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得攝護腺癌?答案也許就在你的基因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攝護腺癌

是美國男性第一大癌症,也是男性致死人數排名第二位的惡性腫瘤。

據美國癌症協會統計:39歲以下的男性發生攝護腺癌的機率為0.01%,40 ~ 59歲的機率為2.58% , 60 ~79歲的機率達14.76% 。

國內也呈現高年齡組發病率高的分布。


遺傳因素在攝護腺癌發病中的「貢獻」不容小覷

研究表明

一級親屬患有攝護腺癌,是發生攝護腺癌的重要風險因素。

並且,約3/4的攝護腺癌患者的一級親屬患有攝護腺癌之外的其他癌症,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和其他胃腸道惡性腫瘤,還有白血病和淋巴瘤。

今年4月

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Jansson等報告指出,非低危攝護腺癌有遺傳傾向,可能存在共有的遺傳因素,這種一致性在同卵雙生兄弟中最高。

因此,若有兄弟已確診患有非低危攝護腺癌,則其患侵襲性攝護腺癌的風險相當大。

美國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曾指出

一些遺傳綜合徵會提高攝護腺癌患病風險,如BRCA1/BRCA2基因胚系突變與攝護腺癌患病風險提高相關,特別是BRCA2基因突變會提高2-6倍的攝護腺癌患病風險;患林氏綜合徵(攜帶MLH1、MSH2、MSH6、PMS2或EPCAM基因胚系突變)的男性,其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會提高2-5倍。

而最近發表在 Nature Genetics 的一項研究,全面評估了攝護腺癌的基因圖譜。

研究人員搜集了1,013份攝護腺癌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680份原發性腫瘤和333份轉移性腫瘤數據),並對其進行了統一分析,共鑑定出97例顯著突變基因(SMGs),這些基因的發生率呈現明顯的長尾分布。


圖示:攝護腺腫瘤基因圖譜(Ref: Armenia J, et al. The long tail of oncogenic drivers in prostate cancer[J]. Nature genetics, 2018: 1.)

其中有70例基因曾在腫瘤相關的研究中有過相關報導,但之前從未在攝護腺腫瘤的研究中報導有顯著改變。

另有9例 SMGs 從未在任何類型的腫瘤中有報導涉及。

大部分基因的突變頻率小於3%,但是鑒於攝護腺癌的高發生率,即使是這些低頻率的改變也能影響大量的患者。


該研究還比較了參與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的基因類型,發現 TP53, AR, PTEN, RB1, FOXA1, APC, BRCA2, KMT2C, KMT2D 等基因參與到轉移性攝護腺腫瘤中,標誌著疾病晚期和高風險;相反, SPOP 以及 IDH1 和 ZMYM3 的基因改變多發生在原發性腫瘤中。


目前,尚需要進一步的的功能性表征,來確定這個長尾基因譜中的基因在致瘤、瘤轉移和對特定治療手段的反應特徵等表型中的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