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診斷指導肺癌精準治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類基因測序的發展、生物分析技術的進步及大數據管理新工具的出現,為肺癌精準診療管理帶來了變革。

精準診斷是精準治療的前提,以診斷指導治療,是提高肺癌疾病全程管理水平的關鍵。

1. 聯合檢測提升早期肺癌診斷率

近年來,肺癌發病率與死亡率持續增高。

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開展的大型隨機肺癌篩查研究( NLST 研究)顯示,對肺癌高危人群行低劑量螺旋 CT 篩查,能幫助患者早期發現腫瘤,明顯降低死亡率。

肺癌相關血清腫瘤標誌物主要包括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 、細胞角蛋白19片段( 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等。

多種腫瘤標誌物聯合檢測,能夠顯著提高肺癌診斷的敏感性,對直徑1 ~ 3cm 的結節,聯合檢測的敏感性達71.1% 。

2. ProGRP檢測助力小細胞肺癌全程管理

除了早期診斷,腫瘤標誌物檢測在肺癌診療的多個環節都顯示出重要的臨床價值。

《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範( 2015年版)》首次針對腫瘤標誌物在肺癌診療流程中的應用予以規範,其中強調了兩個環節: 一是在患者確診和進行肺癌腫瘤分期時,腫瘤標誌物檢測有助於臨床醫生判斷患者適合手術為主還是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二是後期隨訪中,腫瘤標誌物檢測可提示患者是否出現腫瘤復發或轉移。

一項最新的分析表明,ProGRP是輔助診斷小細胞肺癌(SCLC) 的較好標誌物,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75.4% 和 94.5% ,ROC曲線下面積為0.910,有較高的診斷準確性。

此外,ProGRP對於SCLC 鑑別診斷具有重要價值,ProGRP水平還可作為SCLC患者化療過程中監測疾病進展的有效指標,幫助臨床醫生判斷患者的疾病狀態。

3. 基因分型是實現肺癌精準醫療的關鍵

近年來,臨床已發現肺癌有關一系列驅動基因突變,包括ALK、EGFG、BRAF、KRAS 及 HER2突變等。

如患者攜帶這些突變基因,那麼他們很有可能從靶向藥物治療中獲益。

肺癌精準醫療是精確診斷與靶向治療的結合。

研究證實,基因指導下的精準醫療,可有效延長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

而多重基因組檢測有助於臨床醫生選擇適當的患者進行靶向治療和臨床研究。

研究還顯示,採用二代測序檢測血液中游離的循環腫瘤DNA(ct DNA) ,對於監測非小細胞肺癌(NSCLC) 的病程和判斷預後具有臨床價值。

很多患者具有相同體徵,或者都確診為肺癌,但他們可能攜帶有不同的基因突變。

根據基因檢測結果,對患者進行分類,針對性地給予靶向治療,是肺癌精準醫療的發展趨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肺癌診療進入精準醫學的新時代

近些年,腫瘤分子診斷的發展及靶向藥物的廣泛應用,推動了癌症治療進入精準醫學新時代。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例,腫瘤科醫生對於疾病的認識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病理分型進入基因指導下的分子分型。在「肺癌規範化診...

從精準醫學看肺癌規範化診療

韓學晶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疾病治療中如果能多一份了解,那麼診療也將變得更為有力。精準醫學,就是利用疾病的遺傳信息的異常來針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由衛計委肺癌質控中心、衛計委臨床病理質控中心、...

精準診斷助力肺癌診療全程管理

目前,肺癌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疾病負擔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癌症首位。據統計,2015年我國新增肺癌患者約為73萬例,每年約有61萬人死於肺癌。此外,與其他癌症相比,肺癌的5年生存率極低,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