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這個季節咳嗽咳痰千萬別忽視,可能你體內就藏著一個「隱形殺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上為贊助商廣告------

冬天臨近,寒意逼人

11月份的第3個星期三即11月15日

是第16個「世界慢阻肺日」

最新數據顯示

慢阻肺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

我國目前約有超過4000萬慢阻肺患者,平均每分鐘就有2.5個人死於慢阻肺。

「慢阻肺」一直以來都是嚴重的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而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已經從2002年的8.2%上升到2012年的13.7%,慢阻肺成為我國第三位死亡病因。

慢阻肺患者多為中老年人。

慢阻肺早期沒有症狀或者只有輕微的症狀,當患者出現氣促等症狀時,往往肺功能已經損失50%以上,已經錯過了比較適宜的治療時間,而有70%的患者都屬於這種情形。

什麼是慢阻肺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主要是氣道和肺部的炎症引起氣道、肺部的結構發生改變,最終出現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也就是「透不上氣」。

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是一種可以預防和可以治療的疾病。

慢阻肺像一把「慢刀子」

有一個詞可以形象地比喻慢阻肺——不動聲色的「隱形殺手」。

慢阻肺從發病到形成,明顯的症狀一般要經過5~10年,這期間病情很可能「不動聲色」,而等5年、10年之後,會形成比較嚴重的症狀。

按照國際上專家的共識

可將慢阻肺分為4級:

第一級,一般為有點咳嗽等症狀;

第二級,做劇烈活動時有點氣短;

第三級,做家務、上廁所、上樓時會出現氣短;

第四級,理論上就是在靜息狀態下,在床上坐著都會喘不過氣來。

值得注意的是,當慢阻肺患者出現氣短、上下樓梯或運動後感覺呼吸困難等標誌性症狀,甚至發展到平靜時也「喘不過氣來」,已多屬於中晚期,往往錯過了最合適的治療時機,肺通氣功能已損害50%以上。

中晚期慢阻肺發生感染後急性加重、呼吸衰竭的機率明顯增加,5年內死亡率可高達20%~30%。

說到慢阻肺的危害,呼吸科醫生肖新發告訴筆者,它損傷的靶器官是人體的肺臟,但同時慢阻肺是有多種肺外併發症的全身性疾病,常見的併發症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腫瘤、骨質疏鬆、肌肉萎縮和焦慮、抑鬱等。

患者如不早診早治,就會出現肺功能進行性下降,這種下降不完全可逆,且每次病情加重的發生間隔時間會越來越短,病情也會越來越重。

目前,慢阻肺雖不能治癒,但早期規範化治療,可延緩肺功能下降速度,改善患者運動耐力、生活質量及預後。

慢阻肺有哪些症狀?

慢性咳嗽疾病早期,咳嗽只是偶然發生,早晨比較重,以後早晚或整日都有咳嗽,但夜間咳嗽並不明顯。

咳痰患者在咳嗽後,通常會咳少量的黏液性的痰,當發生感染時,痰量會增多,常有膿性痰。

氣短或呼吸困難這是慢阻肺的標誌性症狀,早期僅在體力勞動時出現,後期則逐漸加重,日常活動甚至休息時也會感到氣短。

喘息和胸悶以及全身性表現。

有些病情較嚴重的患者會發生全身性症狀,如體重下降、食慾減退、精神抑鬱和(或)焦慮等等。

▌醫生提醒:40歲以上要查肺功能

鑒於慢阻肺症狀的「隱匿性」,定期檢查肺部功能對於儘早發現疾病至關重要。

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劉春雲提醒市民朋友,如果在爬樓梯、做家務的時候比同齡人更容易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活動能力下降的情況,要及時去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

特別是高危人群,包括有長期吸菸嗜好的人群,經常暴露在粉塵環境中工作的人群,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的人群,年輕時反覆得呼吸道感染的人群,或者有慢阻肺家族病史、長期油煙接觸史的人群,都應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

40歲以上人群,在常規體檢中包括肺功能檢查。

因為調查資料顯示,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發病率高達10%,而且年齡越高,發病率越高。

目前,慢阻肺最主要的檢測手段包括肺功能檢查、胸片和CT。

慢阻肺以氣道的慢性阻塞為特點,肺功能篩查是判斷氣流受限的客觀指標,重複性好,因此成為診斷慢阻肺最簡便、最經濟、最準確的方法。

做到幾點阻擊「慢阻肺」馬上戒菸

長期吸菸是慢阻肺的罪魁禍首。

鍾南山院士於2007年主持的一項調查顯示,吸菸量與慢阻肺發病率呈正相關,吸菸是慢阻肺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戒菸同時還要遠離「二手菸」,避免接觸煙霧、粉塵和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吸菸量越大、吸菸時間越長、煙霧吸入氣道越深、開始吸菸年齡越早,患慢阻肺的危險性就越大。

「我碰到過一個晚期患者,出現生命危險,搶救完了,我問他『還抽不抽菸了』,那個時候他才意識到不能再抽了。

」提起讓患者戒菸,鍾南山很有感觸,患者戒不了煙,治療的依從性和效果就很差,戒菸是預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在疾病的任何階段開始戒菸,都有利於防止病情發展。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有條件的患者,每年可以接種流感疫苗,通過預防常見病原體感染來減少慢阻肺的急性發作。

疫苗的接種時間一般在每年的9月-11月。

改善膳食

慢阻肺患者一般比較消瘦,抵抗力較低。

因此保證充足、均衡的營養很重要。

避免勞累和氣短

確診為慢阻肺的患者在搬重物或者挪動家具時,儘量使用帶輪子的推車,以減輕負擔,減少來回走動;嘗試坐著完成日常活動,比如坐著洗澡、剃鬚、穿衣、做飯;常用物品放在觸手可及處,避免彎腰或爬高取重物;學會使用輔助工具完成日常活動,比如用長柄觸及器輔助穿鞋、取高處或低位的物品。

少吃多動,改善呼吸

日常生活中,推薦大家多練練太極、瑜伽、八段錦等運動,慢阻肺病人應注意調節呼吸,步行、上樓、騎車可以「一吸兩呼」。

慢阻肺患者在吃飯時還要細嚼慢咽,適當少攝入蘋果、花椰菜、碳酸飲料等容易產氣的食物和飲料,多喝白開水。

遵醫囑規範治療

有的患者想法很悲觀,覺得慢阻肺治不治都一樣,其實只要早治療,就能有效改善呼吸困難相關症狀,以提高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

慢阻肺的基礎治療中,堅持藥物治療是關鍵,能有效改善症狀和預防復發,減少急性加重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並起到改善健康狀況和提高活動耐受能力等。

王辰強調,患者應該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並堅持長期的規範治療,不可隨意停藥換藥。

由於慢阻肺是氣道局部的病變,為了起到好的治療效果,會經常用到吸入用藥的方法,這也是一個新的用藥方式。

但在臨床診療過程中,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科團隊發現,有2/3的患者使用這類藥物不規範,比如用一些粉劑類藥物時,經常低下頭吸,「粉劑從低位吸到高位,劑量就會不准,應該拿平了吸。

」王辰說,慢阻肺治療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需要患者與醫生長期的溝通與合作。

了解更多詳情,請戳下方二維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