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診斷及治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白血病有急慢性之分,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位於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細胞惡性增生後可進入血循環,並浸潤到全身各組織臟器中,臨床可見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髮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等症狀。
【流行病學特點】
1. 白血病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發病率在各種腫瘤中占第六位,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2. 70%以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病人群集中在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
3. 60-70%的兒童性白血病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臨床症狀】
白血病表現的症狀取決於它的類型。
常見的白血病症狀主要有:
·發燒或畏寒
·持續疲勞,乏力
·不明原因消瘦
·淋巴結、肝脾腫大
·容易出血或瘀傷
·經常流鼻血
·皮膚有紅點(瘀點)
·出汗過多,尤其是夜間
·骨關節痛或壓痛
【該怎麼區分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分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幹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這些幹細胞失去進一步分化成為成熟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能力而停滯在細胞發育的不同階段,同時這些未分化成熟的細胞占據正常血細胞的生存空間,從而使病人出現貧血、出血和感染的症狀,其特點是進展迅速,若不治療,病人常於半年內死亡,所以急性白血病需要積極、及時治療。
慢性白血病,分為慢性髓細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相比,它的特點是血細胞分化較好,但是多為功能不正常的成熟細胞,且這些細胞生存周期長,增殖慢,所以某些慢性白血病最初可不表現早期症狀,並忽視多年。
【臨床診斷方法】
1. 身體檢查,醫生會尋找白血病的常見體徵,如貧血導致皮膚蒼白,淋巴結和肝脾腫大等。
2. 血液檢驗,通過檢驗血液樣本,醫生確定體內白細胞或血小板水平是否異常,從而判斷是否可能患有白血病。
3. 骨髓穿刺,醫生可能建議進行骨髓穿刺,使用一根細長的針,從骨盆處抽取骨髓樣本。
將骨髓樣本送至實驗室觀察是否存在白血病細胞,對白血病細胞進行專業檢查後,有助於確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治療方式】
白血病的治療方法取決於許多因素。
醫生會根據你的年齡、身體狀況,白血病類型和是否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等因素,確定白血病治療方案。
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1. 化學療法
化療是治療白血病的主要方法。
是使用化學藥物殺死白血病細胞。
基於白血病類型,患者可能接受單一或聯合藥物的治療。
這些藥物可以以口服藥片或靜脈注射的方式到達體內。
註:化療主要分為誘導期化療和鞏固期化療,大部分的患者在接受誘導期化療後,白血病細胞數量會縮減到小於5%,從而達到臨床緩解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CR,然而,如果誘導期化療後,沒有繼續進行鞏固期化療,復發的幾率高至80%以上。
2. 放射療法
放療是使用X線或其他高能束流破壞白血病細胞並阻止它們生長的方法。
放療時,你需要躺在一張桌子上,大型設備在你周圍運轉,對準你身體的精確位置,進行輻射。
如果白血病細胞集中在身體某個部位,你可能會接受局部放療,否則就會接受全身放療。
放療可為幹細胞移植做準備。
3. 骨髓移植
骨髓是一種用健康的骨髓代替病變骨髓的方式。
主要包括自體幹細胞移植和異基因幹細胞移植。
註:自體幹細胞移植適合於沒有匹配的供著於復發難治性白血病患者;而異基因幹細胞移植需要在誘導化療達到完全緩解狀態後,經過高劑量的化療或放療預處理後進行。
但是,患者的年齡及一般情況:年齡越大,臟器功能越差,移植後發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的副作用就越大,所以 50歲以上一般不再進行異基因骨髓移植。
4. 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是通過一些治療方式,達到幫助患者自身免疫系統識別並殺死白血病細胞的效果。
5. 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是使用藥物供給癌細胞的特定缺陷的方法。
例如,伊馬替尼能阻斷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體內白血病細胞的蛋白活性,有助於控制病情。
【預後】
除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外,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都具有多種不同預後指標,根據不同的指標,可以將這些患者分為不同預後層次,從而採取不同強度的治療。
因此,現代醫學對於白血病的認識越來越細化,所有患者在確診後都應該儘可能完善各種預後分層所需要的全面檢查,然後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這些預後指標中,尤其以染色體和各種基因異常為重要。
腫瘤說——國內首家基於腫瘤治療數據的醫療服務APP
康復的希望要從了解開始,下載世界醫訊出品的「腫瘤說」軟體,了解國內外前沿腫瘤信息、尋找相似病情病友、記錄每日症狀及心情,腫瘤說與病友一起,合力對抗腫瘤
想要了解更多福利,關注微信公眾帳號:wm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