼呢?智慧。
觀世音菩薩有廣大的智慧觀,普度一切眾生,普遍地教化一切眾生。
【悲觀及慈觀】:觀世音菩薩又有悲觀。
有人誤解經義的,就說:「哦,觀音菩薩也常常地哭、不歡喜,這有悲觀嘛!」這是錯的。
這裏的「悲」並不是指悲傷,而是憐憫的意思;對一切的眾生,都生出一種真正憐憫的心。
什麼憐憫的心呢?他常常這樣想:「這個人真非常苦啊,真是可憐。
我用種種方法教化他,他還不明白,還是顛顛倒倒的,真是可憐得很!」他這樣憐憫眾生,這就叫悲觀。
因為他憐憫這個眾生,所以他就要度這個眾生。
好像你看那個小孩子,很活潑天真的樣子,人人見著都很歡喜他。
為什麼歡喜他呢?因為這小孩子得人憐愛。
這一種憐憫,就叫做悲觀。
並不是觀音菩薩一天到晚,總不歡喜,甚至於總哭泣悲哀。
不是的,你若想學觀音菩薩,就不要一天到晚盡哭──這個事情愁悶也哭起來了,那事情也不歡喜。
而要廣生歡喜,不生愁。
他這種悲觀,並不是哭泣的悲觀,所以不要誤會了。
怎麼叫慈觀?慈能予樂。
怎麼叫悲觀?悲能拔苦。
悲觀,就是把眾生的苦給拔出去;拔出去就沒有了,沒有苦了。
你能把眾生的苦給想法子都解除了,這就是悲觀。
慈觀,就是給眾生樂;你能給眾生的樂,這就是慈觀。
予樂,並不是予暫時的樂,是予永久的樂、永遠的樂;是真正的樂,不是一種世間上的樂。
什麼樂?給一切的法,使令眾生真正明白了解佛法,而不再做顛倒痛苦的事情。
什麼是顛倒的事情?我真正地告訴你們,我老老實實地告訴你們。
我知道還有不相信的,可是不相信,我也要告訴你!什麼叫顛倒?譬如飲酒飲得醉醺醺的,就認為自己好像成了神似的,神乎其神了,一走路,那麼哩啦歪斜的,東撞一下、西撞一下,他認為這樣是最好的。
其實自己的知覺都麻木了,甚至什麼都不知道,東西南北分別不出來了,你說這是不是顛倒?一個好好聰明人,要用這種的東西,被這種的東西支配得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了,殺人、放火,什麼都可以做的!
我講這個,就因為今天早晨我在巴士站遇著一個醉鬼,他就向我要錢。
我一聞他這很大一股酒氣,就趕快往一邊走;他就後尾跟著,一定要同我要錢。
要錢幹什麼?還要喝酒去。
看樣子還沒有喝夠酒!你看顛倒不顛倒?
我又想起來一件事情,也是在巴士站那兒,一個黑人走過來,他什麼話也沒有講,向我跪下,恭恭敬敬跪那兒就叩頭;叩完頭站起身,也沒有講話,一直把頭低著,也不敢望我,就走了。
他不是向我來叩頭要錢,那麼多人,他單單給我叩頭,叩個頭就走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他也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也不知道他是鬼或是神?真奇怪了。
我看他也不是喝醉酒,不知道是一種什麼靈感叫他給我叩頭?我想鬼見著我,多數給我叩頭的;還有神,見著我也叩頭的。
他這個人,不知道為什麼向我叩頭?我想或者也是有個鬼在他身上,所以認識我。
這是我認為很奇怪的。
喝酒是顛倒,抽菸是不是顛倒?那更顛倒。
為什麼?本來你這肚子裏乾乾淨淨的。
說:「法師!你講這個,我不相信。
我肚子裏不乾淨的。
」肚子裏不乾淨,有什麼呢?有大、小便利。
不錯,這個不乾淨,還不要緊的;你唯獨用煙一熏它,那裏邊就有煙油脂。
這煙油脂,那最不乾淨了,好像煙筒裏邊有那種黑黑的東西,那就因為被煙燻過去的。
你把煙吸到肚子裏,又吐出來,肚裏頭也就有這種黑的東西;你自己因為看不見它,所以你不覺得。
你若看得見,你抽一口菸,就像鏡子上蒙上一層灰似的;本來肚裏頭乾乾淨淨的,可是你把它放上一些灰塵,這是不是顛倒呢?
還有吸鴉片菸的人,吸上的時候,覺得很精神──喔,精神抖擻,自己不知道有多大的力量!甚至於這麼一步,都可以邁到天上去,就覺得騰空駕雲那樣子。
等過了時候,周身就不舒服,整個身體都不知道放到什麼地方好;一狠心說:「哦!趕快下地獄去,地獄裏或者沒有這麼難過!」犯了菸癮的時候,甚至於地獄都要去鑽,就那麼難過。
所以你說是不是顛倒呢?這也是顛倒。
還有很多很多的,那顛倒的問題多了。
所以我希望抽菸的人趕快把菸斷了它;喝酒的人趕快把酒也斷了它;懶惰的人要學勤力一點、勤儉一點,不要那麼懶惰了。
那麼勤儉的人,可不要學懶惰,要多做一點善事。
這個「善」,你若不做,它總也沒有;你若做,它才有。
這個「德」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就是從「善」那個地方來的。
你盡做善事,自然就有德了,自然就不顛倒了;你不做善事,卻拿正經的錢去看戲,或買一些不重要的東西,這都叫顛倒。
你把有用的錢,用到有用的地方,這是不顛倒;你把有用的錢,用在無用的地方,這就是顛倒。
所以顛倒是很多種的。
觀音菩薩能指明你這種顛倒的行為,叫你不要顛倒,令你得到真正的快樂、永久的快樂,這就叫做「慈」;悲能拔苦,不是拔你暫時的苦,而是拔你生生世世、無量劫以來的苦。
但是你要生出信心,你有信心,觀音菩薩才有慈悲心;你若是沒有信心,觀音菩薩這個悲觀和慈觀,和你這兒就好像冰火似的不相合。
觀音菩薩以很大很大的慈悲心對你,你這兒冷冰冰的,不能合得來的;冷冰冰就是沒有信心。
你若有信心,就和觀音菩薩的悲觀、慈觀都相合了,你把這苦離開,就是樂了。
什麼是真苦?我告訴你們,人有煩惱是真正苦;若沒有煩惱了,就是快樂。
所以觀音菩薩能把你的煩惱解除了,令你得到真正的快樂,這就叫「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常願,就是常常地發這個願;常瞻仰,我願意常常地瞻仰觀世音菩薩這種慈悲的德相。
瞻仰,就常常這麼看著,越看越生恭敬心,越看越歡喜,對觀音菩薩是五體投地,一心恭敬。
拜〈大悲懺〉,就是恭敬觀世音菩薩的一種表現。
你要是不拜懺,說:「美國人不願意叩頭。
」你連個頭都不叩,你叫一個什麼信佛的?你信佛是信的什麼佛?說:「我信佛,是信我自己的佛!」你自己?你要是信你自己的佛,你就不會有你自己。
因為你沒找著你自己的佛,所以外邊的佛,你也不認識了;若信自己的佛,不會不叩頭的。
叩頭,就是表示一種最恭敬誠懇的意思,這叫五體投地,也是一種禮貌。
你連一個禮貌都沒有,怎麼談得到是一個信佛的人?
好像以前有個醫生,各處去給人講佛法,有一些人很相信他,拿他當佛那麼看,但是他叫人不要拜佛。
一般人在那兒拜佛,他就在那兒站著,好像木頭樁子似的;你說人家拜佛,他在那地方若不拜,是不是像根木頭似的?但是他自己不覺得,為什麼?因為我相沒空呢!不拜佛的人,第一個就是我慢,覺得「我」很大,比佛都大,那我何必拜佛呢?因為他有貢高我慢,所以見到佛像都不肯禮拜,這又怎麼能可以學佛呢?不要說學佛、信佛,根本對佛教可以說連聽見還沒聽見呢!但是他到處去給人講佛法,這真是害死人。
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闇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這四句偈頌真是妙不可言。
怎麼妙不可言呢?這四句偈能治眼睛的病。
人的眼睛如果有毛病,可以常常念這四句偈頌,眼睛的病就可以好了。
可是眼睛的病雖然好了,你還要自己生出智慧,才能徹底治好;如果沒有智慧,是暫時好了,將來還會發作的。
在《觀音靈異記》上,就有講這四句偈可以醫治眼睛的病。
究竟它怎麼會醫治眼睛的病呢?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是觀世音菩薩的威神力加被。
總而言之,你若相信經文,用它作什麼都非常靈驗,都有效力;你若不相信,它就沒有什麼靈驗,沒有什麼效驗。
所以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佛的妙法,好像大海那麼無量無邊,也不知道多深多大;你若有信心,就可以到佛法裏邊來。
【無垢清淨光】:垢,就是塵垢,也就是一些個不清淨的東西,非常的污濁。
你沒有這一些個不清淨的、不潔淨的塵垢了,自然就有一種清淨的光明。
這清淨的光明,就是對著塵垢說的。
若有塵垢,就沒有清淨光明;沒有塵垢了,就是有清淨的光明。
沒有塵垢,就是妄想沒有了。
你若打一個妄想,就有一層塵垢;打兩個妄想,就有兩層塵垢;打三個妄想,就有三層的塵垢;妄想打得越多,塵垢也就積得越多。
參禪的人講「明心見性」,明心也就是沒有塵垢,見性也就是見著清淨的光明。
你沒有塵垢,才能見著清淨的光明;若有塵垢,就不能見著清淨的光明。
所謂「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本心就是明心,就是常住的真心。
在《楞嚴經》上講:「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常住真心,就是明心;性淨明體,也就是清淨的本體,也就是如來藏性。
明心見性,也就是明白自己本有的如來藏性,這叫「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闇】:慧日,是智慧像太陽一樣,把一切的黑暗都照破了。
黑暗也很多種的,現在所說的黑暗,譬如你沒有信心就是黑暗,你沒有智慧就是黑暗,你沒有願心也是黑暗,沒有想要去實行的心都是黑暗的。
又者,你不學戒律、不守戒律,這就是黑暗了;你
不修定力,這就是黑暗;你不修慧力,這都是黑暗。
你不照著戒定慧去修行,這都是走黑暗的路;你照著戒定慧去修行,這就是光明路。
所以「慧日破諸闇」,智慧就猶如太陽,把一切的黑暗照破了。
你想要聽佛法,這就是光明。
你心裏說:「我聽了好幾天,也沒有什麼大意思。
這法師坐到法座上,講來講去都是講這個;我聽好多次,都是叫人去貪瞋癡,修戒定慧,我聽都聽厭了。
」你聽厭了,這就是黑暗現出來了。
你聽得不厭,說:「這個法師講的,我越聽越有意思,越聽越願意聽!甚至於我聽完經之後,法師講經的聲音和一切的笑貌,還在我耳朵旁邊呢!我一天到晚都聽見這個法師的聲音,在我耳朵旁邊給我說法。
」這就是光明。
不願意聽,那就是黑暗。
講到這兒,我想起來一件事情。
我在香港,有一個女居士來見我;之後,你說怎麼樣啊?她行住坐臥都看見我總在那兒講經說法。
你說這個居士怎麼樣?她說:「喔!這位度輪法師是魔呀!我怎麼常常見著他呢?」她常常聽見這個法師說法,她說是魔了;她若見著魔,她又認為是佛了。
所以她常常見著我,她說是見著魔了,所以她又是罵,又想要打,又想要什麼的,沒有一個月,這個女居士生癌症病死了。
本來想救她,但她卻認為我是魔了,就拒絕救度。
我今天想起這件事,所以世間有很多人,都是認假不認真──真的,他認為是假的了;到假的時候,他又說這是真的。
往往都是這樣當面就錯過,交臂就失之。
慧日破諸闇,這是說觀世音菩薩的智慧,猶如太陽一樣,把一切的黑暗都照破了。
照破什麼黑暗呢?觀世音菩薩修真空觀,照破見思的黑暗,證到般若德。
見,是見惑,是對境起貪愛,對著這個境界,生出一種貪愛心來。
思,是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別,對於這個理認不清楚了、迷昧了,生出一種分別心來。
觀世音菩薩修清淨觀,破除塵沙的黑暗,證得解脫德。
觀世音菩薩修智慧觀,破無明的黑暗,證得法身德。
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這叫三德諦藏。
真空觀、清淨觀、智慧觀,這叫三觀。
慧就是觀,觀也就是慧;觀音菩薩修這三觀而證得三德,斷除見思、塵沙、無明這三種的黑暗,所以說「慧日破諸闇」。
【能伏災風火】:伏,是降伏、制伏;制伏什麼呢?觀世音菩薩能把這水、火、風三災都制伏了。
所謂「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颳三禪」,等劫末的時候,有水、火、風這三災,第一個災就是火災。
為什麼火會燒到初禪天?這火災怎麼會生出來呢?就因為初禪天的天人有煩惱火,所以他們自性中的火,就引起世間的火。
這時候,空中現出七個太陽來;一個太陽人都受不了,等現出七個太陽的時候,這山河大地都變成火炭,一個清涼地方也沒有。
所以把人也都燒死了,把海也都乾涸了,海變成陸地,陸地變成高山,高山又變成大海。
天地間就有這麼奇妙的事情。
等火災過去了,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或者在什麼箱子裏,或者是什麼裏頭,就剩下幾個人;以後慢慢又傳出人種來,人又多了。
人多,這個世界就有人滿之患;人太多了,也太複雜了,所以造業的人也多了。
那麼第二次,這水災就來了。
這水災淹到二禪天,這時候,二禪天上的天人也都受不了這個水。
為什麼水會淹到二禪天?因為這二禪天的天人有煩惱水,所以就以他自性的水,招感來外面的水。
這個水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的,也不知道是從星球來的,是從月光來的,是從天河來的?整個世間波浪滔天,淹沒一切,沒有陸地存在。
等水災過去了,又經過一個很長的時間,世界人多了,又有人滿之患,這時候就有風災。
這個風,不但把人間的房廊、屋舍、山河、大地、草木,一切一切,都被風颳得粉碎了;就是三禪天上的天人,也都逃不出這種的災難。
因為三禪天的天人,在他自性裏有煩惱的風,所以就以他自性的風,招感來外面的風,和世間這一股颶風接觸了,就也受不了這個風災。
所以古人有這麼一首偈頌:
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
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這六欲天有五衰相現,這五衰是什麼?
(一)花冠萎謝。
天人戴的帽子,是花生出來的;這個花不是人種的花,是自然而有這花冠,天人都莊嚴他這種花冠。
等他五衰相現的時候,這花也很自然都殘舊凋落。
在沒有衰相現出,花總是新鮮的;等到花一殘舊了,就知道這個天人的壽命即將終了。
(二)衣著塵埃。
天人的衣服不像我們人間的衣服,一個禮拜要洗一次,或者兩個禮拜洗一次,或者一個禮拜洗兩次,這是分人而論;如果不洗,就不清淨的。
天人所穿的衣服,不必用水洗,它總是沒有塵埃的,因為天上根本就沒有塵埃。
等到他五衰現前的時候,衣服不潔淨了,也有塵埃了。
一看見衣服著上塵埃,就知道這個天人將要死了。
好像我們人,身上平時沒有生蟲子;等要死的時候,他的氣息還沒有斷,身上有的地方就生蟲子了,這也表示死相現了。
天上人衣著塵埃,這都是由業報感招的。
我們這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塵埃?以前講《楞嚴經》,已經給你們講過,就因為我們人心裏有太多妄想,所以世間上的塵也變多了。
我們的妄想和塵是一樣,沒有分別。
所以這一切的塵垢,都是由我們妄想心所造成的。
(三)兩腋汗出。
天上人身上,不像我們人間的人常常出汗,他們都沒有汗出的,可是等到五衰現前,這兩腋就汗出了。
(四)體放臭味。
天上人的身體,一天到晚都有一股香氣。
他們並不是擦一點香水,或抹一點香粉,或者用香薰一薰,他自然而然就有一股香氣放出來。
但等他五衰現前時,身上就沒有香氣,而有股臭味了。
(五)不樂本座。
天人那真是自在得不得了,一天到晚總在那兒打坐參禪,什麼事情也沒有。
等五衰現前的時候,他在那兒就坐不住了。
坐一下又站起來,站起來又坐下,這麼樣子坐坐站站,一念失去知覺就墮落,天人壽命就終了。
六欲天有這五衰相現,初禪天就有火災,二禪天就有水災,三禪天就有風災。
所以才說:「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你就生天,生到那個非非想處天,享有八萬大劫那麼長的天福;可是到天福盡的時候,還要墮落到人間來,或者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裏邊去,這都不一定的,所以很危險的。
不如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然後再倒駕慈航,好像觀世音菩薩來教化眾生,這是比較穩當的。
【普明照世間】:觀世音菩薩具足大智大慧,這種光明,照耀到我們一般人所住的凡聖同居的世間,也照耀到二乘人所住的方便有餘世間,還照耀到菩薩所住的實報莊嚴世間。
佛所住的世間,是常寂光世間,又稱為常寂光淨土。
菩薩所住的世間,是實報莊嚴土。
二乘所住的境界,是方便有餘土;方便就是權巧方便,有餘就是多餘,言其這個世間上,煩惱還沒有斷盡,還有多少餘剩下來的。
我們一般人所住的這個世間,也有凡夫,也有聖人,也有佛,所以稱為凡聖同居土。
觀世音菩薩用大智大慧,普照這一切的世間──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所以說「普明照世間」。
K3.明口業普應
悲體戒雷震 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 滅除煩惱焰
【悲體戒雷震】:這四句偈頌是讚歎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為他的法體。
他這慈悲的法體,是從什麼生出來的?從持戒生出來的。
最初觀世音菩薩修道,就是專修戒律,而生出來這廣大慈悲、無緣大慈這種法體。
這種法體就好像雷一樣的,言其觀世音菩薩這個法體,發聾震聵──聾的人也聽得見了,愚癡的人也聽見了,就好像空中打雷似的,一切眾生都被他好像雷那麼大的聲音所驚醒了,所以叫「悲體戒雷震」。
這讚歎觀世音菩薩的身業是不可思議。
【慈意妙大雲】:觀世音菩薩以慈眼視眾生,在後邊經文上說:「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
」觀世音菩薩所修的福德,好像大海那麼樣無量無邊。
他慈悲的意念,平等給予眾生的樂,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就好像在虛空中的大雲彩一樣。
【澍甘露法雨】:澍,是下雨的意思,下甘露法雨。
什麼叫甘露?甘是甜,露是露水。
甘露,就是甜的露水,這是天上一種長生不老藥的名字。
天人的壽命那樣長,就吃這個藥。
說:「天人也吃藥?難怪現在人想要開悟,也要吃藥!」可是天上這種藥是一種自然的,是天上本有的,不是?煉出來的;吃這種的不老藥,就不老了。
觀世音菩薩的妙大雲,下這種甘露的法雨,下這種長生不老的藥,令一切人都離開這生、老、病、死苦。
【滅除煩惱焰】:觀世音菩薩把世界上人這種煩惱焰滅除了。
焰是火焰,言其煩惱就像火焰似的。
我們世界人,每一個人都有煩惱。
為什麼不成佛?因為有煩惱;為什麼沒開悟?因為有煩惱;為什麼得不到解脫、得不到真正的自由?也因為有煩惱。
煩惱,也就是執著;執著,就是煩惱的一個別名。
你有所執著,就得不到解脫,就會有很多的煩惱。
執著又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就是從自私生出來的。
為什麼你要執著?就因為有自私自利的心。
你若沒有自私自利的心,大公無私了,你又有什麼可以執著的?你若沒有自私的心,就沒有執著。
你沒有執著,也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也就是解脫了。
你得到解脫,也就是開悟,也就是成佛了。
所以煩惱是最壞的一個東西,但是人人都捨不了這個壞東西,總要和煩惱行住坐臥不離開。
有人說:「我常常快樂,這就是沒有煩惱了?」你若得到真快樂了,當然沒有煩惱;若沒有得到真快樂,用你那勉強造作心來做成一種的快樂,這不是真正快樂,因為煩惱還在你裏邊覆藏著。
有一天它還會爆發出來,就好像用一塊大石頭把草壓上,草雖然暫時不長,可是將來你把這石頭一搬開,草長得更茂盛、更旺。
所以你若有真快樂,就沒有煩惱;沒有真快樂,煩惱還是在那地方存在的。
在「四弘誓願」中,第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
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上來?就因為眾生無邊誓願度。
第二願是「煩惱無盡誓願斷」,觀音菩薩有沒有煩惱呢?他煩惱斷了,可是他以眾生的煩惱作為煩惱。
他看眾生的煩惱沒有斷,就用盡種種的方法教化眾生,令眾生把煩惱斷了。
這煩惱是沒有窮盡的,好像水波浪似的,前念滅了,後念又生;後念滅了,後後念又生,相續不斷,煩惱也是這樣子。
煩惱雖然無盡,他誓願斷。
第三願是「法門無量誓願學」,這佛法的門徑是無量無邊,他誓願學。
有的人或者讀過一部經,或讀過兩部經,就自滿了,說他懂佛法了。
他所懂的佛法,其實連大海裏一滴水都還沒有呢!但是他就滿足了,好像一隻螞蟻到海裏去飲水,飲得肚子飽脹,就說:「喔,我把大海都飲乾了!」嗐,牠把大海都飲乾了?殊不知,牠只把牠肚子喝飽了,大海裏邊的水,它連一滴都沒有飲呢!
第四願是「佛道無上誓願成」,沒有再比佛道高上的。
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發願成佛,不應該把自己看得太小,要把自己看得本來是佛。
可是,本來是佛,並不是說現在我就是佛。
我們本來在最初都是具足佛性,和佛是無二無別;因為不曉得修行,所以就沒有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那麼大的本領。
觀世音菩薩本照著四弘誓願來教化眾生,所以澍甘露的法雨,令一切眾生都得到清涼。
得到清涼,就是沒有煩惱了,這叫「滅除煩惱焰」。
J2.加頌顯機顯應
諍訟經官處 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 眾怨悉退散
【諍訟經官處】:諍,是鬥爭。
在末法時代,是鬥爭堅固的時候。
佛住世的時候,是正法時代;在正法時代,是禪定堅固,人人都歡喜參禪習定。
正法時代有多少時間呢?一千年。
由佛出世,到佛滅度以後一千年的時期,這都叫正法時代。
過了正法時代,就是像法時代,這時期就不是禪定堅固了,而是寺廟堅固。
那時候人都歡喜造廟、造佛像,以造寺廟、造佛像是最為踴躍。
所以在世界上,很多的國家都有寺廟。
像法時代又經過一千年之後,就到末法時代了。
末,就是末稍,法到末稍、最後的時候。
末法時代有多少年呢?一萬年。
這時期不是禪定堅固,也不是寺廟堅固了,而是鬥爭堅固,就現在講的這個「諍訟」。
國與國鬥爭,家與家鬥爭,人與人鬥爭,畜生與畜生鬥爭,鬼和鬼鬥爭,到處都是鬥爭。
為什麼鬥爭呢?因為是末法時代,人就明白鬥爭。
可是在末法時代裏邊,也有正法時代;在像法時代裏邊,也有正法時代。
這怎麼樣講呢?在末法時候,也不能說沒有參禪打坐的;好像我們現在還能講經說法,有人還能忙裏偷閒,或者早晨,或者晚間,或者中午,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個時間來修行用功、打坐、參禪習定,甚至於不睡覺、不吃飯來聽經,這也就是正法時代,這叫末法時代裏頭的正法時代。
不過在末法時代裏邊,這是一少部份,很少很少的。
我們現在如果提倡來造廟、建道場,這也是像法時代的工作。
所以在這末法時代,也有像法時代,也有正法時代。
在像法時代,也有末法時代,也有正法時代;譬如在像法時期裏,寺廟堅固,人人都歡喜建造寺院,可是還有不造廟的,還有不信佛法的,那也就等於末法一樣。
在像法時代為什麼要造廟?因為人想聚會到一起來用功修行,這也就是正法時代。
在正法時代,也有像法時代和末法時代。
在正法時代的人,修禪習定,這固然是正法時代,但是也有造廟的,那就等於像法時代。
在正法時代,也不是人人都學佛法,有的人學佛法學了一點點,然後就不學了,根本連研究佛法也不研究了,這也就是在正法時代的末法時期。
這正法、像法、末法,在每一時期裏都具足這三種。
現在的時候,就是鬥爭堅固的末法時代。
我們現在就在這末法時代裏來住持佛法,令佛法常住於世,我們就是行持正法的事業。
我們每一天都誦持〈楞嚴咒〉,這是對於整個世界都有幫助的。
如果在這世界上,連一個誦〈楞嚴咒〉的人也沒有了,那麼這個世界就將近毀滅了。
那時候妖魔鬼怪,一切的魑魅魍魎就都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了。
現在為什麼他們不敢出現?就因為這世界上還有人誦持〈楞嚴咒〉、修〈大悲咒〉的四十二手眼──修這種千手千眼的法。
訟,就是辭訟,就是到法院去打官司,去講道理。
打官司就要聘用律師,很多律師可以把有道理的講得沒有道理,沒有道理的講成有道理,這就叫顛倒是非,把是非顛倒過來。
在前幾個月,報紙上說有一個女人把她丈夫謀殺了,可是她非常有錢,就和律師講明條件,說如果律師能洗脫她的罪名,把她這個官司給打贏了,她就給他多少多少錢。
這個律師明明知道她是謀殺她丈夫的人,可是到法庭上就強辭奪理,替她辯論得不需要償命。
你說,只要有錢,殺了人,也沒有罪,這豈不是世界上太沒有真理了?諍訟就是這樣子。
本來到法院去是講道理的,可是到那兒,黑心律師這一辯,有道理變成沒有道理了,沒有道理的變成又有道理了。
你說這個世界是不是一個黑暗世界?
「經官處」,經官就是到法院去講道理,看看誰的理由充足,誰就沒有罪。
可是在這個時候,你就理由充足,沒有錢也有罪;你就理由不充足,沒有道理,可是你有錢也就沒有罪了。
你說這個世界,現在還是被金錢來支配,把人的良心就都泯沒了,沒有良心了。
【怖畏軍陣中】:怖是恐怖,畏是畏懼。
恐怖和畏懼在什麼地方?在兩軍陣前。
可是在這些個地方,雖然恐懼,【念彼觀音力】:只要你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眾怨悉退散】:這一些個怨,都會退散的;退散,就都消滅了、沒有了。
什麼怨呢?就是打官司和在軍陣裏邊這一些個戰爭。
打官司和在軍隊裏頭,這都什麼關係呢?都是因為生生世世結的怨太多了,所以才相聚會到一起;聚會到一起,都是要了怨的,要互相扺償這果報的。
可是你能念觀音菩薩,這些果報就都減輕了,重的就變成輕的,輕的就變成沒有了。
怎麼沒有的?因為你念觀音菩薩。
如果你不念觀音菩薩,這些問題就嚴重了;你念觀音菩薩,就減輕了。
所以觀世音菩薩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可明白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上海有一位居士名叫費帆景,他平時專念觀世音菩薩聖號。
在中日戰爭的時候,上海常常被日本飛機轟炸,費居士覺得這個地方是危險的,一定會有戰火,於是就搬到另一個地方。
他方才搬走,原先那地方果然就被日本的飛機給炸毀了。
他搬到第二個地方,過了四五天之後,想一想又覺得不太安全,又搬家,搬到租界地──中國上海有各國的租界地,那就是西方人在中國租的地方,日本不敢去炸這租界地。
又過一個時期,他又恐怕這地方也不安全了,又想要走。
但是租界地外邊都有藩籬,有電網圍繞,他也沒有法子離開。
正在進退兩難,不能決定的時候,就看見一個小孩子對他說,快一點走!後邊有日本軍來了!他一看,那個電網上就有兩尺見方這麼大一個窟窿,僅僅只能鑽出去一個人。
這個小孩子直說:「快走!」他就從這兒鑽出去。
他家裏,費帆景有母親、太太、小孩子,也都從這個地方鑽出去,就跑了。
租界地有西方的軍隊在那地方看守著,也就覺得很奇怪,不知道他們怎麼出來的?等他再一找這小孩子,也不見了;再看那電網,根本也沒有二尺丁方的窟窿,他們就覺得好奇怪。
由這一走,就走到蘇州去,把軍隊作戰這種災難也就躲過去了。
由這一件事情證明,觀世音菩薩這種境界是高深莫測的,人是不容易知道。
在這種情形之下,觀音菩薩都會保護念他名號的人,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應該生出一種真信心,真信切願地念觀音菩薩。
眾怨,不是一種怨,方才說國與國鬥爭、家與家鬥爭、人與人鬥爭、鬼與鬼鬥爭、畜生與畜生鬥爭。
這個世界是叫眾業所感,大家的業力所感召,而造成有現在這個局面。
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你不要以為這個國家都是人。
有的是老鼠和老鼠成群結隊托生去做人,這也是一個國家。
這蛤蟆和蛤蟆多了,牠們都托生到一起去做人,也做一個國家。
在今年春天,Susan拿了一份報紙,你們或者都記得,在泰國有好幾萬隻蛤蟆就自殺。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蛤蟆自殺?也就是因為那國家的蛤蟆太多了,所以牠們自殺好托生去做人。
每一個國家的人,都是同一個種類;這個種類在前生多數是一種的畜生,所以今生一起做這國家的人民。
我在今年春天講經的時候,曾講這個道理,就有人問:「美國人多數是什麼托生的?是什麼種類成的一個國家?」那時候我回答說:「不只是人、畜生,什麼都有!因為美國有各國的移民,都移到這兒來了,人也有,畜生也有,是人畜聚會到一起的大雜燴。
」這是真的,不是講空話的。
你睜開眼睛看一看,你若開佛眼、智慧眼、天眼了,就知道這個世界的人,不一定都是人,什麼都有。
怎麼能看得出來的?你要是有佛眼的人,開智慧眼,想知道人前生是什麼?再前生他做什麼的?再再前生他做什麼的?你看他後邊那個影子,前生那個影子還會跟著他的。
如果前生是人,那個影子的形像就是人;如果是畜生,就是畜生的影子;如果是妖怪,就有妖怪的影子。
只要你開佛眼、智慧眼、天眼,都可以認識了,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若沒有佛眼、智慧眼、天眼通的人,那你就分別不出來。
你見著人,不要以為個個都是人。
怎麼能知道這些個問題呢?你要是得到天眼通,這些個問題都很容易知道的。
你不必著急,就是老老實實去用功,你想知道什麼事情都可以的。
還有現在有某一個國家,我不是罵人,很多都是老鼠變的。
不過,雖然有很多老鼠,其中也有很多人,也有很多鬼和畜生。
總而言之,馬、牛、羊、雞、犬、豕,每一個國家裏都有這些個東西,人也多數由這些個畜生來做人。
這個道理說起來很微妙,一般人因為沒有證實這件事,所以有很多人不相信的;不過你若想要證實這件事,就要認真腳踏實地去用功,得到神通了,你就知道:「喔,以前有一位法師講這個道理,真實不虛的!怎麼這麼妙的事情,他都可以講出來。
」你那時候就知道了。
G3.雙頌二勸 分二
H1.頌勸持名 H2.頌勸供養
今H1.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
【妙音觀世音】:前邊的偈頌「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是講「觀」字,現在是講「音」字。
這個「音」是妙音觀世音。
觀世音這個「音」是微妙的音聲,這個微妙的音聲也就是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觀世音菩薩的聲音,不但微妙,而且還是清淨,猶如海寂靜的海潮聲。
海到什麼時候來潮,這有一定的時間;觀世音菩薩這個清淨的音聲,也好像這海潮音一樣。
【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觀世音菩薩的音聲,超過世間所有一切的音聲;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常常地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念念勿生疑 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 能為作依怙
【念念勿生疑】:我們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千萬不要生疑心,不要這樣想:「念有什麼用呢?念觀世音菩薩豈不是沒有什麼意思?」天天念觀世音菩薩,你就生出疑心來。
最要緊的,就一念之中,也不應該生懷疑心,要生信心。
【觀世音淨聖】:觀世音菩薩這位清淨的聖者,【於苦惱死厄】:在你最痛苦、最煩惱的時候,或者面臨危險將要死的時候。
厄,就是厄難。
【能為作依怙】:這時候,觀世音菩薩能給你作依怙,就是作為你的保護者。
依是依靠,怙是保護。
你可以把你身心性命都交給觀世音菩薩,他一定會幫你忙的,一定會保護著你的。
H2.頌勸供養
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 福聚海無量 是故應頂禮
【具一切功德】:觀世音菩薩具足一切功德,所有這種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他都具足不缺。
【慈眼視眾生】:觀世音菩薩總好像一個大慈悲父,以這種慈悲的眼來觀看一切眾生。
眾生無論有過錯、沒有過錯,有罪業、沒有罪業,他都一樣地愛護,一樣地慈悲來救度。
【福聚海無量】:因為觀世音菩薩以這種平等大慈來普度眾生,所修的福報就像海那麼樣大,無量無邊,不知道有多少。
【是故應頂禮】:因為觀世音菩薩的福德功德完全都具足,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頂禮觀世音菩薩。
現在把偈頌都已經講完。
我們有機會能聽到全部《法華經》的人,這都不是普通的人,所以這個機會是難遭難遇的。
現在不要說在美國,就是在中國也沒有機會能聽到這整部的《法華經》。
在香港、台灣,或者有這個機會,但是也是很困難的。
現在我們在美國,生活這樣安定,能以聽一聽這部《法華經》,這無形中,你來在這兒聽經,這就是幫助這個世界;我們這兒一講經,整個世界到處都會受講經法會的這種吉祥瑞氣。
凡是有講經的法會,天龍八部都來擁護這道場的,我們來聽經也是擁護道場。
所以我們能有這種的機會,都是有大善根的人;如果沒有善根的,想來也來不到。
想要聽經,不是這個魔障生了,就是那個魔障有了;總而言之,令你沒有法子來聽經。
我們現在能以聽經聞法,這一種的功德,是再也沒有那麼大的;來聽經,每一個人都會有功德的。
E2.聞品獲益 分二
F1.持地歎證 F2.經家述益
今F1.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爾時】:是當爾之時,就是釋迦牟尼佛說完這個偈頌的時候。
【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這位持地菩薩,就是在《楞嚴經》所說的持地菩薩。
這位菩薩在無量劫以前,是一位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的人;雖然沒有學過佛法,但是他的行為和佛法很接近。
他力量不但大,而且還無窮無盡,一般人拿不動的東西他可以拿,一般人挑不動的東西他可以挑,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可以做。
他做什麼呢?就是平治道路;凡是道路不好走的地方,他都用器具把道路平填得容易行走了。
有時他又修橋,等到有車過橋,走不上去,他就幫著推車過橋;有的人挑東西辛苦了,他就幫那人挑東西,但他可不求代價,不求工錢。
持地菩薩一向都行這種苦行很久很久,有一次就遇著毘舍浮佛問他:
「為什麼你要平治道路呢?」
「我平治道路,是預備來往行人容易通行。
」
「你平治道路是捨本求末,這是在末稍上用功夫,只是在皮毛上用功夫!」毘舍浮佛就對他說。
「怎麼樣子才不是在皮毛上用功夫,而是在內裏用功夫呢?」
「你想要平治道路,你應該先平心地。
為什麼道路不平呢?為什麼這世界有高山、有平地、有大海?就因為人的心沒有平。
人的心裏有高山、有平地、有大海、有山川,有這種種不平的思想,所以地才不平。
你應該先平你的心地,你心地若平了,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不平的地方了!」毘舍浮佛說。
持地菩薩聽毘舍浮佛教化之後,就修心地法門,平自己心裏的這一塊地。
由這個他修成了,證菩薩的果位,於是他的名字就叫做「持地菩薩」。
菩薩,就是覺有情,覺悟的一個有情眾生,也是眾生中一個覺悟者。
這位持地菩薩即從他自己所坐的座位上起身,「前白佛言】:向前對佛就說了。
【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世尊!假設有世間的眾生,聽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種自在之業,能以普門去示現他這種的三十二應身、十四無畏、十九說法,這種神通力的人。
「當知是人功德不少】:應該知道這個人功德不少。
這個人,就是聽見〈普門品〉這個人;他能聽見這〈普門品〉,這個功德是不可限量的。
不少,就是多了;多到多少呢?就是沒有數量、無量無邊。
F2.經家述益
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說是普門品時】:在釋迦牟尼佛宣說《法華經》,講到〈普門品〉的時候,【眾中八萬四千眾生】:在這法會中,有八萬四千眾生。
這八萬四千眾生,也就是我們人的八萬四千煩惱;我們每一個煩惱,就是一個眾生。
再者,在我們每一個人身裏面,都有八萬四千個微生物;微生物,就是一種菌,在我們每一個人身裏邊,都有一些個蟲子。
我們人是個大蟲子,在身裏邊就有一些個小蟲子,在血裏、肉裏、五臟裏,蟲子不知有多少。
我們人怎麼樣生存呢?也就是因為有這些個蟲子。
我們這大蟲子養了一些個小蟲子,小蟲子也就是幫助大蟲子。
你以為人是什麼?你看這個氣血裏邊,都有一些微生物;一個微生物就是一個眾生,那麼有多少微生物呢?這數不盡那麼多。
總起來講,就有八萬四千;其實不只八萬四千,或者十六萬八千也不一定的。
這是我們每一個人,自性裏邊具足八萬四千眾生;若往外邊講,這個世界的眾生,豈止八萬四千?
在這個法會中,這八萬四千眾生──也就是每一個人心裏邊的這個「念」。
八萬四千種的念頭,念念生滅,念念不停。
念生,就是一個眾生生了;念滅,就是一個眾生死了。
那麼生生滅滅,這八萬四千眾生都不離開自性,所以這叫八萬四千眾生。
八萬四千眾生做什麼呢?
【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發,就是同時發這個心了。
發什麼心呢?無等等,沒有可以等於的這種心;沒有可以等的,也就是沒有可以比。
什麼心呢?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
「阿耨」譯為無上,「三藐」譯為正等,「三菩提」譯為正覺,合起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沒有等的,什麼呢?正等,正等於佛;正覺,也就是佛的覺悟。
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正等於正覺,也沒有比它再上的這種果位了。
也就是這八萬四千眾生,都發成佛的心;發成佛的心,然後才能得到佛的果位。
聽見〈普門品〉這八萬四千眾生,都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
在當時法會之中,可以說是非常殊勝的,一定是會得到成佛的果位。
現在我們講〈普門品〉,在佛教講堂有二十多個人來聽經;這二十多個人,每一個人都有八萬四千眾生,你算算我們這兒有多少萬?但是這多少萬是不是都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呢?我相信雖然沒有完全發這種心,大多數也發心想要將來成佛的。
在這法華會上,聽見《妙法蓮華經》的人,將來都是成佛有份的。
我們現在能聽見這〈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都是在過去多生多劫裏邊,種這無量無邊的善根,所以現在才有這種的因緣,大家聚會到一起來研究佛法,這是一種妙不可思議的境界。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最高的一個果位;什麼果位呢?佛的果位、佛的覺位,翻譯成「無上正等正覺」。
正覺,是說人開了悟,得到正覺,但是可沒有得到正等。
這是什麼人呢?這是二乘的羅漢。
什麼人得到正等?菩薩。
菩薩既然得到正覺,又得到正等──正等於佛,所以稱為等覺。
羅漢可以成正覺,不可以成正等;菩薩可以成正等,但是不可以成無上。
因為菩薩是「有上士」,在他上邊還有比他高的。
佛是「無上士」,沒有再比他高的了。
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得到「三覺圓,萬德備」,所以得到沒有再比他高上的這種正等正覺。
只有佛才可以稱這個名號,其餘的菩薩和羅漢都不能稱的,這果位是最高的一種果位。
這個最高的果位怎麼樣成就的?是不是從最高的地方成就的呢?不是的,是從最低那個地方成的。
你修道的時候,切記不要有一種自滿的心、貢高我慢的心,因為就是要從那個最低下的地方,才能成這個最高的果位。
中國的老子說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上善,就是最上的善,它好像水似的。
上善才能若水呢!善於利益一切萬物而不爭。
物,就是飛、潛、動、植──飛,在空中飛的東西;潛,在水裏藏著的東西;動,就是一切動物;植,就是一切的植物、一切的樹木。
所有胎、卵、濕、化,飛、潛、動、植,都是需要水來培養灌溉。
水本身並沒有存一種心,說你們這些萬物,都是需要由我來利益你們,由我來生長你們,由我來幫助你們。
所以才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不爭什麼?他不居功,不向人爭執。
有的人就會說,這件好事是我做的,這功德是我成就的,那間廟是我修的,那座橋是我造的。
這就是有了爭了。
水沒有,沒有這種心!水既不自私,又不自利,所以老子才把水比喻為上善,應該學水的樣子──不居功,也不爭名,也不奪利。
「處眾人之所惡」,水居處的地方,都在下邊,不在上邊。
有人就說,「水怎麼不在上邊呢?下雨時,水都是從上邊下來的嘛!」不錯,你講得真有道理,下雨的水是從上邊下來的,可是水怎麼又到上邊去?因為水是從底下流到上邊的,不是原來就在上邊。
水從上邊還要往下到地面去,又流到海裏、河裏、江裏去,還是往下流,不過暫時在上邊而已。
下邊,誰也不願意住的地方,水就住。
修道人為什麼不住漂亮的房子,一天到晚住在山洞裏邊似的?這也就是學水的樣子,住到那低下的地方。
因為這水處眾人之所惡,所以就合乎道。
你想成無上正等正覺,也是這樣子,也是要從最低下的地方向上走;不是從上邊掉下來的,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你想要得到成佛嗎?先要把這個眾生做好了;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往善的方面去做,不要向惡的方面去做,所謂「擇善而從,不善而改」,善的道路,就要去做;不善的道路,就要改了它。
要改過自新,要「是道則進,非道則退」;合乎道就向前去做,不合乎道就向後退,這樣才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這〈普門品〉,大略的意思已經講完了。
〈普門品〉的妙義是無窮無盡的,不是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把它完全講明白了,等到將來有機會,再把它往深了講一講。
尤其《法華經》妙不可言,它這種妙用是無窮無盡的。
我們現在聽完〈觀音菩薩普門品〉,對於觀世音菩薩這種的神通妙用,已經知道個大概。
到那一天,大家發心共同念觀音菩薩,拜〈大悲懺〉,求觀音菩薩顯示不可思議的這種妙用。
我們每一個人要是有什麼祈求的,可以在自己心裏默默地向觀音菩薩來禱告,相信都會遂心滿願的。
《法華經》是成佛的法華,我們每一個人聽過《法華經》,將來都成佛有份,所以這個機會也是很難遇的。
▲Top
法界佛教總會‧DRBA/BTTS/DRBU
│經文│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延伸文章資訊
- 1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福智全球資訊網
- 2【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22 ... - 隨意窩
201610270750【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22) · 在所有的經典裡面,無論是在家出家,我看大家最熟悉的一部經,就是《妙法蓮華經》裡面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
- 325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慧平法師讀誦 - YouTube
- 4法華經品名差異
7. 化城喻品第七. 往古品第七 ; 8.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授五百弟子決品第八 ; 9.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授阿難羅云決品第九 ; 10. 法師品第十. 藥王如來品第十.
- 5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上宣下化老 ...
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共有七卷,共分為二十八品。這一品文是二十五品,講觀世音菩薩這種神通妙用,不可思議的境界。 在前面講到有「藥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