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健康與不孕症診療的醫學倫理原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孕症的高發病率、生殖健康診療需求的提升以及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普及,讓生殖健康與不孕症診療市場有些混亂,不論是患者還是醫療機構自身,其醫學倫理問題也日益突出,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不經傳統醫療進行自然受孕而盲目選擇與使用試管嬰兒技術;追求生物醫學技術應用而忽視社會醫學診療方法;單純的醫療目標而造成輕視生殖健康的怪象叢生。

生殖健康與不孕症醫療涉及疾病治療、夫妻婚姻關係、社會人口再生產和家庭和諧,也事關醫患關係建設和醫學技術進步等諸多社會問題,其醫學倫理較一般疾病診療較為複雜。

其診療的倫理原則不僅僅需要有生物醫學的、也需要有心理醫學的,更需要符合社會醫學的要求。

筆者在多年的不孕症醫療專科項目運營工作中,逐漸認識和總結了以下原則。

選擇性診療

有一部分不孕症患者就診明確選擇到不孕症專科,但也有一部分患者顧及自己的隱私,不敢承認自己有不孕症,而到醫院婦科或泌尿外科就診。

非生殖健康與不孕症專業醫生在對患者的相關疾病進行診療後,應該推薦患者並建議其配偶到不孕症專科就診,進行系統排查與後續診療。

這不僅僅是執業醫師法的要求,也是為患者能更有效的醫療倫理要求。

因此,生殖健康與不孕症醫療,對於醫生而言,不是人人可以醫療的,應該是選擇性診療。

系統排查診療

不孕症的病因複雜且不是急性疾病,為了能節省患者的時間與費用,宜進行系統排查,先做好系統診斷後,再制定治療方案,尤其是需要夫妻同診才能做到系統排查。

然而現在的不孕症診療,醫生受專業水平限制、同時缺乏醫患溝通的時間與耐心,多採取了邊排查邊治療的傳統診療方法,有違現代醫學倫理。

家庭診療

過去所說的不孕症的病因不明,包含著夫妻性和諧與心理健康問題,夫妻不和諧、家庭不和諧均可造成。

只有堅持夫妻同診,家庭成員社會關係醫療等一併進行,利用醫療過程,通過心理與社會醫學方法修復患者夫妻關係、增進家庭幸福,才能實現生殖健康與不孕症醫療的整體目標。

專家小組診療

醫學的專業分工越來越細,讓醫學技術更加精準,但也帶來了疾病診斷的難度。

各主要專業專家形成診療小組是不孕症醫療的基本要求,不能僅僅通過傳統的會診來解決,而應該堅持專家小組集體診療。

綜合醫療

首先,未經過傳統醫療手段的患者不能立即進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

人類輔助生殖應用至少應在傳統醫療手段失效之後進行,否則是嚴重違反醫療倫理的違法行為。

其次,鑒於不孕症患者家庭都是反覆求醫,身心皆出現問題,一定是生物醫療、心理醫療和社會醫療綜合進行,缺一不可。

在目前缺乏心理醫生和社會醫學醫生的現實中,不孕症專業醫生應該加強心理治療學和社會醫學的系統學習。

第三,綜合醫療應該是中西醫結合、醫療與康復相結合、疾病治療與生殖健康維護相結合。

決不能因為疾病治療痊癒了反而損害了生殖健康,或者不能實現生育醫療目標的情況下,至少要能修復和增強生殖健康的水平。

管理型醫療

不孕症醫療的診療周期長、患者花費較大、診療依從性不穩定,需要醫院運用系統管理的方法,強調醫療管理在疾病診療的首要地位,按照臨床路徑思維進行診療管理,提升療效、降低患者診療費用和維持穩定的診療關係。

療效預期型診療

不孕症醫療屬於非基本醫療,醫保不予報銷費用,從事不孕症醫療的專業機構也多為營利性醫療機構。

為了平衡患者家庭和醫療機構雙方利益,應實行療效預期管理模式。

將不孕症患者區分為診斷型、疾病治療型和生育治療型三類,規範三類患者的診療方案,按療效預期規範經營。

突出社會醫學目標

個人認為,不孕症的人類輔助技術應用不是不能懷孕患者家庭的唯一選擇,因為人類輔助技術極有可能導致人倫綱常問題。

在多年的不孕症醫療中,經常有通過健康教育和社會醫學方法,說服患者及家庭在接受領養嬰兒和中止繼續求醫生育的動機,選擇不生育的決定,這也是符合人類社會的倫理的。

應該把生殖健康的修復與維護、生育觀念的轉變(不生育)等做為診療的終極目標。

不能生育可以看著是生命的自然選擇,當窮盡傳統醫療方法而無法生育時,應該有相信命運安排的考慮,而人為選擇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有可能是違背自然,任何違背自然的必遭到自然的報復與懲罰。

只有那些經過嚴格的醫學倫理審核而確有需要進行輔助生殖的家庭,才可以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試管嬰兒)。

掃一掃,下載健康界APP& 關注健康界微信公眾號,醫療圈一切熱點新聞盡在您的「掌」握!

本文系健康界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試管嬰兒倫理問題

隨著人類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技術的實施,給廣大不孕不育夫妻帶來了福音,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社會倫理道德的問題。在我國一些地區受利益驅使,一些非法代孕機構、美女卵子庫、名人精子庫孕育而生。為了防止輔助...

夫妻做試管嬰兒 無需再開生育證明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通知,今後在醫療機構接受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時,不需要再提供生育證明,患者雙方在醫療機構接受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時,只需提供夫妻雙方的身份證、結婚證,作出符合計劃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