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宜針灸調理的常見病證-頸椎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臨床常見的疾患。

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而出現一系列症狀豐富、多樣而複雜的、與所患頸椎病的類型有關的功能障礙表現。

臨床以單純的類型或以一個類型為主出現的不多。

主要症狀以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僵硬,活動受限為共同主症。

頸肩酸痛沉重感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一側或雙側上肢,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或一側面部發熱,時有出汗異常;或一側或雙側下肢無力,行走不穩,雙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或時而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雙眼發脹、發乾、雙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會出現胃腸脹氣等症狀。

有少數患者由於病程較久、病變部位重要會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或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症狀。

症狀的出現與發病程度,發病時間,患者個人的體質差異有一定關係。

多數起病之初症不很重不被人們所重視,多數能自行恢復,只有當症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

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鬱等症狀。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及電腦的普及該病的發病有年輕化趨勢。


頸椎病當屬中醫學「痹證」;「骨痹」;「眩暈」的範疇。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痹者,腰脊頭項痛,時眩……病本於腎。

」祖國醫學認為頸椎病其本在腎,勞損或肝腎氣不足、腎精虧虛致骨髓失養,氣血不足又致精血不能正常的濡養筋骨而是脈絡空虛,此時局部如再復感風、寒、濕外邪痹阻於經絡就可致使營衛氣血不和;或寒濕化熱,濕熱遏阻氣機,氣血運行受阻而形成「不通則痛」之症。

或因痰飲、瘀血凝滯,痰瘀相交導致氣血運行閉阻,營血運行不暢,肌膚失榮又見麻木不仁表現。

由於肝腎不足,水不涵木,肝陽上擾;或腎精虧損、或稟賦不足是腦髓失養;或因久病導致氣血虧虛不能上榮於腦髓則出現頭眩暈。

據國內外資料統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針灸治療頸椎病的有效率在90%左右。

主穴取夾脊穴、大椎、天宗。

臨床表現以頭痛或後枕部疼痛,頸僵,轉側不利,一側或兩側肩臂及手指酸脹痛麻;或頭疼牽至上背痛,肌膚冷濕,畏寒喜熱,頸椎旁可觸及軟組織腫脹結節者加取合谷、外關、後溪;以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或以眩暈反覆發作,甚者一日數十次,即使臥床亦視物旋轉,伴噁心,嘔吐,身軟乏力,行走失穩,或心悸,氣短,煩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夢等者加取風池、百會;以四肢不完全癱(硬癱或軟癱),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飲食正常或納差者加取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印堂。

患者取適宜體位並常規消毒後,從患椎棘突中線向左右旁開各0.5寸處取夾脊穴用毫針以45度角於椎間隙斜刺0.8至1.2寸,大椎穴毫針於椎間隙直刺1.2寸,毫針針尖對準鼻尖方向斜刺風池穴1.2寸,合谷、外關、後溪、中脘、下脘、氣海、關元每穴毫針直刺各1寸,均施以小幅度的捻轉提插手法。

百會、印堂毫針以小於15度角沿頭皮向後(上)方向刺1寸,施以提插手法。

每日一次留針30分鐘期間加強手法一次,10至15天一療程。

選取罐口適宜的玻璃罐術者左手將打火機的火焰開至最大於右手所持的罐中瞬間閃過後迅速將罐吸拔於天宗穴處並留罐10分鐘。

發病之初每日一次,隨著症狀緩解後可改為隔一日或兩、三日拔罐一次。

方中大椎、風池、夾脊穴為局部取穴,大椎是人體諸陽經與督脈經氣聚集於項部的集合點,針刺之可以調理諸陽氣的同時兼顧調陰血;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在頸項部交匯的要穴,陽維又維繫著全身諸陽經脈,針之可以一穴通多經,是氣血能夠上注於腦,腦髓得養則頭痛眩暈可除。

近年對風池學的研究也證明了針刺風池對腦血管有解痙擴張和收縮的雙重作用,可以明顯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病患椎體部的夾脊穴針之可「氣至病所」,簇氣血運行暢達,能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

三穴共同在局部起到疏通經脈、激發經氣、貫通氣血、緩解痙攣、養血補腦的作用。

天宗穴位於肩胛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約當肩胛岡下緣與肩胛下角之間的上1/3折點處,也就是當患者上半身保持直立位,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貼在右肩膀1/2處,當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所碰觸之處就是該穴。

近代醫家臨床中發現頸椎病患者在天宗穴處有陽性反應,且隨著患者臨床表現的減輕(消失)天宗穴處的陽性反應也會漸次消失。

為經驗取穴。

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合谷,達到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解除肌肉痙攣,開關節而利痹、通經絡、清滯瘀之功。

在手少陽三焦經腧穴、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的外關穴刺之,可通過手少陽三焦經上肩達到激發手三陽經經氣,疏導三焦,理氣活血,祛風止痛的作用。

後溪乃手太陽小腸經輸穴,通於督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該穴以舒筋利竅擅長。

此三穴乃遠端循經取穴法。

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在「腹針」療法中被稱為「引氣歸元」方,通過對胃之募穴中脘、足太陰脾經與任脈之會穴下脘、元氣發源地氣海;任脈與三陰經之會、三焦元氣所發處的關元穴又為小腸募穴,四穴組合能夠調理全身虛弱狀態、增強免疫及防衛功能,從而達到增強人體正氣,扶正祛邪,調節三焦、暢達精、氣、血之功效。

百會和印堂穴針刺可以振奮陽氣、醒腦開竅、改善腦部氣血循環。

該法治療頸椎病配穴合理、針對性強、操作安全方便、療效滿意。

如果能在針罐治療的同時注意平素的生活習慣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職業的緣故,業餘時間寫了些針灸相關科普小文章,有些在《健康報》、《中國中醫藥報》、《家庭中醫藥》等報刊;百度文庫、網易博客、針灸中國網等公開發表。

從學術交流角度考慮匯集於此僅供大家參考,不作為醫療診治依據。

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文章版權歸山西省洪洞縣中醫醫院針灸科蔡曉剛醫生所有,轉載、摘錄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此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感冒怎麼艾灸?感冒的艾灸治療方法!

【病症概述】 感冒是感受風邪病毒而致鼻、鼻咽、咽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並可蔓延累及眼結膜、鼻竇、中耳、喉、支氣管、肺等器官,也可引起咽喉扁桃體周圍腫脹。感冒有普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之分。普通感冒,又...

中國灸百問百答

中國灸之百問百答1鎮痛灸使用後為什麼更痛了?如果是神經性疼痛,用灸之後疼痛轉移,新痛比舊痛更痛。2女性月經不調怎麼用灸調理?建議女神灸灸關元或三陰交,艾針灸血海3孩子咳嗽黃痰/清痰怎麼灸?黃痰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