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教你正確防治頸椎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徐曉軍正在幫患者推拿。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加,長期伏案工作、看書坐姿不端正或總是低頭玩手機的部分年輕人,容易出現頸肩部酸痛、僵硬等頸椎病症狀。

多數人發病時輕時重,可自行恢復,往往被忽視,只有當症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

頸椎病長期反覆發作會引起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鬱等症狀。

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和防治頸椎病?南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灸推拿科徐曉軍主任表示,頸椎病是頸椎間盤的退變及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改變,使脊髓神經根、脊髓、交感神經、椎動脈等脊椎周圍組織受累,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又稱頸椎綜合徵。

在中醫屬於「痹證」範疇。

根據椎體增生壓迫部位不同,主要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四種類型。

神經根型

病變在頸椎三、四椎間隙以上者,頸部疼痛,向後枕部放射,枕部有異常感;病變在頸椎四、五間隙者,疼痛沿頸側方放射至肩部,三角肌上部麻木,有時上臂外側及前臂橈側亦有,但對手部無影響;病變在頸椎五、六椎間隙者,項背部疼痛,沿手太陰肺經至拇指放射痛和感覺異常;病變在頸椎六、七椎間隙者,項背部疼痛,沿上臂和前臂後側中央至食指、中指放射痛和感覺異常;病變在頸七胸一間隙者,上臂內側、前臂尺側至無名指、小指反射痛,感覺異常。

椎動脈型

表現為頸肩痛、頸枕痛、眩暈、耳鳴耳聾、頭痛,甚者猝倒發作或意識障礙,以上症狀多在頸部活動到某一位置時誘發。

脊髓型

因頸椎體後緣骨質增生、後側韌帶鈣化、椎間盤突出、椎板或黃韌帶肥厚而壓迫脊髓,引起脊髓損害症狀。

脊髓型又分為中央型和中央旁型。

中央型表現為步態不穩、四肢麻木無力、肌張力高、痙攣甚至強直(多見於伸肌和內收肌群)、腱反射亢進,多無頸部疼痛和感覺障礙。

中央旁型表現為同側運動和對側感覺功能障礙,即感覺運動分離,同時伴有同側上肢神經症狀,與神經根型頸椎病表現相同。

交感神經型

增生或頸椎間盤突出在椎間孔或橫突孔處,壓迫交感神經,引起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

眼部表現:眼瞼無力、視物模糊、眼窩脹痛、流淚。

頭部:頸性頭暈、噁心嘔吐、頭枕部疼痛。

心臟症狀:心跳加速或過緩,心前區疼痛。

發汗障礙:局部肢體或半側肢體出汗異常。

另外常伴有耳鳴、耳聾、舌麻、咽喉不適等共濟失調症等。

徐曉軍主任介紹,一般疑有頸椎病者,攝頸椎正、側位片就可以明確診斷,脊髓型應該做CT,最好是MRI檢查。

通過檢查,排除結核、腫瘤、胸廓出口綜合徵、肩周炎、網球肘和肱二頭肌腱鞘炎。

然後根據不同的類型,選用推拿、針灸、牽引、小針刀、理療、刮痧等治療方法。

徐曉軍主任提醒,頸椎病患者切忌盲目治療,應在醫院作出診斷後,醫生根據不同症型和症狀作出正確治療方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頸椎病的形成與預防保健

什麼是頸椎病?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徵。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及混合型,頸椎病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