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的頸源性頭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LIFE健康】1983年,美國醫生肖斯塔(Sjaastad)首次報導了頸源性頭痛的病例總結和研究結果,並正式提出了頸源性頭痛的概念。

該概念的提出,是頭痛研究領域中的重大進展。

由於其症狀主要表現在頭部,而病因卻是頸部神經受刺激,所以在臨床上有很大的隱蔽性,具有「聲東擊西」的特點,往往不被人們所認識。

典型病案

患者,女性,67歲,北京某著名大學教授,患有頭痛30餘年,接受過各種檢查和治療,但無明顯效果,也未找到明確病因。

最後根據服用抗抑鬱藥物後頭痛略有緩解,被診斷為抑鬱症。

近幾年患者頭痛逐漸加重,飲食睡眠受到嚴重影響。

由於長期服用各種止痛藥物還導致了胃出血、肝腎功能異常等其他疾病,此時患者已經無法正常生活。

為了解除病痛,患者曾僱傭殺手結束自己生命,幸好被家人發現,避免了一場悲劇。

一個偶然的機會,患者到疼痛科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後,醫生排除了抑鬱症的診斷,患者十分高興,但當醫生告知患有頸源性頭痛,患者將信將疑,因為是第一次聽說該病。

經住院治療後,患者頭痛症狀緩解了80%,出院時患者說了一句話:雖然我患的算不上絕症,但給我造成的傷害卻一點兒不亞於絕症,是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誤診原因

• 患者被誤認為患有抑鬱症的原因是,部分醫生不了解抗抑鬱藥物的藥理作用。

抗抑鬱藥物除具有抗抑鬱作用外,還具有止痛作用。

抗抑鬱藥物不僅可用於頭痛治療,而且在治療其他頑固性疼痛時,也是常用的輔助止痛藥物,能夠發揮較好的止痛作用。

因此,當找不到真正病因而服用抗抑鬱藥物後疼痛緩解時,並不能據此診斷為抑鬱症。

• 慢性頭痛的患者長期在生理心理上忍受病痛的折磨,有時也會出現精神異常,甚至是抑鬱症。

但此時治療重點是緩解頭痛,而不是精神異常,因為頭痛緩解後精神異常也會隨之緩解。

• 上述患者長期得不到正確診斷治療的另一個原因是,臨床醫生對頸源性頭痛這個疾病還很陌生。

頸源性頭痛的概念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引入我國,目前對其真正了解的臨床醫生並不多。

實際上,頸源性頭痛是一種發病率較高、在疼痛門診常見的疾病。

對於慢性頑固性頭痛患者,在排除其他顱內器質性疾病後,常規治療無效時,應該首先考慮頸源性頭痛。

頸源性頭痛的臨床表現

流行病學特點:頸源性頭痛患者的年齡多在20~60歲, 但年幼者也不少見, 筆者在工作中遇到許多少年患者,年齡最小的患者僅7歲。

本病以女性多見。

症狀:患者早期多表現為枕部、耳後部、耳下部不適感,以後轉為悶脹或酸痛感,逐漸出現疼痛。

疼痛部位可擴展至前額、顳部、頂部和頸部。

部分患者可同時出現同側肩背、上肢疼痛。

疼痛可有緩解期。

隨病程進展,疼痛逐漸加重、持續存在、緩解期縮短和疼痛程度加重。

寒冷、勞累、飲酒、情緒激動均可誘發疼痛加重。

頸源性頭痛常常不表現在病理改變部位,其疼痛部位模糊不清、分布彌散,可出現遠處牽涉性疼痛,如類似鼻竇炎或眼部疾病的症狀。

部分患者疼痛發作時伴有耳鳴、耳脹、眼部悶脹、頸部僵硬感。

多數患者在疼痛發作時喜歡用手持續按壓疼痛處以求緩解。

口服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可減輕頭痛。

體徵:頸源性頭痛在伏案工作者中發病率較高。

病程較長者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和記憶力減低,情緒低落、煩躁、易怒、易疲勞,生活和工作質量明顯下降。

檢查:耳下方、頸椎旁及乳突下後方壓痛明顯。

病程較長者可有頸後部、顳部、頂部、枕部壓痛點。

部分患者局部觸覺、針刺覺減弱;患側嗅覺、味覺和舌頰部感覺減退;壓頂試驗和托頭試驗(+)。

但也有患者無明顯體徵。

輔助檢查:X光檢查可見不同程度的頸椎退行性改變,部分患者可見頸椎間孔狹窄,椎體前後緣增生,或棘突增寬變厚,棘上韌帶鈣化。

CT檢查:多無特殊變化,少數患者可見頸椎間盤突出,但與疼痛部位及程度不一定密切相關。

診斷

表現為單側頭痛,不累及對側。

根據疼痛部位、性質、體徵,除外其他可致頭痛的器質性疾病,多能迅速確定頸源性頭痛的診斷。

耳下方頸椎旁、乳突下後部及頭部壓痛點是診斷頸源性頭痛的重要依據。

值得指出的是,許多患者有典型頸源性頭痛症狀,但缺乏神經根性刺激體徵,影像學檢查也為陰性。

對於症狀、體徵不典型的患者,可行診斷性頸神經局麻藥阻滯,或在第2頸椎橫突注射消炎鎮痛藥物試驗性治療。

若注射後疼痛迅速減輕或消失,則有助於確診。

治療

一般性治療對於病程較短、疼痛較輕的患者,可採取休息、頭頸部針灸、牽引、理療同時配合口服非類固醇類抗炎藥。

部分患者症狀可緩解。

頸椎旁病灶注射對於多數頸源性頭痛患者,在第2頸橫突穿刺注射消炎鎮痛藥物具有良好治療效果。

藥液在橫突間溝可擴散至第1、3頸神經及周圍軟組織內,發揮消炎、鎮痛、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作用。

藥液直接被注入病灶區域,故療效較好。

頸部硬膜外腔注射 經頸椎旁及頭部壓痛點注射治療效果不佳者,多系病變位於椎管內,以椎間盤源性神經根炎多見。

椎旁註射的藥液無法到達病變部位,可選用頸部硬膜外腔注藥法。

頸神經毀損及手術治療經各種非手術治療亦無效者,多有椎管內骨性異常改變且卡壓神經根,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對有手術禁忌證或手術危險性較大的患者,經患者同意,可採用頸神經乙醇阻滯,治療應在X光或CT引導下進行。

臨床上還可採用射頻熱凝術毀損頸神經後支治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頸椎病推拿,是拒絕還是擁抱?

中醫推拿作為祖國傳統醫學中一種不可缺少的手段,為大眾解除病痛、養生健體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你知道一些不當的推拿,也會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嗎?曾記得在臨床上經常會接診一些因頸部不適,認為上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