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炎腎病患者應該知道的尿常規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醫院的化驗室中住著「三大長老」:血常規、尿常規和糞常規。
要知道,能被尊稱為「長老」,還被冠上「幾大」這種名頭的,都絕非等閒之輩。
尿常規這位長老,手持「照妖鏡」。
在它的面前,許多隱匿的早期腎臟疾病都會暴露出真面目。
尿常規中大大小小的項目近二十種,對慢性腎臟病而言,最為重要的有兩項指標:尿蛋白和尿紅細胞。
尿中有蛋白質
我們正常每天需要排出 1~2 L 的尿液。
如果出現尿頻、尿急、尿不盡等症狀,有可能是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或膀胱病變引起的。
在每次解小便的時候都應該留意尿液的顏色、氣味等,因為這些都是我們身體的健康「密碼」。
通過這些信息,可以早期發現很多疾病。
比如:
正常的尿液由於尿素分解,會出現氨臭味。
如果聞到一種爛蘋果的氣味,那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徵兆。
尿液中如果泡沫多,可能是因為尿液中蛋白質含量多,說明有可能存在腎臟疾病或高血壓、糖尿病。
然而,疾病的診斷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需要結合檢查和醫生的判斷。
腎臟不但勤勞,而且活兒幹得很聰明。
它在幫助人體過濾血液、排除廢物的時候,會從中精挑細選出有用的物質留下,比如蛋白質等成分。
正常人 24 小時尿液中排出的蛋白質,不會超過 100 mg,尿常規檢查單上顯示為「-」。
如果 24 小時尿液中的蛋白質超過 150 mg,則被稱為蛋白尿,尿常規單子上,會標記「trace(痕跡)」或「+」。
+ 的數量越多,表示尿中蛋白含量越多。
但尿液中出現了蛋白,尤其當 + 超過一個,或多次檢查都存在 +,說明泌尿系統很可能除了問題,這時候就該上醫院找腎內科醫生瞧瞧,明確一下原因了。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正常人在劇烈運動、發熱、脫水、緊張、大量進食蛋白質等情況下,也可能短暫性出現尿蛋白,這叫生理性蛋白尿。
當生活回歸常態之後,這個 + 會很快恢復正常,不用擔心。
且這種情況下,尿蛋白通常不會超過一個 +。
尿中出現紅細胞
紅細胞鏡檢則是靠人眼數出來的紅細胞計數。
眼見為實,如果醫生在高倍顯微鏡下看到一定數量的紅細胞,則可以確定無疑地認為是血尿!
臨床上若伴有明顯的表現及體徵,在診斷時極有價值。
如病史中伴有不能解釋的體重減輕,超聲波或CT發現占位性病變時,血尿的產生可能由於惡性腫瘤所致;如患者持續低熱、進行性消瘦伴肺部陰影,血尿的形成可能與結核病有關;其它如出現浮腫(腎炎或腎病綜合症?),發熱(感染?),腹痛、腰痛、腎絞痛(結石?),尿頻、尿急、尿痛(泌尿道感染?),面部紅斑、關節痛(系統性紅斑狼瘡?),聽覺喪失(Alport\'s綜合徵?),出血傾向、咳血(肺出血-腎炎綜合徵?),近期咽喉或皮膚感染(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等病史、體徵以及用藥史、家族史對診斷均有很大幫助。
無症狀性血尿在臨床診斷上有一定難度。
正確鑑別尿紅細胞的來源,或者明確尿紅細胞起源於腎臟本身抑或腎臟以外的泌尿道,對臨床極富意義。
血尿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
有來源於腎實質、尿道或全身性凝血障礙等。
尿蛋白有「+」就是腎炎嗎?一分鐘教你看懂尿蛋白
大部分人都知道,患上腎炎的身體信號之一就是蛋白尿。在尿蛋白的化驗中,醫生會根據尿檢結果呈陽性或陰性來判斷,尿中蛋白質含量越多,「+」號就越多,患有腎病的可能性就越高。
尿檢有潛血,會是紫癜性腎炎嗎?
其實,過敏性紫癜這種疾病雖然不常見,但兒童卻是這個病的主要發病群體。過敏性紫癜病情可輕可重,皮膚紫癜症狀較常見,但如果病情累及腎臟,很容易發展為紫癜性腎炎,對患者預後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