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頭痛、易情緒別輕視,這些可能都是抑鬱症的早期症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代社會壓力重重,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時不時的會「感覺心累」「仿佛身體被掏空」、「負能量爆棚」等,若是長期如此極易讓我們的身心健康亮起「紅燈」。
甚至還有不少人表示,在長期飽受負面情緒包裹的狀態下自己的身體會持續出現不適的症狀,諸如 肌肉緊張、心率加快、血壓增高、呼吸困難、腸胃紊亂、失眠、頭痛等等,可每每去醫院檢查又查不出明顯的病變。
也查不出什麼原因導至。
這時你就需要警惕,這可能是由抑鬱症、或焦慮等心理障礙所導致的軀體症狀。
遺憾的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心理障礙,甚至沒有辦法去正視這一種疾病,從而導致了他們長期飽受精神和肉體的折磨,讓他們更加無法自拔、越陷越深。
直至走到了死亡的邊緣。
其實抑鬱症如果能調整好心態,積極配合還是能治療好的。
關於抑鬱症對大家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正確認識抑鬱症
抑鬱症(Depression)是躁狂抑鬱症的一種發作形式,是一種心理障礙疾病。
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
引起抑鬱症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體質因素、中樞神經介質的功能及代謝異常、精神因素等。
抑鬱症不分性格人群,性格的內向或外向都有可能患上抑鬱症。
通常情況下,抑鬱症以情感長時間低落、興趣喪失、內疚自責、自卑自負以及感覺自己罪孽深重等為典型症狀。
且患者頭腦中會時常伴隨自殺觀念與行為自殺觀念或是其他的一些輕度的心理行為,如:自曝自棄,易情緒化;對身邊人易過激性敏感,只是沒有轉化為行動。
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約有15%--25%的抑鬱症患者死於自殺或進行過自殘行為。
抑鬱症嚴重困擾著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和家庭的和諧,給患者自身、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儘管抑鬱症看似可怕,但其實只要正確認知就能得到控制和治癒。
使自身心恢復正常
第二、是否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
事實上,每個人都會在某一時期產生一些抑鬱症的傾向,如因工作、生活壓力較大導致的情緒低落、心情不佳等。
都會產生一些各種不良的行為或情緒反應。
有部分在這種情緒下會快速的恢復過來,但有些人則會越想就陷的越深。
但區別於抑鬱症,短時間內的抑鬱傾向僅稱為心理抑鬱,通常可通過自我調節或是心理疏導得到良好的改善,還稱不上患上了抑鬱症。
但倘若負面情緒累積持續2周以上無好轉,並嚴重影響到了你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時,就需要考慮是否是抑鬱症。
請注意:這裡僅只是考慮,而非確診。
確診抑鬱症必須要到正規專科醫院尋求專科醫生為你的精神狀態進行評估,方可確診。
確診之後請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和溝通。
應如實將心理的問題表達給心理醫生。
這樣才能達到對症下藥的效果。
切不可隱瞞。
在確診自己患有抑鬱症時,一定不能抱有害怕的心理,家人和朋友更不能對患者抱有歧視、排斥的心理。
抑鬱症不是絕症,它不可怕,它是可治可控,更是可治癒的。
所以一旦確診,就需要患者積極的接受、配合治療,對症治療,堅持下去,就有希望可以治癒。
大部分的抑鬱症想要治癒的基礎在於堅持。
因為心理疾病並不能像身體得病一樣那麼容易。
需要患者從心理上自我主動的一點點去糾正。
第三、治療抑鬱症的五大誤區
誤解一:輕度抑鬱症無需治療,感覺痛苦再治療
抑鬱症是可控可治可治癒的。
通常情況下會根據患者自身的實際身體狀況以及病情,採用多種治療方式進行治療,針對性的控制病情,以達到讓患者儘早擺脫痛苦,恢復健康的目的。
誤解二:抑鬱症只需接受心理治療不用藥物治療
中度和重度抑鬱都需要接受抗抑鬱藥物的治療,有強烈的自殺念頭和行為的患者甚至需要接受緊急的物理治療和心理危機干預。
所以部分中重度患者,醫生會適當進行藥物輔助治療。
患者需要積極配合併嚴格執行。
誤解三:抑鬱症服用藥物就能立馬見效
藥物效果與患者是否正規服藥、藥量、病情程度、病程長短、疾病類型等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應該嚴格遵醫囑,聽從醫生的建議。
才更有利於患者的健康與病情的恢復。
同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疾病可以實現藥到病除的。
中國有句老話: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也是告訴患者就是無論得了什麼病都要有耐心去配合治療。
誤解四:抑鬱症覺得好點就停藥
抑鬱症的治療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急性治療期、繼續治療期和維持治療期,這三個治療期間要緊密結合。
是否停藥必須要專業醫生進行臨床評估後決定。
還是多多尊聽醫囑比較好一些。
誤解五:常吃抗抑鬱類的藥物會變傻
適量、正確的抗抑鬱藥物可提升腦神經細胞突觸間的神經遞質濃度,提升可以使人愉悅的神經傳導信號,從而改善情緒,對人的大腦有積極的影響。
但前提是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
所以這些藥物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就不會出現過度的副作用問題。
第四、生活中如何預防抑鬱症
1起居有節,生活規律,正能量足足
保證健康睡眠,因為長期失眠可能會引起或加重抑鬱症。
所以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是抵預抑鬱症的首個條件之一。
2與人溝通,互相陪伴,多參加社交團體活動
多關注身邊人的心理和情緒上的變化,遇到情緒不穩定時,多加理解和鼓勵。
有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經常參加社會活動的人群,比那些不喜歡參加的人數,患抑鬱症的機率更低。
3合理休息,放寬心胸,學會平常心和包容心
注意合理作息,適當減少工作量,多休息,別太計較得失。
平常心可以讓你放下很多煩惱的東西,包容心可以讓學會不記較一些小事兒。
4培養興趣,排遣煩惱
培養一些愛好分散注意力,忘記煩惱,排解不良情緒。
有句話不是說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心理保姆。
他可以讓集中精神不去想其他的事情。
從而轉移你抑鬱的情緒。
5出去走走,親近自然,經常可以試試晚飯後和家人或愛人一起去散散步。
多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之外,在室內、辦公桌上養一些綠色植物,每天精心澆灌,進行一定的體育鍛鍊。
讓身心放鬆下來,也是降低心理情緒的敏感。
這樣也可以大大降低患上抑鬱的可能。
如何走出抑鬱陰霾?專家如是說
悶悶不樂、失眠、早醒、不想上班、自我評價下降、對日常事物喪失興趣甚至經常哭泣、緊張、害怕、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很多人以為這是天氣太熱情緒中暑,殊不知已中招抑鬱症。在昨日舉行的第499期《名醫在線...
關注抑鬱症 遠離自殺風險
據媒體報導,2015年3月13日上午,導演李曉因抑鬱症在家中自盡離世,終年42歲。抑鬱症,又奪走了一個鮮活的生命。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波動起落的時候,遇到不開心和不如意的事,我們的情緒亦會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