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宮頸糜爛不是病 宮頸糜爛性生活要注意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女性去做婦檢,醫生說有宮頸糜爛,建議趕緊治療,如果不治療就可能癌變。

聽醫生這麼說,女性朋友都嚇死了。

不過,也有人說宮頸糜爛沒什麼的,只要沒什麼出血,根本不需要治療。

那麼,這個宮頸糜爛到底怎麼回事?是否真會致癌?

生理性宮頸糜爛不是病

其實,「宮頸糜爛」不能按字面去理解,因為它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糜爛。

女性性成熟後,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向外生長,會取代原來鱗狀上皮覆蓋的部分。

由於柱狀上皮薄,毛細血管豐富,顏色發紅,宮頸糜爛也就因此得名。

也就是很多成熟女性都有這樣的表現。

宮頸糜爛是指宮頸外口充血、發紅、顆粒狀外觀,看上去像「糜爛」。

而在顯微鏡下的真相是: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在青春期後,移到了宮頸外口。

也就是,在絕經後就縮回宮頸管內去了。

如今醫學界已經有了共識,認為宮頸糜爛應該稱為宮頸柱狀上皮細胞外移,或宮頸糜爛樣改變。

這是一種生理表現,不是疾病。

在青春期、妊娠期或使用口服避孕藥等情況下,雌激素水平變化,也會使宮頸管柱狀上皮增生。

此外,分娩、流產、產褥期感染或性生活、手術操作損傷子宮頸,病原體侵入引起感染,也會導致宮頸糜爛樣改變。

一般來說,生理情況下的輕度糜爛不會出現白帶增多等現象,感染後的中、重度糜爛可有白帶增多、性狀改變,有時還會出現白帶有血絲,少數人性生活後會出血。

宮頸糜爛是否致癌?

宮頸糜爛不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原因。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宮頸癌的發生及其癌前病變,幾乎都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有關。

宮頸糜爛樣改變的女性若發現白帶明顯異常,且伴有腰疼等症狀,應該去醫院診治。

就診時,醫生會先做宮頸細胞學塗片,除外宮頸癌;其次,還應明確病原體,如沙眼衣原體、奈氏淋球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厭氧菌、大腸桿菌等,這些病原微生物均可造成宮頸的炎症,治療就是消滅這些源頭。

宮頸糜爛性生活要注意什麼

宮頸糜爛雖是局部病變,但它直接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宮頸糜爛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而且有導致不孕症及宮頸癌的危險(有資料顯示,其宮頸癌發生率高於正常人4.4倍),糜爛面積越大,危險係數也就越大。

及時治癒宮頸糜爛,乃是亡羊補牢之舉。

有關專家調查研究認為,宮頸糜爛與性生活密切相關。

未婚女子由於處女膜的屏障作用,陰道內一般不會有外來物的侵入,所以很少有宮頸糜爛的發生。

一旦結了婚,有了夫妻性生活,陰道相對處於一種「開放」狀態,可遭到外來病菌的侵襲。

當然,正常的、講究衛生的性生活一般不會給女性帶來什麼危害。

因為正常的精液中含有殺菌物質,對陰道可起到消毒作用;同時女性的陰道也有很強的自凈自潔的生理功能,它有自然抵禦外來病菌的侵襲的能力。

若是男女雙方在每次性生活前,都能做到仔細清洗自己外生殖器及會陰部,注意清潔衛生,一般不會造成女性生殖器炎症。

但是,如果性生活時不注意清潔衛生,病菌侵入陰道就有了可乘之機,加之由於婦女宮頸腺體分枝複雜,子宮頸管內膜皺壁多,感染不易徹底清除,這都會增加女性患生殖器官炎症的可能性。

另據報導,本病發病率最高的年齡組為20-30歲占51.71%,其次為30-40歲,占44.20%。

20-40歲的女性,儘管雌激素水平較高,有一定的陰道自潔作用,但在這期間由於性生活頻繁,細菌感染、機械性損傷的機會明顯增加,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非特異性陰道炎發病率亦同步上升,給宮頸糜爛提供了「溫床」。

再者,多個性夥伴、經期性生活、性生活刺激強度過大等,也是導致宮頸糜爛不可忽視的因素。

據統計,宮頸糜爛的發生還與月經周期和持續天數有關:月經周期≤2O天者患病率為81.8O%,≥20天者患病率為43.8l%,兩者有非常顯著性差異;月經持續天數≤2天者患病率僅33.33%,而≥8天者患病率為83.33%,有顯著性差異。

更為重要的一點,女子分娩或流產時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宮頸裂傷,給病原菌打開了方便之門,以致日後引起宮頸發炎。

由於炎症的刺激,局部分泌物增加,宮頸長期浸漬在炎性分泌物中就會引起糜爛。

反覆多次的人工流產、診斷性刮宮、宮頸擴張術等一些婦科手術,都可能導致宮頸損傷或炎症,最後引起宮頸糜爛的發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感染HPV就等於宮頸癌?宮頸息肉可誘發宮頸癌

宮頸癌,這一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的女性惡性腫瘤,每年會奪去全世界近30萬女性的生命。近年來,宮頸癌發病率的不斷增高及發病年齡的年輕化,喚起了人們對這一疾病的關注。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女性對宮頸癌的認...

宮頸糜爛通常有哪些危害?與什麼因素有關?

子宮頸分內口和外口。內口上皮是一種纖細且會分泌黏液的紅色柱狀細胞,外口由粉紅色的鱗狀上皮覆蓋並襯墊著陰道。纖柔的柱狀上皮很容易受到感染,當發生長期慢性炎症時,子宮頸外口的鱗狀上皮就會被柱狀上皮所...

對宮頸糜爛的重新認識

宮頸糜爛是婦女的多發病和常見病。文獻報導,在已婚已育婦女中,其發病率高達40%~60%。女性的子宮頸分內口和外口。內口上皮是一種纖細、會分泌粘液的紅色柱狀細胞,外口由灰黃色的鱗狀上皮覆蓋。在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