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酒精中毒的症狀:

其實酒精中毒指的就是飲用過量酒精導致了神經中樞受到刺激,比較興奮,但是之後又是比較抑制的現象。

臨床表現可分為三期:

1、興奮期:此時大腦皮層下級中樞興奮,面色潮紅、精神興奮、談話滔滔不絕、哭笑無常、頭暈、頭疼等。

血中酒精濃度達到0.1%左右。

2、共濟失調期:此時,興奮狀態消失,出現反映遲鈍、動作笨拙、行走闌跚,甚至失去平衡、意識模糊、胡言亂語。

血中酒精濃度可達到0.2%左右。

3、昏睡期:此時大腦皮層處於高度抑制狀態,可以出現面色蒼白、口唇紫紺、脈搏加快、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

此時,如果血中酒精濃度升到0.6%左右,常導致呼吸麻痹、呼吸驟停,這是醉酒最常見的死亡原因。

二、酒精中毒怎麼辦?看看下面的急救措施:

1、使醉酒者安靜睡下,冬天注意保暖,頭部給予冷敷。

2、儘快催塗,可用筷子刺激咽部催塗,減輕酒精對胃黏膜的刺激。

3、可多喝水(溫開水、淡鹽水、糖水或蜂蜜水、綠豆湯等),降低血中酒精濃度,並加快排尿,使酒精迅速隨尿排除。

4、多吃水果,如梨、橘子、蘋果、西瓜、番茄等,用果糖把乙醇燒掉,可服用維生素B1和維生素E,促進乙醇的分解。

5、醉意較濃的,可取白糖5克加食醋30毫升,待白糖溶解後,一次飲服。

6、當醉酒者不省人事時,可取兩條毛巾,浸上冷水,分別敷在後腦和胸口上,並間斷用冷開水灌入其口中,可使醉酒者逐漸醒過來。

7、當醉酒者昏睡時,應屈身側睡,將其頭偏向一側,避免嘔吐物吸入肺內,以防止窒息。

皮膚發紅者,要注意適當保暖,以防著涼。

8、當醉酒者出現抽搐時,應在口內塞入乾淨的毛巾,防止咬破舌頭,並用指尖壓掐人中穴2~3分鐘。

9、如發現醉酒者面色蒼白、大汗不止、心律不齊、呼吸異常以及昏迷不醒時,應及時請醫生出診或送醫院搶救。

三、為什麼會出現酒精中毒?

這是因為酒精在人體內不需要經過消化作用,就可直接擴散進入血液中,並分布至全身。

酒精被吸收的過程可能在口腔中就開始了,到了胃部,也有少量酒精可直接被胃壁吸收,到了小腸後,小腸會很快地大量吸收。

酒精吸收進入血液後,隨血液流到各個器官,主要是分布在肝臟和大腦中。

酒精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主要在肝臟中進行,少量酒精可在進入人體之後,馬上隨肺部呼吸或經汗腺排出體外,絕大部分酒精在肝臟中先與乙醇脫氫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對人體有害,但它很快會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轉化成乙酸。

乙酸是酒精進入人體後產生的唯一有營養價值的物質,它可以提供人體需要的熱量。

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是有限度的,如果飲酒過量,酒精就會在體內器官,特別是在肝臟和大腦中積蓄,積蓄至一定程度即出現酒精中毒症狀。

具體原因有:

1、由於人對乙醇的適應能力相對差別引起的酒精中毒。

2、高劑量的攝入酒精(過度飲酒)造成血液里含乙醇超過人的承受能力。

3、高濃度的乙醇攝入導致了呼吸中樞和控制心跳的神經中樞的暫時性麻醉,導致了因為無法攝入氧氣,或者養料不能送達全身,從而導致死亡。

四、教你如何健康飲酒?

1、白酒、啤酒應注意

喝白酒時,要多喝白開水,以利於酒精儘快隨尿排出體外;喝啤酒時,要勤上廁所;喝烈酒時最好加冰塊。

2、喝酒時多吃綠葉蔬菜和豆製品

綠葉蔬菜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可以保護肝臟;豆製品中的卵磷脂也有保護肝臟的作用。

3、不要大口猛喝

要慢慢喝酒,不時地停頓一下,喝酒時不要喝碳酸飲料,如可樂、汽水等,以免加快身體吸收酒精的速度。

4、空腹時不要飲酒

一邊喝酒,一邊吃東西,因為酒在胃裡的時間一般比較長,如果一同進食的話胃會分泌胃酸,胃酸就會干擾酒精的被吸收,酒精被吸收的慢了,自然就不容易醉倒了,所以在喝酒的時候一定不能夠空腹。

5、飲酒後切不要洗澡

人飲酒後體內貯存的葡萄糖在洗澡時會被體力活動消耗掉,引起血糖含量減少,體溫急劇下降,而酒精抑制了肝臟正常的活動,阻礙體內葡萄糖貯存的恢復,以致危及生命,引起死亡。

6、最好的醒酒物不是茶水

更不是雪碧與可樂,而是果汁,特別是橙汁、蘋果汁可起到很好的解酒作用,因為它們含有果糖,可以幫助酒精更好地燃燒。

7、不要多種酒混合飲

因為各種酒成分、含量不同,互相混雜,會起變化,使人飲後不舒適,甚至是頭痛、易醉。

8、儘可能飲熱酒

不管是白酒、黃酒,加溫後飲用:一是芳香適口;二是可揮發掉一些沸點低的醛類有害物質,減少有害成分。

喝酒難以避免。

適量喝酒,有益於健康,酗酒傷身。

9、不要用藥酒作宴會用酒

某些藥物成分可能跟食物中一些成分發生矛盾,或者是起化學變化,喝了後會令人噁心、嘔吐和不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年底喝酒 避雷有招

記者 張美嫻 通訊員 朱素穎農曆新年就要到了,無論是公司年會還是親朋相聚,各種聚會正在陸續上線。在現下這個無酒不歡的時代,喝酒難以避免,但酒精中毒事故頻發,健康過節還得懂多點。近日,一條微博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