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氣溫變化大 專家說秋季要預防五種傳染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歲的李佳怡(化名)腮幫子腫了,爸爸媽媽看孩子沒有啥症狀,就沒管。

兩天後李佳怡出現了發熱、嗜睡等症狀,8月28日上午,在滄州市傳染病醫院感染病門診,經醫生檢查確診李佳怡腮腺炎並發腦炎。

滄州市傳染病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耿建洪介紹,進入秋季,氣溫變化比較大,極易出現傳染性疾病。

傳染疾病流行的風險場地多為幼兒園和學校,風險人群是兒童和學生,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尤其是下列五種傳染病:

水痘

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傳染性較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全身性分批出現的皮膚黏膜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並存為特點,全身中毒症狀輕。

該病需早期隔離至皮疹完全結痂乾燥為止。

局部治療以止癢和防止感染為主,可外搽爐甘石洗劑,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者可外用1%甲紫或抗菌素軟膏,繼發感染全身症狀嚴重時可用抗生素。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性極強。

患兒多表現為發熱、全身紅色皮疹、結膜充血、咳嗽等,再過2-3天臉部出現紅疹,然後蔓延至全身。

此時患兒要臥床休息,房間內保持安靜,定期通風,患兒避免直接吹風,防止受涼。

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為宜,不要給孩子忌嘴,情況好轉要漸漸增加營養,做好眼、鼻、口腔護理,高熱時可用小量退熱劑。

麻疹患兒對維生素A需要量大,在維生素A缺乏區的麻疹患兒應補充維生素A。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

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出現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

首先需隔離至熱退後症狀消失,儘量臥床休息直至體力恢復,多飲水,給予易於消化、富含營養的飲食,給予口服抗病毒、解熱鎮痛藥緩解發熱、頭痛等症狀。

手足口病

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

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

治療上主要為對症治療,首先隔離患兒,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口腔護理,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可服用抗病毒藥、退熱藥,補充維生素B、C等。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患兒有發熱、畏寒、頭痛、肌痛、咽痛、食慾不佳、噁心、嘔吐、全身不適等,數小時腮腺腫痛,逐漸明顯,體溫可達39℃以上。

本病主要對症治療,隔離孩子使之臥床休息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

注意口腔清潔,飲食以流質或軟食為宜,避免酸性食物,必要時口服利巴韋林及中草藥治療。

(通訊員殷建民 夏延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春季常見流行病

春季到了,氣溫回暖,萬物復甦,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節。但是春季也是一些傳染病的高發階段。流行於春季的常見傳染病有以下幾種: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水痘、流腦等。流感是常見的呼吸道...

這四種疾病春季特別要留意

春天是各類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寶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科長田輝說,據目前寶雞市傳染病監測和往年流行的情況,最可能遇到的呼吸道傳染病為流感、麻疹、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等。流感:出現發熱、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