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線、CT、MRI究竟哪種檢查適合我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醫療水平有著不斷的提升。
醫生對疾病的診斷也也有了多種多樣的輔助方法。
目前常用的輔助檢查有X線,CT,以及MRI。
三者的價格與效果也不盡相同。
有很多患者在求醫時會提出疑問;為什麼有的人做價格偏低的X線檢查就可以,而我要做價格偏高的檢查?又或者是我已經做完X線,為什麼醫生還要求我做其他檢查?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認識一下,這三種普遍應用的檢查方法間的區別。
X光檢查是傳統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它是應用較早、最普遍,價格也相對便宜。
主要用於一些疾病的初步檢查,便於發現較明顯病變的組織和結構,是疾病初篩的首選檢查方式。
對於有移位骨折、有骨質改變的骨病、關節部位骨性病變、不透光異物存留、心肺器質性疾病、消化系統梗阻等疾病有很好的診斷價值。
但其對韌帶及間盤等骨周圍軟組織無法成像,因此在診斷骨科疾病時,X線只能起到對骨性組織損傷明確診斷以及對軟組織損傷的初步及輔助診斷的作用。
另外,X光片還能拍攝動力位相,能發現患者在改變體位時才感覺到不適的疾病,尤其是動力位片檢查。
如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確定手術方案的時候,需患者行腰椎動力位X線檢查,以判斷患者腰椎穩定性。
X光檢查費用低廉,射線投照量小,適合絕大多數患者的常規檢查。
機制是高壓電激發出X射線,並不像大家所想像的對身體傷害較大。
相反射線量很小,除孕婦外對身體沒什麼影響,不用擔心。
另外提醒大家,在做X線檢查時儘量不要穿帶有金屬掛件的衣服,會影響觀察組織像哦。
CT檢查目前發展得很快,CT機的掃描部分主要由X線管和不同數目的控測器組成,用來收集信息。
X線束對所選擇的層面進行掃描,其強度因和不同密度的組織相互作用而產生相應的吸收和衰減。
探測器將收集到X線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經模/數轉換器(A/D converter)轉換成數字,輸入計算機儲存和處理,從而得到該層面各單位容積的CT值(CT number),並排列成數字矩陣(Digital
matrix)。
數字矩陣經數/模(D/A)轉換器在監視器上轉為圖像,即為該層的橫斷圖像,它高解析度、結構細節顯示清楚等,但其缺點就是空間解析度不高,不如X光片,且價格也較貴。
但在顯示橫斷面方面明顯優於X光片,尤其是對密度高的組織顯像清晰,對於測量骨性結構之間的距離精確度高。
我們還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例子,可以通過CT檢查掃描橫斷面確定責任間盤的突出情況,以及是否出現了後方骨化。
CTA能清晰的顯示血管走向及血管病變,對腫瘤的檢查靈敏度明顯高於普通X光片。
而且,多排螺旋CT能進行三維成像,有助於立體顯示組織和器官病變。
但是,CT掃描限於技術員的專業水平不同及掃描層面間隔限制,不能整體的閱讀檢查部位的信息,導致有一定的漏診率。
另外,CT拍攝動力位相極少運用於臨床工作中,而且CT對軟組織顯像清晰度和解析度不高。
磁共振(MRI)檢查現代發展的也很迅速,核磁共振現象來源於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在外加磁場作用下的進動。
根據物理學原理當外加射頻場的頻率與原子核自旋進動的頻率相同的時候,射頻場的能量才能夠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為能級躍遷提供助力。
因此某種特定的原子核,在給定的外加磁場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頻率射頻場提供的能量,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核磁共振信號。
它主要的優勢是可以在三維空間任意平面上成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被檢部位的病變情況,但它與CT片一樣,空間解析度也不高(三者中最差),價格也貴,另外,在身上帶有鐵磁性金屬物質的病人無法做磁共振。
磁共振與X光和CT檢查最大的不同在於沒有X線輻射,對機體的損害很小。
其主要用於發現軟組織疾病,在骨科主要用於發現椎間盤病變、脊髓病變、半月板病變、炎性病變和出血性病變等。
通過不同的處理技術能早期發現松質骨骨折如椎體骨折、骨盆骨折;早期發現炎性疾病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骨結核、骨腫瘤等。
MRA對血管方面的疾病靈敏度高;每個部位檢查時間較長;體內有非鈦質金屬患者無法進行磁共振檢查;對骨組織的顯像精確度不如CT;動態MRI費用是動態X光片的數十倍。
綜上所述,每種檢查都有各自的優點及缺點,醫生囑患者行每種檢查也都有各自的用處。
各種檢查方法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適不適合的區別。
選擇適合自己的檢查才是對診斷病情最有幫助的。
X光片、CT和磁共振檢查的區別
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形形色色的儀器為臨床提供了先進的診療方法,如何選擇一種安全、準確、方便、價廉的檢查方法不但是一個「大醫仁愛」「懸壺濟世」的醫生之責,也是所有病人所祈求的,醫生要提高所檢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