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去不謝,春季高發傳染病全能自救指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經歷了清明小長假後的超長6日待機後,我們終於迎來了美好的周五時光。

這個周末,你有沒有踏青計劃呢?不過千萬當心,萬物復甦,沉積了一冬的細菌也在蠢蠢欲動喲!

博誠君整理了一些春季傳染病防範小tips,希望大家在享受春光的同時,不要「中招」~

春季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

氣溫乾燥,人體的免疫力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很容易趁機侵襲人體,特別容易引發疾病。

常見的春季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手足口病、猩紅熱等呼吸道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病。

它們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食物、水蟲媒等途徑傳播。

學校、辦公室、幼兒園、養老機構等人員相對密集的地方,一旦出現病例就很容易暴發流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

傳播途徑:

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易感人群:

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因病毒不斷發生變異,可引起反覆感染髮病。

預防措施: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較為有效的方法。

可每年接種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

此外,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在流感季節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老年人、兒童儘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

PS:流感VS普通感冒

麻疹

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

凡是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接觸後90%以上均會發病,1-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

傳播途徑:

麻疹患者的口、眼、鼻等處的分泌物中含大量病毒,可通過咳嗽、咳痰、打噴嚏等方式污染空氣,引起感染,還會通過接觸污染的物品感染。

主要症狀:

麻疹的潛伏期為10-11天,開始時症狀類似感冒,但同時出現眼紅、眼皮發腫、流淚、怕光、打噴嚏、咳嗽等更嚴重的症狀。

第4天起從耳朵後面開始出現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內皮疹遍及全身,隨後疹退,脫屑,其他症狀也逐漸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見於嬰幼兒。

預防措施:

儘量減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接觸是預防麻疹的關鍵。

做好保健工作,按時接種麻疹疫苗,室內空氣流通,流行季節少到公共場所。

水痘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水痘患者多為1-14歲的兒童。

在幼兒園和中小學校最容易發生和流行。

雖然水痘屬於急性傳染病,但預後較好,一般不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傳播途徑:

水痘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

主要症狀:

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後,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慾下降等前期症狀,繼而出現有特徵性的紅色斑疹,後變為丘疹、再發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1-2天後開始乾枯結痂,持續一周左右痂皮脫落。

皮疹軀幹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預防措施:

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

流行期間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經常開窗通風。

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

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風疹的患兒,病人鼻咽部分泌物、血及尿中均帶有病毒,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為多。

風疹病毒還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

主要症狀:

以低熱、上呼吸道輕度炎症、全身散布紅色斑丘疹及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徵,若孕婦在妊娠早期感染風疹可能導致胎兒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

嬰幼兒普遍易感,普通成人偶見感染。

預防措施:

預防風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種風疹疫苗。

在春季風疹高發期,儘量少帶兒童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孕婦尤要當心,以免感染而影響胎兒。

保持室內開窗通風,空氣流通,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鍊,講究個人衛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亦稱"痄腮",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多發生於兒童。

傳播途徑:

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通過用具間接傳染,傳染性強。

主要症狀:

大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症狀。

患者一側或雙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

併發症有腦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睪丸炎等。

整個病程約7-12天。

易感人群:

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

一次感染後可獲終生免疫。

預防措施:

及時隔離患者至消腫為止。

接種腮腺炎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

孩子一年四季都可能得手足口病,但是適合各種可導致手足口病的病毒生存的溫度是20℃~40℃,所以春季手足口病患兒會逐漸增多。

傳播途徑:

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狀:

先出現發燒症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

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

5歲以下的兒童及嬰幼兒普遍易感。

成人感染後一般不發病,但會將病毒傳播給孩子。

預防措施 :

勤洗手、勤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是由多種細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狀為主的傳染性疾病。

常見的有霍亂、細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傷寒、感染性腹瀉、手足口病等。

這些疾病具有發病急、傳播快、傳染性強的特點,如不及時採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種腸道傳染病的流行。

腸道傳染病的傳染源是腸道傳染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其糞便和嘔吐物中帶有大量致病菌,從體內排出,污染周圍環境和水源。

腸道傳染病可通過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等媒介進行傳播。

經水傳播:

飲用被腸道傳染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排出的糞便、嘔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滌病人的衣褲、器具、手等未經消毒的生活飲用水,引起的傳播。

經水傳播的腸道傳染病易出現暴發疫情。

食物傳播:

食用被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污染的食物引起的疾病,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發流行。

接觸傳播:

通過接觸被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污染的衣物、文具、門具、門把手、人民幣等介質造成病原體傳播。

蟲媒傳播:

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被蒼蠅、蟑螂等媒介昆蟲接觸後,並隨著昆蟲的活動進行傳播。

抗擊傳染病的措施

控制傳染源:

不少傳染病在開始發病以前就已經具有了傳染性,當發病初期表現出傳染症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

因此,對傳染病人要儘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

切斷傳播途徑:

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做好環境消毒。

消滅外界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殺滅蒼蠅、蚊子、老鼠、臭蟲等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或動物,能阻斷疾病的流行。

保護易感者: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並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搭建全方位保護傘:

這一點很重要!博誠君在此特別提示大家,對於肆虐而來的春季傳染病,提前為自己和家人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以備患病時獲得全方位的健康保障,這是非常必要的~!宜信博誠精選了超60家保險公司,簽約3000多款優秀產品,我們希望通過智能化的方式,為大家提供更為優化和適合的方案。

看到這裡,還不快快行動起來~關注宜信博誠,更多實用信息等你來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春季常見病 預防為先

春季空氣潮濕,氣候和環境適合細菌、病毒的繁殖,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而由於天氣多變,時暖時寒,人體的免疫力相對低下,細菌、病毒趁機而入侵襲人體,特別容易引起流感、人感染H7N9流感、諾如病毒感染性...

秋冬季有哪些常見傳染病?如何預防?

秋冬季氣溫變化較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氣變冷、氣候乾燥,傳染病的高發季節隨之到來。餘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人告訴小記者及市民朋友,我區秋冬季常見傳染病有手足口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風疹...

春季流行病,你中招了嗎?

萬物復甦,春意盎然。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節,春季也是一些傳染病的高發階段。蟄伏了一冬的細菌病毒也蠢蠢欲動,春季常見傳染病發病率也隨之增高,尤其是抵抗力弱的人稍不注意就容易患病。這些傳染病大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