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牽引不當,謹防腦幹梗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患者曾某因頭痛、噁心持續一周,入住當地縣醫院,被醫生診斷為頸椎病(椎動脈型)。

住院期間,曾某接受了頸椎牽引。

過程中,曾某出現心慌、無力、出汗、雙目脹痛、雙瞼結膜出血、肌力下降,繼之吞咽困難、左上肢肌力進一步下降等。

幾日後,曾某轉入省城一家大醫院就診,被診斷為腦幹梗死、高血壓。

於是,醫療糾紛的戰火燒起來了……

頸椎牽引竟「牽」出腦幹梗死?這對於我們這些常常在醫院或在家裡行使頸椎牽引,甚至將頸椎牽引當成「小菜一碟」,天天「享受」的患者以及養生保健者,猶如注射了一副清醒劑:原來頸椎牽引也不是鬧著玩的,要講究科學,要注意牽引的度,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切勿盲目地牽引呀!

腦幹梗死,是腦血管病中較為嚴重的一種。

腦幹是人體的生命中樞,不僅含有大部分的腦神經核(除了嗅神經和視神經),全身感覺、運動傳導束皆通過腦幹,呼吸循環中樞亦位於此,腦幹網狀結構更是參與維持意識清醒的重要結構。

所以腦幹損傷後,除了有局部腦神經受損的表現,意識障礙、運動感覺障礙的表現往往較重,而且還可有呼吸循環功能的衰竭,危及生命。

頸椎牽引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但若牽引不當,如不是牽引的適應症甚至是禁忌症,或牽引力過大、時間過長,以及患者在牽引過程中猛然扭轉頭頸部等,均可能使椎動脈局部原有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等栓子脫落,經血流到椎基底動脈、基底動脈、大腦中動脈、後動脈等的分支血管,從而造成栓塞,出現局部組織及腦幹等梗死,引起頭暈、頭疼、心慌、胸悶、無力、出汗、雙目脹痛、雙瞼結膜出血、肌力下降、吞咽困難等症狀,所以做頸椎牽引時要異常小心。

特別是老年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曾某即患有高血壓病),血管本身就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容易脫落,更應注意。

角度、時間、重量——牽引三大要素

牽引是治療頸椎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早已被國內外廣泛應用。

牽引的主要作用是調整和恢復已被破壞的頸椎內外平衡,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功能。

牽引的療效與牽引角度、牽引時間、牽引重量等因素關係密切。

一般來說,牽引的角度以輕度的前屈位,即頭前屈與軀幹呈10°~20°角為宜。

某些患者則應根據病情選擇牽引角度,例如頸椎間盤突(脫)出、椎體後緣骨刺形成的患者,不宜採用前屈位;早期症狀較輕的患者,以頸椎自然仰伸位牽引較好;椎管狹窄及黃韌帶肥厚的患者,則應避免後伸位或仰傾位牽引。

至於頸椎生理曲度明顯變直者,最好採取仰臥位睡姿牽引,再逐漸後伸牽引;亦可實行間歇式牽引,以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

否則,盲目地實行坐位牽引,使頸椎後縱韌帶附著點受力增大,不符合生理力學的要求,且易加快頸椎增生速度。

至於頸椎牽引的力量,應根據患者的體質狀況,因人而異,以患者的耐受力為度,牽引重量由小到大,逐漸增加,並適時調整。

牽引重量多從4千克開始,逐步增加至10千克。

牽引時間不宜太長,一般每日20~40分鐘,10次為1療程,根據病情可治療1~3個療程。

如果選擇「大重量牽引法」,最好在醫生指導及監督下採用。

一般採用體重1/13~1/10的重量對患者頭頸部作短時間牽引,以恢復頸椎生理曲線及椎間隙寬度,有助於髓核還納,起到對脊髓、脊神經根及滋養血管的減壓作用。

一般牽引力應在20千克以內,持續時間不宜超過1分半鐘,並隨時注意患者有無不良反應,間隔半分鐘到1分鐘後再次牽引,可重複3~5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牽引初期(3~7日內),有些患者可因頭低腳高位而產生頭昏、腹脹、大便秘結等現象,習慣後這些現象可逐漸消失,可不必中斷牽引。

再堅持幾日治療,或改用較小重量,較短時間牽引,以後再逐漸增加牽引重量或延長牽引時間。

若不適反應仍然存在,應請醫生提出進一步治療的意見。

頸椎牽引可治病也可診斷疾病

在頸椎病的綜合治療中,頸椎牽引為最常用而且公認為有效的療法。

牽引能使椎間隙增寬,椎間孔增大,使頸背部痙攣的肌肉放鬆,椎關節紊亂得到矯正,並使局部血流改善,水腫吸收,粘連分解。

這些綜合作用能緩解和消除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從而使症狀逐漸消失。

這就是頸椎牽引的治療作用。

但是,頸椎牽引的作用不止於此,它對診斷以及鑑別診斷也有幫助。

大家知道,頸椎疾病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即指發生在頸椎脊柱段上的任何疾病,包括結核、腫瘤以及風濕、類風濕以及化膿性炎症等引起的疾病。

狹義,即指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徵的綜合徵,臨床上常可見到各型症狀和體徵彼此摻雜的混合型。

頸椎牽引中出現無原因劇痛或原疼痛症狀加劇,除了頸椎病可使脊神經根受到刺激或壓迫產生疼痛症狀外,造成劇烈疼痛症狀的還可能是椎管內腫瘤、頸椎骨折、脫位、結核以及化膿性炎症等疾病。

此時應立即停止牽引,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如果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或頸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牽引可使頸肩背痛以及上肢麻木等明顯緩解。

當然,這種依靠頸椎牽引來協助診斷或鑑別診斷的方法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如椎管內腫瘤、頸椎骨折、脫位、結核以及化膿性炎症等疾病,患者經過牽引很可能會發生嚴重的不良後果,甚至能造成癱瘓或死亡。

所以,還是要先弄清楚診斷如體檢,包括化驗、攝X線片、CT、MRI(磁共振)等檢查,以免盲目牽引釀成大患。

可見,科學的頸椎牽引法應因人因病而異,切勿擅自加大力量,以免「牽」出事來。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希望喜歡頸椎牽引的醫生以及患者引起注意,切勿重蹈覆轍!

﹥﹥小貼士

6類人不宜行頸椎牽引

(1)全身明顯衰弱的患者,如嚴重的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疾病,心肺功能較差的患者。

(2)年齡較大,而且有明顯的骨質疏鬆的患者。

(3)雖然有頸椎病,但病因是結核或腫瘤所引起,頸椎有破壞性改變患者。

(4)頸椎外傷後仍處於急性期的患者。

(5)雖然明確診斷後確可進行牽引治療,但因牽引後症狀加重的患者。

(6)脊髓型或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要慎重,最好別在家進行自我牽引。

總之,對年老體弱及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骨質疏鬆症的患者,牽引時最好有旁人監護,以免出現意外

如果牽引時出現頭昏、頭痛、心慌、胸悶等不適,應調整牽引方向、時間、重量,若仍不能消除,應立即停止牽引。

另外要注意,身患急性病時不可牽引

對牽引後症狀加重或擬行手術治療者均不宜用。

特別提醒:

望聞問切微課堂視頻以及文章只做教學指導,不針對具體臨床治療,如果有需要請諮詢醫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頸椎病與頸椎骨質增生有何異同點

對於頸椎病與頸椎骨質增生這兩種疾病,很多人都分辨不清楚,因為它們的症狀比較類似,都會有脖子疼痛的症狀。但是這是兩種不同的疾病,患者在治療的時候,需要區分清楚,有針對性的治療。那麼,頸椎病與頸椎骨...

頸椎痛不用看醫生,看過的都說好,歡迎轉發!

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

頸椎病保守治療要謹慎

頸椎病患者無論採用哪一種保守療法,都不能盲目的進行,尤其是脊髓性的頸椎病的患者千萬不要隨便使用按摩或者牽引等方法治療,因為這很可能導致神經損傷,甚至引起癱瘓,因此患者最好是去醫院請專業的醫生為自...

頸椎病診斷錯了,怎麼治得好!

千萬不要放棄治療。上一篇文章,有不少朋友留言,希望能介紹給我做診斷和治療的醫生。他們大概也經歷過我這般波折的求醫經歷,甚至比我還要痛苦得多。對於此種殷切盼望,我表示理解,卻不會輕易介紹。理由很簡...

偏頭疼常發作 當心是頸椎病在作怪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