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血常規也有大學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旗下微信公眾平台。

您的隨身微雜誌。

楊自堅 安陽市人民醫院檢驗科

我們都知道,當患者不明原因發熱、感染、組織損傷或貧血來醫院就診時,醫生往往會囑咐患者首先進行血常規的檢測。

很多患者總是滿腹怨言,認為一張小小的血常規化驗單能說明什麼問題?其實不然,血常規是血液檢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臨床醫生提供最基本的血液學信息,是臨床診斷和分析病情的重要依據。

患者拿到化驗單往往最先關注到的就是單子上各種指示異常的箭頭,然後再三詢問醫生,自己是不是有了什麼大毛病。

那麼作為醫生或從事檢驗工作的我們,應該如何準確無誤的向患者解釋血常規化驗單所提示的信息呢?下面我們就一起簡單的學習跟探討小小的血常規里蘊含的大學問。

我們不妨將化驗單拆分開,分為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三部分,逐一分析。

白細胞

白細胞是人體外周血的有核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

計數外周血的白細胞數量、分類及形態分析是診斷感染性疾病和惡性血液病初步診斷的基本指標。

外周血液中,由於中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50%~70%。

故起增多和減少直接影響白細胞總數的變化。

因此臨床上白細胞總數變化的意義與中性粒細胞總數變化的意義基本一致。

一、中性粒細胞是血液中具有吞噬作用的細胞,是機體的主要防禦體系。

1、中性粒細胞反應性增多是機體對各種病理因素刺激產生的應激反應。

常見於:

①急性感染(細菌、某些病毒、真菌、寄生蟲等感染)

②炎症反應(支氣管炎、結腸炎、胰腺炎等)

③組織損傷(嚴重外傷、大面積燒傷等)

④急性失血、惡性腫瘤、急性中毒也會導致中性粒細胞反應性增高。

2、中性粒細胞異常增生性增多是造血幹細胞克隆性疾病,增多的粒細胞主要為病理性粒細胞或未成熟粒細胞,常伴有紅細胞及血小板增多或減少。

常見於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

3、中性粒細胞減少常見於:病毒感染、傷寒、血液病、放射線、苯、化學藥物等。

二、淋巴細胞是人體的主要免疫細胞,其數量變化有助於了解機體的免疫功能狀態。

1、淋巴細胞病理性增多常見於:

①感染性疾病(典型的急性細菌感染恢復期、病毒所致急性傳染病、結核病恢復期等)

②腫瘤性疾病(急性淋巴白血病、慢淋急性變等)

③組織移植術後(排斥前期淋巴細胞絕對值增高,可作為移植排異反應的指標之一)

2、淋巴細胞減少常見於:

①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恢復期,出現典型的淋巴細胞減少。

②HIV感染(選擇性破壞CD4+細胞,導致CD4+明顯減少)

③放射治療、藥物治療等。

三、單核細胞具有吞噬和殺滅功能,可以清除異物、誘導及調節免疫反應,並且具有抗腫瘤活性。

單核細胞數量減低意義不大,其病理性增多主要見於:

①急性感染恢復期、慢性感染如巨細胞病毒、布魯桿菌感染等、亞急性心內膜炎等。

②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肌炎等)

③血液病及惡性疾病。

四、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見於過敏性疾病及寄生蟲感染,某些惡性腫瘤及骨髓增值性疾病亦可以導致嗜酸細胞的增多。

而傳染病急性期、嚴重組織損傷、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則可導致嗜酸性粒細胞的減低。

嗜鹼性粒細胞外周血中含量很少,其減少與否難以察覺,多無臨床意義。

嗜鹼細胞突出的生理功能是參與超敏反映,故其增高常見於過敏性疾病。

紅細胞

紅細胞計數作為單一參數診斷價值較小,必須結合血紅蛋白(Hb)、紅細胞比容(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統一分析,以保證其臨床價值。

各種病理因素導致紅細胞、血紅蛋白低於參考區間的下限稱為貧血(anemia)。

貧血的發生機制為:

①紅細胞生成障礙(再障、白血病、MDS等)

②造血原料缺乏和利用障礙(缺鐵貧、巨幼貧、營養缺乏性貧血等)

③紅細胞破壞過多(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HS、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PNH等)

④急性失血性或慢性失血性貧血。

MCV、MCH、MCHC的主要臨床意義在於貧血的分類和早期檢測貧血的原因,見下表:

MCV

MCH

MCHC

貧血分類的意義

N

N

N

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N

正細胞高色素性貧血、溶血性貧血、血管內溶血

N

N

缺鐵性貧血早期

N

大多數貧血,主要為鐵、銅、維生素b6缺乏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重型遺傳性球性細胞增多症

增生性貧血

N

N/↓

葉酸、維生素b12缺乏、腫瘤

血小板

血小板減少常表現為瘀斑、紫癜、黏膜出血、鼻出血等。

其病理性減少常見於:

①生成障礙(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放射性損傷等)

②破壞過多(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等)

③消耗過多(DIC、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④脾腫大、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症等。

血小板病理性增多常見於:

①原發性增多(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②反應性增多(急性化膿性感染、急性溶血等)

③脾切除、外科手術等。

通過以上的回顧與學習,我們發現一張小小的血常規化驗單竟有如此多的學問。

也希望此文章能夠使大家更好的了解血常規檢測在臨床診斷的意義。

如有錯誤及不足,請諒解。

參考文獻

1、劉成玉. 臨床檢驗基礎第二版.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許文榮 王建中. 臨床血液學檢驗第五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痛風患者如何看血常規化驗單?

到醫院看病,醫生常給開一個化驗叫血常規,「常規」二字的英文為routing,因此血常規又可縮寫為:「血RT」,習慣上也稱作「血象」,它是病人最常做的一項血液化驗,包括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