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雙補經方——十全大補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醫的治病思維非常靈活,有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方法,簡單理解就是根據病人的身體素質採用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中醫的方劑組成也很有趣,例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十全大補湯。

就是由四君子湯四物湯兩個方子加味而成的,這兩個方都很厲害了,強強聯合,威力絕不可小覷。

四君子湯補氣

先說這四君子湯,這個方子由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四味藥組成,此方具有補氣的作用,因為經典,後世很多補氣的方子都是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蓋樓而成,所以,這個四君子湯,被稱為補氣的「祖方」,可見其地位。

這個方子治療的範圍,主要是由脾胃氣虛,運化乏力所致各類症狀,比如: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數。

治療以益氣健脾為主。

君臣佐使

人參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臣藥是白朮,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

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滲濕,苓術相配,則健脾祛濕之功益著。

使藥是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四藥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

那麼,這個方子為何叫四君子湯呢?古代醫家有個比方,起因是談論在人體有病的時候,到底該扶正,還是該驅邪呢?主張先扶正的一派認為,扶助正氣後,人體正氣充足,自然邪氣就沒有地方停留了,好比是滿屋子的君子,那麼小人自然會覺得自己無地自容,會自己溜走的。

而這個方子,因為藥力平和,專門扶正,這四味藥如同四位君子,扶助人的正氣,所以叫四君子湯。

四物湯補血

四物湯是補血的基礎方,是由熟地、當歸、芍藥、川芎四味藥組成。

這個方子最早見於晚唐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被用於外傷瘀血作痛。

以後在宋代《衛生家寶產科備要·產後方》、明代《醫方考·調經用四物湯》、清初《濟陰綱目·調經門》等醫學書籍中均有記載和評說。

四物湯被後世醫家稱為「婦科第一方」,「血證立法」及「婦女之聖藥」等。

君臣佐使

甘溫味厚的熟地為君,補腎滋陰養血。

當歸補血養肝,和血調經,為臣藥;

白芍養血和營以增強補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氣,調暢氣血,為佐藥。

綜合全方,補血而不滯血,和血而不傷血,因此,血虛者可用之以補血,血瘀者可用之以活血,是既能補血養血,又能活血調經的常用方劑。

這個方子,後世又稱呼它是補血的「祖方」,因為後世的很多養血的方子,都是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味而成的。

八珍湯補氣血

有人氣血雙虛的時候,把這兩個方子加起來,叫「八珍湯」。

八珍湯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結合起來,有八味藥,分別是: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熟地、當歸、白芍、川芎,在需要滋補氣血的時候,中醫醫生經常會開出此方的。

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上黃芪和肉桂兩味藥,就成了現在的十全大補湯。

這個方子,也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面收錄的,用來治療:「男子、婦人諸虛不足,五勞七傷,不進飲食,久病虛損,時發潮熱,氣攻骨脊,拘急疼痛,夜夢遺精,面色萎黃,腳膝無力,一切病後氣不如舊,憂愁思慮傷動血氣,喘嗽中滿,脾腎氣弱,五心煩悶,並皆治之。

此藥性溫不熱,平補有效,養氣育神,醒脾止渴,順正辟邪,溫暖脾腎,其效不可具述。

中醫認為,氣和血是人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如果一個人的先天體質虛弱,或因為後天勞累過度,或病後調養不當,或失血過多等,均可導致氣血兩虛,引發各類疾病。

此時,會出現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眼花,食慾差,精神不振,多汗且活動後加重,甚至心慌氣短等表現,此時的舌像,會在舌的兩邊,出現明顯的齒痕,舌苔薄白,舌質的顏色會變得淡白,而不是鮮紅的。

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可以用十全大補丸方。

服用禁忌陰虛、有實熱、孕婦都不可隨意使用,總之一句話,請遵醫囑!

圖文排版:紅五星

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微信號:gzsnc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初級養生泡枸杞,高級養生用十全大補湯

很多人提到養生,首先能想到的就是泡枸杞,哪裡知道十全大補湯才是氣血雙補,健脾益陽的良方。不僅沒有人參那麼昂貴,而補益效果卻比人參還要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來自宋朝年間的方子,它有何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