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療技術突破 自體幹細胞移植6名患者成功懷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都訊 記者陽廣霞 實習生鍾爽 通訊員簡文楊 戴希安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了解到,該院梁曉燕教授團隊有了新的臨床治療突破——數例菲薄子宮內膜患者經治療,已成功懷孕或分娩,其中的一例患者現已懷上二胎。

據了解,這些患者主要通過自體骨髓幹細胞宮腔內移植的新技術,而成功受孕。

反覆清宮致子宮內膜變薄

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每年平均有約有800萬-1000萬例人工流產,人工流產率遠高於已開發國家水平,且呈現出常態化、年輕化和重複流產率高等特點。

另外由於二孩政策開放,越來越多的女性忽視避孕醫學知識,導致重複流產率居高不下。

由此導致諸如盆腔炎症、宮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症,繼發不孕等併發症。

梁曉燕說,反覆的清宮等宮腔內操作,對於女性最直接的的傷害就是導致子宮內膜變薄,嚴重者致內膜修復障礙,常導致子宮內膜菲薄或宮腔粘連。

而理想的子宮內膜厚度是確保胚胎種植成功的關鍵,臨床研究發現子宮內膜厚度<7 mm者臨床妊娠率僅23.1%。

梁曉燕介紹,目前仍有部分頑固性內膜菲薄患者,對普遍的治療無反應,難以達到種植需要的厚度。

這也不斷困擾著患者及臨床醫生。

6名患者移植幹細胞後懷孕

梁曉燕的團隊一直致力於菲薄子宮內膜的研究及臨床治療探討,經過多年的摸索,整理出一套具有特色的內膜調理綜合性治療方案。

許多患者得到明顯改善並成功妊娠。

近期,梁曉燕團隊又有新的臨床治療突破:多例菲薄子宮內膜患者,經自體幹細胞宮腔內移植,成功妊娠分娩,其中一例現已二胎妊娠中。

梁曉燕介紹,幹細胞具有多能性,在特定環境下課分化為某一特定譜系的細胞。

在此前的動物實驗發現,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可向子宮遷移,使子宮內膜厚度增加,並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具有治療薄型子宮內膜的潛能,但由於技術限制一直未能應用於臨床。

該團隊近兩年反覆實驗,研究適用於臨床的自體骨髓幹細胞臨床治療方案,截至目前,18名幹細胞移植的菲薄子宮內膜患者中,除了省內的患者,還有來自瀋陽、福州、武漢的,已有6名患者獲得了妊娠,3名患者已生育,收到良好的臨床效果。

其臨床研究成果將於國際期刊近期發表。

個案:

流產致宮腔粘連 幹細胞治療後終得子

來自遼寧瀋陽的廖女士今年34歲,曾流產清宮治療後,導致宮腔粘連。

子宮內膜厚度僅4-5mm,曾多次治療無果,因此無法妊娠。

多年的奔波、治療讓其身體、心理無比疲累,但夫妻倆並不放棄。

得知中山六院生殖中心團隊綜合性調理內膜方案後,她前往治療。

結合廖女士的情況,梁曉燕決定採用自體骨髓幹細胞宮腔內注射新技術,結合人工周期、生長激素等綜合性治療方案,兩次宮腔內幹細胞注射後內膜厚度達6mm,內膜形態、內膜容受性得到明顯改善,移植兩個囊胚後單胎妊娠,現已順利分娩。

知多D

九成宮腔黏連和流產有關 打胎要慎之又慎

「如果沒有人流過,宮腔內膜應該像天鵝絨一樣的,準備好接受胚胎種植,現在就像水泥地一樣了,種子很難在這裡紮根發芽。

90%的宮腔黏連,都和流產手術有關係。

」梁曉燕表示,對待打胎一定要慎之又慎,這意味著女性將在未來承擔著宮腔黏連、子宮壁變薄、生育困難的風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內膜太薄,如何孕育寶寶?

成功的胚胎種植需要母體及胚胎兩方麵條件的共同具備和協調完成。子宮內膜的厚度和容受性,是獲得妊娠的關鍵條件,一部分患者胚胎著床失敗,常常歸咎於內膜太薄,是痛苦又困惑。我們應該從哪幾方面來考慮這個棘...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土地?

懷孕需要很好的內膜,就象種瓜需要肥沃的土地,即使種子再好,在貧瘠的土壤種不出瓜來,即使種子生命力特別頑強,種上了也長不大,薄的內膜就象是一塊貧瘠的土壤。