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牽引」治療頸椎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頸椎病,大家一定不陌生,在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全球十大頑症」中,頸椎病名列第二。

而在我國頸椎病更是來勢洶洶,全國目前有2億多頸椎病患者,頸椎病在我國的發病率高達17.3%,每年用於頸椎病治療的費用達5億多。

近幾年,頸椎病發病年齡「急轉直下」,已經不再是中老年人群的「發病專利」,頸椎病的高發年齡從55歲跌至39歲,年輕化趨勢越來越顯現。

在這其中,30歲以下患者所占人數比例比30-50歲患者高出22%,頸椎病的青少年人群與上班族患病率徒增,引起廣泛重視。



那首先簡單了解頸椎病

頸椎病為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病理改變累及其周圍組織結構(神經 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 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僅有頸椎的退行性改變而無臨床表現者則稱為頸椎退行性改變。



頸椎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有兩種

機械壓迫

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病的主要原因,退行性變累積的結果是椎間盤膨出或突出、椎體移位、椎間隙變窄、骨贅形成,這些骨性改變所致的脊髓、血管、神經等結構的靜態機械壓迫是頸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動靜力失衡

動力失衡是頸椎病發生的始動因素,靜力失衡如頸屈異常、骨贅的形成等是頸椎適應應力變化的生理性保護反應,可使不穩定的頸椎趨向穩定,但也可對周圍神經、血管造成壓迫,產生病理性致病作用。



但是,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職業,頸椎病的發病原因各不相同。

少年兒童頸椎病大多數與外傷、咽喉部的慢性炎症,特別是慢性勞損等因素有關。

例如:睡姿不良,枕頭過高;長時間低頭玩兒遊戲、看電視;看書學習姿勢不正確等。

長此以往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狀態,頸後肌肉及韌帶組織超時負荷,易引起勞損。

青年患者除頸椎發育外傷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長期看電腦及伏案工作。

這類人群的症狀表現為失眠、焦慮等。



中老年人群致病的主要原因是退行性病變,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以及骨質疏鬆症等。

而對於不同職業人群來說,體力勞動者的頸椎病主要與長時間重體力勞動導致體態變形有關,辦公室工作人員往往與長期伏案的不良姿勢以及精神壓力過大有關,而之前針對大學生群體頸椎病的調研結果顯示,大學生頸椎病致病的四個因素則主要是近視、熬夜、壓力和運動有關。



常見症狀

1、 頸肩酸痛、僵硬,頸部活動受限、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下肢無力、走路笨拙、有束胸感、頭痛、頭暈、仰頭轉頸時誘發發作性眩暈、噁心、嘔吐、視物不清、耳鳴、胸前不適、胸悶和心前區疼痛、上肢發涼、指端潮紅髮熱等表現症狀。

了解完頸椎病的病因及症狀,那麼對於頸椎病治療就在進一步了解一下牽引治療。

YZ-4型頸椎牽引機(豪華電腦增加按摩型)



電腦控制頸椎牽引;

牽引力自動補償功能;

具備牽引力過大自動保護功能;

具備通過手動按鈕調整牽引力大小的功能,且可做牽引前的自動預拉緊功能;

配備頸部固定裝置,可在牽引過程中對頸椎實行穩定保護作用;

配備中頻電療,在牽引過程中進行中頻電流刺激按摩及治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牽引效果;

配備頸部機械按摩功能,可在牽引過程中使用,也可單獨使用,且可根據患者的高低調整按摩裝置的高度;

頸椎牽引:頸椎牽引主要是通過持續和間歇的外力牽拉,從而解除頸部肌肉痙攣,緩解疼痛症狀,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利於已外突的髓核及纖維環組織復位,緩解和解除神經根受壓與刺激,促進神經根水腫吸收,解除對椎動脈的壓迫,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局部淤血腫脹及增生消退,鬆懈粘連的關節囊,改善和恢復椎關節,調整小關節錯位和椎體滑脫,調整和恢復已被破壞的頸椎內外平衡,恢復頸椎的正常功能。

它將人體生理學與機械物理學相結合,採用機械傳動進行牽引,廣泛應用於各種急慢性損傷引起的椎間盤突出、錯位和脫位,也可適用於頸椎性頭暈目眩、頭痛、上肢麻痛等病症。

適用於:輕度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年齡18歲以上(年齡過小骨骼尚未發育完全),無嚴重骨質疏鬆、椎動脈狹窄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頸椎病病因在哪?自我治療有哪些好方法嗎?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